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庆发烧友音乐沙龙 [复制链接]

21#

作为重庆本地一小小发烧友,力挺之!
TOP
22#

原帖由 修竹 于 2016/6/7 16:01:00 发表
作为重庆本地一小小发烧友,力挺之!

参与到活动中来是最大的支持
TOP
23#

请扫此二维码
TOP
24#

第二期音乐沙龙定于6月19日下午14点半到15点开始,18点结束,希望在播放音乐时现场保持安静,每听完一曲可发表意见,也可多个版本全部听完作评点,畅所欲言,不要怕说错话,有交流才会有提高。音乐和音响鉴赏完了后有兴趣聚餐和喝酒的自行商议安排,费用AA制。
有意参加的朋友请跟帖报名。
TOP
25#

重庆发烧友第二期音乐沙龙纪实

6月20日周日下午14点半重庆发烧友第二期音乐沙龙在老友音响的“会所”(听音室)如期举行,可惜天公不作美,6月19日晚上到6月20日上午重庆普降大暴雨,大部分之前报名要来参加音乐沙龙的发烧友、爱乐友担心下午仍有大暴雨而取消行程没能来参加,结果大半场时间只有热心发烧友朱老师和笔者与老友音响店主父子一起鉴赏,后来一位发烧友马生赶来听了几曲。

首先介绍一下这次鉴赏的曲目《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协奏曲中不朽的名篇,作曲家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

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板,C小调,4/4拍子。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满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缓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变奏和反复做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在这部分,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是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

第三部分:稍为缓慢的缓板,2/4拍子。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这一旋律广为人知。

第四部分:2/4拍子,急变为极快的快板, 有与第二、三部分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反映出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另一面--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接着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所构成的像游丝般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作为本身就是小提琴演奏家的萨拉萨蒂的演出版本肯定是最权威的演绎,拥有超一流的技术和艺术水准,可惜那个时代没有录音,听不到作曲家本人的精彩演绎。

在由作家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天道”里面有一段关于《流浪者之歌》的评论:“丁元英有些无奈,不得不点点头,说:“我个人觉得,穆特拉的《流浪者之歌》还不足以冠一个‘好’字。”

冯世杰质问:“为什么?”

丁元英说:“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与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凉、悲伤、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多了点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冯世杰听呆了,芮小丹也听得入了神。

丁元英说:“海飞兹是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但是单就《流浪者之歌》这首曲子,他的诠释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也许他太在乎技艺精湛了,反而染了一丝匠气,淡了一丝虔诚。以他们3人各自演奏的《流浪者之歌》相比较,我觉得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飞兹是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冯世杰不解地问:“你刚才说穆特是少了点东西,怎么又说她是心到手没到呢?”

丁元英说:“心是愿望,神是境界,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咱们都相信穆特想演奏好,但她的性别底色是上帝给她涂上去的,只要她不能超越上帝,她就抹不去性别底色的脂粉气。穆特的手,是一双女人的手。”

虽然这部虚构的小说及其改编的电视剧对《流浪者之歌》三个艺术家演奏版本的评点代表的是作家或许是其收集到的素材中某位音乐音响发烧友的感受,但是笔者认为部分描述还是比较到位的。

尽管之前有多位音乐爱好者已做过多个版本的《流浪者之歌》的对比并写了听感,可谓是珠玉在前,不过俗话说“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艺术的主观感受是不同的,作为音乐家由于本身经历、技术甚至是天赋有差异,对同一首曲子理解不同,最后演绎出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然而即使是同一个音乐家对于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人生阶段、与不同乐队合作、不同唱片公司录音发行,最后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笔者还是提议举办了这次音乐沙龙和朋友们一起亲耳感受多位艺术家的演绎的不同。

当天下午我们听的第一张CD唱片是里奇演奏的萨拉萨蒂演奏集(迪卡日本JVC压片伦敦版),这是阿华收藏的一张老版碟,是里奇在50年代初期的演出录音,而且是改编的小提琴奏鸣曲版本,由钢琴代替乐队伴奏,听完的感觉确实被誉为天才小提琴家名副其实,运弓流畅、连贯,拨弦技术高超,速度奇快,演奏这种难度很高的作品可谓游刃有余。

接着听的第二张唱片仍是里奇演绎,DECCA迪卡录音的名盘,封面是西班牙斗牛士斗牛的油画,是里奇在50年代末期的录音,小提琴协奏立体声版本,那个时期的里奇更是巅峰期,不仅演奏技术高超,情感的表达也很到位,用阿华的话来说:“他是引领整个乐队在走”,这张唱片是首版,录音非常好,用老友音响的参考器材完全真实还原唱片,这个版本的演绎非常精彩,值得收藏。

