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顶级数字音源的极度诱惑 [复制链接]

查看: 29134|回复: 120
11#

某杂志的主编曾经一再说DG出版的《paganini  for  two》录音偏薄,我想那这大概是空间感表现不佳所致吧。然而在用这套dcs播放时,表现出的是高度透明和明确的乐器分离度。小提琴一点也不纤薄,反而很有韧性,在极弱音处也能分辨出腔体的共鸣声,再配合清新自然的泛音简直是妙不可言!换上Hlary Hahn《Bach  Concertos》弦乐齐奏时磅礴有致,绵密的质感和清晰的层次在自然的空间残响映衬下即便是在像我家这样的小空间里也显得波澜壮阔。
TOP
12#

对于这套器材而言几乎找不出任何微词之处。相反,当你面对它时真的会完全被它控制住,在它的引领下迅速进入音乐本质,此刻你所注意的早已经不是声音本身了。这就是感染力,器材表现的最高境界。
TOP
13#

多谢版主置顶!
TOP
14#

沙发?
TOP
15#

只能仰视,音展怎么没有她的身影?
TOP
16#

2008广州高级音响展上DCS也做过示范,不过那声音可没楼主说得那么好~~或许像酒一样,越老酒越醇吧~~
user2722_pic1175_1222263055.jpg (, 下载次数:1111)

jpg(2008/12/9 14:29:14 上传)

user2722_pic1175_1222263055.jpg

TOP
17#

原帖由 陆仁 于 2008-12-9 10:58:00 发表
一开声就立即呈现出其顶级的气势,这气势并非咄咄逼人而是一种难以描述的高贵气质,让闻者还没回过神来就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声音!究竟是什么呢?是极其柔软细腻的音质和重量十足的超高密度,这种声音就像是一堵密不透风的墙,超多的细节又令这墙丝毫不会造成压迫,这些特质都是解析力极高带来的好处,有人会认为解析力高了声音就会锐利了,其实真正的高解析带来的是无癖性和柔软的音质。高解析下的高频表现绝对不会刺耳反倒比较内敛,有光泽又散发着甜味。就像炒菜时勾了芡一般的爽滑却保持着很棒的厚度。高频有厚度?对,极致的高频表现是有很好厚度的,您可以轻易从中体会到小提琴在高把位擦弦时的质感、钢琴在高音区的木味以及撞击三角铁时的金属黏滞感。

顶顶!!
高频的确是有厚度感的,记得三年前我就提到“高频厚度感”一词。非常认同极致的高频表现是有很好的厚度感的说法!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8#

时钟都没有用上,还差很远呢。
08白云会议中心那次展视DCS难听死了,不知代理怎么搞的。
最后编辑asdffx 最后编辑于 2008-12-09 15:02:21
Aerofoam 吸声海绵 可代替3m Thinsulate 新雪丽,美国Auralex
taobao:http://micro-new.taobao.com/
weibo:http://weibo.com/asdffx
TOP
19#

原帖由 陆仁 于 2008-12-9 12:51:00 发表
对于这套器材而言几乎找不出任何微词之处。相反,当你面对它时真的会完全被它控制住,在它的引领下迅速进入音乐本质,此刻你所注意的早已经不是声音本身了。这就是感染力,器材表现的最高境界。


我有微词,就是它太贵了,没有多少人买得起
TOP
20#

原帖由 fjialo 于 2008-12-9 14:29:00 发表
2008广州高级音响展上DCS也做过示范,不过那声音可没楼主说得那么好~~或许像酒一样,越老酒越醇吧~~

走马观花没看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