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烧友音乐沙龙第6期纪实
前段时间重庆天气再创全国最高温,持续高温40度半个多月,那时周末人们大多待在家里歇凉或外出度假避暑,所以暂停了2周一次的音乐沙龙活动,直到最近一周才降温凉快下来,终于可以又接续之前的音乐沙龙欣赏活动。由于笔者上周天天加班,直到上周四晚上才抽空联系笔者的良师益友-资深古典音乐迷杜老师邀请他做一期古典音乐推介赏析会,上周五才正式确定下分享的曲目,当晚才在论坛发布消息在上周六下午举办第6期音乐沙龙活动,以往都是在周日下午举行,但这次因为推介人周日有安排调整到了周六下午,这样造成时间比较仓促,参加活动的发烧友或爱乐人不好安排时间,在此表示歉意,下次活动会尽量提前通知,以便大家早做准备。
这次活动的场地是步月斋影音室,感谢步月斋主友情提供的听音室和试听设备,播放的器材有ONIX CD-15 CD机、MDAC MBOX数码播放器、何庆华-睿志的前旗舰分体式前后级SA300C后级和C39SE前级、博良时代1.5号落地箱、ONIX A65功放、台湾艺声MICRO GARAND MKⅡ小小巨人书架箱,线材有艺声的单晶铜信号线、电源线、喇叭线,还有JPS的电源线等。
上周六当天下午虽然只有3人前来参加音乐沙龙活动,但还是认真做了赏析比较;首先播放了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的布鲁克纳第8交响曲的第1-2乐章,布鲁克纳所作的九部交响曲和三部宗教合唱,交响曲中尤以后三部最为成熟完美,其中又以“第八”为代表。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是他的作品中篇幅最长的一部,有人因其深刻的戏剧性而将其称作“悲剧”,也有人管它叫圣经“启示录”,其实这些称谓都不足以涵盖这部伟大的作品。它直接触及了人的激情和灵感的源泉,深具哲理性,充满了崇高的信仰和宗教热情,直达人的灵魂深处。在这部作品中,布鲁克纳用音乐表现了他对尘世的渴望,对天国的憧憬,他的焦虑,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敬畏,而这一切又最终升华。布鲁克纳相应地扩大了一些表现手法,在乐队编制方面采用了三管编制(三支长笛、三支大管、三支双簧管、三只单簧管),同时还补充了四个法国号和四个次中音大号以及钹、三角铁和两架竖琴,两架定音鼓。象竖琴这样的色彩性乐器,布鲁克纳也只用过这么一次。因此“c小调第八交响曲”成为了他的一首唯美作品。其中第二乐章被爱乐人称为人间最美的乐章,在欣赏中大家也真切感受到了这个场景画面。这个版本是卡拉扬晚年80年代后期的录音,是离开柏林爱乐后在维也纳爱乐的作品。演绎已洗尽表面光华,但依然浓郁厚重。就是节奏有些死,气氛较暗,缺乏些生气。每次乐音响起至乐句结束,音都消失在黑暗中,不若切利比达奇,一个音消失即连带下一个音的开始,虚实相生,胜似相随,气息连贯,尽管慢,但其根不断,其意绵长,而卡拉扬过分修饰之风一如既往,听不出现场的气氛。当然,他的整体完成度很高,仍不失为一个好演绎。
接下来对比了布鲁克纳第3交响曲的不同版本,先上场的是海汀克指挥维也纳爱乐的版本,海汀克的指挥以浪漫和印象乐派曲目最为闻名,尤其是他在Philips唱片时期灌录的马勒、布鲁克纳、德布西和拉威尔。海汀克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布鲁克纳第三,长期不在目录上,因为采用了1877年的版本,是作曲家三个版本中的第二个,所以与通常的卡拉扬和汪德版有区别,后者都使用的是1889年的版本。至于演绎的总体水平,对于一些聆听者而言,海丁克有些许的阴暗,而人们更多地会赞扬他的细心和谦逊。
