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续 50. 迪米屈.提欧姆金 Dm... [复制链接]

161#

乱世佳人
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配乐也是。经典就是经典啊!
(转)
作为好莱坞历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影片之一,《乱世佳人》无疑已成为电影史上的一件珍贵瑰宝,数几十年来一直是影迷票选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影片。根据玛格丽特.米契尔的畅销名着《飘》(Gone With The Wind)改编而成。本片的作曲由第一座奥斯卡配乐奖的得主马克斯.斯坦纳(Max Steiner)担任。这部史诗巨片长达3小时45分,配乐共发展出11个主题,99段音乐,其中不少音乐参考了美国民谣之父史蒂文.福斯特采集的南方民谣,其中,女主人翁郝思嘉站在大树下期盼明天的画面,配合了雄壮的主题音乐,将"土地不死"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此版本于74年由奥地利国家爱乐交响乐团演奏,RCA Victor唱片公司发行,89年在纽约用杜比环绕音效录制完成。温馨感人,宏伟瑰丽,气势万千的史诗乐章,绝佳的录音再一次烙印在影迷的心中。《乱世佳人》最完整的原声配乐与歌曲绝对值得珍藏。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影片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观者如潮。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因此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影片当年耗资400多万美元,历时三年半完成,其间数换导演,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在1939年的第12届奥斯卡奖中一举夺得八项金像奖,轰动美国影坛。这部耗资巨大,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的历史巨片,以它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令人百看不厌。
4354565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1 21:53:45 上传)

43545655.jpg

55456543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1 21:50:34 上传)

554565433.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2-11 21:53:45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62#

卡萨布兰卡
同样经典的电影,配乐也经典得不行。不过由于我的碟是原始的录音,效果不好。后来买了DVD,再看就爽多了,那段钢琴真是绝了。
(转)1942年华纳兄弟公司请罗纳德·里根(没错,就是后来的里根总统)和安·谢里丹在一部二战的影片中担任男女主角。因剧本的问题,两人均退出了剧组,替代他们的是褒曼和亨弗莱-鲍嘉。他们成功地刻画了发生在战争期间的动人故事。虽然剧本一改再改,但褒曼和鲍嘉的表演令世人难忘。那个曾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剧本成为好莱坞不朽的名片的蓝图。《卡萨布兰卡》获得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

《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本片可说是适时诞生的佳作,一经放映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卡萨布兰卡这个位在非洲摩洛哥西部的港口,在影片中被假想成二次大战时,正如片子一开头所介绍的那样,在卡萨布兰卡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做交易。在这徨乱的中,一间美国人所开的里克酒店成为故事的中心。人们在这里探听消息,等候班机,外表只是个夜总会的酒店,里面却暗藏着赌场、黑市买卖、各种阴谋技俩,甚至还有个法国革命领袖……
545465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1 22:11:23 上传)

5454655.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63#

原帖由 yongdape 于 2011-2-11 22:26:00 发表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2-11 12:04:00 发表
蓝丝绒
相当怪异很妖的配乐,同时也很美。看了电影,也觉得怪怪的,不是太喜欢。

我喜欢看这部电影,不过是看过相关影评之后,之前也是觉得怪异。原声经常听,很好,不觉厌。

他的配乐都不错,可惜这种纯欧洲作曲家的作品不好找(偶主要在YLJ中淘电影原声)。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2-12 08:27:30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64#

Max Steiner的作品的录音太早,很多都没有发行过原声,尤其是CD时代,很难找到过其它,就算找到音效都不太好。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2-12 19:53:57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65#

42. Alex North

★ 国籍:美国
★ 出生年月:1910.12.4-1991.9.8
■ Alex North 亚历士·诺斯

个人介绍


Alex North (1910~1991) 算是俄裔移民后代,出生在美国费城,年轻时曾经就读著名的 Julliard School,这些背景和著名指挥家 Leonard Bernstein 有惊人的相似度,但毕业后North 做出令人惊讶的举动 ~1930 年代俄国正当斯大林当政时期,Horowitz, Milstein 等音乐家纷纷逃离苏俄,俄裔思想左倾的 North 却反方向运作,景仰 Prokofiev 的他从美国跑去莫斯科音乐院留学,这时 North 的生涯计划类似 Leonard Bernstein,一心想作古典乐的创作者,顺便一提,1936 年时 North 已经完成了三首交响曲。

1938 年回到美国之后, North 认识了后来在 50 年代被麦卡锡主义迫害的几个好莱坞左派人士,如导演 Elia Kazan,剧作家 Tennassee Williams 等人,受这些人影响,也逐渐改变的他的创作方向, 1951 年 <欲望街车>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算是首部三人合作的作品,这部作品大获成功,加上他在古典乐方面创作成绩平平,使得电影配乐从 North 的副业成为首要职业。

Alex North 的创作高峰期是 50, 60 年代,他算是一个相当长寿的作曲者,1987 年还为 <早安越南> (Good Morning Vietnam) 写配乐,遗憾的是他的作品从未拿过奥斯卡金像奖,因此 1985 年电影协会颁了一个终生成就奖给他。

30 岁以下的乐迷听到这里或许还是哈欠连连,只要提到 North 毕生创作最有名的一首歌曲,会听电影配乐的人可能眼睛就亮起来了,<第六感生死恋> (Ghost) 这部电影的配乐由 Maurice Jarre 编写,但是那首令人销魂的 Unchanged Melody 是谁作的?答案是 Alex North 1983 年为一部电影 (Baby it's You) 所作,随着电影成绩欠佳乏人问津,直到 1990 被 Maurice Jarre 拿出来冷饭重炒才大放光芒。
12675104218313_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12:45:24 上传)

12675104218313_2.jpg

126276430.jpg (, 下载次数:0)

png(2011/2/12 12:52:11 上传)

126276430.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2-12 19:55:08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66#

2001太空漫游
仅管库布利克的电影选曲经常被古典乐迷认为是经典,但是,由Alex North配乐的作品才是配乐迷心中的最爱,并认为库布利克的退货是个错误。
后面由Jerry Goldsmith指挥那张发烧片片是偶拼死以求的名碟。


