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数不多的欧洲转盘中以 PHILIPS 的马首是瞻,由第一代的 CDM-1 开始就采取摇臂式循迹、单光束设计。CDM-1 属于早期设计,超过七十四分钟的 CD 唱片大部分都唱不出来,对于现时来看有点可笑,而且很少有人看过 CDM-1是什么样子。CDM-3 则相当有名,当年Krell的转盘用过它,今天的日本LuxmanD-500 还是用这个全铝铸造、有左右平衡设计的传动机构。原来开发用于电脑的 CDM-9 也很受欢迎,飞利浦一些廉价 CD 机都用过。而把CDM-9改装后采用霍尔马达、玻璃镜片、铝铸全悬浮的CDM-9Pro则受到Krell、Vimak 、Forsell、Theta、PS Audio 、 Restek 等厂商的支持,等到存货出清,CDM-9 也将绝迹了。
CDM-4 曾经是使用最广的转盘,它本身又分成普通型与专业( Pro )型两种,大部分的欧洲厂牌都使用普通的 CDM-4,Meridan 与 Mission 用的也是 CDM--4 。 Mark Levinson 、 PHILIPS 与 Marantz 的高级 CD 唱盘则用 CDM-4Pro。此转盘里的光头移动并非 如其它转盘一样行直线,而是行弧度的,就似摇臂一样,俗称全悬浮摇臂系统。虽然此转盘现已停产,新型的机种已过渡采用Philips CDM—12系列,从 CDM-12 开始,飞利浦改用直线式循迹、三光束设计。普及型的 CDM-12.1 与 CDM-9 一样,都附有完整的驱动伺服线路;比较高级的 CDM-12.4 某些控制组件则需要使用者另行开发。专业型的 CDM-12Pro 据说已经完成,MBL新的转盘将会使用它。现在飞利浦的传动机构生产基地都在东南亚,品质不稳定一直是厂商很伤脑筋的事,而且许多音响迷一直认为CDM-12塑料味太浓,感觉上不够Hi-End,故仍旧怀念昔日的顶级转盘——CDM-4PRO。这个转盘的机械中央底板部分是用两层不同厚度的铝合金夹着一层吸震软胶造成的塑料基板,兼有稳固与吸震的效果。在底板上同样用两层不同厚度的铝合金夹着一块重达6KG铅板底盘,承放在4条特别调校的阻尼防震弹簧上面,而这块底盘就是用来安放CD心藏部分——转盘的基座。它可以有效地吸收低频谐振。而CD转盘组合则再用四只特种橡胶圈隔离在底盘之上,这种橡胶圈对吸收高频谐振最为有效。机面顶 盖是一块厚达1.25cm的实心铝,在放CD那个圆孔边缘也有一条橡胶圈,其作用是当那块实心铝顶盖合上后能完全将CD转动部分与外界空间隔绝,空气也不可能把谐振传过来!此读取机构比较起上述系统中的转盘可以说是最简洁了。其它的光学组件中小距离的径向移动都是依靠循迹线圈来调整,而远距移动则是由径向电机负责,但此机构却由径向电机包办径向与循迹的工作。当然机械的节省就要电路补救,故其后面的伺服电路相对较复杂。某些厂家针对它的缺点作了一些技术改造,如Krell,但价格却难以接受。得意之作有MARANTS CD-72MKII等。欧美音响厂商MARK LEVINSON NO.3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