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里的螃蟹好吃否——辣评新德克二十周年转盘解码(P1听感p5重... [复制链接]

查看: 102078|回复: 274
181#

看完了,非常好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182#

听闻凌君彦先生可能要推出作品系列解码,如果白天鹅展上能推出的话,我会专门关注一的。虽然在对声音讨论的切入点不尽相同,但到了高级阶段住往是殊途同归的。就像内家与外家功夫,无论是先练筋骨还是先练气息吐纳,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气血通达,身心合一的境界
TOP
183#

请楼主也评测一下20周年前后级.
TOP
184#

全套新德克纪念版要近10w,在国产机中价位也是很牛逼看各位的介绍,转盘、解码很超值,找机会听听,有意向买的。
TOP
185#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11-7-18 21:07:00 发表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18 20:14:00 发表
音场的重量感,是声音的密度、结像的稳定性、音场的三维性等方面的基础。

这个提法我持保留意见。声音的密度是结像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但将音场的重量感作为声音密度的基础有待商榷。密度感好的的声音声场必然是稳健立体且内容丰富的。但不一定重量感会非常大。

    我和670707对密度的看法是一致的,20周年最让我动心的是乐感超卓,生动传神,酷似现场,能让人忘记HIFI,更关注音乐。残剑兄所关注的HIFI结像,针眼定位不是我诉求的重点,如果你细听的话20周年对乐器形体的刻画是远超好多HIFI牛机的。真实的现场是没有定位的。可能象MSB那样很HIFI的器材比较适应你。
TOP
186#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1-7-21 10:42:00 发表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11-7-18 21:0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18 20:14:00 发表
音场的重量感,是声音的密度、结像的稳定性、音场的三维性等方面的基础。

这个提法我持保留意见。声音的密度是结像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但将音场的重量感作为声音密度的基础有待商榷。密度

去现场的多数是听音乐为重的,也并非没有定位,只不过听者都沉浸在音乐整体氛围之中了,少有去关心啥定位、结象的了。也会有少数这样的听者(所谓的发烧友),但他为了这些名词去听现场,除了浪费时间、遭踏钱,有意义么?
TOP
187#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1-7-21 10:42:00 发表
我和670707对密度的看法是一致的,20周年最让我动心的是乐感超卓,生动传神,酷似现场,能让人忘记HIFI,更关注音乐。残剑兄所关注的HIFI结像,针眼定位不是我诉求的重点,如果你细听的话20周年对乐器形体的刻画是远超好多HIFI牛机的。真实的现场是没有定位的。可能象MSB那样很HIFI的器材比较适应你。  

   花鸟兄的说法我不太认同,我觉得您有点误读了我的意思。从头至尾我都没有提到重点关注的是hifi结像,针眼定位之类的元素。我主要关注的是音乐的表情(或者是是音乐纹理的刻画)是否生动,另外一个就是在听近场演唱演奏时乐器人声的真实度。当然我听得二十周年是在没有用您所说的旋律保险丝和西电线的情况(原配)下得到的听感。您也可以试试看重新换上原配电源线和保险丝后声音的风格变化。其实前面我描述中都已经提到了二十周年的声音气质和naim声音气质的比喻,如果再让我确切直白一些的话,那就是:我认为新德克二十周年的声音是高雅的。细致的,流动的。但还不算是生动传神的。而我想听到音乐的不是不食烟火的九天仙姬施恩人间的天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用心的,深请投入的去演绎作品。不知我的意思您理解否?这可能也是我一直对300b的声音表现有所保留的主要原因吧。

  在此还要说一点:目前我凑合在用的supernait内置解码和二十周年解码在档次上的差距是很明显的。也远远没有达到我的标准。不过其有其自己的特点,而某些特点也是我能接受和认可的,所以我也能将就着用。也很遗憾没有将二十周年解码玩尽。
TOP
188#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7-21 11:06:00 发表
去现场的多数是听音乐为重的,也并非没有定位,只不过听者都沉浸在音乐整体氛围之中了,少有去关心啥定位、结象的了。也会有少数这样的听者(所谓的发烧友),但他为了这些名词去听现场,除了浪费时间、遭踏钱,有意义么?  


  有这样的听者么?为了听什么结像和定位去听音乐会现场的?至少我认识的人里没有。如果真要有的话,我觉得音响设计师倒可以以这些目的偶尔去听一下。毕竟音响设计者和音乐爱好者在听音乐的某小一部分的诉求上是有不同的。
TOP
189#

"一个活生生的人用心的,深请投入的去演绎作品"。顶这一说法,完全赞同!,
TOP
190#

由头看到这里,已经看出些问题,就是:许多人在讨论同一个问题,各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比如,生动传神,酷似现场,还有旋律感,密度感等等,对于同一台音源,楼主和常州帮的烧友的理解有出入,这样去讨论同一个问题是没有结果的,按我个人的口味的认识,我倒是认同楼主对声音和音响表现的理解,因为他毕竟是从事音乐方面,对乐器的声音表现是准确点的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