(转)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导演库布力克非常大胆的完全采用了古典音乐作为配乐,虽然他曾请阿力克斯.罗斯为电影前半段谱曲,但最后却全部舍去,回归库氏在毛片中已经配好的古典乐,只在上映前最后一刻,将第二段太空旅行由原本孟得尔颂的《仲夏夜之梦》改成现在的《蓝色多瑙河》。所以这是部没有配乐,但配乐满分的电影。片中采用了德国作曲家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以及同时代的匈牙利作曲家李格第的多调音乐《安魂曲》,前者舒缓优美用于烘托太空船泊船进港的宁静气氛,后者激昂壮美用于歌颂人类进化的狂喜心情。音乐将观众的想象带进浩瀚的太空中去,同时也引用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芭蕾舞曲《盖亚娜》等曲目,这种突破与成功以浪漫乐派为基调,创造出华格纳式的太空歌剧。该片绝对不是一部纯粹意义的科幻片,它带给我们的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深层次思考,告诉我们的是人类永恒的绝望,正因为有这样深邃的思想意义,也使得这部科幻片成为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h81627mucdt.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20:14:20 上传)

h81627mucdt.jpg

3833261275472068.gif (, 下载次数:0)

gif(2011/2/12 20:14:20 上传)

3833261275472068.gif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2-12 20:15:37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67#

斯巴达克斯
又一部库贝利克的片子,一部史诗般的巨片,配乐也是史诗般的。
(转)
1960年影片《Spartacus》原声。VSD纪念Alex North百岁冥诞特别发行的6CD的斯巴达克斯配乐。限量5000套。
虽然我知道这部影片相当经典,也知道电影配乐家阿莱克斯诺斯(Alex North)写下了名垂青史的乐章,尤其是那从内心深处搅动人情感的爱情主题。但是面对VS如此猛烈6CD+1DVD的配置,我还是惊住了,这个版本应该算是迄今为止,关于这部影片配乐最为详实周全的一套资料了!唐僧果然是唐僧......最近两款CD CLUB限量,让人有回到首批CD CLUB依靠邮购发行的年代,隔一到两个月才推出一款新品。
对比109.98美元的售价,它的内容配置更显疯狂,6张CD和1张DVD里,几乎把关于《斯巴达克斯》这部影片的重要配乐乐章全部涵盖其中。
第一张CD收录了作曲家阿莱克斯诺斯留存下来的所有为这部影片录制的立体声音轨,包括当年商业发行的原声专辑中的曲目,并按照影片的原貌加以呈现。第二张和第三张CD收录的是该片当年的完整版单声道配乐音轨。第四张CD收集了一些为影片录制好但是没有最终采纳或者被替换掉的音轨,包括阿莱克斯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完成的初始乐章,这些乐章用来对影片的剪辑发挥索引的功效。
第五张和第六张CD包含了《斯巴达克斯》最驰名的乐章《爱情主题》(Love Theme)的22个不同版本的录音。这些录音既有家喻户晓的口碑经典,也有耳目一新的全新演绎,参与录制的全部是音乐界的大腕级人物。爵士钢琴大师比尔艾文斯(Bill Evans)、爵士萨克斯演奏家尤瑟夫·拉提夫 Yusef Lateef、拉丁摇滚老炮卡洛斯桑塔纳(Carlos Santana)、电影配乐家拉罗斯福林(Lalo Schifrin)、大卫格鲁辛(Dave Grusin)、帕德里克多尔(Patrick Doyle)、约翰德普尼(John Debney)、马克艾斯汉姆(Mark Isham)、亚历山大德斯普拉特(Alexandre Desplat) ,新版录音的场地更加横跨洛杉矶(Los Angeles)、纽约(New York)、伦敦(London)、巴黎(Paris)和特内里费(Tenerife),不仅是今年,就是在近几年都称得上是最豪华的一次致敬活动。
作为电影音乐历史上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阿莱克斯诺斯被誉为当代电影配乐之父,他不拘一格的创作观,对许多当代伟大的电影配乐家及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大师级的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和杰瑞哥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透过109分钟的DVD,人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阿莱克斯和《斯巴达克斯》配乐的事儿,包括配乐录制的工作照,电影配乐名家的访谈和影片精彩配乐片段。
时值这位影响深远的电影配乐大师今年迎来百岁冥诞,用他这部被许多当代电影配乐人视为教科书的《斯巴达克斯》配乐来纪念,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更巧的是,这部作品本身也在今年迎来它的50岁生日,半个世纪的流传,留给人们的又是一个难以忘怀的“神话”,纵然疯狂,也不能抹杀它的价值所在。尤其是片中这段流传了半个世纪,令无数音乐人津津乐道、不断重新加以诠释的《斯巴达克斯爱情主题》(Spartcus Love Theme),今天听来仍然是那么鲜亮诱人。 by Action
c454349500j.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20:21:14 上传)

c454349500j.jpg

127772295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20:21:14 上传)

1277722951.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68#

埃及艳后
这部超级大片的音乐也是对得起它的投资的,North的配乐是细腻而充满异国风情的,不泛有多段动听的音乐,让人怀念那个“大片”的时代。

(转
影片再现了古罗马时期,尼罗河皇后克莱奥帕特拉与两个情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在上部中,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为了政治目的,与罗马帝国的裘利斯,凯撤联姻,从而建立起横跨欧亚三洲的强大帝国。影片下部中,克莱奥帕特拉又与马克安东尼间发生了暴风雨般的爱情。

【评析】

  如果问现在的观众哪部影片投资最高,也许十之八九的人都会提到《泰坦尼克号》,或者是《珍珠港》,其实从经济学的眼光来看,这两个答案都不准确,其实电影史上耗资最巨的影片是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1963年投拍的历史片《埃及艳后》,该片当时花费的4千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4亿多美金。

  作为五、六十年代好莱坞巨片风潮的产物,《埃及艳后》的拍摄过程可谓是极其奢华。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计算机数码技术,而制作人又一定要追求最真实的效果,结果导致进行大规模的布景修建。例如片中的著名场景,埃及艳后访问罗马的进城仪式,场面雄伟壮观,街道和城门都是用真正的建筑材料搭建,以至于有人说《埃及艳后》剧组打算重建一个罗马城。

