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3914915916917918919920»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16494|回复: 9777
9161#

我们通过他们彼此之间对话,可知都是发烧友,他们所搞的PK可要比动不动就搞PK的人高级了,他们看问题视角是多维的,观点“同”与“异”清晰无争。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1-12-02 10:13:16
TOP
9162#

极端的速度-海「飞」兹
林:真的不知要如何形容海飞兹的演奏。说实话,我并不欣赏这个演奏,但是这个版本却又有其存在的意义。毕竟在近代的演奏史上,谁能说海飞兹的影响不深远?就《春》而言,海飞兹的演奏是最好辨认的,假如作个蒙眼测试,海飞兹的正确辨识率一定要高于其它人。飞快的速度、冷酷的表情……假如说欧伊史特拉夫是用走的,那么海飞兹真的就是用飞的。
简:事实胜于雄辩,海飞兹给人的第一印象的确是快。第一乐章只用了6分31秒就解决了,是所有现行版本中最快的一个。在听海飞兹之前,我先听过布许的演奏,已经感觉很快了,不料海飞兹更快,快马加鞭,一路驱策着Emanuel Bay,结果呢?整首曲子只花了17分多就结束了,第四乐章后半段甚至像在坐云霄飞车,很快意、很过瘾,但也有点冷硬。如果古典音乐也向爵士乐一样有所谓的「酷派」,那么海飞兹当掌门人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蔡:今天大家经常给海飞兹的评语大多就是像两位所说的「冷酷」,其实这还算是好听的,还有人说他是「冷血」、「没人性」呢!不过这若是只从海飞兹所表现出来的音乐表层去看,是如此没错。但事实上他仍然运用了很多细腻的表情与速度变化在其中,这必须要反复聆听、反复比较才会清楚发现。打个比喻吧,海飞兹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西门吹雪。此人剑术高超,冷峻而不茍言笑,被誉为「剑神」。古龙很有趣的在结尾安排了西门吹雪的「微笑」,所以这本小说就叫做「剑神一笑」。表面的冷并不代表这是一个机器人,他们的内心其实比一般人更发烧、更热情。海飞兹超凡的技艺堪称为现代「弓神」,几乎终其一生都保持在演奏高峰。但是他真的冷酷吗?真的无情吗?我觉得其实他只是比较快罢了。若螁去「快」的外衣,其实海飞兹还是蛮有情感的。其实我并非海飞兹的死忠迷,只不过想替他说句话罢了。
林:话虽如此,过快的速度还是多少会让人留下狂飙的印象。也因为如此,海飞兹的形象是不容易改变的了。在第一乐章的2分13秒处有个明显的错误,但是却未将之修饰或重新演奏,任凭错误在那里而仍将录音发行。这或许是海飞兹想要将最真实的一面表达出来吧?
TOP
9163#

比法学派的观点-葛罗米欧的两次录音
简:自从Francescatti去世后,比法学派只剩下葛罗米欧堪称掌旗使了。现在活跃的小提琴家,还有谁能称为是比法学派呢?大概就到葛罗米欧为止了吧。很可惜,那种优雅而高贵的演奏,就自此而终了。葛罗米欧的演奏就是这么的优雅。在技巧上,或许葛罗米欧并不是最好的,也偶而会有一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整体的曼妙感觉就是那么动听。
蔡:葛罗米欧与哈丝姬儿的默契也很好,是一对很妥贴的搭档。在哈丝姬儿过世之后,他们俩人的合作也就成为绝响了。虽然后来在1975年,葛罗米欧与阿劳又录了一次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但是风味却全然不同了。当然,若从纯技术的层面来看,阿劳其实是比哈丝姬儿有更高的技巧,但是味道就全变了,变得较为深沉。这正说明了技巧并非唯一,有时灵感与默契,甚至是不可捉摸的个人气质才是影响整个演奏的原因。葛罗米欧的演奏充满自信与自发性,而哈丝姬儿也是如此,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氛围。他们俩人还有一张现场的录音,表现也同样优秀,不过偶有一点小错误。
林:这个第四乐章很美妙、很有趣味,有一股难以形容的流畅感。不过整体来讲,我觉得他与阿劳的版本也不错,原因在于更深入的音乐意境。从1957年到1975年,相隔了18个年头,相信葛罗米欧对音乐的观点一定会有所不同。当然,年老的阿劳也同样步入了圆熟期,更进一步的挖掘出更多、更深入的音乐内里。其实如果将这两个版本拿来比较,是相当有趣的一件事。就拿第一乐章来说吧,明明阿劳版的10分8秒要略快于哈丝姬儿版的10分14秒,但是在听觉的感受上却是哈丝姬儿版的速度较快。这真的是相当奇妙。
蔡:可惜阿劳与葛罗米欧未能录完全部十首贝多芬奏鸣曲。我觉得两个演奏都具有相当的启发性,都值得一听。
TOP
9164#

回复 9163# 670707 的帖子

先生;蔡是台湾烧友,还是香港钢琴公开赛创始人蔡宗力?
TOP
9165#

回复 9164# 蛋黄 的帖子

是台湾发烧友。
TOP
9166#

谭先生好!我是上海的670707,这是我在网上见到的即将发行的SHM-CD唱片,如有可能请将以下唱片各进一套,感谢你们多年给予的帮助与支持,详见链接:
1.勃拉姆斯交响曲集,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http://www.cdjapan.co.jp/detailview.html?KEY=UCCG-90294
2. 贝多芬交响曲集,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http://www.cdjapan.co.jp/detailview.html?KEY=UCCG-90284
3. 莫扎特:管乐协奏曲、小夜曲、舞曲集,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乐团
http://www.cdjapan.co.jp/detailview.html?KEY=UCCG-90277
作为古典音乐爱好者,追求完美与经典是一种品味和精神,以上唱片我都有它们的普通版,而保守、内敛、精准的老伯姆在上述曲目演绎中造就的平衡、精致、柔和的乐团声响,我们不防将卡拉扬的柏林声响进行类比,你会有趣而惊奇的发现,原来柏林爱乐乐团在伯姆棒下能有如此致密细腻的声音,至于维也纳爱乐与伯姆之间关系一言已辟之:1970年,伯姆获维也纳爱乐乐团终身指挥的荣誉。以上唱片都是卡尔•伯姆(KarlBohm,1894-1981)在七十年代后灌制的录音,可说是在德奥作品演绎上一代能与卡拉扬并驾齐驱的大师,他的指挥风格如今为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SHM-CD唱片是上述唱片信息还原的质量保证,收集这些资料就是视为黑胶一般。
TOP
9167#

回复 9165# 670707 的帖子

知道了,谢谢先生。
TOP
9168#

回复 9167# 蛋黄 的帖子

老哥,上述唱片是留给四十岁后的人聆听的,老伯姆告知我们:音乐应该如何展开;我们会领悟到:花枝招展和内家功根本区别在何处。
TOP
9169#

回复 9168# 670707 的帖子

谢谢.先生!
TOP
9170#

回复 9169# 蛋黄 的帖子

当然这些唱片是否能顺利进到还要看运气,耐心等待,遇到不放过,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