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4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181#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引用: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7-11-22 16:54:00 发表
松香味兄你看我俩的发帖时分秒.我正想说高低与外耳有关.


是的。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呢?
每个人的外耳都不一样,甚至区别非常明显,但是对声场(声象)的宽度、远近、和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的感受是基本上一样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不同频率的敏感程度(灵敏度)不同,以及“听阀”和“痛阀”不同等方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8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abrams 于 2007-11-22 23:25:00 发表
szlghyj兄:

頸椎有病變或者有點毛病時,在聽感上正常人聽的中高音域沒有問題,可是在他耳朵裡聽起來就是刺耳的聲音。
惨!
TOP
183#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人耳的功能划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起集声作用。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鼓室、中耳机、咽鼓管等结构,主要起传声作用。
耳蜗主要起感声作用。

所以,外耳道的不同,并不会太多地影响对声场(声象)的宽度、远近、和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的感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84#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耳朵冻掉的人是什么听感;P
TOP
185#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听见音量老是有点小,好象扩散板有点多!;P
TOP
186#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7-11-23 13:16:00 发表
耳朵冻掉的人是什么听感;P


哈哈!!!!
我想,他原来从小积累固定下来的“声音判断经验”肯定会受影响,有点“望东射西”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87#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1-22 16:40:00 发表
声场(声象)的远近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声场(声象)的宽度和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又是怎么回事呢?它与扩散、反射、吸收,有关系吗?
欢迎讨论。



以我们自己的经验,大多数人会认为:声场(声象)的宽度和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有什么难理解的呢!不就是那边声音大,声象就偏向那边吗。

哈哈!再仔细想想!那么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哪没有扬声器哦,又怎么说呢?
跑到箱子两侧外面的声象定位,哪也没有扬声器哦,这又怎么讲呢?

利用反射?利用扩散?难道反射或者扩散回来的声音有那么大的能量?,竟然能使声音偏离到了哪个位置上去啦?

我这里就没有特意地利用什么反射或扩散,且反而重视吸收。为什么声象聚焦、宽、深度,立体高低定位,一样表现优秀呢?正如一些发烧友说的:恐怕来听过的,没有人会说(我)这里的声象聚焦定位不好!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3 22:49:56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8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近些年“扩散板”很流行!。看了大多数扩散板的结构,很有些“想当然”的成分,而且还套上些声学名词,大肆宣传,一片仅仅一点几平方米面积的“扩散板”,声称能对低频处理达到“板到病除”的效果。没有经验的朋友在感觉有变化的情况下,也就认同了那些说法。低频真的被“扩散”掉了吗?那些想当然的,或者“模仿”出来的“扩散板”真能达到声学名词意义上的处理效果吗?略微了解声学的朋友心里都会非常明白!不是吗。

产品能够买出去,对厂家和商人来说就是成功的!消费者有“需要”,就会有产品提供。这就是市场规律中的重要部分。谁别说谁……………………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8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我前面说过:
录音和重播,对环境的要求的确完全是两回事。
在我的听音室里拉小提琴,恐怕很高级的小提琴听上去也不够美妙。可到我的五楼体育室去拉上两曲,哪怕用自己那很普通的小提琴,出来的声音自己都会陶醉。


为什么呢?
因为体育室里没有做任何吸音处理,反射、混响丰富,小提琴的声音被反射和混响“美化”了。这样的环境情况就相对适合用作录音。

而我的听音室做了比较严格的吸音处理,反射、混响相对就非常小,小提琴的声音听上去就“枯燥无味”,这样的情况就相对的不太适合用作录音。但是她却非常适合用于录音的重播。因为她不会添加录音时原来没有的反射和混响。重播出来的声音相对更加接近录音时的情况和效果。

这些就是录音和重播,对环境的要求完全不同、以及区别所在吧。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问题。
看了音乐厅、或者录音棚里有用扩散处理,就对自己的听音室模仿着“扩散”处理, 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都不知道,怎么就用上了?仅仅凭自己使用体会到的那么点“经验”,恐怕还是理解不了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

以大多数朋友听音室面积20平方米以下计算,0.5s的时间里,声音已经反射跑了十个圈二十个来回了,这些声音早就“扩散”、混乱了…………。还要扩散吗?
你说是不是呢。?