  然而投入和产出并不总是成正比,《埃及艳后》成为电影史上最赔本的影片,而它的失败也为福克斯公司最后的破产种下祸根。当然也有人从中获益,该片的两位主演,好莱坞女明星伊丽莎白-泰勒和英国影星里查-波顿就在拍片过程里假戏真做,演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这也被当时大小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埃及艳后》是好莱坞电影史上投资最大同时也赔得最惨的一部古装巨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我们很难相信传唱不绝的经典影片《埃及艳后》竟然是当年的票房毒药。不过本片却成全了理查德.伯顿与伊丽莎白.泰勒的世纪恋情,但却害得拍摄此片的二十世纪福斯公司几乎破产。不过《埃及艳后》的确以惊人气魄重现了古罗马时代一段波涛壮阔的历史,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驾驭大场面的功力还是不简单。影片描述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克莱奥帕特拉为了政治目的跟罗马帝国的凯撒联姻,后来她却跟罗以大将马克安东尼产生了暴风雨般的爱情。这个三角关系的刻划因外部景观的卖弄而相对显得不够深入,但片中几场战役和女王入城的场面则使人叹为观止。

本片获最佳电影音乐提名

j08849oowsk.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20:27:08 上传)

j08849oowsk.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2-12 20:34:46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69#

玫瑰纹身
Alex North获金球奖的一部片片,当然要提一提的。
(转)获第28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三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喜剧片配角五项提名;第13届金球奖最佳音乐和最佳女配角;第10届英国学院奖最佳外国女演员。
事发生在意大利和美国交界处的路易斯安娜州,一位名叫罗萨利洛·德拉的卡车司机在一次走私的过程中被警察杀害了,这引起了当地一阵骚乱。罗萨利洛·德拉的那位体态丰满的妻子瑟尔菲拉成为了寡妇。过了几年的时间后,她越来越陷入伤感混乱之中。出于一种解决精神痛苦的方法,她甚至逼迫她的可爱的女儿,仅仅只有十几岁的女儿罗萨也像她一样生活。在一个风轻云淡的晚上,罗萨突然消失不见了,瑟尔菲拉也了解到罗萨利洛·德拉原来跟...
2005112183824.512183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20:39:10 上传)

2005112183824.5121837.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0#

43 Miklos Rozsa 罗萨
Miklos Rozsa (1907 ~ 1995) 出身匈牙利大地主家族,从小就在极其奢华且具文化气息的环境下长大,5 岁就会演奏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而被被视为音乐小神童,因此他接受正统古典音乐的训练,师从 Bartok, Kodaly 等人,和 Fritz Reiner, George Szell, Gerog Solti 等名指挥家算是同乡且背景相似,后来另一个共同点是二战时都流亡到西方国家。

1925 年 Rozsa 18 岁前往德国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化学,但是 Hermann Grabner 游说 Rozsa 的父亲表示他的天赋适合全职攻读音乐,天赋过人的 Rozsa 1929 年获得学位后才确定走向音乐创作的路线,这时他的创作重心仍以小提琴的协奏曲和奏鸣曲为主,1931 年他毕业后感觉德国反犹太势力高涨,因此改前往巴黎发展,在巴黎他认识了 Richard Strauss 和 Ernst Donanyi 非常赏识他的作品,让 Rozsa 对自己的小提琴作品更有信心。

但是 1934 年一件偶发事件却影响他后半生的方向,当时欧洲电影刚有声化没多久,法国导演 Jacques Feyder 请他为电影 Knight without Armour 配乐,刚开始 Rozsa 意愿不高,只把它当作副业,有个趣闻是 Rozsa 迷上了这部片女主角 Marlene Dietrich (中译:玛琳黛德丽,一个传闻 60 岁时稍为化妆一下还能演 30 岁角色的美女) 才决定投入此工作,不过后来这部片票房大获成功,加上欧陆纳粹势力高涨,Rozsa 将工作重心转往伦敦加入了 London Film Production。

到了 1940 年二次大战爆发,London Film Production 老板 Alexander Korda 决定将公司搬到美国西岸的 Hollywood,身为犹太人的 Rozsa 只能选择一起前往美国,到了完全陌生的美国,使得 Rozsa 后半生投入原先只拿来当副业的电影配乐工作。

Rozsa 前往美国之后重心转向电影配乐工作,他深厚的音乐基础挥洒起来绰绰有余,1944 年他为一部投资不大的侦探电影 <双重保险> (Double Indemnity) 配乐时,这部片的制作 Billy Wilder 等人惊呼 "这根本不是该在这里出现的音乐,这应该在 Carnegie Hall 演奏的!" ,1947 年 Rozsa 约满后马上被经费最充足擅长拍大场面电影的米高梅 (MGM) 公司挖角。

Rozsa 遇到米高梅公司有如千里马遇到伯乐,他最著名的几部作品都出现在接下来和米高梅 12 年的合约时期里,例如:<宾汉> (Ben-Hur),<暴君焚城录> (Quo Vadis),<劫后英雄传>(Ivanhoe),<凯撒传>(Julius Caesar),<梵谷传> (Lust for Life)。
1291610446_qbPH_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21:31:01 上传)

1291610446_qbPH_4.jpg

1261229689_28kC_4.gif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21:31:01 上传)

1261229689_28kC_4.gif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2-12 21:31:0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1#

宾虚
一部电影史上的经典,宾虚的配乐也是配乐史上的经典。

(转)  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耶路撒冷新任总督的部下,护民官米撒拉凯旋回到故乡,见到了儿时好友宾虚。身为犹太人的豪门旺族,宾虚的言行在自己民族中具有一定的分量。米撒拉希望利用宾虚的影响力控制犹太人的思想,让犹太人臣服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但宾虚不肯出卖自己的民族和同胞,两个好友就此决裂。  新任总督带领部下巡街,宾虚的妹妹在屋顶观看时不慎将瓦片碰落砸到总督。在米撒拉的阴谋下,宾虚全家以谋反被定罪。宾虚从此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家人的消息,被卖到军舰上开始了长达3年的奴隶生活。  一次军舰遭遇海盗被击沉,宾虚救出了舰队司令官阿里士,并被阿里士收为养子一同受到了罗马大帝凯撒的接见。宾虚勇猛顽强,被阿里士培养成了竞技场上优秀的角斗士。但宾虚并没有沉醉于奢华的生活和荣誉中,在他心里没有比找到家庭的其他成员以及向米撒拉报仇更重要的事情了。  宾虚告别阿里士回到耶路撒冷,令米撒拉既惊讶又妒忌,于是向宾虚挑战战车。在比赛场上米撒拉多次暗害宾虚,最终自己却命丧车轮下。  米撒拉的死并没有缓解宾虚对罗马帝国统治的仇恨,因为他始终没有找到家人,他确信他们已经丧生。而事实上宾虚的母亲和妹妹在狱中得了麻风病,被送到了麻风谷。深爱宾虚的老管家的女儿埃斯塔最后把事实真相告诉了宾虚,宾虚找到了家人,家人却不愿走出麻风谷面对外界的鄙视。此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为世人受过,宾虚发现耶稣就是他在危机时刻的救命人。宾虚被耶稣的言行所震撼,复仇的火焰逐渐平息,内心也趋于平静。而宾虚家人的麻风病也在此刻奇迹般的康复了。

