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的“厚薄”和“密度”——之三——
一套音响系统,要做到全频宽相位完全对齐,尤其是不随音量大小飘移的相位对齐,其实是很难很难的,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因为所有的耦合电容、电感,都是天生的“移相神器”。以喇叭为例,后级出来的音乐信号需要经过分频器,分离出高频部分和中低部分,从不同的单元播放,再同时到达人耳,合成完整的音乐。分频器里的分频元件,电容、电感等,都会造成相移,需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修正(请回顾一下镁声之前写的摆位的文章,里面提到的声学源点对齐,也是同样的理论基础)。而除了喇叭,解码器、前级、后级,也都或多或少地会造成相位飘移或失真。
.
由于相位飘移的情况复杂,既和频率关联,又和音量关联,而且瞬息万变,所以是无法用简单数据来定量描述的,例如,您不能说自己的音响系统或者某一件器材相位失真为零,这是不可能的,(规范的说法是在播放1khz基音信号时,测得的两次谐波相位失真为**度)。但对于具有丰富聆听经验的老烧,是可以“听”出相位飘移的厉害程度的。
.
很多烧友对于声音的密度没有完整的概念,更没有定量鉴别的经验,可以通过对音响的结像大小和真实乐器的比较,来初步判断。如果结像大,散,而且仔细摆位都无法聚焦,那可能就是相位飘移得厉害,声音的密度也不会好。例如镁声在设计和制作音响线材的时候,测试出来的分布参数也只是作为参考,还要通过试听验证:只要各种频率的乐器的结像大小,都和真实乐器相一致,轮廓清晰,而且调大音量结像也不会突然变大,相位失真就不会存在问题。所以,烧友试听镁声线,有些初烧反馈声音变小或者结像变小,这其实是正确的方向(同样音量下,让结像变大很容易,变小很难),是镁声多年刻苦研发线材科技才得到的声音特质。
.
还有一个例子:某本地高手复刻的后级据说推力无穷,两端延伸也极好,超过几倍价位的原版进口大牌后级,镁声想购买一台,就上门试听。当时播的是打击乐,初听果然是上天入地石破天惊,比原版后级动态更大,推力更强,非常过瘾;但换上小提琴的曲目,怎么声像似乎比中提琴还大?!接上原版后级对比听,所有的乐器结像比复刻后级都小了一圈,和真实乐器相当,强奏出得快,弱音细腻婉转,这才是音乐,这才是有内涵的声音,镁声立即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
后来镁声购买了高文的两套后级,一大一小,大的是前旗舰mimesis29.4双单声道,两台各重70多公斤,小的是入门的job500,价格相差近10倍。接同一部前级,分别推tidal落地箱,出来的声音音量和音色居然完全一样,两端延伸基本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29.4的结像更小,速度更快,密度感更好!这个经历让镁声得到很大的启发,从此调声就往高密度、高速度的方向去调整。每次开发新的线材系列,总是要接上小后级来试音,能让小后级发出接近大后级的高密度高速度的声音,那就成功了!
.
顺便插句广告——镁声凤凰系列线材,是有这个效果的。小后级接凤凰电源线,和大后级接青鸟电源线,出来的声音几乎一样!欢迎试听验证。升级器材前,试试镁声线!
.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