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5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折腾LP黑胶转盘唱臂(P48转盘电源改造更新) [复制链接]

查看: 125811|回复: 553
241#

原帖由 合肥蒋鹏 于 2009-6-10 17:00: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6-10 13:43: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09-6-10 9:3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6-9 22:39:00 发表
关注讨论!等候结果!

一口吃不下一个胖子,慢慢来吧。
可以说F3II配搭这支唱臂,不需要添加阻尼油都可以玩得很好。
等你玩到炉火纯青时,我再解开这个答案。
并不


阻尼油的使用并不影响到其他任何的调整步骤,其作用就是吸收唱臂的杂乱震动,但缺点就是影响到唱臂的灵活性与循迹力,并且比较脏,本身可以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谢谢蒋兄指点,现在没有加阻尼硅胶油确实可以正常使用,反映也不错,当然肯定还不是最好。慢慢折腾后自己体会再说,别人说还是不能代替自己去体会来的直接,我的想法与蒋兄所说是基本一致的。

我想,唱臂在阻尼硅胶油作用下受到质量阻尼是必然的,唱臂伸到阻尼硅胶油盒里的那部分,就像在大海中航行临时停泊抛下的锚,尽管这锚不一定(要)能够搁着海底,它仍然能够起到平稳船只的作用。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9-06-10 19:37:43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2#

不过对阿杰DX说的,关于电器特性方面的问题很感兴趣。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3#

原帖由 合肥蒋鹏 于 2009-6-10 17:00:00 发表
阻尼油的使用并不影响到其他任何的调整步骤,其作用就是吸收唱臂的杂乱震动,但缺点就是影响到唱臂的灵活性与循迹力,并且比较脏,本身可以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一支设计精良、状态良好的唱臂,再配上避振手段良好的唱盘,那来那么多杂乱震动?
连设计唱盘的DX都未能理解唱臂转动的阻尼系数对于唱头拾取信息的影响,看来有必要探讨一下了。
既然说到电器特性,对于唱盘来说,转动马达是可以独立分离出去的,剩下的只有唱头了。
先简单说说MC唱头的工作原理:唱针拾取唱片坑纹信息产生震动,带动针杆尾部的线圈,切割固定在唱头外壳的磁体而转化为电能。
要使唱针拾取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电能,其磁体是不能跟随唱针作相同方向的运动的。
如果一只低顺服的唱头,配上一支转动灵敏的低转动质量唱臂,当唱针拾取震动时,其磁体通过外壳固定在唱臂上,由于唱臂具有良好的跟随性,其线圈相对磁体的动态摆幅必然会下降,导致产生电能的摆幅也受到压缩,其负面影响是显然易见的。
但对于唱臂来说,要满足循迹的要求,却必须具有良好的跟随特性,如何能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
就只有为唱臂转动加入适当的阻尼系数了。
TOP
244#

阿杰兄诲人不倦那,想当年我也是被你毒的七荤八素的,呵呵。。。。。

可惜现在忙,已没心思摆弄黑胶唱机了。只是偶尔想起来,才会坐下来,放上一张唱片,看着它缓缓转动,声音好不好已是其次了,不听,看看也好。
TOP
245#

你是先被毒到,来问我找解药,可是越陷越深,呵呵。
TOP
246#

原帖由 合肥蒋鹏 于 2009-6-10 16:50:00 发表

我也从数学角度来证明一下自己的规尺是必须的吧

也花了个图,其实跟开心果兄的差不多
电机主壳.JPG (56.31 K)
2009-6-10 16:49:39


先注明一下,E是唱臂有效长度,β是补偿角,S是超距,(E-S)就是轴距了,I与O分别是两个NULL point,也就是A、B点到转盘轴心的距离

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已知,那么根据余弦定理分别得到
(E-S)^2=I^2+E^2-2IEsinB
(E-S)^2=O^2+E^2-2OEsinB
以上两方程相减得到
0=I^2-O^2+2E(O-I)sinB
整理得E=(O^2-I^2)/(2(O-I)sinB)
首先补偿角就是唱臂的内倾角度我们基本没法改变,就剩下三个变量互相制约,而当我们定好选用的规尺的时候,这个规尺就把I与O给定死了,譬如66与120.9,这样就跟着把有效长度E给确定了,那么我们根据规尺就会得到一个“有效长度”,当然选用不同的规尺就会得到不同的“有效长度”
但是厂家给出的NULL point的值既I与O大部分都不是66与120.9,而且几乎很少重复,那么我们用通用型规尺的大前提就基本与厂家的设计有出入了
有些情况就更为糟糕,不知道有没有烧友遇到过怎么也不能同时精确满足A、B点的情况,我是遇到过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用66与120.9求出的超距值因为与厂家出入太大而超出了唱头壳的调整范围
当然大部分唱臂用通用型规尺都是能工作的!都能保证有两个点的误差为零,但却不能保证全程的循迹误差最小



从数学的角度看,结果没什么错。
但后面的叙述值得商谈,虽然有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味道,但还是说一说。习惯(或者说惯例吧)的做法是:先选多长的臂,再根据臂长和其它因素,定出超距和补偿角。另外NULL point的值与臂长是没有关系的,只与内、中、外圈的失真取舍方式有关。
不过蒋兄的调整规尺还是很实用的。
TOP
247#

这贴好啊  越来越精彩  3Q  3Q
如果您只想永远做个雇工, 下班的汽笛可以让您停下手中的工作, 如果您想开创一番事业, 那汽笛仅仅是您重新思考的信号.
------亚靈
TOP
248#

原来以前是纸上谈兵的~~~~~
音乐与生活

TOP
24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50#

原帖由 JWang 于 2009-6-10 21:40:00 发表
当然大部分唱臂用通用型规尺都是能工作的!都能保证有两个点的误差为零,但却不能保证全程的循迹误差最小

蔣兄這話總結的很好。我一直在講一般的通用量具不好就是這麼個意思。

问题是相差很小,影响的只是心理因素,是否能够用耳朵分辨出来?
如果真的能够用耳朵分辨出来的话那就麻烦了,因为除了AB两点之外,其余的都存在误差。
在超距这个问题上,还是不要太执着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