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718192021222324»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里的螃蟹好吃否——辣评新德克二十周年转盘解码(P1听感p5重... [复制链接]

查看: 102054|回复: 274
201#

大概明白意思了。呵呵
世霸小名琴——my love!
TOP
202#

回复 201# 水玲珑 的帖子

你好!好像论坛中也有一位头像与你的一样。
TOP
203#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1 21:31:00 发表
正巧我在网上看到声音密度与重量感的话题,这个帖子是2007年说的,他的话与我有不谋而合的意思,现上贴如下,希望对先生有益: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
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份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这种感觉我推测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
如先生不嫌,可以关注一下“好声”一贴,里面有我对于小提琴、人声、打击乐声音的描述,这些话肯定是基于声音重量感和密度之上而谈论的,谢谢。

  您对高密度声音感受的的描述“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我很认同,弦乐的这种粘滞感和打击乐器空气震动感其实也是一种高信息量的浓缩体现。高密度的声音在听感上肯定是有一定的重量感的。不过我仍然认为重量感并不一定就是高密度的体现。我倒是更愿意用“实体感”一词来形容。不同乐器和人声有着不同程度的密度表现,实体感还原的相对准确本身就能说明密度感的优秀了。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1-07-22 13:46:49
TOP
204#

原帖由 海阳 于 2011-7-22 0:54:00 发表
同意670707兄说的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我觉得密度好就是结实的声音,跟饱满,低频,关系不大。密度好有点像晴天空气好的时候看物体,密度不好就像起雾的天气看物体有点不真实虚的感觉。

  谢谢海阳兄对此帖的关注。您的这个描述“密度好有点像晴天空气好的时候看物体,密度不好就像起雾的天气看物体有点不真实虚的感觉。” 以视觉角度去形容的确很有意思值得推敲。这也就是我提到高密度声音必然是“通透”的。而高密度的声音的实体感强,必定是有一定的饱满度的,当中的这个“满”字就是一种高信息量的浓缩和聚集,“饱而不满”的声音势必是密度感缺失的体现。
TOP
205#

钻得太深太精巧,容易忽视旁物。
时不时,需要停顿……稍许旁逸……
TOP
206#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7-22 13:51:00 发表
钻得太深太精巧,容易忽视旁物。
时不时,需要停顿……稍许旁逸……

   不一定,因为只要在建立在表现音乐本体,掌握住整体平衡的的大构架下去讨论或钻研就不会忽视旁物。切入点不同但到终极点上依然是殊途同归的。
TOP
207#

回复 206# 残剑831 的帖子

最近天气热、气温高,人的气有点上浮;先生的问题我本想从二个方面进行阐述,但见“时光先生”一番话语,使我茅塞顿开,一席凉意可人;也请先生稍安勿躁,待我慢慢道来,哈哈。。。
TOP
208#

关于密度,哪用费那么多口舌......

饱满而不膨胀、坚实而不呆滞,通透又灵巧、飘逸而不离形。

许多天价系统都做不到这一点,包括楼主所谓的茗与西湖,声音还是偏于死实,欠灵气与优雅。
TOP
209#

不可以说得这么武断,这个要看用家的功力了。
TOP
210#

偶也感觉音源很重要,对声音的改变貌似比换功放来的明显撒。
世霸小名琴——my lov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