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7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T-F3IIMC唱头的情结 [复制链接]

查看: 203038|回复: 718
101#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19 20:58:00 发表
阿杰果然经验丰富,唱臂的四维移动灵敏度确实有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正如兄言,1g针压都没有问题!

另外,针压计果然在低电压下误差比较大,1.67g换新电池后测量为1.53g,相差0.14g(9.15%)。这个问题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昨天中午用不同针压检验唱头系统整体巡迹能力,从0.80g开始,针压0.80g时常常出现跳槽现象,声音明显发飘;



下来针压为1.03g、1.33g等等都试了,基本没有出现跳槽现象,除非唱片本身有问题,而且许多原来用mm头出现跳槽的地方现在都不再跳槽了,甚至还听不到滴哒声。

1.03g时声音仍然明显发飘;1.33g时声音已经正常。为了保险,现在针压调整在1.5g左右。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2#

有新进展没,跟踪报道!
TOP
103#

还是SHURE的机械式针压机可靠。
最愛音樂并因音樂而發燒!
TOP
104#

不过我还是喜欢电子针压计的准确与方便,当然,作为“量具”稳定和准确总是最重要的指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稳定性往往比准确性更重要,因为准确性可以进行“计算修正”,稳定性却很难改善。玩LP没有针压计的确不行,看来是要自己买一个了。看好【多用途电子针压计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5#

关键还是在听感,有时唱头厂家推荐2-2.4克,本身就有一定的范围的。偏上偏下就要靠耳朵功力了。呵呵
最愛音樂并因音樂而發燒!
TOP
106#

针压计是必不可少,但只是作为参考值,关键是靠听!
你的唱臂虽然无法调高VTA,这个唱头属于高顺性,只要VTA角度不太低,就凑合着用吧。
最好能够换一块薄的唱片垫,最大限度地提高VTA角度。
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解决侧压问题!!!
我先解释一下侧滑力形成的原因,这可是那些什么教科书以及八大功都无法弄明白的。
我们把唱片的坑纹看成近似是一个个同心圆,唱头最理想的方位角是处于正切,但我们常使用的却是支点臂而非正切臂。
支点唱臂为了使唱头在唱片信息有效范围内的角度加权平均误差降至最低,采用了补偿角的方式,即唱头与唱臂成J型结构。
由于这种J型结构,唱针落在旋转的唱片上,坑纹的摩擦力会带动唱头向切线方向运动,这对于整个J型唱臂来说,自然就会产生向心的矢量混合力(可能要懂机械力学才能明白),这就是侧滑力,针压越大、摩擦力也越大,侧滑力也随之会增大。
他会导致坑纹内侧针压较大而外侧针压较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给唱臂加上一个向外的推力,就叫做抗侧滑力,简称侧压。
TOP
107#

原帖由 DKNY 于 2009-1-20 18:17:00 发表
还是SHURE的机械式针压机可靠。

我之前也用过一段时间Shure,总是战战兢兢的,生怕那个金属的碰坏了唱针
而且我发现,在用ortofon一款mc唱头的时候,这个针压计不准确,唱头明显有磁力吸住了针压计的金属板
于是我就放弃了Shure这个。
ortofon出过一款塑料的针压计,印象中很便宜,不过我有了电子的,就不用别的了
TOP
108#

原帖由 宝康 于 2009-1-20 23:18:00 发表
原帖由 DKNY 于 2009-1-20 18:17:00 发表
还是SHURE的机械式针压机可靠。

我之前也用过一段时间Shure,总是战战兢兢的,生怕那个金属的碰坏了唱针
而且我发现,在用ortofon一款mc唱头的时候,这个针压计不准确,唱头明显有磁力吸住了针压计的金属板
于是我就放弃了Shure这个。
ortofon出过一款塑料的针


我曾经用过Shure, Ortofon, Technics 和其它的针压计, 但最准确的还是电子针磅.
最后编辑KCC123 最后编辑于 2009-01-20 23:35:46
TOP
109#

原帖由 阿杰 于 2009-1-20 20:27:00 发表
针压计是必不可少,但只是作为参考值,关键是靠听!
你的唱臂虽然无法调高VTA,这个唱头属于高顺性,只要VTA角度不太低,就凑合着用吧。
最好能够换一块薄的唱片垫,最大限度地提高VTA角度。
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解决侧压问题!!!
我先解释一下侧滑力形成的原因,这可是那些什么教科书以及八大功都无法弄明白的。
我们把唱片的坑纹看成近似是一个个同心圆,唱头最理想的方位角是处于正切,但我们常使用的

非常感谢阿杰兄的无私奉献和赐教!!

抗(侧)滑力(Antiskating Force)其实与旋转物体“向心力”相似,只是力的矢量方向不同而已。在一杯清水里放入少许干净的不同粗细的沙粒,然后摇动水杯使水旋转起来后放到基本水平的支撑面如桌面上,观察沙粒运动的方向就明白了【沙粒总是向中心汇集的】。这时候,旋转的水就像旋转的LP唱片;旋转相对慢的沙粒就像唱头。【而且】旋转相对最慢(较大较重)的沙粒会最先汇集到中心处,因为他受到的摩擦力最大,向心力也最大;而旋转相对最快(较小较轻)的沙粒会最后才汇集到中心处,因为他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向心力也最小;与水旋转速度相同的极细小粉末态沙粒,等水停止旋转后会基本均匀地“沉淀”在整个杯底;因为他基本上没有与旋转的水产生摩擦(同步旋转着),所以也没有产生向心力,它就会“基本均匀”地分散沉淀而已。

所以对于LP唱头调整来说,针压越小,侧滑力(向心力)也越小;而“拉动”唱臂向内运行也需要一个力,其矢量方向与侧滑力正好相反,可以一定程度上起“抵消”平衡的作用。低档唱臂没有抗(侧)滑力调整机构的,可以用“小心改变”唱臂轴承“摩擦阻尼”来解决,当然这很难控制达到“准确抵消”;不过个人以为最后还是要以耳朵听到声音最好为准,因为所有调较的最终目标就是这个目的啊。(?)其实,最好的声音表现反过来也可以侧面证明或代表了已经“最大限度”的调较正确了。

我的观点不一定对,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多多赐教。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0#

就黑胶转盘这个范畴而言,你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同样是面对旋转的唱片,正切唱臂就没有侧滑力的存在。
支点臂的力矩较长,状态良好是不应该存在转动阻力,更不会抵消侧滑力。
低档唱盘没有设置侧压和VTA的调整,是因为他们大多数配置的是MM唱头,对于调整的要求不高。况且他只是玩具级(连入门级都达不到)的DD,使用者都是新手,根本不懂得正确的调整方法。
对于侧滑力的认识,如果懂得简单的机械制图,画出作用力的方向,就可以计算出矢量混合力以及力的方向了。
不过不认识也没有关系,反正那些LP教科书以及八大功都对侧滑力也弄不明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