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537# xin889 的帖子
先生的提议,使我想起另一思路,现在说来供先生参考:我年轻时是从麦克.杰克逊、麦当娜、保尔 莫里亚走向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的,那时贫寒,省吃俭用牙缝中节约银子购买卡带,同时一边看相关书籍一边自我陶醉,感觉真好!在这过程中我养成一个习惯,仔细研究著名乐团、乐队、指挥家、演奏家等特点与风格,并想方设法去寻找,久之对于“卡拉扬之声”、“克里夫兰之声”、“费城之声”、“赖纳之声”、“维也纳之声”、“芭蕾之声”已有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了,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让朋友看了,即能培养正统的音乐爱好之路,又能练得“顺风耳”,岂不两全其美?
说的再具体点,老一辈指挥大师布鲁诺•瓦尔特,大家耳闻能详,其指挥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可能烧友人手一张,但是大家是否想过他的指挥风格与特点,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你应该在音响器材中听到他的指挥风格,那就是——音色柔和、温暖、优美、,将管弦乐的各声部都处理得富于歌唱性,重视乐队队员的情绪,并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表演才能,从而充分调动每个演奏员的积极性,他不仅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的音响,而且他有办法使乐队奏出他所追求的理想音响。这种评价不是我写的,是前辈传承、遗留下来的。根据评价分析如下:
1.“音色柔和、温暖、优美”,晚年时期老大师身体状况不佳,组建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虽为“杂牌军”,但是凭其卓著的影响力其手下演奏员都是一顶一的高手,你在“田园” 慢板乐章 “溪畔小景”中听到木管乐的气流感与木质感了吗、能听到弦乐组拉出的温暖和风吗、你是否被演奏者发出的优美音响声陶醉了呢?
2.“ 他不仅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的音响,而且他有办法使乐队奏出他所追求的理想音响”,我有一套瓦尔特晚期指挥莫扎特第35、36、38、39、40、41交响曲唱片,该套唱片跟随我十多年了,起初感觉是:电频特高、频响宽广、弦乐如刀锋尖锐锋利、低频丰厚臃肿,那就对不是瓦氏要的风格吗!现在是音场宽而深、丰富的残响如入其境、高音与中音弦乐如丝(滑、棉、厚、亮、韧)、低音弦乐如帚(沉、弹、刷、卷)、打击乐鼓点清晰并能融化于空气中。
综上所述,朋友们如果听音乐是“不为而为”,比拿几张某些频响做得特别的唱片去寻求刺激要有意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