欣赏的第三张唱片是RCA金印鉴版海菲茨小品集,这张唱片是海菲茨中晚期的录音,虽然是单声道录音,但是算得上是名版权威演绎,艺术性超过录音的音响性,作为20世纪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茨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巧上无懈可击,行云流水般的运弓,干净利落的拨弦,丝毫不差的音准,带动引领整个乐队按他的理解完整表达这部作品,强弱快慢,轻重缓急,表现到位,技术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很高的水准。

接下来欣赏的第四张唱片是穆特(Anne-Sophie Mutter)的《卡门幻想曲》版,这也是一张现代录音的名盘,被列为刘汉盛榜单100碟之一,用他的话说“这张穆特的「卡门幻想曲」无论是演奏或者录音都是上乘中的上乘。小提琴的质感以及音质、音色都真实极了,而且美极了。至于穆特各种演奏技巧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可以说,这张CD真是典范中的典范。要买音响,拿这张CD去试,只要会有尖、涩、刺、瘦、粗、硬、薄等问题,那就不对。”先抛开音响性不说,通过之前几位大师的演绎对比感觉穆特的演奏有女性小提琴家的特质很细腻温婉的部分,又延续传承了其老师卡拉扬的精准、大气、冷峻,不过一些高技巧的部分相对男性小提琴大师还是略逊一筹,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和前面的两位大师个人引领整个协奏乐团相比,穆特和列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算是平分秋色,是众多版本中乐团演奏比较突出的。再说这张唱片的录音,是DG唱片公司的4D录音,当时发展的新技术,录音效果出色,不过我们在场的各位听众感觉录音电平较前三个老版本高太多,耐听程度和平衡性还是里奇在DECCA唱片公司50年代末录音那张更好。

欣赏的第五张唱片是费雷德曼演奏的“小提琴小品集”,由于笔者的这个版本是香港环球的再版制作,录音电平是最高的一个,声音是最差的,甚至对演奏者的表现都受到影响,无法正确客观评价,以前在笔者的音响系统上单独听还体会不到这么明显的差别,在高级参考器材上对比欣赏就感受到了CD唱片版本不同的区别。作为“琴皇”海菲茨的学生,费雷德曼传承了老师的高超技巧,相比穆特的演绎,在这首曲目上表现得更悲壮,对吉普赛人的理解更到位。

欣赏的第六张唱片是DORIAN公司出品的小提琴小品集-“心碎”,里面的“流浪者之歌”和第一张听的里奇的版本一样是改编的小提琴奏鸣曲,和前面的各位大师演绎相比确实很稚嫩,技术和对作品的理解都很有差距。

最后一张欣赏的唱片是EMI出品的帕尔曼的版本,相比海菲茨、里奇、费雷德曼速度要慢一些,拨弦的清晰度也是相对弱一些,不过帕尔曼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演绎还是很到位,吉普赛人欢快和悲愤的情绪都能通过琴声表达出来,这就是帕尔曼琴声的魔力,在这一刻你已经忘记了速度,忘记了各种高难的技巧,忘记了这里还有几个拨弦……剩下的唯有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之中,细细感受它撞击着我们内心的东西。另外,这个版本的录音也还是不错的,很平衡。

本来笔者手里还有一张海菲茨在30年代的录音,由于时间关系就没有播放。

在这几张唱片中多数听众对海菲茨和里奇的版本最认可,是心目中最喜欢的版本之一,其余音乐家的演绎也都很精彩。

这次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将多种版本的“流浪者之歌”放在一起对比欣赏,让我们对艺术家风格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音乐沙龙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对大家提高音乐素养和鉴赏水平很有帮助。像这种比较通俗的古典音乐曲目其实很适合普及更多的人走进古典音乐并喜欢上,要是这个活动放在电台播放,那就会有更多更广的受众面。

备注:如有遗漏或谬误之处请各位朋友指正,欢迎有更多的人参与交流。








TOP
26#

音乐沙龙第三期纪实

由于笔者近期工作繁忙,本周每天晚上都在单位加班,所以一直没有时间提笔写第三期音乐沙龙活动的实况报道,只有利用周末休息来补写了。

这次的重庆发烧友音乐沙龙活动如期在73日周日下午开始进行,原定的时间是14点半,因为部分来参加活动的朋友遇到堵车延迟到15点才开始,这次聚会新增加了4位新朋友,其中有一位还是非音响爱好者,纯粹的音乐爱好者杜老师也来到现场,他是资深的古典音乐迷;民乐演奏家陈老和资深音乐爱好者舒老师非常支持音乐沙龙活动,又来到了现场热情参加。

