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869707172737475» / 1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粗茶,老胆,旧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970883|回复: 1310
711#

讲讲这两款FU32方案。
大家知道搭棚电路,传统线性电源变压器,才是胆机的正道。因此其实我看不太上眼PCB方案的胆机的。何况还是开头电源的,之前我连提都没提过,呵呵。
做这台开关电源+PCB的胆机,主要原因是朋友的软磨硬泡,希望我帮他试装调测,心一软,帮他一把。
另一个原因,基本都是国产材料,胆管,是6J1推FU32,北京、上海、曙光,很多选择。大家也知道我是比较提倡大家使用国产胆管或材料的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2/5/5 17:26:18

扮好心外加那么一点无聊好奇,帮朋友制作、调测那款开关电源+PCB的FU32坑爹胆机。
之后因不想它就此沦为只使用开关电源与电路板的坑爹货,好奇害死猫再入坑,居然为这款胆管找来正儿八经的传统变压器、从0开始重新设计了一个搭棚方案,并花费了大量精力进行了调校。。。







这小机子网上有人做过,但搭棚方案比较马虎,走线、布局也不合理,整个工艺比较粗糙;这类方案,入门朋友对照着做无所谓,但无法发挥这个方案的潜质。
于是从头开始,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搭棚及布局方案,以尽量的发掘其潜质。












机箱体积及变压器功耗关系,先使用石整流方案,快速二极管1N5399作全波整流+CRC滤波网络,取其高高效率高性价比。
元件及数值,也进行了优化调整。
后续有时间,上胆整流。到时整个机箱及方案,会再次重新设计、做至最优。

且这个方案,群里当时我讲过,此管最大的发挥,应该是并管单端输出。这也是我最终想做的。











原机箱附有两只把手。摆了下,装也不装,各有视觉特点。
个人感觉,不装反而更简洁大方些。
装了的话,有人可能觉得逼格更高一些,哈哈......





刚完成的方案,没有使用负反馈,前级也没有退耦,部分元件也没有细选,顺手的先拿最廉价的接上使用、开声再说。
开声、初步老化后,进行试听,进一步的测试、调校。







先听了两天,后续进行了打磨、调校。
就着过期茶,边听边老化。
后续再抽空写调校过程。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12#

建议用一对FU32做并联单端或推挽是比较适合的,至少视觉上也舒服,fu32管子的声音明亮灿烂,介于胆石之间。
TOP
713#

提到了试听,讲几句用到的唱片。
器材的测试里,针对不同的编制、作品类型,我会选用不同的唱片。

初步测试的,选一些室内乐,比如一些编制不大的奏鸣曲,或重奏曲之类。中等程度,选一些协奏曲,或声乐作品。极限测试,会上交响巨制,贝9、马勒,及一些歌剧与管风琴作品等等。
手头有两三千张原版唱片,其实随意选一些,即可考倒不少音响系统了的。

唱片测试,对于熟识乐理、乐器及音乐作品的乐友而言,其实也不一定需要刻意选用同一张作品。不同的器材,也有着不同的风格特性的。
但对于这方面相对缺乏的烧友而言,则往往需要同一张唱片作反复的对比测试,才能感觉到区别。尤其对于横向的一些测试,需要进行这样的参照对比,才感觉能分出高下。





对于并不算太高端的器材,除了初步测试后,通常我着重进行中等程度的测试。而这个程度的测试里,我经常会选这两张作品:崔峥嵘《中国经典声乐作品专辑》、宋祖英《百年留声》。

说是中等程度--其实这两张作品,能播好的系统,不多。
一张是民族唱法女高音,一张是美声唱腔女高音;女高音,本来就是不少烧友都不敢轻易去播放的,且还都是大乐团伴奏;不少系统,播出来的效果,用朋友的话讲大概都是“每次播放都没什么心情”。哈哈......




