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24bit/96khz, 192khz音源的一些疑问 [复制链接]

查看: 31364|回复: 68
41#

我想不必试也不必争了,数码这东西,只要资源许可,什么取样和量化都是越大越高越好!这样,才能接近原件。现在什么44、48、192....之类,不说一万年后,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都会笑我们刀耕火种的原始!
也许,在3010年的发烧友用的是多少万(不好说千了)周的取样和比特了,呵呵,誰知道?及时行乐吧,起码我们比200年前好多了。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10-06-23 18:06:40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42#

原帖由 Fox_fox 于 2010-6-23 11:57:00 发表
向参与测试的一Team人及辅助工具致敬。

感谢伟大的祖国,感谢祖国辛勤的教育工作者,感谢CCTV,感谢TVB,感谢Internet......
当然,更要感谢HIFI168。
藕乃草根

TOP
43#

不必太较真了,现代的录音只要是用心的制作,效果就会好。当然原始的信息量是保留得越充分越好。
TOP
44#

原帖由 香格里拉54 于 2010-6-25 13:16:00 发表
不必太较真了,现代的录音只要是用心的制作,效果就会好。当然原始的信息量是保留得越充分越好。

同意,高规格的数码母带只能代表音质比同一录音的CD好,但不同录音下,录制好的CD的听感和录音素质也不会输。
TOP
45#

原帖由 hanson681 于 2010-6-19 1:42:00 发表
传统的cd采用的是16bit/44.1khz的音源格式,而增加的bit深度可以提高信噪比,增加的采样率可以提高带宽。
而事实上人耳可以听闻的频段22khz足矣,那奎斯特告诉我们44khz的采样足够了。
人耳可以区分的信噪比也就是80~90 dB, 而16bit可以达到96dB,完全可以达到要求。

我不太明白这些24bit/96khz, 192khz音源对于终端听众到底有什么优势,我希望能


我只想问一问楼主:超高音已超出人耳可闻范围了,为什么音箱加上超高音喇叭后,听下去会觉得声音不同呢?不知楼主有没有这经历?
TOP
46#

大家可以去看看我之前编写的两篇介绍文章

CD原标准的制约和DXD新标准的改善
http://hyben79.blog.163.com/blog/static/113288037201011105310265/

SACD技术和其DSD编码的核心技术简介
http://hyben79.blog.163.com/blog/static/113288037201011105919550/
http://shop36036486.taobao.com/
TOP
47#

查一下 audiology 相关文献,你就知道人类不是单靠耳朵听觉,皮肤毛发也带来听感,所以人耳不能办识 20KHz 以上是成立,但人对 20KHz 以上频率没感知力是不成立。

另外,要注意功放、音箱什至单单说人耳,其标称频率上限不是一刀斩切,而是存在一个幅度的滚降,所以 44.1KHz 采样﹙理论值 22.05KHz 模拟波形高频上限﹚和 192KHz 采样﹙理论值 96KHz 模拟波形高频上限﹚还是存在分别,除非功放、音箱、人耳什至线材都像 CD 般,在 20KHz 时一刀斩切掉扩展范围,更高的采样才可能不存在作用。
最后编辑Wilmer威馬 最后编辑于 2010-06-27 14:47:25
联城众志志成城;
盟约立誓比天高;
音韵悠扬飘袅袅;
响彻云霄照九州!
【走向国际,努力尊定「中国声」标准!】
TOP
48#

原帖由 hanson681 于 2010-6-19 14:44:00 发表
。。。。那么多的谐波没意义。。。。
  


容我断章取义;谐波对声音辨识力存在巨大意义的,如果没那么多的谐波,就连乐器种类都分辨不了,所有声音都只会存在一个调而已。。。
联城众志志成城;
盟约立誓比天高;
音韵悠扬飘袅袅;
响彻云霄照九州!
【走向国际,努力尊定「中国声」标准!】
TOP
49#

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 但如果人体对它没反应的话,就没有次声波武器了!
TOP
50#

信息量多,听感自然好,真实性才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