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36.8℃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30 9:48:00 发表楼主啊,我今天可以与你讲句实话,我当初进168论坛除了能够广交朋友以外,根本原因就是锻炼自己,把稚嫩的笔头磨得老练,最终目的是在我五十岁后动笔耕耘,完成一部涉及古典音乐与音响器材方面的著作,并以此书献给我尊敬的老师。我大体构思为以1000首古典音乐为基础,综合平均每首作品为5张唱片版本,每首作品分以下步骤介绍:1.古典音乐作曲家介绍:1.1生平;1.2音乐风格;1.3该作曲家在古典音乐中地位与作用;1.4作曲家经典曲目;2.本作品创作年代、曲式机构、音乐内涵音乐(思想性、情感性、叙事性等);2.1本作品作者本人聆读理解和感受(听感);2.2本作品在细节表达上对于音响器材的考验与要求;3.各唱片版本演绎大师的表现方式与独特魅力;4.各唱片版本灌录时间、录音工程师、制作人、录音地点;吾非专业作家,也不是职业写手,但知人生苦短,古典音乐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音乐爱好者与追随者将此遗产传承与后人,并在有生之年凭借微薄之力完成这部皇皇巨作,无憾矣!
原帖由 sanlymei 于 2011-7-30 10:38:00 发表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30 10:29:00 发表哈哈,我与先生有同感,我完成的这20本(上海立信200页一本)手稿已经放置衣柜内,用保鲜膜密封,等跨入老年门槛后静心修炼,没有利益,但求对他人有益。 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永远是值得,不必给自己设立一个什么目标只要当回忆往事时它能成为你的一段插曲那就此生足矣~至少你拥有的是还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30 10:29:00 发表哈哈,我与先生有同感,我完成的这20本(上海立信200页一本)手稿已经放置衣柜内,用保鲜膜密封,等跨入老年门槛后静心修炼,没有利益,但求对他人有益。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30 10:49:00 发表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需要抓住其根本,欣赏古典音乐同理,如前帖中讲起巴赫,他的伟大我认为在于音乐上的:定律、声部、赋格;这样我们就在其浩瀚的作品中寻其精华,深入研读;反观也能验证我们的音响器材是否有问题,器材如果二、三声部无法清晰还原,宏伟的赋格不能体现,肯定就有问题了,而不是听那个版次声音或亮或薄或厚或干净或纯净,话语点到为止吧。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30 11:17:00 发表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先生所言极是,哈哈。。。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30 13:11:00 发表先生是否有此感受,市面上流行的古典音乐杂志与书籍,看似报枕支座,除去水份和佐料后就是薄饼册子,可惜我们年轻时就是捧着这些“圣经”按谱购置唱片;当然,这些刊物、书本有总比没有好,然而时隔几十年了,未见该方面能超越前者之书刊、文章,实属不应该;我想古典音乐非小众团体享受的精神食粮,需要普及和发扬,我们如果完成一部深入浅出、老少皆宜,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并能长期使用和帮助的著作,是为善事矣。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7-30 13:54: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30 13:11:00 发表先生是否有此感受,市面上流行的古典音乐杂志与书籍,看似报枕支座,除去水份和佐料后就是薄饼册子,可惜我们年轻时就是捧着这些“圣经”按谱购置唱片;当然,这些刊物、书本有总比没有好,然而时隔几十年了,未见该方面能超越前者之书刊、文章,实属不应该;我想古典音乐非小众团体享受的精神食粮,需要普及和发扬,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