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里的螃蟹好吃否——辣评新德克二十周年转盘解码(P1听感p5重... [复制链接]

查看: 102147|回复: 274
121#

新德克没听过,据说超级牛X的。。。呵呵
敬畏規則,尊重對手,善待他人,禮遇客戶!
TOP
122#

顶顶残剑831老师,毕竟是专业人士的贴子,看了有收获和启发,请多发这样的好贴子。
TOP
123#

naim sn 怎么不考虑naim dac一套naim才更能体现naim的特质。
TOP
124#

LZ有明确的听音取向和需求,这一方面应该说是个明白人!
但小弟有点不太理解:既然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声音和器材,为什么不多去试听后确认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器材然后一招出手定夺呢,反倒是并不符合自己需求的不同的器材免强的在自己手上进进出出、换来换去,费时费钱又伤神呢!
TOP
125#

呵呵,感觉听音取向这个问题,就跟人的成长一样。我们小的时候不可能穿大人的衣服。听音风格的确立和成长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跟人的思想一样的,20岁不可能跟60岁的人做事风格行为一样的。发烧友在成长的过程中,涉猎的音乐范围会越来越广,(流行,古典,民乐,JAZZ,new age 等等),随着对音乐理解的越来越深入和越广泛,会对器材和声音的要求越来越高,或者风格会有变化,所以什么样的脚穿什么样的鞋子,区别只是这只“脚”会不断的成长和变化而已。所以从这一点出发,你就可以理解烧友进进出出器材的原因和道理了。
TOP
126#

原帖由 900900 于 2011-7-17 13:01:00 发表
naim sn 怎么不考虑naim dac一套naim才更能体现naim的特质。

  naim dac近4万元啊。如果有能上个4万元解码器的能力的话,那功放肯定就不会上naim了。
TOP
127#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7-17 13:19:00 发表
LZ有明确的听音取向和需求,这一方面应该说是个明白人!
但小弟有点不太理解:既然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声音和器材,为什么不多去试听后确认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器材然后一招出手定夺呢,反倒是并不符合自己需求的不同的器材免强的在自己手上进进出出、换来换去,费时费钱又伤神呢!


  答案很简单:一、没处去听;二、没钱。
TOP
128#

听自己的录音和演奏是很好的方法,应该更可以方便判断录音场地和录音本身及系统的”旋律”。但要注意听录音的自己的声音与实际不通过音响听自己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可能会有换了一个人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自己的声音是从外界传入耳朵的同时还有一半是从自己的七窍互通传导的,这与单纯由外界传来的声音会有不同的感觉。我们听到的是里外综合的“自己”的声音,而录音是单纯外界传播的“自己”的声音,也就是别人听到的和话筒拾到的声音。听录音里自己的声音就是平时自己听不到的别人听到的“自己”的声音。自己会感觉非常陌生自己的声音。

以上是旋律胡的发言,我认为有道理。楼主有可能的话,不妨再用你录制的别人的声音试音。
TOP
129#

回复 127# 残剑831 的帖子

请问楼主是哪里人?
TOP
130#

原帖由 三色剑 于 2011-7-17 21:22:00 发表
听自己的录音和演奏是很好的方法,应该更可以方便判断录音场地和录音本身及系统的”旋律”。但要注意听录音的自己的声音与实际不通过音响听自己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可能会有换了一个人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自己的声音是从外界传入耳朵的同时还有一半是从自己的七窍互通传导的,这与单纯由外界传来的声音会有不同的感觉。我们听到的是里外综合的“自己”的声音,而录音是单纯外界传播的“自己”的声音,也就是别人听到的和话筒拾到的声音。听录音里自己的声音就是平时自己听不到的别人听到的“自己”的声音。自己会感觉非常陌生自己的声音。

以上是旋律胡的发言,我认为有道理。楼主有可能的话,不妨再用你录制的别人的声音试音。

   我不认为有道理,但凡是从事声乐工作有一定时间的人(甚至是专业学习声乐时间稍长点的人)都不会出现“听录音里自己的声音就是平时自己听不到的别人听到的“自己”的声音。自己会感觉非常陌生自己的声音”这种情况!我试听的录音是我和学生的师生教学演唱cd,另外我也有我师姐西安音乐学院女高音歌唱家鲜XX歌的专辑,她来我这来听过后也认为和自己的声音和演唱风格不是很像,但音色更好听点。

   老兄对新德克有兴趣的话有机会还是自己多去听听多实践,别人的听感是基于个人的听音需求和审美趋向所决定的。多少都带有些主观性。而且衡量事物的标准也都不尽相同。一切要自己听过实践过才算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