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758596061626364» / 8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17633|回复: 819
601#

如果做一个相对平衡的纯HIFI房,是考虑一点点加进去材料呢!还是要之前计算好,就算计算好以后,如果偏向于某个频点的!那么去处理会不会有声音的不平衡!
QQ:382284348
Tel: 15838053390
http://shop35624606.taobao.com
TOP
602#

千计万计,同一品牌,同一形号,声音都有偏差,但低频吸腔最好预早造好,中高频容易微调,
如低频觉得吸得太多,还可以填洞呢!
最后编辑cktony 最后编辑于 2009-08-04 16:58:47
TOP
603#

【  3.如果房间的大小和尺寸已经确定,无法修改,那么就要尽量加大低频的阻尼和吸收。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是最现实的办法。吸收材料加多少为好?说得极端一点:永远不可能过份多.只怕不够,你想过份都不可能。
    我曾经作过一个试验:一个体积约100立方米的小房间,用扬声器在里面播放音乐信号,用假人头接收,人退到屋子外面用耳机听。同时还从声源直接接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是没有经过房间的,两种信号作A、B对比。我发现:随着吸音材料越加越多,听到的低频也越来越多。最初听不到的一些低频信号如鼓声之类。在吸音材料加多后也能听到了。而且吸音材料越多,AB两组信号就越一致,也就是说:通过房间的信号就越接近声源中原有的声音。
    为了测数据,我又把吸音材料全部去掉,搬进仪器,再把吸音材料重新一点点加上去。结果确实是这样:随着吸音材料的加多,房间的频率响应越来越平直。
    总之一定要有足够的吸收。有一种误解:当低音不足的时候,就以为低音混响时间不够,低音吸得太多了,实际上恰恰相反。

看看上面这段对话,就不用担心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04#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7-30 21:03:00 发表
【  3.如果房间的大小和尺寸已经确定,无法修改,那么就要尽量加大低频的阻尼和吸收。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是最现实的办法。吸收材料加多少为好?说得极端一点:永远不可能过份多.只怕不够,你想过份都不可能。
    我曾经作过一个试验:一个体积约100立方米的小房间,用扬声器在里面播放音乐信号,用假人头接收,人退到屋


很感兴趣,用的哪个公司的人工头?

------而且吸音材料越多,AB两组信号就越一致,也就是说:通过房间的信号就越接近声源中原有的声音。------
是主观听感,还是测试曲线?
TOP
605#

利用上班时的偷闲看了一半,蓦然发现这帖子竟是07年久开始了,早看到的话折腾听音环境就没那么多烦恼了,嘿嘿。

实际的折腾感受与帖子里的表述基本一致,正如那句:“表面看上去正确的事情实际上未必”,的确如此,感谢松香大哥的好帖。
生命的精彩在于把握浪漫与现实间的契合
TOP
606#

原帖由 shuzixile 于 2009-7-31 9:0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7-30 21:03:00 发表
【  3.如果房间的大小和尺寸已经确定,无法修改,那么就要尽量加大低频的阻尼和吸收。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是最现实的办法。吸收材料加多少为好?说得极端一点:永远不可能过份多.只怕不够,你想过份都不可能。
    我曾经

详细看看P51【转帖】《真正的HI-END是房间》就知道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07#

原帖由 品味之道 于 2009-7-31 11:53:00 发表
利用上班时的偷闲看了一半,蓦然发现这帖子竟是07年久开始了,早看到的话折腾听音环境就没那么多烦恼了,嘿嘿。

实际的折腾感受与帖子里的表述基本一致,正如那句:“表面看上去正确的事情实际上未必”,的确如此,感谢松香大哥的好帖。

不必客气!实际折腾中能找到共鸣就是最可喜,最实在的进步。值得祝贺!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08#

这是我新居音箱墙面效果图,还有吊顶未画出,音箱后墙面宽3.8米,高2.7米,与沙发墙距离3.8米,右侧为玻璃门/阳台,挂上厚重的窗帘,左侧为饭厅,沙发墙面准备装布艺吸音板。低音音箱为56CM*56CM*56CM密闭箱,装18吋单元,主箱为3单元6.5吋书架箱,电子4分频功放。
100吋16:9投影幕,准备买散幕布粘贴在薄木版上,浮出墙面10CM空心安装,请问松香味兄:这能起到一点点吸收低音的作用吗?两侧的木格深从15CM到5CM顺序排列,间隔为10CM,能否起一点点扩散作用?谢谢!
TOP
609#

摆到一边,1000万的系统都没用。
逗你玩儿
TOP
610#

原帖由 叮叮 于 2009-8-2 9:58:00 发表
这是我新居音箱墙面效果图,还有吊顶未画出,音箱后墙面宽3.8米,高2.7米,与沙发墙距离3.8米,右侧为玻璃门/阳台,挂上厚重的窗帘,左侧为饭厅,沙发墙面准备装布艺吸音板。低音音箱为56CM*56CM*56CM密闭箱,装18吋单元,主箱为3单元6.5吋书架箱,电子4分频功放。
100吋16:9投影幕,准备买散幕布粘贴在薄木版上,浮出墙面10CM空心安装,请问松香味兄:这能起到一点点吸收低音的作用

100吋16:9投影幕,准备买散幕布粘贴在薄木版上,浮出墙面10CM空心安装,请问松香味兄:这能起到一点点吸收低音的作用吗?两侧的木格深从15CM到5CM顺序排列,间隔为10CM,能否起一点点扩散作用?

为了视觉美感这样做未尝不可,不过低频吸收作用和扩散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既然使用了两个低音音箱(56CM*56CM*56CM密闭箱,装18吋单元),低频能量会很强,低频吸收处理更要重视了,不然低频会容易出现“有量无质”的情况,虽然采用“电子4分频”可以方便调校高中低音“平衡”,但是却不能改变低频的质量,低频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主要还是由听音环境决定,而“【足够的】低频吸收处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