本次音乐沙龙活动的欣赏主题是“皇家芭蕾,在芭蕾舞曲的众多录音和名家演绎的版本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著名指挥家恩斯特安塞美指挥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演录的版本,RCA大伦敦这种头版的黑胶唱片据说市场价炒到万元,CD版的老版也是市场价几千元了,笔者只收藏了澳大利亚迪卡公司雄辩系列的版本和西班牙蓝月亮唱片公司的母版修复再版版本,老友线皇的阿华收藏了西班牙蓝月亮唱片公司再版的SACD版和后期版本的黑胶唱片。

先简单介绍一下指挥家的情况以供不熟悉的朋友加深一下印象。欧内斯特·安塞美(Ernest·Ansermet,18831111日—1969220日),瑞士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早年曾经是一位数学教师;1918年创建瑞士罗曼德乐团并担任指挥长达49年,直到去世;29岁时代替因病不能登台的大指挥家蒙特上台指挥而走上漫长而辉煌的指挥生涯;在好友斯特拉文斯基的推荐下,安塞美担任俄罗斯芭蕾舞团指挥,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安塞美和Decca唱片公司录制了一百多张唱片,他指挥的《天鹅湖》、《睡美人》、《三角帽》和《罗密欧和朱丽叶》等一直奉为最佳演绎,完美地展现芭蕾舞台上的兴奋感和音乐推动感。安塞美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是1918年在日内瓦创建了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其目的是栽培本国乐手人才。安塞美担任罗曼德乐团指挥长达49年直至去世,成为与一个乐团长期合作最久的指挥家,这是个骄人的记录。安塞美驾驭乐团的能力高超,其演奏充满活力,表情则纤细而生动。尤其是他所诠释的芭蕾音乐和法国音乐,敏锐的节奏感和驱使乐团所呈现的色彩,更是其他指挥所望尘莫及。安塞美的指挥艺术被称作“精确的诗人”,他的诠释以细节的精确和寻求可信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对他来说,对作品的分析永远不会扼杀音乐表现的真谛。均衡、精确、形式的完美和演奏的热情是安塞美诠释音乐艺术的关键所在,也是打动我们的缘由。

为了阐明自己的思想,他花了15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哲学沉思,一本打开无限研究领域的巨著《人类意识中的音乐基础》。这本书出版于1961年,却因不被理解而打入冷宫。毫无疑问,这方面的研究是超前的,安塞美富有幻想的理念现在已经开始得到人们的理解了。

安塞美自1946年与DECCA签订独家录音合约,录有100多款唱片,著名的夏布里埃《西班牙狂想曲》, 肖松《B大调交响曲》,德彪西《大海》、《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女高音:丹科),杜卡《魔法师的弟子》,法雅《西班牙庭园之夜》,奥涅格《大卫王》(女高音:丹科),拉威尔《舍赫拉查德》(女中音:克列斯萍) 、《西班牙时刻》(女高音:丹科),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德》,鲁塞尔(A.Rorssel) 《蜘蛛的威宴》,斯特拉文斯基《火鸟》、《彼得鲁什卡》,柴科夫斯基《天鹅湖》、《法国序曲集》等现在已被陆续转制为CD,深受广大乐迷的喜爱。正因为安塞梅的杰出艺术成就,近年来有多家公司纷纷出版其作品,其中由Universal环球唱片于2007年推出的一套6CD盒装版——包括其演绎的BachBeethovenDebussyHaydn等名家作品,当然斯特拉文斯基等俄、法音乐家作品也少不了,其中更包括现已绝版多年的珍贵录音。安塞美以演绎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和其他俄国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和穆索尔斯基的作品享誉国际。特别在芭蕾舞曲方面,安塞美可谓独霸一方。他指挥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春之祭、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完美展现了舞台表演的兴奋感和舞蹈的推动感,这恐怕是许多指挥家所不及的,一直被奉为最佳演绎。

黄色代表尊贵、象征皇室,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您所看到的正是一张与尊贵齐名的唱片—安塞美指挥的《皇家芭蕾舞曲》,它不仅装帧考究,唱片本身代表的并不仅仅是音乐,它诉说着皇家芭蕾的辉煌岁月。对于发烧友来说,安塞美的录音可说是发烧极品,亦是人人梦想典藏的经典。这张唱片对初听者来说,可能只是觉得音乐好听,无法体会到安塞美音乐真正的精彩之处。但是,如果您将其他唱片与此做A-B Test,就会发现本版明显的胜出。更何况此唱片里演奏的并不是他的子弟兵罗曼德管弦乐团,而是科文堡花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  