  《宾虚》改编自卢·华莱士的长篇小说《基督故事》,影片场面壮观,气势恢弘,荣获了11项奥斯卡大奖,创下了奥斯卡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它以新约时代为历史背景,以犹太人宾虚同罗马指挥官玛瑟拉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主线,通过个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罗马帝国对异族异域的侵略扩张和残暴统治,表现了犹太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仰。当两个人几经波折,终在赛马场上重逢,借着一场空前的马车战,他们的恩怨随着滚滚黄沙湮没在风中……

  对于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为影片中最具张力的一种力量,影片以"基督在世时"为特定的历史背景,探索了在基督的故乡这一特定地域中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及宗教形势",耶稣在主人公宾虚的一生当中反复出现,但从来没有露出过面容,"那只手仿佛从天而降,从银幕之外伸进来,递给苦难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欲望"……浓厚的宗教色彩贯穿影片始终,但这种色彩不是神秘,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骄傲,一种信仰,一种坚毅而深沉的力量。

  《宾虚》一片成功地表现出了基督教与罗马文化的融合过程。宾虚和玛瑟拉的斗争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前者代表着新潮的基督教文化,后者正是古罗马原有文化的维护者,后者的死亡说明守旧的东西总是要消失的。从深层意义上讲,《宾虚》还带有美国政治的冷战情结。

幕后制作

  为了打造真实的海战场景,米高梅决定制造出以假乱真的古罗马时期战船,于是制片方找到了一位终生致力于研究古罗马造船技术的专家。然而当米高梅的工程师Mauro Zambuto看到设计图纸时,直呼:“太重了!肯定会沉的!”不过,制片方还是按照图纸建造了大船,起初下水是成功的,但经过的船只激起了海浪,大船居然被海浪推倒。最后,制片方只好将大船放进池塘中拍摄,为了让船身平稳,还从池底用绳索固定了船体。

  虽然大船总算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天空颜色的背景下在“海面”上航行,可水池中水的颜色又成为棘手的难题,因为深棕色的池水与海水大相径庭。制片方找来了一位化学家负责将池水染蓝。不过,化学家投放了一大袋染料之后,池水非但没有变蓝,反而在水面形成了坚固的硬壳,剧组又花费了高昂的代价凿去硬壳。最终,剧组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染料,池水被全部染成蓝色。在拍摄战斗场面时,一位临时演员坠入水中,全身也被染成了蓝色。

  在拍摄船内的场景时,剧组发现巨大的65mm摄影机无处容身,不得不将大船弄出池塘,纵向剖成两半,放在意大利的摄影棚中拍摄。然而摄影棚空间有限,剧组又不得不截断露在船外的船桨。不过一组镜头拍摄下来,剧组发现船桨骤然变轻,演员们的划桨动作很不自然,遂派人去购买弹力活塞装置,这种装置一般都安装在门上,可以让门轻缓的自动关闭。这种装置后来被安装在船桨和船体之间,其提供的阻力让演员们找到了划桨的感觉。

·为拍摄本片,一共训练了78匹白马。

·特技人员曾教给查尔登·海斯顿如何驾驭战车,在拍摄战车比赛的场景时,海斯顿挥动缰绳,而马儿却无动于衷,正当他无计可施之时,有人突然大喊:“驾!”一时间马儿奋蹄狂奔,而海斯顿则被甩在了车下。

·战车比赛的场景由传奇特技人Yakima Canutt提供指导,他的儿子Joe Canutt则是查尔登·海斯顿的特技替身。在拍摄宾虚的战车飞跃一辆撞毁的战车时,Joe Canutt被巨大的冲击力抛到辕杆上,他奋力爬回车厢,重新驾驭了战车。这段真实的场景被得以保留,最后出现在影片中。

·体育场中的“小岛”完全是剧组的巧妙构思,因为阻挡视线,不可能出现在真正的体育场中,这种设计的制作成本要远低于雇用几千位临时演员的费用。

·在影片拍毕后,米高梅惟恐意大利当地的小制片商会利用遗留的布景拍摄自己的小成本制作,于是毁掉了所有布景。

·Miklós Rózsa为创作影片配乐花费了8周时间。

·伯特·兰卡斯特曾拒绝扮演片中的宾虚,因为他是个无神论者,而且不喜欢暴力。

·保罗·纽曼曾拒绝扮演片中的宾虚。

·罗克·赫德森也曾为扮演宾虚的人选。

·截至2005年,只有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2003年的《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和本片曾赢得过11项奥斯卡奖,而且本片是这三部影片中唯一一部赢得最佳表演奖的影片。

·1970年,米高梅公司的新股东柯克·科克莱恩(Kirk Kerkorian)在清算公司资产时曾拍卖本片中的道具和服装。萨克拉曼多的一位饭店老板以4万美元拍得一部片中的战车,在3年后的能源危机期间,这位饭店老板因在公路驾驭这辆马车而被警察逮捕。

·在拍摄战车比赛的场景中,有一部稀有而昂贵的65mm摄影机被毁。

·影片的全美票房高达7000万美元,挽救了当时即将倒闭的米高梅。

·莱斯利·尼尔森曾参加米撒拉角色的试镜。

·奥黛丽·赫本曾造访战车比赛的拍摄现场,由此有传闻称她出现在片中的人群中。

·制片人萨姆·津巴利斯特(Sam Zimbalist)在影片完成的两个月前不幸病逝。

·战车比赛的场景中出现了15000名临时演员,该处外景地占地18英亩,剧组共建造了18辆战车,整个桥段用5周才拍摄完成。

·本片是第一部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重拍片。
6555675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20:58:23 上传)

65556754.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2-12 21:01:19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2#