所以,个人认为小于40平方米的听音室,基本没有必要使用扩散板。而且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扩散板体积都不小,它放不到你的房间里去。为什么?当了解了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4 15:30:41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0#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录音(包括音乐厅)和重播,对环境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问题。
看了音乐厅、或者录音棚里有用扩散处理,就对自己的听音室模仿着“扩散”处理, 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都不知道,怎么就用上了?仅仅凭自己使用体会到的那么点“经验”,恐怕还是理解不了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

以大多数朋友听音室面积20平方米以下计算,0.5s的时间里,声音已经反射跑了十个圈二十个来回了,这些声音早就“扩散”、混乱了…………。还要扩散吗?
你说是不是呢。?

所以,个人认为小于40平方米的听音室,基本没有必要使用扩散板。而且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扩散板体积都不小,它放不到你的房间里去。为什么?当了解了扩散的主要作用和目的,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4 15:44:39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本人完全评空想象,声音可能如下图所示:
A线:录音现场乐器声音
B线:录音数码记录的声音
C线:喇叭能重播的声音
D线:经过现场适当扩散听到的声音

所以还是要有适当的扩散!
TOP
192#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声场(声象)的宽度和立体空间上的高低定位与什么关系最密切呢?
个人认为:哈斯效应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哈斯的试验证明:在两个声源同时产生了声时,根据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不同时,双耳听音的感受是不同的,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来说明:
  (1)两个声源中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在5~35mS以内时,就好像两个声源合二为一,听音者只能感觉到超前一个声源的存在和方向,感觉不到另一个声源的存在。即使延时声增加10dB(8倍多的功率)仍然是这种情况。
(2)若一个声源延时另一个声源30~50mS,已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存在,但方向仍由前导所定。即使延时声增加10dB(8倍多的功率)仍然是这种情况。
(3)若一个声源延时量大于另一个声源为50mS时,则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同时存在,方向由各个声源来确定,滞后声为清晰的回声。
这就是哈斯效应的主要内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3#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根据音响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还证明:
————在室内迟后直达声小于1ms的早期反射声,对直达声有显著的干扰,会使声音变得比较混浊,从而影响声象定位(例如箱子太靠近侧墙,大箱子本身障板的反射等,这是我们不需要的)。在立体声系统里,介于1~30ms之间的早期反射声对直达声的干扰会少些,它与直达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增强响度(音乐大厅需要的效果),但可能会改变直达声的音色。如果是两箱子的声音存在介于1~30ms之间的声源延时差,将影响和决定立体声的声象定位。至于30ms以后的反射声,人耳通常认为它是混响声了。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一定要做好视听用室内的吸声、扩散、隔声等声学处理,否则,过多的混响会降低声音的清晰度与连贯性,影响重放音响效果。

为了营造影剧院宏大的立体声场, 视听用的房间不宜太小,条件允许的话应加装吸音材料。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4 21:07:46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4#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5#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了解了哈斯效应,我们就容易理解扩散的作用和目的了。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5 00:10:48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6#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1-24 21:22:00 发表
了解了哈斯效应,我们就容易理解扩散的作用和目的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提示一下:
人耳最敏感的频率大概在1~5KHz这些频率范围内,声场(声象)的聚焦定位效果基本上也由这些频率起主导作用。
如果这些频率经过反射达到人耳时,与直达声相比,延时量达到30ms~50ms时,就有声象“散焦”的感受;延时量达到或者大于50mS后,就产生了非常明确的混响声,过多的混响会降低声音的清晰度与连贯性,影响音乐(重放)音响效果。

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使延时量达到这个程度呢?
提示:
1、声音走过的距离长了才会延时;
2、多次反射后的声音已经混乱;
3、第一反射声总是最主要的;
问题:小环境要不要扩散?大环境扩散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7#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点击率看,点击进来的人其实不少。
如此——理论(文言文)“白文聊天”化、“快餐”化了,还是“阳春白雪”?


快餐吃多了会消化不良,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参加进来讨论消化,…………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8#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再次反调,个人体会音场由高频确立,甚至20khz以上的频率的影响也不小,可能是高频的相位(沿时)改变比较明显的原因吧,至于扩散还是吸收,我以为只是手段问题,目的是解决低频驻波的问题,驻波的形成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
1.激励源的特性,在腔体的位置,波阻抗,激励相位等;
2.边界条件
对于1只有摆位一个办法,对于2可以扩散也可以吸收,目的是破坏谐振条件...
TOP
19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11-25 10:30:00 发表
再次反调,个人体会音场由高频确立,甚至20khz以上的频率的影响也不小,可能是高频的相位(沿时)改变比较明显的原因吧,至于扩散还是吸收,我以为只是手段问题,目的是解决低频驻波的问题,驻波的形成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
1......


哈哈!!
其实没有兄的反调,大概就没有这个帖子。欢迎参加讨论。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00#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好文.学习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