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音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查看: 35186|回复: 163
131#

回复 126# 老浦东 的帖子

呵呵,你这可真叫"自打嘴巴"了.。不过我估计你没读过大学,或者根本没学过高等数学。
   数学上,只要是符合dirichlet条件的周期函数都能进行傅立叶变换。物理上,凡是可实现的物理信号都符合以上条件,因此一切物理可实现信号都可以展开成傅立叶级数。哦,估计你还不懂,再简单点,一切信号都可以看成由一系列正弦波信号组合而成。这就是频谱分析的基本概念来由。因此,如果按照严格意义上的正弦波信号,那应该是单一频率的周期信号,所以音乐信号绝对不可能是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如果因为音乐信号是由一系列正弦波信号组合而成,所以非要说音乐信号就是正弦波信号,那么前面已经说过了,一切信号都是由正弦波组成。自然方波,三角波也不例外,他们与音乐信号在组成上完全一样,都是正弦波组合而成。
    要搞PC-HIFI ,以上不过是最最基本的门槛,真要理解数字信号,什么是假频,什么是采样定律,还有数字滤波里的吉普斯效应等等,都得吃透才行,不过我估计你连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后面的更是天书。我看你搞PC-HIFI  只能靠嘴来吹了。
TOP
132#

原帖由 luss 于 2011-4-5 3:21:00 发表
回复 126# 老浦东 的帖子呵呵,你这可真叫"自打嘴巴"了.。不过我估计你没读过大学,或者根本没学过高等数学。
  数学上,只要是符合dirichlet条件的周期函数都能进行傅立叶变换。物理上,凡是可实现的物理信号都符合以上条件,因此一切物理可实现信号都可以展开成傅立叶级数。哦,估计你还不懂,再简单点,一切信号都可以看成由一系列正弦波信号组合而成。这就是频谱分析的基本概念来由。因此,如果按照严格意义上的正弦波信号,那应该是单一频率的周期信号,所以音乐信号绝对不可能是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如果因为音乐信号是由一系列正弦波信号组合而成,所以非要说音乐信号就是正弦波信号,那么前面已经说过了,一切信号都是由正弦波组成。自然方波,三角波也不例外,他们与音乐信号在组成上完全一样,都是正弦波组合而成。
    要搞PC-HIFI ,以上不过是最最基本的门槛,真要理解数字信号,什么是假频,什么是采样定律,还有数字滤波里的吉普斯效应等等,都得吃透才行,不过我估计你连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后面的更是天书。我看你搞PC-HIFI  只能靠嘴来吹了。


真是奇文!!!

和你们这些只懂理论、不懂音响的家伙争论实在是侮辱我的智慧。

把方波送到喇叭里去自己听听吧,听后你自然会胡言乱语得更厉害。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133#

原帖由 szchengl 于 2011-4-3 7:23:00 发表
讨论的很热烈,看起来大家对高清音频很关注。
关于22k以上声波对人的听感的影响早有定论,否则就不会有"后CD时代"的SACD、DVD-Audio出现。22k以上超声波是在自然声音中存在的,也是有物理能量的声波,不能忽视它。当年制定CD标准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只能记录22k频宽的信息。后来解决CD缺陷提高音质的办法有二个方向,一是提高采样频率和深度(数位),也就是SACD、DVD

首先,我不同意自然界声音中存在的,也有物理量能的就不能忽视它,人类的听觉与视觉一样在浩瀚的频谱范围中只是极其狭窄的一小部分而已,正因如此,我们才发明很多的仪器设备帮助我们感知那些我们听觉与视觉之外的频谱,早期CD机的音质不如人意,并非是频谱不足造成的,最近俺下载了很多所谓高清音频,从频谱分析可以看出(不是听出来的),大部分高清音频并不包含22Khz以上的成分,而很多人却趋之若鹜,用一个G的空间存放本该200M就能放下的东西,我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的朋友为了提高音质都研究到换电源线了,居然没兴趣了解一下自己听的是什么......
其实我的主贴不是挑战人耳听力的,而是问高格式的文件一定含有高格式的内容吗?您的设备能够真正重放那些高格式的内容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些听感是从何而来的呢???
TOP
134#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4-6 10:35:00 发表
首先,我不同意自然界声音中存在的,也有物理量能的就不能忽视它,人类的听觉与视觉一样在浩瀚的频谱范围中只是极其狭窄的一小部分而已,正因如此,我们才发明很多的仪器设备帮助我们感知那些我们听觉与视觉之外的频谱,早期CD机的音质不如人意,并非是频谱不足造成的,最近俺下载了很多所谓高清音频,从频谱分析可以看出(不是听出来的),大部分高清音频并不包含22Khz以上的成分,而很多人却趋之若鹜,用一个G的空间存放本该200M就能放下的东西,我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的朋友为了提高音质都研究到换电源线了,居然没兴趣了解一下自己听的是什么......
其实我的主贴不是挑战人耳听力的,而是问高格式的文件一定含有高格式的内容吗?您的设备能够真正重放那些高格式的内容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些听感是从何而来的呢???  


说得好,渐入佳境了!!!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135#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4-6 10:3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zchengl 于 2011-4-3 7:23:00 发表
讨论的很热烈,看起来大家对高清音频很关注。
关于22k以上声波对人的听感的影响早有定论,否则就不会有"后CD时代"的SACD、DVD-Audio出现。22k以上超声波是在自然声音中存在的,也是有物理能量的声波,不能忽视它。当年制定CD标准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只能记录22k频宽的

选择高清音频文件绝不是单纯为了22K及以上频宽的信号还原,推出这些产品的商家哪个是以这一点为原则的?
TOP
136#

原帖由 lens1663 于 2011-4-6 13:1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4-6 10:3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zchengl 于 2011-4-3 7:23:00 发表
讨论的很热烈,看起来大家对高清音频很关注。
关于22k以上声波对人的听感的影响早有定论,否则就不会有"后CD时代"的SACD、DVD-Audio出现。22k以上超声波是在

我的感觉而言,24bit量化精度比16bit来的精细一些,实际感觉也有可闻的区别,至于22KHz以上的频响,真的意义不大,因此,或许24bit/48KHz量化参数相对合理些,当然了,如果资源无限,不用白不用,那就怎么大怎么招呼呗,谁怕谁啊,嘿嘿......
TOP
137#

在耳朵和科学都弄不明白的时候,最大化地相信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如此,爱“高清”就很容易了。
TOP
138#

楼主到2L网站各下载一段24bit/48KHz和24bit/96KHz或者24bit/192KHz来听不就知道了吗。
TOP
139#

不能这样理解的
TOP
140#

原帖由 我爱T330D 于 2011-4-9 21:20:00 发表
不能这样理解的

愿闻其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