万王之万
古典乐迷的最爱啊,拼死以求的配乐唱片。
(转)《万王之王》与《十诫》、《戏中之王》十史诗片导演德米勒德三大经典作品。一直到1979年电影《耶稣》上映之前,这部接近两个小时,运用勒大量特技效果和壮观场景(彼拉多房间里德老鹰雕像高达9英尺)的电影,被世界各地的基督徒用作仅次于《圣经》的传道工具。
Kings__0.jpg200x20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21:55:52 上传)

Kings__0.jpg200x20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3#

万世英雄
我仅有的一张罗萨的作品,确实了得的配乐。
(转)Silva Screen Records是近年来,将电影音乐”考古”的工作做的最彻底的唱片公司之一,而这张以Miklos Rozsa史诗电影音乐为主题的专辑,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Silva Screen后来发行的许多合集中,仍然时常将这张专辑的曲目收录其中。
   <万世英雄-El Cid>是这张专辑中最棒的作品之一,这部历史大戏同样由<宾汉>的却尔登希斯顿主演,时空背景则转换到十一世纪的西班牙,又是Rozsa精心研究的历史配乐杰作,音乐中将西班牙古典民谣与Rozsa个人的音乐语言合而为一,展现一股迷人瑰丽的史诗美感。选录的作品分别是作风英挺华丽的序曲,以及道尽乱世儿女,侠骨柔情的Love Scene,是我个人觉得整张专辑最迷人的作品之一。
  <Beau's Brummell>则将气氛一转,将音乐背景带到19世纪的英国王室,开场的王室鼓号在气质上和<宾汉>一类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后段作品则流露悲哀的感伤情绪。而<All The Brothers Were Valiant>同样以19世纪为故事背景,展现明亮优雅的英雄风范。另一部同样展现十九世纪欧洲风情的,是Rozsa早期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这里选录的华尔滋舞曲曼妙优雅,精致华贵,既能展现时代场景的绝代风华,同时也是充满Rozsa个人音乐语法的独特作品,我个人常觉得即使是写华尔滋这种,在电影中最常用来描写宫廷夜宴与上流社会的曲式,音乐家还是应该要能写出自己的格调与风味,才称得上是别出心裁的上选作品,毕竟现代的音乐家把音乐写的再怎么像约翰史特劳斯,也不会就变成约翰史特劳斯的,而Rozsa的这首作品正是那种既有气氛,又能让人觉得不落俗套的创作。
  从一千零一夜的神话,古罗马的战功伟业,圣经的传奇,西班牙的历史英豪,到十九世纪的英国王室,欧洲权贵,在这张精选集中,Miklos Rozsa的音乐带领着乐迷与影迷,走入好莱坞史诗钜片,经历将相王候的鸿图霸业,时代儿女的爱恨情仇,历史王朝的兴亡起落,Miklos Rozsa用音乐,打造了人们对历史的想像与憧憬,这张堪称重量级的精选集,为Rozsa配乐生涯中这些辉煌的时刻,做了出色的纪录与见证。(by Loyalwise Ye 2000/4/27)
129492229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2 22:03:30 上传)

1294922296.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4#

44. 艾略特·高登索 Elliot Goldenthal

Elliot Goldenthal主要是给科幻大片和小众文艺片配乐,风格极端奇异,混杂了20世纪学院派,爵士乐和电子乐等风格。著名作品有Alien3,Michael Collins,Heat,Sphere,FF电影版等。

Elliot Goldenthal是纯正的New Yorker,1954年5月在布鲁克林出生,小时候学习过钢琴。他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是jazz和rock,十多岁的时候在一个Blues乐队里兼主唱,钢琴和小号。在14岁就写出了第一部芭蕾舞剧音乐,在他所在的高中首演。到了1972年,经伯恩斯坦的推荐,在科普兰的家中跟随他学习音乐。Goldenthal学习非常勤奋,经常问科普兰关于各种音乐风格的问题。他经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从Jimi Hendrix到Charlie Parker到马勒,一遍又一遍地听。他后来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引用了很多古典作曲家都在很多领域有所贡献的事例,来说明一个作曲家应该掌握多种曲风。

Goldenthal后来进入著名的曼哈顿音乐学院跟随科普兰和科瑞里亚诺学习作曲,这时候他的偶像是Bernard Herrmann,40-60年代好莱坞的著名配乐家。在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他在舞台剧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名声,在1979年给一部电影Cocaine Cowboys配乐,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电影音乐。然而直到10年之后,1989年,他才完成了第二部电影配乐,根据Stephen King小说改编的《夜半仔敲门》(Pet Semetary),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电影配乐生涯。

他1990年的作品"Shadow Play Scherzo",为伯恩斯坦70岁生日而作,由布鲁克林爱乐乐团首演;1996年的清唱剧"Fire Water Paper",纪念越南战争20周年而作,首演时,由小征泽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马友友演奏大提琴。这只是他的标题音乐作品中最著名的两部而已。

1980年,他和舞台导演Julie Taymor相识,当时的介绍人说道,“我认识的这个人,她的作品和你的一样怪异”,他和Taymor的合作造就了一系列舞台剧的成功,舞台清唱剧"Juan Darien: A Carnival Mass",芭蕾舞剧"Othello"是其中的两部,也因此他们两个走到了一起。在1999年和2002年,已经成为Goldenthal妻子的Taymor导演了两部电影,Titus和Frida,他们天衣无缝的合作得到了影评人的赞赏,Goldenthal也在2003年得到了他第一个小金人(之前他只在94年和96年因为《夜访吸血鬼》和《傲气盖天》获得过两次奥斯卡提名)。

Elliot Goldenthal最为大众所知的还是他在电影音乐上的表现,直到今年他一共给29部电影配了乐。相比其他电影音乐人来说,他的作品的确不多,原因当然是他在舞台和音乐厅几乎同样活跃的表现,不过由于电影音乐更容易被出版为CD,所以人们接触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从电影音乐开始的。他配乐的电影既有艺术水准颇高的arthouse film,也有大投资大制作的商业片,不过颇为可惜的是,由于一些他以外的原因,这些商业片的票房表现大多比较一般。

而且,对于他的诡异多变得曲风人们也是褒贬不一。他的曲风通常能把无调性的不和谐和宏大的旋律糅合在一起,有时候甚至是糅合在同一首曲子中。一个Goldenthal的爱好者会把Alien 3的配乐捧为经典,但同样的"meaningful noise",无调性和多调性的writings到了另外一个人的耳朵里可能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噪音。而另外一些人则更喜欢他较为easy listening的作品,例如《傲气盖天》,《弗里达》,然而在Goldenthal爱好者眼中,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放弃了Goldenthal的一些本色元素,评价也因此较低。
1287135101_hSEX_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3 11:46:12 上传)

