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24bit/96khz, 192khz音源的一些疑问 [复制链接]

查看: 31363|回复: 68
31#

全频信息量递增会带来很大的提升。楼主只强调了极高频和极低频,是没有意义的。光一个中频信息量的增加就可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TOP
32#

回复 31# 药学生 的帖子

哦? 这个说话我不太理解啊 44khz采样已经可以完美重现中频信号  96khz也不会给中频带来更多的信息  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请指教
TOP
33#

回复 32# hanson681 的帖子

44khz采样已经可以完美重现中频信号?这有何根据?将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只能做到无限接近,始终是有损失。
TOP
34#

昨天下午做了些测试  为了仅仅体现过采样率对声音的影响  系统如下: 电脑+ 创新0404 USB声卡+DT880耳机
音源是从国内某测试网站下载的一段《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泛音充足) 为44k采样与96k采样的两个版本 均为24bit量化

选取公司4个人做了AB盲测  方法是令其先熟悉乐曲 然后让其在5分钟之内选出听感较好的一个版本 (不知道此方法是否科学 ^_^)

结果如下:
有两个人觉得96k采样的声音更好 (其中一个觉得差别很明显),分别使用了“更清澈”,“更饱满”词汇
一个人觉得完全听不出区别
一个人觉得越听越糊涂 最后认为44k采样的版本更好

后来我和公司另一位同事又仔细听了下 觉得96khz采样的版本会有微小的优势 (如在声音的爆发力 饱和性)当然 使用的系统差也可能是优势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例如可选用频段更宽的音箱)  

综上,我觉得过采样确实可以带来音质上的提升 呵呵 人耳朵还是挺有意思的

当然 我相信SACD DHCD会有更大的音质提升 (包括更好的介质,后期的noise shaping等技术)
TOP
35#

回复 33# 药学生 的帖子

是一个叫做乃奎斯特的人告诉我们的  兄台可能不是学信号处理出身吧  

至于你说到的模数转换带来的误差  是量化的范畴了  和采样率无关
TOP
36#

人活着的最大乐趣就在于最终都是死路一条,但不知道何时死如何的死法.如果都知道了,还活着干嘛?哈哈!
TOP
37#

向参与测试的一Team人及辅助工具致敬。
Fox 見 Rabbit~^_^ 鼓励兔子多生孩子^_^
TOP
38#

原帖由 hanson681 于 2010-6-22 21:11:00 发表
昨天下午做了些测试  为了仅仅体现过采样率对声音的影响  系统如下: 电脑+ 创新0404 USB声卡+DT880耳机
音源是从国内某测试网站下载的一段《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泛音充足) 为44k采样与96k采样的两个版本 均为24bit量化
对实验感兴趣,但是有个疑问:
0404 usb直推 dt880,没有耳放,这个会不会是一个瓶颈,能发挥出dt880吗?
TOP
39#

回复 38# xilux 的帖子

我对这个声卡不了解  感觉上推不大起来  没办法公司就这么一个声卡  呵呵
TOP
40#

1、高频的延伸虽然人耳不能听到,但会确实会对人的听感产生影响,这个没有争议,全球的权威媒体都承认,无论是美国立体声和TAS还是日本立体声都明确的表达这个观点,而且都承认,同档次顶级的播放器中,SACD和DVDA机绝对超越CD机。
2、高规格的数据不仅延伸,在可听范围的数据也更多,密度更高,更接近模拟
3、CD和现在的高规格在本质上是没区别的,都是数码信号,只是后者数据量更大而且读取方式和CD不同而已,而且这种数据量多比不是无意义的,因为CD的规格(16/44.1)是当时技术的妥协,现在仍然存在也大部分是因为商业原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