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24bit/96khz, 192khz音源的一些疑问 [复制链接]

41#

我想不必试也不必争了,数码这东西,只要资源许可,什么取样和量化都是越大越高越好!这样,才能接近原件。现在什么44、48、192....之类,不说一万年后,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都会笑我们刀耕火种的原始!
也许,在3010年的发烧友用的是多少万(不好说千了)周的取样和比特了,呵呵,誰知道?及时行乐吧,起码我们比200年前好多了。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10-06-23 18:06:40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42#

原帖由 Fox_fox 于 2010-6-23 11:57:00 发表
向参与测试的一Team人及辅助工具致敬。

感谢伟大的祖国,感谢祖国辛勤的教育工作者,感谢CCTV,感谢TVB,感谢Internet......
当然,更要感谢HIFI168。
藕乃草根

TOP
43#

不必太较真了,现代的录音只要是用心的制作,效果就会好。当然原始的信息量是保留得越充分越好。
TOP
44#

原帖由 香格里拉54 于 2010-6-25 13:16:00 发表
不必太较真了,现代的录音只要是用心的制作,效果就会好。当然原始的信息量是保留得越充分越好。

同意,高规格的数码母带只能代表音质比同一录音的CD好,但不同录音下,录制好的CD的听感和录音素质也不会输。
TOP
45#

原帖由 hanson681 于 2010-6-19 1:42:00 发表
传统的cd采用的是16bit/44.1khz的音源格式,而增加的bit深度可以提高信噪比,增加的采样率可以提高带宽。
而事实上人耳可以听闻的频段22khz足矣,那奎斯特告诉我们44khz的采样足够了。
人耳可以区分的信噪比也就是80~90 dB, 而16bit可以达到96dB,完全可以达到要求。

我不太明白这些24bit/96khz, 192khz音源对于终端听众到底有什么优势,我希望能


我只想问一问楼主:超高音已超出人耳可闻范围了,为什么音箱加上超高音喇叭后,听下去会觉得声音不同呢?不知楼主有没有这经历?
TOP
46#

大家可以去看看我之前编写的两篇介绍文章

CD原标准的制约和DXD新标准的改善
http://hyben79.blog.163.com/blog/static/113288037201011105310265/

SACD技术和其DSD编码的核心技术简介
http://hyben79.blog.163.com/blog/static/113288037201011105919550/
http://shop36036486.taobao.com/
TOP
47#

查一下 audiology 相关文献,你就知道人类不是单靠耳朵听觉,皮肤毛发也带来听感,所以人耳不能办识 20KHz 以上是成立,但人对 20KHz 以上频率没感知力是不成立。

另外,要注意功放、音箱什至单单说人耳,其标称频率上限不是一刀斩切,而是存在一个幅度的滚降,所以 44.1KHz 采样﹙理论值 22.05KHz 模拟波形高频上限﹚和 192KHz 采样﹙理论值 96KHz 模拟波形高频上限﹚还是存在分别,除非功放、音箱、人耳什至线材都像 CD 般,在 20KHz 时一刀斩切掉扩展范围,更高的采样才可能不存在作用。
最后编辑Wilmer威馬 最后编辑于 2010-06-27 14:47:25
联城众志志成城;
盟约立誓比天高;
音韵悠扬飘袅袅;
响彻云霄照九州!
【走向国际,努力尊定「中国声」标准!】
TOP
48#

原帖由 hanson681 于 2010-6-19 14:44:00 发表
。。。。那么多的谐波没意义。。。。
  


容我断章取义;谐波对声音辨识力存在巨大意义的,如果没那么多的谐波,就连乐器种类都分辨不了,所有声音都只会存在一个调而已。。。
联城众志志成城;
盟约立誓比天高;
音韵悠扬飘袅袅;
响彻云霄照九州!
【走向国际,努力尊定「中国声」标准!】
TOP
49#

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 但如果人体对它没反应的话,就没有次声波武器了!
TOP
50#

信息量多,听感自然好,真实性才强
TOP
51#



不必太较真了,现代的录音只要是用心的制作,效果就会好。当然原始的信息量是保留得越充分越好。

非常同意,关键是录音,录音和音箱才是损耗最大的地方,这是问题的关键数字处理上的一些损耗并不重要。

另外,方波跟正玄波差远去了,方波的频率是无限大
TOP
52#

看来中文的回答满足不了LZ的要求了。建议有空自己搜一搜专业的文献,把最后的体会与众人分享,以免众人受那些国际上专营这些产品的奸商忽悠。
TOP
53#

高信息量主要是改变声音的密度和质感。有了足够的信息量,才会更接近自然界的声音。就像图像一样,信息量越大,图像失真越小。越自然。
TOP
54#

把两个概念完全混淆了。采样频率是指时钟电路内部电流的震荡频率,不是物理的声学频率。单位时间内,用高频率的震荡电流采样来记录物理世界的某个声学频率,比低震荡频率电流采用而得的声学频率,还原效果更加平滑而真实。在电声学层面上,单位时间内记录下来的物理声音在数量上更多,在计算机声学层面上的离散程度更大,还原后,在听觉上,效果就越靠近真实情况。正如计算机图形学,单位长度内的像素点越多,视觉上越细腻,反之就马赛克。44.1k的普通cd采样频率,当年定义之时,是考虑把人耳听力极限的22k翻一倍外加一个低通门限而来,目的是为了减小文件体积,因为cd介质容量小又要保证一定数量的音乐信息。所以不要误会说什么人耳听力极限也就22k,用更高频率采样是无聊,这个是错误的。