1287135101_hSEX_4.jpg

121101_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3 11:46:12 上传)

121101_2.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2-13 11:48:48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5#

原帖由 yongdape 于 2011-2-12 23:49:00 发表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2-12 8:29:00 发表
Max Steiner的作品的录音太早,很多都没有发行过原声,尤其是CD时代,很难找到过其它,就算找到音效都不太好。

对的,是一系列所谓的REMASTERING老片原声,我旅加时在HMV看到卡萨布兰卡那张碟毫不犹豫就买下了,因为实在喜欢那片子,但一听之下觉得有上当感觉,电影对话占了

偶是20米以内拿下的,YLJ里,这是淘电影的最佳迷途,偶以为。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6#

夜访吸血鬼
很美的音乐,这部电影也不错,推荐!
(转)美国旧金山。吸血鬼路易接受了一名名叫马洛伊的青年的采访。路易说,18世纪时,他是一位庄园主。妻子去世后的一天,他遇到一个名叫莱斯塔的阴阳人。莱斯塔其实是吸血鬼,路易临死喝了莱斯塔的血,所以也变成吸血鬼。在新奥尔良,路易发现了孤女克劳迪娅,他由于无法控制自己就吸了她的血。莱斯塔就将她变成一个永远不会老的小吸血鬼。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克劳迪娅越来越憎恶莱斯塔。在路易的默许下,克劳迪娅企图杀死莱斯塔:她设计诱骗莱斯塔,割破他的喉咙,将他抛弃在沼泽地里。当克劳迪娅准备起程去欧洲时,并没有死的莱斯塔袭击了他俩。
  许多年之后。在巴黎,路易遇到许多吸血鬼,其中有400岁的剧场老板阿曼德、**狂圣地亚哥。他怀疑克劳迪娅谋杀过他们的同类,在吸血鬼世界中只有这一种罪。克劳迪娅发现最近路易对阿曼德发生了兴趣,所以冷落了她,她坚持要路易将她看中的女人马德琳变成吸血鬼,当她的伙伴。圣地亚哥抓住克劳迪娅和马德琳,将她们暴露在阳光之下处死。
  路易使用长柄大镰刀和火摧毁了圣地亚哥及其一伙同类,然后放火烧了剧院。当他和阿曼德分手之后,路易从强制观众看电影的新办法中体会到现在已经是20世纪了。1988年,路易回到新奥尔良,并且又碰到莱斯塔。后者直至现在伤口仍然没有养好,继续过着哀愁的隐居生活。……
  采访到此结束了。马洛伊便乞求路易也将他变成一个吸血鬼,但是路易十分厌恶地离开了。马洛伊十分失望,遂驱车回家。在路上,他遭到莱斯塔的袭击。此时,莱斯塔靠吸年轻人的血已经返老还童。他答应将这位诚心诚意的采访者也变成吸血鬼。
本专辑由美国配乐人Elliot Goldenthal作曲,Elliot Goldenthal就读于著名的曼哈顿音乐大学,从师于Aaron Copland和John Corigliano,并在1979年为低成本电影"CocaineCowboys"谱写了配乐。Goldenthal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电影原声作品是1989年为Mary Lambert的恐怖电影"PetSematary"谱写的配乐,并很快成为原声界一位受欢迎和尊敬的配乐人,无疑的是Goldenthal是当今最具创造精神的先锋配乐人之一。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电子乐和其他器乐,并能和电影情节很好的衔接在一起。近几年Goldenthal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主要以铜管乐,弦乐为主(特别是萨克司),并溶入了爵士,摇摆乐,大乐队元素在其中。他主要成功作品包括: "Alien 3" (1992), "Demolition Man" (1993),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1994), "Batman Forever" (1995), "Heat" (1995), "A Time to Kill" (1996), "Batman and Robin" (1997), "Final Fantasy: The Spirits Within" (2001) and "Frida" (2002)还有"Michael Collins" (1996), "The Butcher Boy" (1997) and "Titus" (1999).除了电影配乐Goldenthal经常为戏剧,音乐会等谱写曲子,他著名的非电影作品有:为纪念越南战争谱写的交响乐 "Fire Water Paper", 狂欢节曲目 "Juan Darien", 芭蕾舞剧 "Othello" (2003被改为电视电影), 百老汇曲目 'The Green Bird'.最近Goldenthal正在为一部根据18世纪经典小说改编的歌剧制作谱曲,该片将于2005年上演。
1994 金球奖 - 提名, 最佳原声音乐奖-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332724124461990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3 13:04:07 上传)

3327241244619907.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7#

弗里达
异国风情味很足的配乐,奥斯卡得奖的片片。

(转)如果没有音乐,《弗里达》这部电影会逊色很多。骤听之下,这张原声唱片会让你以为是阿莫多瓦的电影配乐。因为那些弗拉明哥的吉他,那些铿锵有力的节奏,那些斗牛士般的激情,都带着西班牙的特色。再听的时候,又会想起《乐满夏湾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里面那些古巴老艺人沧桑的钢琴和吉他,还会勾起许多来自巴西的音乐回忆。
其实,这是一张地道的墨西哥唱片,地道的墨西哥民谣,其中闪烁着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光辉,在今年奥斯卡颁奖晚会上,最佳原创配乐《弗里达》的得奖者艾略特(Elliot Goldenthal)激动地说:“我将这个奖献给我们努力所建设的一条通往墨西哥人民、艺术传统、个人遗产和政治艺术的桥梁。为你,墨西哥!"
在这部讲述疯狂的激情与艺术灵感的电影中,音乐随处绽放出耀眼的火花。电影开始时《漂浮的床(The Floating Bed)》中欢快的吉他就散发出热情活泼的拉美气息,弗里达虽然已无法行走,但躺在床上也要参加自己的画展,音乐衬托出她那倔强坚强的性格。影片中有不少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都少不了音乐的渲染。当弗里达与迪戈的摄影家女友在舞会上相遇,两个女人翩翩起舞跳起探戈。在这场阴柔中暗藏刀锋的较量里,弗拉明哥节奏的歌曲仿佛把舞场变成了战场。当弗里达知道迪戈的风流韵事后,怒剪青丝一幕,硬朗的节奏与剪刀下纷飞的长发,衬托出她愤怒心碎的哀伤。就连弗里达到了法国,听到的老爵士乐,也带着几许拉丁美洲乡愁的味道。在影片结尾处,老歌手沧桑的面孔唱出缅怀弗里达一生的歌曲,随着弗里达的生命随床一起燃尽,画面的切换让歌声与人生的交错构成一个个犹如MTV的片段,分不清画里画外,何处魔幻,哪里现实。
当听到一首首墨西哥民谣响起时,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乐满夏湾拿》里面那些乐观、热爱音乐的老艺人,他们有着和弗里达一样的执着和坚持,他们制造的原声唱片和《弗里达》一样动听,在他们艺术中闪光的都是拉丁美洲的优秀文化———热情、明快、充满灵感。
30928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3 19:49:52 上传)