“皇家芭蕾”,全部收录的是世界古典芭蕾名著的选曲。内容上遴选也很考究,以柴科夫斯基的芭蕾作品作为首选,两张CD上分别有《胡桃夹子》中6个选段和《天鹅湖》中的4个选段。其它内容。则涵盖了德奥和东欧作曲家的芭蕾作品,如CD I上,有雷斯庇基的《古怪的玩具店》、莱奥·德利布的《葛蓓莉亚》、阿道夫·亚当的《吉塞尔》中的音乐选段;CD II上,则有舒曼《狂欢节》中的片段—“皮埃罗”、“晚餐”、“科伦拜恩的长裤”;肖邦《仙女》中的几个片段—序曲:A大调前奏曲、C大调马祖卡和降E大调第一号圆舞曲.爱乐友一定会发现,其它录音公司所推出的CD ,很少有与此款芭蕾音乐选曲“撞车”的.安塞美对诠释不同风格特色的芭蕾音乐作品,有着独到的艺术领悟与掌控力。加上此专辑的录音充满温暖丰厚的LP味,也非常适合作为管弦乐作品来单独聆赏。

音乐沙龙3-1.jpg (, 下载次数:0)

(2016/7/11 0:53:06 上传)

音乐沙龙3-1.jpg

音乐沙龙3-3.jpg (, 下载次数:0)

(2016/7/11 0:53:06 上传)

音乐沙龙3-3.jpg

音乐沙龙3-4.jpg (, 下载次数:0)

(2016/7/11 0:53:06 上传)

音乐沙龙3-4.jpg

音乐沙龙3-5.jpg (, 下载次数:0)

(2016/7/11 0:53:06 上传)

音乐沙龙3-5.jpg

音乐沙龙第3期1.jpg (, 下载次数:0)

(2016/7/11 0:53:06 上传)

音乐沙龙第3期1.jpg

音乐沙龙第3期2.jpg (, 下载次数:0)

(2016/7/11 0:53:06 上传)

音乐沙龙第3期2.jpg

音乐沙龙第3期3.jpg (, 下载次数:0)

(2016/7/11 0:53:06 上传)

音乐沙龙第3期3.jpg

音乐沙龙第3期4.jpg (, 下载次数:0)

(2016/7/11 0:53:06 上传)

音乐沙龙第3期4.jpg

音乐沙龙第3期6.jpg (, 下载次数:0)

(2016/7/11 0:53:06 上传)

音乐沙龙第3期6.jpg

TOP
27#

音乐沙龙第三期纪实2

曲目:

CD1

01-06 TCHAIKOVSKY the Nutcracker

07-09 ROSSINI/RESPIGHIa Boutique Fantasque

10-13 DELIBES:Coppelia

14-15 ADAM:Giselle

CD2

01-04 TCHAIKOVSKY:Swan Lake

05-08SCHUMANN:Carnaval(orch.Glazunov,Rimsky-Korsakov)

09-11 TCHAIKOVSKY the Sleeping Beauty

12-14 CHOPINes Sylphides(orch.Roy Douglas)

Disc One:安塞美的《皇家芭蕾舞曲》

  胡桃夹子组曲,作品第71 The Nutcracker Suite Op.71a

  彼得·伊裹奇·柴科夫斯基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01 进行曲 March

  02 糖果仙子舞曲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03 阿拉伯舞曲 Arabian Dance

  04 中国舞曲 Chinese Dance

  05 芦笛舞曲 Dance Of The Reed Flutes

  06 花之圆舞曲 Waltz of the Flowers

  古怪的玩具店 La Boutique Fantasque

  乔阿基诺·罗西尼,奥托裹诺·雷斯庇基 Gioacchino Rossini/Ottorino Respighi

  07 塔兰泰拉舞曲 Tarantella

  08 稍快的行板 Andante mosso

  09 康康舞 Can-Can

  葛蓓莉亚 Coppelia

  雷奥·德利勃 Leo Delibes

  10 序曲和玛祖卡(第一幕) Act 1:Introduction and Mazurka

  11 序曲和圆舞曲 Introduction and Waltz

  12 查尔达什 Czardas

  13 木偶圆舞曲 Act 2:Valse de la Poupee

  吉赛尔 Giselle

  阿道夫·亚当 Adolphe Aeam

  14 序曲和圆舞曲(第一幕) Act 2:Introduction and Waltz

  15 双人舞及变奏(第二幕) Act 2:as de Deux and Variation

  

  Disc Two:安塞美的《皇家芭蕾舞曲》

  天鹅湖 Swan Lake

  彼得·伊裹奇·柴科夫斯基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01 场景;小天鹅舞曲;场景;双人舞,华尔兹(第二幕) Act 2:Scene;Dance of the Little Swans*Scene-Pas de Deux;Waltz

  i 场景 Scene

  ii 小天鹅舞曲 Dance of the Little Swans

  iii 双人舞 Pas de Deux

  iv 华尔兹 Waltz

  狂欢节,作品第9 Carnaval,op.9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02 彼埃罗,晚餐,科伦拜恩的长裤 Pierrot,Reconnnaissance,Aveu,Pantalon etColumbine

  睡美人,作品66 The Sleeping Beautty,Op.66a

  彼得·伊裹奇·柴科夫斯基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03 序曲,开场 Introduction,Prologue