有关于超声波的音乐学意义,这个也是带有时代特征的认识。声音之所以能在空气介质中传播,是因为有声音压力差,压迫到鼓膜上又能被听到的自然就觉声了。过去的认识是听不到的频率,音响系统就直接忽略掉。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在真实环境中“感受”乐器制造的声场,即包括可听音,也包括不可听到的超声波。听不到的超声波依然在压迫人体,鼓膜没有反应,却能被脸部尤其是额头皮肤的神经感应到,进而作用到心理上连带听觉一起发生反应。所以我们在音乐听“感受”现场演奏时,往往有种声浪扑面而来的压迫感,而通过音响“听”音乐重放的时候,得不到类似体验。要制造与音乐声场同步的超声波不是做不到,技术社 可行,经济上太昂贵。一直以来就只在可听音频段内努力罢了。

不要再把采样频率跟声学频率的生理极限两个连起来扯。还有心理声学的问题的,在高低频段由于生理听觉迟钝,听觉频率是不能按照物理频率来处理的,这个在各种乐器定调之时就要针对性的做处理,不学音乐声学的人,自然不能理解这些关键因素了。

记住,震荡频率越高的电流采样,还原音质越逼真、过度越平滑
TOP
55#

首先cd制作的目标是啥?尽力靠近现场的模拟版!!但cd是用数字发行的,所以有模数转换问题!
这里最主要是remaster!那是非常主观的,他认为好的就是这样,就像看名家的画,大家认为非常好,你不认为也没有用!remaster时用各种技术(xrcd,shmcd,lcd等等),制作人认为那样更接近原声,或者超过了原声!
然后是压片,认真的,全程跟踪的,代价要高一点!理论上当然是位数和频率越高越好,但制作是工程师有所取舍!
实际上最好是听现场(没有可能),或录得的模拟带(可惜那dd放几遍要坏!)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没有多少人看见了“鬼”,而大家都在讨论“鬼”。见了“鬼”的唱片公司,却吝啬的不让大众听听真实的声音!!!
TOP
56#

回复 54# apeflacwo 的帖子

这位大哥 估计您完全没理解我在说什么  您是学声学的 我是学工程的  您要是学过信号处理 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
TOP
57#

原汁原味才是硬道理
TOP
58#

泛音肯定不止20k的
TOP
59#

我猜在录音室内,是用监听喇叭来听音,用耳机来调音的!
我们的hiend设备可能比制作地的设备更好,所以ss说每个烧友都是唱片演奏家,我们的声音可能比录音室的要靓!
TOP
60#

回复 56# hanson681 的帖子

你单一的知识结构,让你理解不了楼上很多人士的回复,反而责怪他人不理解你。我给你的建议是,所谓声电系统的音响声学,是不知你的什么工程以外,还包括物理声学、心里声学、计算机声学、材料学为主的一套交叉学科。相比你对自己的工程是自信的,你显然又不知如何应用到声学领域。你说处理信号,电路中声音信息以何种形式衰减?音响系统是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向空气辐射声能的设备,什么性质的音源最终要落实到振动体的扬声器以何种方式震动的问题上,脱离这个现实空谈信号处理有何意义。中国的电气工程师,在专业上,不见得就比国外同行能力差。当把电气工程应用到声学方面的音响系统,差距就拉得大了。要知道,你的音源也好,信号处理也好,最终目的是通过数量不多的几个扬声器的震动,来模拟不同振动体的真实乐器,有弦震动,边楞音,簧片等等等等,就算这些音乐包括你的所谓信号处理,得以保证扬声器的震动方式够丰富,却不见得通过空气辐射声音后能形成觉声,这跟你的信号处理有何关系,你大概又不解了,我也没有办法。对于离散程度各异的你所谓音源这个问题,还是要结合上边提及的学科来“系统的”看待为妙,脱离整个应用系统来论整体结果无益。

楼上有懂的人说了一句:泛音肯定不止20k。不是音响声学的工程师,怕又不懂这句话了。他 哪里会晓得复合音是什么,一次、二次、三次泛音是什么,主音同泛音有什么关系,跟你信号处理有何因果,处理了信号扬声器又如何振动。普通的工程师说某个频率就是一个,声电工程师听到某个具体频率时,其脑袋中所想哪里是普通工程师能理解的。我不是要贬低谁,这个是客观的。你把所有相关知识补全了,再回头来看楼上不止一个网友的跟帖,问题就少了,也就觉得他人能理解你了。计算机声学在大陆是硕士阶段的课程,且在大陆高校中属于起步阶段,比之大陆的图形学成就那可差得远了,我倒希望你带着你的疑问继续走下去,不要仅站在某一门知识的基础上来论这个规格不一的音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