309281.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8#

傲气盖天
激昂而动听的音乐,相当吸引人。个人非常喜欢的配乐,没办法了,俗啊。
故事从1916年爱尔兰武装叛乱失败、反叛领袖被处决说起。作为叛军年轻指挥官的迈克尔·柯林斯也被关押。获释后,他与哈利·勃兰德一起再展反旗。这次,他们放弃大规模武装起义,而是开展 游击战和暗杀行动。在一次行动时,柯林斯受伤,由凯蒂进行护理,并逐渐建立起恋情。后来,柯林斯被迫放弃暗杀行动,进行大规模作战,爱尔兰共和军因此受到重创。柯林斯在充当停火协议的主要谈判者期间惨遭暗杀。
422212129603618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3 20:06:40 上传)

4222121296036184.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9#

蝙蝠侠与罗宾及永远的蝙蝠侠


相当有气氛感而且动听的一部配乐,非常喜欢,可惜找不到碟。
(转) 要说“蝙蝠侠与罗宾”("Batman&Robin")的这部电影原声是一部唯大腕是瞻的拼凑作品也不错,反正AMG是这么评论的,说原声大碟和这部电影一样,像一份超载的遗嘱,找来一大帮明星作秀,却不知道自己要的风格到底是什么,跨文化的市场贩卖行为大于艺术本身的动机。电影原声的效果也一样,是几乎收容了所有美国流行乐种类的大杂烩,从典型的美式另类摇滚R.E.M,Smashing Pumpkins,Goo Goo Dolls,到时髦的电子摇滚Lauren Christy,Arkarna,碎拍R&B的Me'Shell,再到流行民谣Jewel以及hip-hop说唱曲。换个说法,从这么一张唱片里你起码能找到至少一首让你满意的歌曲,不管你喜欢什么风格,除非你像我的一个朋友一样只听Indie。
  按AMG的说法,Batman&Robin除了Smashing Pumpkins和Underworld的露脸,几乎一无是处了。不过我们抛开一个电影原声所要求的整体概念,单单从每首曲子本身来评价这张专辑,至少它还是值得我们听5遍以上的。如果说电影里最大的噱头是施瓦辛格的主演。那么原声里最大的明星就是Billy Corgen了,“The End Is the Beginning Is the END”一曲是专为这部原声制作的,专辑结尾这首歌再次出现,名字叫“The Beginning Is the End Is the Beginning”。开始就是结束就是开始,玩深沉的标题其实是个小伎俩。这首曲子融合了Smashing Pumpkins拿手的重型另类摇滚曲风和电子舞曲风格。甚至在某种情绪上接近低迷唯美的"Adore",尤其是结束曲的那首“The Beginning Is the End Is the Beginning”,在节奏更加幽深缓慢的时候,Billy Corgen的忧郁和美丽才更加冰冷刺骨,The Beginning Is the End Is the Beginning,它的确该收入Adore里,既可以是那张专辑一个完美的开始,也可以是一个完美的终结。
  将不同曲风的作品统统加入电子节拍是这张电影原声的主题,R.E.M后期重返车库(garage)摇滚的Revolution,Jewel的畅销抒情曲Foolish Games都多多少少被电子节奏所收容。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颇为走红的英国Dance-pop乐团Moloko,Moloko出身于一个小唱片厂牌Echo,这也许是他们尚未进入顶尖流行殿堂的唯一障碍。但这只让人琢磨不透的电子乐团具备了流行旋律,动人的节拍,柔美暧昧的女声,大概只差个如西城男孩一般积极向上的活泼形象了(图为moloko的造型,又是一对类似于Pulp的英国精神病患者形象)。对于Moloko而言,他们的音乐如同他们的生活,大致相应于一个游戏和拼贴的时代。乐队两名成员MARK BRYDON和ROISN MURPHY(女主音)把Trip-hop,Drum&bass,Hip-hop说唱,Funk节拍融合到自己放肆的音乐中,紧张不安,大胆露骨,百无聊赖,深情哀怨,音乐中的情绪如同生活本身一样矛盾丛生,漏洞百出。这首FUN FOR ME的MV里,在大摇大摆的Breakbeat Rap声中,性感女医生与病人展开了暧昧的场景……
  假如你对纯粹的电影配乐感兴趣的话,不妨试试Elliot goldenthal编排的管弦乐序曲,这样的音乐本来是该放在原声的Score版本里,天知道这制作人怎么如此神经。堂皇的管弦乐之后是Techno大亨Underworld的Moaner。假如你厌倦了Trip-hop不痛不痒的糜烂节拍,享受几分钟的Underworld的Techno绝对是件清爽宜人的事情。同时Underworld的作品不同于一般夜店DJ的作品仅仅是种身体药物,它具有非同寻常的可听性。前些天有位小朋友告诉我,他早上起床的时候,一定得来一曲Techno,最好就是Underworld的Moaner或者Pearl's Girl,我猜想他爸妈一定过得挺不容易的,如果他还用这曲子做做早操的话,他的童年就阴暗到底了。
118701_f_1_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3 20:18:25 上传)

118701_f_1_2.jpg

118372_1_f.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3 20:18:25 上传)

118372_1_f.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2-13 20:20:49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80#

