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里的螃蟹好吃否——辣评新德克二十周年转盘解码(P1听感p5重... [复制链接]

查看: 102080|回复: 274
191#

花鸟兄对声音的密度感的理解我刚刚看到了,贴过来与花鸟兄商榷一下,花鸟兄的观点:“我所理解的密度是在声音饱满的基础上,还要有重量感,主要在中频,其次是低频。但并不意味真实。公认密度好的器材有ATC、西湖。音箱占60,功放占30,.音源部分占的比例很小。”


        我现在明白看来对密度感的认识大家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我认为好的密度感不一定是非要有强烈重量感的表现。饱满厚重绝对不一定等于密度好。举个列子:spinto型男高音和rossini式男高音的声音谁的密度好呢?小号和长号谁的密度好呢?如果以兄的论点饱满的,声音有重量的势必密度就好的话,那得出的结论就是:长号比小号声音密度更好,大提琴比小提琴密度更好(甚至小提琴G弦的演奏比e弦的密度更好),男中音比男高音声音密度更好。但实际情况呢。我们听高音乐器或人声的演绎时,越到高音处声音越集中,同时由于气息的控制(弦乐器手法的掌控)使得声音在扎实稳健的基音做铺垫同时也有着非常自然的,充满着高信息量和丰富表现力的Vibrato(微颤),这样的声音出来的结果是通透的,同时细节丰富的,有表现力的(就歌者的感受而言,喉部是有一定张力但不紧绷的)。这样的声音我认为就是高密度的声音,在前面关于密度的论述中我已经踢用钢琴吊指的状态做了比喻。歌唱的声音道理也是一样的。当声音非常厚重时我们会发现其真声成分偏多,声音在基音部分能量堆积过度,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歌者的嗓子好像被声音憋满了,没有余量了。高信息量的泛音也不见了踪影,这种情况继续向高音方向延伸时就会出现所谓的“紧”“憋”“直白”的声音。这也就是前面引凌君彦先生对密度的个人理解中提到的:所谓密度高了就会出现“紧”的情况。而这与我提到的高密度的概念是有本质的不同。

      花鸟兄的声音密度的理解偏重于中低频量感和形体感的表现(饱满也是对形体感的一种形容),而我所理解的高密度的声音的必然结果是:通透,质感鲜明,宽松自然(声音的上下活动有余量),高信息量的集中。而在这种情况下的声音表现力势必会加强。人声和乐器的真实度也会有明显提升。 所以您提到mbl旗舰音源的声音风格我个人不会认为那是种高密度的声音表现。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1-07-21 12:39:39
TOP
192#

标题起得不错!
            相识系于缘,相知系于诚。
TOP
193#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高密度也是要建立在不同乐器,不同人声的基本声音属性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小提琴有小提琴的高密度标准,大管有大管密度标准,lyric男高音,花腔女高音等等各个声部的声音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型号和密度标准。如果背离了这一点的话,那即是做出来的声音密度感再强在我看来也是属于明显“失真”的范畴。这一点也是很关键的。
TOP
194#

说得好。
TOP
195#

你所理解的高密度的声音的必然结果是:通透,质感鲜明,宽松自然(声音的上下活动有余量),高信息量的集中。
    和我对密度的理解不同,可能你对声乐领域较熟,偏重声乐的调声,重密度。我对钢琴较熟,调声就偏重钢琴,重平衡。我所玩过的解码转盘可能AA+MSB白金比较适合你。
TOP
196#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1-7-21 16:47:00 发表
你所理解的高密度的声音的必然结果是:通透,质感鲜明,宽松自然(声音的上下活动有余量),高信息量的集中。
    和我对密度的理解不同,可能你对声乐领域较熟,偏重声乐的调声,重密度。我对钢琴较熟,调声就偏重钢琴,重平衡。我所玩过的解码转盘可能AA+MSB白金比较适合你。


  我理解的概念:在全频优秀的密度下,声音不可能不平衡的。至于钢琴,我一般去琴房合伴奏时用三角钢琴居多。不同品牌型号的钢琴声音特点也算基本了解。其实无论声乐,器乐,其声音的道理是相通的。只不过我们大家的需求不同所以选择也就会有差异。前面我提到的同城难忘的战斗兄的听音喜好和标准与我之间就有着明显的差异。而难忘战斗兄对器乐(尤其是民族器乐)音色质感的的熟悉了解程度绝对是一等一的。另外,我个人认为新德克二十周年音源在对乐器声音的像真度还原的高低顺序上依次排列是:弦乐,木管乐,钢琴,铜管乐,打击乐。

   另外谢谢兄的建议,有机会的话我也希望能听到AA+msb白金的声音表现。
TOP
197#

回复 196# 残剑831 的帖子

正巧我在网上看到声音密度与重量感的话题,这个帖子是2007年说的,他的话与我有不谋而合的意思,现上贴如下,希望对先生有益: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
    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份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这种感觉我推测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
TOP
198#

回复 196# 残剑831 的帖子

如先生不嫌,可以关注一下“好声”一贴,里面有我对于小提琴、人声、打击乐声音的描述,这些话肯定是基于声音重量感和密度之上而谈论的,谢谢。
TOP
199#

回复 196# 残剑831 的帖子

我无从考察197#帖子中的原话是出于何人之口,但是印象中应是一位前辈级人物说的,当然说这些不是“举旗”、“钳牌子”,而是引证罢了。
TOP
200#

同意670707兄说的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我觉得密度好就是结实的声音,跟饱满,低频,关系不大。密度好有点像晴天空气好的时候看物体,密度不好就像起雾的天气看物体有点不真实虚的感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