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复制链接]

查看: 8834|回复: 57
41#

回复: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7-13 5:1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whirlwind 于 2007-7-12 12:06:00 发表
请问李兄怎么看现在开始流行的电子厅堂可变建声系统?国外一般用在多功能厅比较多,音乐厅和歌剧院用得比较少,我个人觉得用于改造旧厅还是不错的。 [......


实质上就是可变混响时间系统,通过独立的安装于大厅内的话筒拾音,通过处理器运算后再用独立的扬声器重放出经处理的初期反射声和混响声。主要功能就是将较短的混响时间根据需要延长,如1.6s可延长至1.9s、2.0s。
TOP
42#

回复: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俺刚出村

才看了一次音乐会

是上星期六的李心草

明天再去看殷承宗,去研究研究
非常喜欢某张唱片,曾经一夜之间,连听九次
TOP
43#

回复: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4#

回复: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7-13 5:29:00 发表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我还是不敢有很高期望。从它的中标方案中发现,容座2000,有效容积20500,(比较一下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1976座,容积24000,同样的建筑师和声学设计团队),可以发现容积比以前小了。它池座略窄,大厅最大高度18米,演奏太顶部悬吊一个凸弧形反射体,是为池座前区中区提供早期反射声。但是这仅为早期建筑方案,后来肯定有所变动。

东艺由于容积很大,对声的吸收特别是对低频声吸收多了,所以尽管音色很好,但是响度有些问题。希望这个问题能在国家大剧院很好解决。


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好象是模仿卢塞恩的音乐厅?这种类型结构的厅堂,我还是比较充满希望的。

东艺的响度问题,不完全是吸音的结果。似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部结构和材料造成的。李兄应该注意到两侧墙面的问题!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45#

回复: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原帖由 舒存 于 2007-7-17 0:0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7-13 5:29:00 发表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我还是不敢有很高期望。从它的中标方案中发现,容座2000,有效容积20500,(比较一下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1976座,容积24000,同样......


我注意到了两侧木墙裙和墙裙上面,以及顶面和后墙上布满的吸声材料. 但是我不太清楚的是,这些材料分别吸是哪个频段的声音.
TOP
46#

回复: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李兄认为“全露天我认为很衰的”,这点不太认同。
当然,真正的完全露天开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毕竟至少人体本身也是有吸有反的“调音部件”。但是留心一下周围,会发现比如街头巷尾的卖艺、广场上的自娱自乐、公园里的票友等等都是可以看作全露天的演出。如果摈弃艺者技巧水平高低不论,或者只选取其中最优秀的,会发现它们非但不衰声,而是相当靓声,甚至还有一些室内空间不能达到的地方。
TOP
47#

回复: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续上,再说一点个人观点
进一步注意一下这类露天演出,会发现声音亮丽、高亢、穿透力更强一些的乐器更容易好声,比如京胡比二胡、梆笛比曲笛易好一些。观察一些中国北方梆笛流行地区,农村戏曲演出似乎以现场搭台露天演出为主;而南方曲笛流行地区则好像往往有现成的戏台,近似室内或者半露天(这种情况下戏台有如巨型号角)。这恐怕并不仅仅只是巧合。
TOP
48#

回复: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如果认同上面的这个现象的话,那就是说音乐厅的设计应该结合空间体量对不同声音“有增有减”。比如东艺,枉自揣度一下可能是她的设计追求的就是个巨大的近似开放的空间,她的宣传上有句话“让观众如同坐在山野丘陵上聆听天籁之音”,而且严格说她是没有楼上楼下的座位概念的,1953个位子几乎可以看作是平铺开的(这点和现在看到的国家大剧院是不同的),同时内部空间的高度也相当可观。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设计理念的话,那么”增高减低“,人为的使声音偏向”亮丽、高亢、穿透力更强“,还是非常有可能的。带来的副作用是远距离上声音响度有问题,这就可以看做是距离设计的问题,可以减少一些位子或者空间安排上更高效一些以拉近后排听众和舞台距离,而并不一定是装修上失误了。
TOP
49#

回复: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原帖由 85mm 于 2007-7-16 12:27:00 发表
在支那,音乐厅的主要功用,是泡妞和选花国状元的场所。



鬼子来了!
TOP
50#

回复: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原帖由 pipe_organ 于 2007-7-17 21:05:00 发表
李兄认为“全露天我认为很衰的”,这点不太认同。
当然,真正的完全露天开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毕竟至少人体本身也是有吸有反的“调音部件”。但是留心一下周围,会发现比如街头巷尾的卖艺、广场上的自娱自乐、公园里的票友等等都是可以看作全露天的演出。如果摈弃艺者技巧水平高低不论,或者只选取其中最优秀的,会发现它们非但不衰声,而是相当靓声,甚至还有一些室内空间不能达到的地方。


我认为这多少与审美体验中的情境主义有关。音乐厅也好露天也好,都是现场演出。从情境主义观点出发,即使音乐的声音品质和内容与家庭听音室中所重播的完全一样,在音乐厅中的审美体验也要高于在家庭里所得到的,因为现场贡献了更多声音以外的体验,如视觉交流。那么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在声音品质不一样的情况下,却可能有相同的审美体验,甚至声音不好却审美体验更高一些的情况。因为有其他东西参与了审美体验。譬如街头巷尾的卖艺,因为我们我们的同情心参与了审美。广场上的自娱自乐,可能我们自己就参与了这个自娱自乐的活动。

露天和音乐厅虽然 都是现场,但是此现场非彼现场。音乐厅是一个非常正式的社交场合,充满了各种规则。而在露天音乐会或是别的露天现场,人们是放松的,心态也不相同,与演奏者和表演者的交流关系更多样一些。

对于声音而言,如果比较这两种声音品质的话,可靠的办法是录制两种现场的相同声音让其他人去比较。目前我只是根据自己的体会,我认为音乐厅中的声音品质应该好于露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