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随笔之浅聊大箱子与小箱子 [复制链接]

查看: 54307|回复: 173
141#

约翰李这个帖子可以顶
逗你玩儿
TOP
142#

晚上听了EMI老罗的BACH大无,感觉很舒服。

BACH的大无是我比较的曲目,从卡萨尔斯到王健,我有好些版本。不过老罗的版本听上去感觉最舒服,温暖柔韧。录音也不错。大公司的录音,比较平衡自然,不刻意做作。周围的朋友喜欢老罗的也挺多。
TOP
143#

晚上听了EMI老罗的BACH大无,感觉很舒服。

BACH的大无是我比较的曲目,从卡萨尔斯到王健,我有好些版本。不过老罗的版本听上去感觉最舒服,温暖柔韧。录音也不错。大公司的录音,比较平衡自然,不刻意做作。周围的朋友喜欢老罗的也挺多。
TOP
144#

来自英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师Andy Gotts的近期作品《偶像》,对象为好莱坞传奇明星,照片中的人物没有经过任.
标题: 来自英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师Andy Gotts的近期作品《偶像》,对象为好莱坞传奇明星,照片中的人物没有经过任何化妆和造型,真实地呈现面部的每一个细节

内容:
作品中的人物分别是: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阿尔·帕西诺(Al Pacino)、劳伦·白考尔(Lauren Bacall)、杰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
7f9e9b4dgw1dsut66bkfej.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5/14 22:24:41 上传)

7f9e9b4dgw1dsut66bkfej.jpg

TOP
145#

这组照片感觉很酷,类似的照片做成黑白的,本地的东方莱蒙影城里也大幅挂着。

网络上交流,还是视觉艺术最直观,最直接,打动不打动你,有没有意思,不管是在什么电脑上,一眼便知有没有感觉了。

不象用语言来描述声音,很多都是胡扯和瞎编,出于各种动机和原因。即使想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觉,也有个转换和损耗问题。就象读西文小说,读原文和读译本永远不是那一个味。
TOP
146#

现在对音响器材硬件评论不大感兴趣,即使上网基本上也不大关注这类帖子。  
港台音响杂志已经几年不买,“高保真音响”和“现代音响技术”到图书馆借书的时候随手翻翻,每本阅读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软件介绍文章也不大认真看,一来不少是唱片公司软文,二来也并不大系统,深入,大多是短短的泛泛而谈。古典音乐的介绍,我觉得备有朱伟团队编的上下两卷“音乐圣经”已堪足用。

倒是听音乐的时候,时常能想到点相关或不相关的想法,有兴趣和精力便在电脑上记录下来,要说有没有什么意义也谈不上,只是个记录而已。音乐还是要自己一部部听,写不写点什么倒是无所谓的。
TOP
147#

在浮躁的地方看看热闹,也算还不能尽脱小市民的浮世绘式趣味。
在安静的地方些点东西,也算是从象牙塔里的轻松远眺。

这样的生活,也是很好。
TOP
148#

音乐重播系统,一个还原像真度,一个艺术家的感情表达是音响重播最重要的。
没有一个艺术家(人声,器乐或乐团)的表演或演奏是呆木平直的。如果一套系统给你不像真,又感觉呆呆的,听得索然无趣,那一定是有问题的。
TOP
149#

是的,像真度是比较难达到完美的,因为牵涉到很多硬件条件。

实际上各大音响流派真能做到完全的,毫无隔阂的像真度也真是少之又少,无论多贵的,绝大部分听上去还是罐头音乐,音响味。大多数只是个感觉上接近多少的问题。

大部分音响品牌实际上卖的是另一点,就是他们对音乐还原感情还原的理解和表达,或者说就是风格。所以同一张唱片,用瑞宝系统听,就是瑞宝的感觉,用MARK听就是MARK的感情特色。其中又可以细分为音质,音色等等可分析项目,实际上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感觉,出发点是自己的审美观和口味。
TOP
150#

有大快乐的人,必有大哀痛;有大成功的人,必有大孤独;这就是情感的节奏。
6a6b7068gw1dszb7r5wbfj.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5/16 20:22:52 上传)

6a6b7068gw1dszb7r5wbfj.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