这两张专辑的背景与素质,都不简单。
之前我于群里或其他文章里有讲到,稍后有空我再在这里讲讲。


.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14#

建议用一对FU32做并联单端或推挽是比较适合的,至少视觉上也舒服,fu32管子的声音明亮灿烂,介于胆石之间。
sxxuejun 发表于 2022/5/10 10:38:46

有眼光。
前个月刚制作完开关电源那台时,就于群里讲过,我最想做的方案是并管单端输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这只管子的潜力。
但如此一来,整个变压器、机箱、电路,整套都是推倒重来。脑子里已经有了方案,但真正实施,要等哪天我实在无聊,才会考虑了。

推挽,照例暂不在考虑之列。






总体的声音表现与潜质,做完后来这款变压器+搭棚方案的胆机后,我就大概了解并有了信心了。

关于兄提到的音色,有代表性,这里多讲两句。
目前实践而言,有较多因此是可以调整与影响的。最简单的,就是管子本身的选择与搭配,就有明显的风格变化。比如后级管FU32,北京、苏联与欧美,音色是有区别的;前级管,电路经我优化后能使用6J1~J5,选择的范围就太宽了,国产与进口,5款管子几十个厂商型号可供选择,声音风格多样。
而前后级管子的组合搭配,声音风格就更多变了。

上述仅说了管子与搭配的环节。而到了电路与工作点的调整,则更有意思、更多变化。


抛砖引玉,请多指正。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15#

FU32好!這樣的管子亮起來,看著就舒服。只要聲音中頻表現一般沒有大失真,就是好東西。
TOP
716#

回到这台FU32。

边聆听边老化了一段时间,据声音总体表现,进行了若干的调校。原有状态下,小编制下的作品的架构、信息量,是可以的,基本的平衡度,是有的;但总体表现,不全面,具体如下:
首先是大动态大编制作品,控制力不足,刚才两张中大型乐团声乐作品,开到近11点音量即有可闻失真。
其次,声音的细腻度,有提升空间;感觉有点过于大开大合,整体前冲。
然后声底的干净度,不算太好,略显燥。



针对上述不足,分别增加了前级屏极退耦模块、前后级大环路负反馈、调整了前级阴极旁路电容、优化了前后级高压屏线的走线;
并更换了电位器,及一些配件。

退耦模块:






退耦模块,一般可由阻容元件组成。
在前级屏极负载电阻与高压之间串入一只阻值适当的电阻(这里选用1K),两者中点接入一只容量合适的电容(选用22uF),对地实现退耦。
此模块,能显著减低本底噪声,提升声音总体干净度。



先用一只小体积315V电容串一只乐声电阻,测试下底噪情况。
感觉仍有提升空间,换一只体积也耐压再大点的400V电容。
电阻也换成金属膜5色环:







测试后满意。继续动刀前级阴极电容。
阴极电容非常重要,对声音音色、力度、速度,都有影响。后级由于原配的是直插式,而我的电路与布局是重新设计的,需要使用轴向电容,因此刚制作时就一步到位直接用上了轴向电容,不需要再改。但前级,顺手用了原来的。
原配的,比较抠门,体积只有黄豆般大小,只算是解决有无问题吧。
对比下:






这两只小电容,完成初步测试后,光荣退役。
接下来,安装环路负反馈。
照例著名群演、替身、资深临时工--乐声高温电阻上顶上:




粗暴的搭上、开声测试一把。
过关,正式工上场:






顺便将原用的电位器,也更换了。
与阴极电容一起,光荣退役:





更换了输出接线柱;
调整了底板脚垫位置,优化了整机重心及谐振特性:







装机、开声、测试。
边老化或聆听,这个阶段的打磨调鹇,暂时告一段落。


老化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了工作点的调整、优化,这台廉价小单端的整个调校,才算是最终完成。
稍后再抽空分享工作点调整过程。

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17#

FU32好!這樣的管子亮起來,看著就舒服。只要聲音中頻表現一般沒有大失真,就是好東西。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5/10 23:26:57