  04 玫瑰花的慢板舞曲,大圆舞曲(第一幕) Act 1:Rose Adagio; Pas d'Action

  05 圆舞曲 Waltz

  仙女 Les Sylpbides

  弗雷德裹克·肖邦 Frederie Chopin

  06 序曲:A大调前奏曲,作品28号第7 Overture relude in A,Op.28,No.7

  07 C大调马祖卡,作品67号第3 Mazurka in C,Op.67,No.3

  08 E大调第一号圆舞曲(华丽大圆舞曲)作品18 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Op.18

这次音乐沙龙聚会上首先欣赏的第一张是笔者本人在几年前购买的澳大利亚DECCA出品的雄辩系列小双张“皇家芭蕾”,这个版本是澳大利亚迪卡公司再版,欣赏的曲目是胡桃夹子组曲,播放下来感觉音质还不错,此版物有所值,完全感受到了安塞美指挥艺术的油画般的质感,乐队齐奏统一划齐,管乐组、弦乐组、打击乐组、竖琴等各组乐器表现极为优秀,层次丰富。

《胡桃夹子组曲》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剧情大致为: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舞剧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是《花之圆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经常单独演出。竖琴的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相呼应的独奏之后,乐曲的主题抒情而优美。

《小序曲》这首可爱玲珑的序曲,颇为活泼优雅,是一首轻快光辉的开场音乐。乐曲开头是由第一、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担任低音,产生晶莹明丽的音色。这段小序曲,由轻快活泼的第一主题开始,随后引入优美文静的第二主题。耶诞夜大人忙着准备过圣诞节,儿童们则幻想着收到自己心目中的礼物。(这段序曲就是描述调皮逗趣的儿童世界,小提琴演奏活泼可爱的主题,好像儿童们蹦蹦跳跳的出来,接着是长笛演奏快速音符,好像是儿童们正在纷纷寻找他们的礼物,相同的音乐反复两次。)

《进行曲》选自舞剧第一幕第一场中孩子们登场时的音乐。这段音乐兼有进行曲和双拍子舞曲的特点,轻快活泼的旋律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吹着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同时也表现了孩子们活泼敏捷的特色。

《俄罗斯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的盛大宴会中的音乐,是一首双拍子的俄罗斯舞曲,情绪欢快奔放,力度变化激烈,节奏动力感极强,音调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色彩,整个舞曲洋溢着兴奋奔放的情绪。

《芦笛舞曲》也是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的盛大宴会中的音乐,音乐用长笛代替芦笛,以长笛三重奏的形式展开主题,节奏轻快而带有诙谐的色彩,主题愉快活泼,宛若一首清新宜人的田园晨曲,这是一首著名的体现长笛特色的音乐。

在播放之中民乐演奏家陈老还对演出中的部分乐器作了介绍,比如说钢片琴、中提琴、单簧管与低音管等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演奏有什么特色等,让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对一些不常听到的乐器的声音有了一定了解。

接下来又换上了笔者购买的西班牙蓝月亮唱片公司购买母带修复重新处理后的普通CD版本,声音一出来感觉明显比澳大利亚DECCA雄辩系列的版本要好一些,声场更开阔,动态更大,解析力更强,细节更丰富,舞台还原感更好。

老友线皇的阿华恰好有西班牙蓝月亮唱片公司的SACD版,这个版本播放出来后感觉动态和密度更大,声场更加开阔,乐器定位更清晰精准,舞台立体感更是玲珑浮凸,完全是像在听黑胶唱片的感觉。

既然SACD版已经接近黑胶唱片的感觉,那真正的黑胶唱片播放胡桃夹子组曲又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在场的听众们都很期待,阿华调试好黑胶唱机后开始播放,声音一出来让大家感觉虽然声压和动态还没SACD版大,但更宽松耐听,声音没有那么刺激,如果是头版黑胶唱片估计肯定声音全面超越SACD版,总之还是黑胶唱片的版本耐听性更好。

音乐沙龙的主题曲目欣赏完后,第一次参加聚会的杜老师拿出了法国巴黎管弦乐团的木管组首席演奏家们的专辑给大家欣赏,前2个月正好我们去重庆大剧院现场观看了他们的演出,演奏非常精彩,音色华丽、浪漫、柔美、细腻,尽显法国风,在老友线皇店里的系统播放下差不多还原了当时现场的感觉,没想到法国一个小厂牌的唱片公司录音会这么好!