45. Wojciech Kilar


 Wojciech Kilar 于1932年7月17日出生在波兰里沃夫(Lwów,原属波兰,后被西乌克兰兼并,现属乌克兰),现为波兰最著名的交响乐作曲家之一。Wojciech Kilar 在波兰卡托维兹国立高级音乐学院就读时师承 Władysława Markiewiczówna 门下学习钢琴,并跟从 Bolesław Szabelski 学习编曲。毕业后,Kilar被法国**授予 French Government Grant“法国**大奖”,这使得他有机会到巴黎从师当时世界上最有名的作曲名师 Nadia Boulanger 女士(俄国的史特拉文斯基、美国的科普兰皆为其门生,她也曾指点过 Astor Piazzolla ),对他来说,巴黎一直都如同他的第二故乡。
  Wojciech Kilar 的作曲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包括1960年的波士顿 Lili Boulanger Memorial Fund Award 奖,1987年纽约的 Alfred Jurzykowski 基金会奖,1980年 State Award Grade I 奖,三次被波兰文化部授予嘉奖(1967、1975和1976),1975年获得波兰作曲家协会的颁奖。   Kilar 和 Alongside Górecki,Krzysztof Penderecki,大Schaeffer 和 Szalonek 同属一个时代,都是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崭露头角的作曲家。Kilar 在第一届华沙秋季音乐会上演奏了他早期的先锋派作品,尽管这些作品的风格显得新颖而现代,结构却简单且具表现力,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这种偏好,如同他对于波兰高地民谣音乐的着迷。
  他于70年代到80年代间创作的作品并不复杂,仿佛只是为了纯粹的欢愉,而没有一种真实的需要。专辑 Krzesany,Kóscielec 和 Orawa 听起来就像是浪漫主义时期或者后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诗作品。如在作品Krzesany中,音乐的精神是浪漫主义的,但听上去却像是运用了现代主义叙述形式,用着十九世纪作曲家的音乐语言。
  在作品 Orawa,Kocielec 和 Grey Mist 中,Kilar 借用音乐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方式暗示性地呈现了波兰塔特拉山脉的"心灵本质",他用音乐描绘了山脉的自然风光并展示了人们对这壮阔的景色油然而生的敬畏心理。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说明的是许多波兰人视塔特拉山脉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受 John Cage 的音乐影响,Kilar 将波兰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很好的进行了糅合。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一段短序曲 Ode to Bela Bartok in Memoriam, and Exodus。   Kilar 的作品被许多主要的国际性交响乐团演奏过,其中包括美国费城交响乐团(Philadelphia Orchestra)、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Cleveland Orchestra)和纽约爱乐交响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
  1962年 Kilar 为电影 Glos Z Tamtego Swiata(The Voice From Beyond)谱曲,之后开始大量创作电影音乐。在过去的30年中,他还为许多电影配过乐。在他所创作过的大量电影音乐作品中,与他经常合作的导演有克里斯托弗·赞努西(Krzysztof Zanussi),安杰伊·瓦依达(Andrzej Wajda),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保罗·古里莫(Paul Grimault),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ński)等。
  其中,1992年由于他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电影Bram Stoker's Dracula《惊情四百年》配乐而荣获美国洛杉矶出版商协会(ASCAP = American Society of Composers, Authors and Publishers)奖,他为罗曼·波兰斯基的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获奖电影《钢琴战曲》配乐而荣获2003年第二十八届法国影艺学院“恺撒”奖的最佳音乐奖。
■ Wojciech Kilar 主要作品一览表:
■ 管弦乐:
Small Overture (1955)
Youth Festival, 1955
Symphony for Strings (1955)
Symphony Concertant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956)
Ode Bela Bartók in memoriam for violin, brass, and percussion, (1956)
Riff 62 (1962)
Generique (1963)
Springfield Sonnet (1965)
Prelude and Christmas Carol for four oboes and string orchestra, (1972)
Krzesany (1974)
Kóscielec (1976)
Orawa for string orchestra, (1988)
Choralvorspiel for string orchestra, (1988)
Requiem Father Kolbe for symphony orchestra (1994)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996)
■ 室内乐:
Sonatina for flute and piano, (1951)
Woodwind Quintet, (1952)
Training 68 for clarinet, trombone, and piano, (1968)
钢琴独奏作品不计其数。
■ 演唱-乐器演奏:
Solenne for sixty-seven performers, (1967)
Upstairs-Downstairs for soprano choir and orchestra, (1971)
Bogurodzica [Mother of God] for mixed choir and orchestra, (1975)
Grey Mist [Siwa Mgła] for baritone and orchestra, (1979)
Exodus for mixed choir and orchestra, (1981)
Victoria for mixed choir and orchestra, (1983)
Angelus for soprano, for mixed choir and orchestra, (1984)
■ Wojciech Kilar 基拉尔的电影配乐作品超过100部,包括以下电影作品:
◇ 克里斯托弗·赞努西(Krzysztof Zanussi)导演作品: Rok spokojnego slonca (1984)《和平阳光的年代》(《沉寂太阳年》),
Zycie za zycie (1991)《仁慈之心》,
Zycie jako smiertelna choroba przenoszona droga plciowa (2000)《生命宛如致命性病》,
Suplement (2002)《爱在山的那一边》;
◇ 安杰伊·瓦依达(Andrzej Wajda)导演作品:
Kronika wypadków milosnych (1986)《爱情记事》,
Pan Tadeusz (1999)《入侵立陶宛》,Zemsta (2002)《复仇》;
◇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导演作品:
Z punktu widzenia nocnego portiera (1978)《守夜者的观点》(纪录片),
Przypadek (1987)《机遇之歌》(《盲打误撞》);
◇ 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ński)导演作品:
Death and the Maiden (1994)《死亡与处女》(《不道德的审判》),
The Ninth Gate (1999)《第九道门》,
The Pianist (2002)《钢琴战曲》;
◇ 保罗·古里莫(Paul Grimault)执导法国动画片:
Le Roi et l'oiseau (1980)经典法国动画片《国王与小鸟》,
La Table tournante (1988)法国动画片《旋转的餐桌》(导演:保罗·古里莫 Paul Grimault、雅克·德米 Jacques Demy);
◇ 其他著名导演作品: Dracula (... aka Bram Stoker's Dracula)(1992) 《惊情四百年》(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antôme avec chauffeur (1996) 《幽灵司机》(《司机魅影》,导演:杰拉德·奥利 Gerard OURY)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996) 《淑女本色》(《伴我一世情》/《贵妇人画像》,导演:珍·康萍) ……
2005123156581823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4 12:07:42 上传)

20051231565818239.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