FU32这个管子由于内部结构原因(两只束射管封装在一个玻璃管内),整体看着比较宽扁,憨憨的,有种胖墩墩的感觉。
目前单管做出来,看着也挺顺眼的。




机器还可以安装把手的,安装之后搬动时能避免不锈钢机箱沾上指纹,挺实用的。
不过我个人相对更喜欢不装把手的感觉,觉得简洁些、大方些。






不过如兄所言,最关键的,还是声音表现。
声音好了,外观的要求,你会忽略一些。这个时候,外观设计及工艺如果精良,会变成锦上添花,而非不可或缺。

目前调校基本完成,总体表现还行。来听过的烧友,尤其是乐友,评价也是比较高的。五一专程从深圳驱车而来的某音响两位老板及朋友一行三人,听到这台小单端在我大厅的表现,均表示难以置信。
听到傍晚才回程,表示没听够,约好了近期带上另一位负责技术方面的朋友再来聆听、交流。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18#

小機器千萬不要拼大動態。中頻有一定厚度,高頻有一定亮度,在表現細膩上下功夫。清爽或清甜有一點能抓住耳朵,在“廉價”功放中就穩立不敗之地。

村民是强調外觀的,看不順眼絕不下耳朵。
TOP
719#

小機器千萬不要拼大動態。中頻有一定厚度,高頻有一定亮度,在表現細膩上下功夫。清爽或清甜有一點能抓住耳朵,在“廉價”功放中就穩立不敗之地。

村民是强調外觀的,看不順眼絕不下耳朵。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5/12 6:30:39

“廉价”机器拼大动态肯定是不现实的,只要达到一定表现就行了。
对于小机器,上面我也讲到,只是“着重进行中等程度的测试”。并且这个“中等程度”的满意,已经是在调校上多倍付出才能换回的了。其实调校上的“软成本”,才是隐蔽的关键之处,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烧友,只是看到了外在的硬件成本。

至于外观,“顺眼”二字你讲得很到位。我虽然经常说外观不是首要关注条件、不刻意要求高大上,但起码要看着“顺眼”。市面有些产品的外观及工艺,我的确难以接受,哈哈。
所有我的土炮产品,对设计与外观还是有底线的。只是相比之下,更为关注的,是声音表现而已。

来现场亲身聆听过的朋友会知道,我的“廉价”产品,大到一台胆机一对音箱,小至一副线材一组垫圈,还是必须要现场聆听,才能知道它的真正表现的。
日后有缘,欢迎村民兄来坐。不但有廉价土炮器材,还有走私老唱片、严重过期茶、免费山泉水。
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20#

之前提到两张声乐唱片的背景,接上,讲两句。
先讲讲崔峥嵘吧。


崔峥嵘,与我们广东渊源很深了。她是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女高音歌唱家,印象中驻团有20年左右了。
由于我时不时会到广州,去星海音乐厅听音乐会,有时就会碰到她。

最特殊的一次,是与弟弟在交响乐大厅听“丁义演唱音乐会”。最后嘉宾上场演唱时,魏菘他们在舞台上唱《饮酒歌》时认出了低调坐在B区的崔峥嵘,即时撩她;开始她还装作不知道,最后没办法了,她站了起来,直接在观众席上与他们对唱了一段。观众们那个开心啊,掌声、欢呼声雷动。
那次我与弟弟有幸坐在A区十几排的位置,刚好能清晰的看到她。真是难忘的经历。



这张《中国经典声乐作品专辑》,由杨洋指挥广州交响乐团伴奏,柏菲出品。
唱功自是不必怀疑的,崔峥嵘出生于梨园世家,自幼就学习京剧,有深厚的底子。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歌唱事业上也是获奖无数。难得的是,这也是广州交响乐团为数不多的市面有售的唱片作品。

但最难得的还不是上述这些。而是--这张唱片,是十几年前第一届中国十大录音师评选中,成功获选的作品。而得奖的录音师,是陈珞。
这届十大录音师含金量有多高呢?一个事件,可见端倪--当年评选时,原计划是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位优秀录音师的。但由于最终评委会认为没有足够的录音师达到这个数量,达不到标准,于是,只评选了其中5位出来,当选“十大录音师”。所以,首届中国十大录音师,实际只有5位,哈哈。

这令我想起肖邦赛--5年一届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对参赛钢琴家有着极高的要求;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第一名空缺、只选出第二及之后名次的情况。
先讲到这里。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