欣赏音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总嫌时间不够,还有那么多好听的唱片及其音乐没欣赏,那就留待在未来的音乐沙龙上陆续呈现吧!
最后编辑中国爱乐人 最后编辑于 2016-07-11 01:01:07
TOP
28#

第4期音乐沙龙活动明天下午继续在老友线皇听音室举行,欣赏主题为爵士乐,请参加的朋友带上自己最钟爱的爵士乐唱片来分享。
TOP
29#

艳羡!小地方就没有这么好的活动参加了。
CDP: Accuphase DP-800  / DC801      
Pre Amp: Accuphase C-3800   Power Amp: Accuphase M-8000  
Speaker: Eggleston andra3      其他:银彩、AQ系列、Creaktiv
TOP
30#

小地方很难凑齐四、五个发烧友。有时两、三个都不错了。
CDP: Accuphase DP-800  / DC801      
Pre Amp: Accuphase C-3800   Power Amp: Accuphase M-8000  
Speaker: Eggleston andra3      其他:银彩、AQ系列、Creaktiv
TOP
31#

晚上再看,看到了自己也喜欢的音源碟片。
CDP: Accuphase DP-800  / DC801      
Pre Amp: Accuphase C-3800   Power Amp: Accuphase M-8000  
Speaker: Eggleston andra3      其他:银彩、AQ系列、Creaktiv
TOP
32#

回复 30楼红星照耀的帖子

谢谢朋友的支持,人不多也可以搞起来音乐或音响器材的欣赏活动,希望能通过论坛等平台聚集更多的音乐、音响爱好者共同交流提高。
TOP
33#

重庆发烧友音乐沙龙第四期活动纪实







717日下午14点半开始重庆发烧友音乐沙龙第四期仍在重庆老友线皇听音室举行,由于正值盛夏酷暑三伏天,很多没法去避暑胜地的人们大多不愿出门,待在家里打麻将或睡觉或其它娱乐活动,所以来到现场的只有陈老、朱老师、舒老师三位热爱音乐的中坚分子继续支持,后来这次活动提供放大器的机主李先生有事晚到了。这次播放的音箱仍是德国ACAPELLA阿卡佩拉Harlekin MK IICD机柏林之声001,放大器换成了李先生因家里装修暂存在老友线皇的音乐大师前后级。

由于笔者之前邀请的主讲及音乐推介人因家中有事未能来到现场,所以这次就没确定主题欣赏,正好笔者带来帮陈老购买的RCA出品的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ScheherazadeSACD唱片,而笔者同时购买了DECCA出品的安塞美指挥瑞士苏黎世罗曼德管弦乐团演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集这张唱片里也收录了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正好带来一起做对比。这首乐曲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这部作品便是根据《一千零一夜》中的画面和场景,以音乐的形式描画出来的伟大作品。首先播放的是RCA莱纳指挥版,这张唱片是TAS上榜碟,属于发烧级唱片,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的宁静的主题音乐过后就是惊涛骇浪般的大海风暴场面,感觉这段音乐就表现出这个版本的爆棚气势,动态极大,宽广的音场,坚实的低频,高度整齐划一的齐奏,尤其是铜管部的表现可以说是“天下无敌”,绝对是莱纳时代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最高水准的示范级演出。莱纳的演绎方式强悍有力,激情澎湃,但笔者觉得整体线条稍“粗”了些,作品中丰富的管弦乐色彩表现不够突出,而最明显的不足是这个版本小提琴首席Sidney Harth的表现太一般,和乐团的高水准表现不太相称。录音师是Lewis Layton,录音上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接下来换成了DECCA出品的安塞美指挥瑞士苏黎世罗曼德管弦乐团演奏的版本,同样是第一乐章,宁静主题这段明显比RCA出品的莱纳指挥版本更柔美,小提琴独奏的片段明显水准更高一些;大动态片段部分虽没有RCA莱纳指挥版本爆棚,但音乐性很强,通过音乐展示场景,作曲家通过高超的配器手法使作品表现出极其丰富的音色变化。对于这部作品这个最重要的特点,有指挥家中的“色彩大师”美誉的安赛美对这部作品的音色把握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他把这部作品千变万化的音色充分表现出来,在市面上多如牛毛的《天方夜谭》的录音中,这张唱片最符合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向听众展示一个富于东方色彩的万花筒般的神奇世界”。《天方夜谭》是否越“爆棚”越好?因为安赛美的两次立体声录音都不“爆棚”,所以他的《天方夜谭》常受到忽视。虽然对音乐作品各人喜好和理解各不相同,但笔者觉得《天方夜谭》并不是一部电影的配乐,玩得“爆棚”当然会让人觉得过瘾,但对于表现原作的意图方面,音色的变化才是成败所在。莱纳指挥的《天方夜谭》虽然有惊天动地的强烈动态,但“爆棚”之余却没有能表现出像安赛美棒下的音色变化来。演绎这部作品时,如果过于追求火爆的效果,很容易就出现铜管乐器掩盖了木管和弦乐的现象,这时这些乐器一些微妙的变化就不太容易被发现了,安赛美无疑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即使在乐曲最高潮时,他都要求保持乐团整体的清晰感。而且为了保证这种音色变化的效果,安赛美显然刻意压制了低音乐器而避免声音产生浑浊感。

