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是最难录好的.我也知道老录音的种种缺陷,包括前面各位所讲的都有道理,但奇怪的是"超级小提琴之声"却能完美的保存下来,而现代录音却不能.很明显的,克莱斯勒,海菲滋,胡伯曼,西盖蒂,年轻梅纽因,蒂博,奥依斯特拉赫,每个人的Tone都不一样,都美,却美的不同,这就是我所谓的"超级小提琴之声"尽管转成CD损失不小,但还是可以明显分别,唯一一次听78转,那个声音啊,好的让你不相信是70年前的古董,现代转制的CD简直没法比,差距太大了!
试问现代新录音能做到吗?现在的克莱默,帕尔曼,阿卡多,穆特,明茨,郑京和,穆络娃的代表录音我都听过,大多数不看封面的话我真的不知道是谁拉的.除了这辈的修养不如老大师,没有个人标志性的Tone 以外,现代录音难辞其究!其中的两位我曾在同样的距离听过现场,发音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唱片好很多.为设么老录音能做到的现代录音做不到?
classicrach 在 2007-3-5 1:52:56 发表的内容
hyao 在 2007-3-4 22:25:47 发表的内容 [
什么是美好的小提琴音色与音质? |
楼主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我们分歧的实质,你追求的是小提琴音色与音质的“美好“,并将之等同于所谓的象真度。但很不幸————美与真不总是同义的。
录音技术的进步,单声到立体,模拟到数字,这些追求的是真。至于你听到的不美好,有多种可能,如所谓艺术标准的下降、如过分应用现代混音技术等等。将这些问题归罪于录音技术的进步就不合理。
说到底,美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你可以喜欢这喜欢那,但真却是客观的标准,不能随你高兴地说。真的声音可以听来很美,但也有可能很糟。这不可怕,可怕的是糟糕的声音都听来很美,那才有问题。
早期的单声录音事实上都有极明显的高频损失,这往往会造成音色的讨好,因为这相当于加强了中低频,楼主喜欢这种音色,相信也会找到很多同好,但说这叫真实,进而说现代录音技术如何如何,那就变成了一种奇谈怪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