然后欣赏了切利比达奇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第3交响曲的版本,为我们塑造了布鲁克纳的血肉之躯,而切利比达奇则巨细无遗地为我们展现了布鲁克纳的灵魂而达到了其指挥艺术的最高峰。布鲁克纳的精神血脉,终在切氏手上真正地发扬光大。当然,不是说切氏指挥别的就不好(很多爱乐者持这个观点),而是说他演绎的布鲁克纳那么“对”,全无渣滓,全无瑕疵。约夫姆的布鲁克纳似乎与生俱来,如在血液中流淌而出,是肉体式的,物质化的,而切氏的布鲁克纳则是精神历炼、思想素养达至一种境界,生命的光辉与布鲁克纳音乐灵魂最高度的、精神式的融合。诗人欧阳江河把切氏演绎的布鲁克纳称为“零度布鲁克纳”,意为他把布鲁克纳挖掘净尽,不差分毫,确为允当。切利比达奇重气也重形,许多人不喜欢他的指挥艺术,其实是未曾理解,他的形比任何人都准,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形神本为一体,形到最准时,听者便会忘记形的存在,他的演绎并非全然写意的,只是有点象写意,得意而忘形。我自然不会用教科书式的标准去评价他,事实上切氏的演绎风格(叫风格也不对)更远远大于、高于教科书。演绎到了这种境界,文字已显得无力。所以对他的“第三”,总结为一句话,即佛家所说的“身心俱脱落”。一切有形的、可能的物质皆消亡,音乐完全“气化”了。切氏所录布鲁克纳,杜老师推荐慕尼黑爱乐版(EMI),因中年时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DG),显示其尚未最后成熟,尽管那已是最优秀的几个版本之一了。在这部作品的数十个版本中,只有切氏棒下的慕尼黑爱乐的管乐声部达到了“纯净”的极致,与弦乐部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连号称“世界第一”的柏林爱乐都无法做到。杜老师说:很多发烧友认为切利比达克指挥速度很慢,那是相对其他指挥家而言,他觉得是大家还没能深刻理解音乐作品和指挥家的指挥艺术,对作品的深度剖析,非常精细的分辨力,重与轻的强烈对比,表现出来其实一点都不慢。
为了让我们其他几位听众更深刻感悟切利比达克的指挥艺术,杜老师推荐我们欣赏了大师指挥的勃拉姆斯第4交响曲,这部作品是勃拉姆斯所写的四部交响曲中最伟大的一部,也是最伤感、最古雅的一部。其实在勃拉姆斯所有的音乐创作中,伤感的情绪随处可见,但在这部作品中,伤感成了主宰一切的情绪,它渗透于作品的每一纤维中。先特意播放了排练版的录音,从录音中我们了解到了切利比达克的魅力就在于他这样的极端性,他会极端地一次次反复严酷地排练他的乐团,中间经常中断乐队演奏并自己哼出旋律和节奏来示范纠正,以追求他所要的最理想音色和节奏。听完排练版的部分录音,我们又完整的欣赏了正式演出版的第一乐章,确实是非常完美的演出,在排练中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大师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艺术高峰的精神非常令人佩服。
由于时间关系(听交响乐确实比较费时间),最后我们欣赏了鲁宾斯坦和谢林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春天”,又是一个经典出色的演绎,两大巨匠的对话无比的浪漫、多情,将“春天”的明媚、温馨和灿烂,表达得让人心醉沉迷。 这次音乐沙龙交响乐部分播放的器材是博良的时代1.5号落地箱和何庆华-睿志前旗舰前后级三件套、ONIX CD-15 CD机(中国产),让我们感受了优秀、经典的国产器材的出色表现。欣赏室内乐部分使用的器材是ONIX CD-15 CD机、A-65功放和台湾艺声的Micro Grand小小巨人书架箱,这套组合的音乐性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