听完两个版本的《舍赫拉查德》(《天方夜谭》),大家感觉各有特色,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不能说是哪个版本更好。老友线皇的阿华说恰好前一两天才听了另一个版本,就是DECCA公司1964年的出品,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编号为PFS4062,属于DECCA的四相位系列。引用网络上的介绍:“这是一个被评价为“著名而又声名狼藉的版本”,因为大家DECCA四相位录音的效果褒贬不一。所谓四相位录音源自这个系列的英文“phase 4 steoro”即四相位立体声,实际上与相位没什么关系,也不是四声道。这个系列由1962年开始推出,所使用的录音技术和DECCA公司常用的使用DECCA树的单点录音方式不同,它使用多点录音,使用多达20路的录音台,并使用了DECCA开发的“声像分配器”,这样录音后录音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各声轨在音场中的位置,然后再加入人工的混响以得到空间感。这项技术如今早已普及,但在60年代初期,这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这种技术和传统的三话筒录音相比,可以捕捉到更多哪些本来距离话筒较远距离乐器的细节,使录音过程可以克服很多环境等的不利因素。斯托科夫斯基对新的录音技术一向非常支持而且积极参与,在四相位系列的唱片录制过程中,他亲自指出录音中要强调和突出的声部,指导录音师按照他的构想去完成录音的制作。至于声音效果,这个系列得到的评价差别很大,在美国和日本对这个系列评价较高,而英国本土则反而较为抗拒。简单来说,这种录音技术的好处是细节较为清晰,不足之处是声音不够自然。DECCA公司虽然率先开发出多点录音技术,但一直坚持使用原来的DECCA树录音方式,反而是其它唱片公司在后来很多都逐渐放弃原来的双话筒和三话筒录音,转而采用多点录音。在演绎方面,斯托科夫斯基当然为作品注入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木管乐器的表现自由而生动,弦乐的非常结实,小号也热力四射,独奏小提琴艾里克·古恩博格的音色华丽。但非常令人意外的是,斯托科夫斯基在第四乐章并不算火爆,虽然演绎得热力很足,但绝对没有莱纳和康德拉辛版宏厚坚实的低频,这点倒是不太符合斯托科夫斯基一贯的风格。看来对这部作品,斯托科夫斯基的解读还是比较接近安赛美的观点。” 阿华说这个版本也非常出色,色彩变化丰富

由于李先生想试一下新到的前级的素质,接下来阿华播放了极品人生论坛音展年度聚会的纪念版CD,这张CD是由黑胶唱片播放直刻的版本,试听的芭蕾舞剧“吉赛尔”的选段,感觉转录成CD后仍保持了黑胶唱片的高密度、大动态的优点特性。阿华恰好有水星出品的“吉赛尔”全剧双CD,而且是头版,同样的曲目随后作了对比,感觉黑胶唱片直刻的CD比原版CD的声音更有模拟味,更耐听,动态更大。

对比完CD版本后,舒老师提议更换音乐大师266前级的保险管为更好的档次试一下,看是否有更大的提升,阿华在没有说明是什么品牌的保险管前提下,分别更换对比了各自在“国色”这张唱片第4曲的表现,通过感受乐曲中的琵琶拨奏,二胡的拉奏,两个乐器交相辉映的对话,及弦乐团的伴奏,大家感觉更换的第一个保险管高频太过明亮,声音整体过于锐利,第二个保险管虽比原机保险管高频更亮,但比第一个保险管就没那么亮了,乐器的分离度和声场等感觉最好。阿华揭晓了第一个保险管是瑞士的舒特,第二个保险管是FM。朱老师提出还是原配的保险管最耐听,虽然FM的保险管最贵,音响素质最高,但是原配保险管和机器是整体调声的,即便更好的保险管不一定和原机调声搭配。

稍作片刻休息后,老友线皇的潘董事长让小潘总-阿华把另一个型号银线版的阿卡佩拉落地箱搬出来试声,哑铃式的单元布局,箱体修长,15寸的SEAS中音,15寸的中低音,丹拿330T的高音,光看箱体以为没多重,结果搬动才知道1只就达到100斤以上了,重量太扎实了,超乎想象。接下来一开声更是出乎意料,声音厚实带些暖调,声场规模开阔如大落地箱,定位清晰,声音质感特别好,播放阿伦泰勒的歌出来的声音比之前的Harlekin MK II表现更浑厚,不过由于这款音箱的灵敏度低,需要推动力和控制力强的功放才能充分发挥出全部潜力,当天搭配的音乐大师前后级功放完全让音箱“吃饱了”,有了充足的力气“唱歌”。随后又播放了笔者带来的日本爵士天后绫户智绘的精选唱片,系统的声音完全表现出黑人女歌手烟熏嗓的特质,声音鲜活很有感染力。

听音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转眼已到晚上6点,余下几位朋友还在继续欣赏,笔者却只能遗憾惜别。
TOP
34#

好活动,支持!
TOP
35#

好活动,支持!
yncyp 发表于 2016/7/23 19:52:59

谢谢朋友帮顶。


周日下午3点,重庆发烧友音乐沙龙第5期与您相约在重庆老友线皇听音室,主题为黑胶直刻CD与原版CD的对比鉴赏,欢迎各位朋友光临现场交流。
TOP
36#

重庆发烧友音乐沙龙第5期纪实

重庆发烧友音乐沙龙第5期纪实

731日周日,正值酷暑三伏天,前几日山城重庆达到了38-40度的高温,今天温度相对前几日还没那么高,阳光还没那么火辣了。笔者赶到老友线皇听音室时陈老一如既往的很早就到了,另外3位发烧友朋友李总、苦瓜和尚穷道士、小小波波也早到了,大家在寒暄交流中后来又陆续到了几位发烧友朋友,这次的活动比前几期人数要多一些,大家能在盛夏酷暑之际前来参加挺不容易的,为这种发烧精神点赞喝彩。

之前在论坛预告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黑胶直刻CD与原版CD的音乐对比鉴赏,准备了“皇家芭蕾”、“Kari Bremnes Gate Ved Gate(俗称玫瑰仙子)”、“国色”、“蔡琴的《机遇》”等四张唱片,这次播放的器材中音箱仍是德国Acapella Harlekin MK II高版黑檀木皮落地箱,CD机仍是德国柏林之声001,前后级功放是李总提供的国产品牌音乐大师。

老友线皇(音响)制作黑胶直刻CD用于这次试听对比的起因源于一位老友线皇的用家老师在听音室听了黑胶唱片后感慨声音虽好但没时间和精力调校黑胶唱机,还是使用CD唱机播放CD更方便,但脑海里又念念不忘黑胶的声音,说能将黑胶信号直接转为CD格式存储就好了,阿华受到启发便萌发了制作黑胶直刻CD来玩一下的念头。于是潘氏父子开始花费很多时间调试,将黑胶唱片播放后的模拟信号传输到专业刻录机里转换为数字信号,再刻制到黑胶CD音乐光盘里,相当于是AD转换格式;而很多CD唱片是DDDADD模式录制,相对AAD模式数码味较浓,而AD模式数码味最少,模拟味最好。事实是否如此呢,为了让大家有直观的感受便有了这次试听对比的活动来见证。

首先对比的是挪威KKV唱片公司出品的Kari Bremnes 演唱的Gate Ved Gate(俗称玫瑰仙子),先播放了原版CD的一首歌曲,接下来播放了黑胶直刻CD,马上感受到比原版CD声音更厚润,情感表达更感人,低频更宽松和更有重量感,声场更开阔,细节更丰富。

第二张CD播放对比的是“皇家芭蕾”,在前几期的音乐沙龙中多版本鉴赏对比过,大家也比较熟悉,都感觉还是黑胶直刻CD版本声场动态更大,低频更有质感,下潜更深,弦乐齐奏的密度更大,竖琴拨奏的琴声更晶莹剔透,乐器定位更清晰,信息量确实更丰富。

第三张对比播放的是“国色”,属于新民乐的新派作品,传统民族乐器加西洋乐器伴奏,试听的曲目是闭月·貂蝉弄影,感觉还是黑胶直刻CD版的声音更好,琵琶的拨弦更有厚度和力度,没有CD版那么单薄,二胡的琴声更悠扬,两个乐器的交织对话更生动。

第四张对比播放了蔡琴的“机遇”,还是黑胶直刻CD版的蔡琴声音更厚实圆润,电钢琴声动态更大,琴键敲击更有力度。

听完了以上四张唱片的对比播放,感觉黑胶直刻CD已很接近黑胶唱片的声音了,比DDDADD录音的数字唱片更动听、耐听,可惜大多数唱片公司都是以数字母带压盘,转到普通光盘CD后信息量被压缩不少,还是黑胶唱片为载体的介质信息量更完整。

最后编辑中国爱乐人 最后编辑于 2016-08-10 00:17:37
TOP
37#

顶。。
TOP
38#

回复 37楼490319937的帖子

谢谢朋友帮顶,希望更多的重庆发烧友能参加聚会交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
TOP
39#

由于近期重庆连续高温,发烧友音乐沙龙的音乐欣赏交流部分暂停1-2期,有兴趣感受老友线皇新款HD系列纯银线材的朋友明日可前去试听。
TOP
40#

支持支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