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家系列 [复制链接]

查看: 26635|回复: 40
1#
感觉自己自从创办自然声后,上网发这些跟音乐相关的贴子少了不少,甚至,听音乐的时间也少了不少。毕竟自己说到底,还是个音乐爱好者,做耳机,主要还是为了养家糊口。当然,另一方面,穷人买不起好器材,只好自己做,哈哈
赶紧努力发贴,把自己整理的关于上世纪指挥家的资料弄出来。大致以国家和地区进行整理,不过,由于欧洲那边大家经常换国籍,所以只能算个大概。
资料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网络,所以,内容不实、有误应该算是正常的,望大家不客气指出,加客气讨论。水平有限得很,没法一一甄别。
如果有遗漏,也请不吝指出,谢谢!镇楼是俺家最新的8单元动铁旗舰NSX,呵呵

分享 转发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

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家们--德国篇
一、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
如果上世纪的指挥大师论起排名来,富特文格勒是公认的第一。虽然在他之前还有一些大师,比如世纪初的马勒,在他生前作为指挥家的名号一直比作曲家要大得多。尼基什、老克莱伯、老门(门格尔伯格)……,但都由于录音唱片较少而被不少爱乐者忽略。对历史录音,小编始终是敬而远之!相当多音效真不咋的。如果说音效上能差不多接受的,富氏算最早的了。很喜欢他对贝多芬的交响的处理,贝乌三,贝五、贝九,都是最好的演诠释水准。


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25—1954.11.30),德国指挥家,作曲家,出生于柏林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是柏林大学的考古学教授,母亲则是一位画家。19岁即登台指挥慕尼黑爱乐演出了布鲁克纳第九。在指挥上, 富特文格勒受到浪漫的彪罗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独具特点。
在三十年代年代,富特文格勒便被认为是当世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在希特勒上台后,富特文格勒对其文化政策十分反感,曾公开与纳粹的‘文化卫士’对抗,如拒绝在音乐会上行纳粹举手礼等。1934年,纳粹禁止著名作曲家兴德米特的歌剧《画家马蒂斯》上演,并借此掀起一场政治狂澜;富特文格勒在此时毫不犹疑地站在兴德米特一边,并向纳粹当局表示强烈的抗议;结果遭到纳粹解职,这便是著名的兴德米特事件。至1935年才慑于其巨大威望而恢复其职务,并受聘于帝国文化部。1942年为庆祝希特勒生日演奏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联军后来以此反复诟病富特文格勒。但他在帝国任职期间,掩护帮助了大批犹太指挥家出国,包括瓦尔特,克莱姆佩雷尔等大师级艺术家。因此其屈身于帝国旗下目的并非为虎作伥,而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行为。而事实上,柏林爱乐乐团在战时没有一个团员被把去服兵役;而他与柏林爱乐在战时的音乐会,也成了饱受战祸之苦的柏林居民的最大安慰。


作为上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以他作代表的德国酒神指挥风格 ,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与托斯卡尼尼那客观理性、忠于原意的阿波罗式风格大大影响了后世的指挥;他演奏往往并不僵死于音符和标记本身,而是在深入的考察作品本身之后,将音符背后的音乐真意呈现出来。所以这样的演绎在顾及及原作的风格及结构上却有著更加鲜活的生命和内在统一的平衡。虽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技术与今日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但他本身有著一种难以说明的、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乐说服力,能凝聚、刺激乐团演奏出超过其本身水平的演奏。种种,均构成了他卓尔不凡、后人难以企及、模彷的独特风格。
勃拉姆斯、贝多芬、布鲁克纳和瓦格纳的作品是富特文格勒的优势所在。他运用灵活的速度、节奏和力度的起伏和即兴发挥形成了他的艺术个性。


1954年的卢塞恩音乐节上的“贝9”是富特文格勒最后一次演出这部作品。1942年版的焦虑、恐慌和世界末日的景象没有了,他表现出了十足的自信。第3乐章非常慢,但丝毫没有停滞的感觉。音乐在不但的发展变化中。第1、2乐章也是如此。在最后的合唱乐章,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乐土般的安详弥漫于每一个乐句,甚至每一个音符。此时的富特文格勒他比任何时候都要兴奋,他已经摆脱了二战留给他的噩梦般记忆。
1954年9月28日-10月6日,他在维也纳为EMI灌录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这是他最后一次的指挥工作。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

二、布鲁诺.瓦尔特(Bruno·Walter)
布鲁诺·瓦尔特 (Bruno·Walter,1876.9.15-1962.2.17)生于德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1901-1907年他与马勒一同工作,为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马勒诠释者之一奠定了基础。1933年后,因受纳粹迫害而离德去奥、法;1939年到其去世定居美国的22年,达到了他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瓦尔特的指挥风格柔和优美,将管弦乐的各声部都处理得富于歌唱性;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指挥传统,被誉为“莫扎特专家”。他特别擅长于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的作品,他是马勒第九交响曲和大地之歌首演指挥者。
通过他与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立体声唱片我们了解到50年代中期后他的演绎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内敛、典雅、流畅、松弛、舒缓、细腻和富有亲和力的整体外观下使音流在运动过程中折射出不同的表情、色调、气质和质感,在保持整体性前提下使不同乐句(段)自然形成各自的音响内核与和声效果。他对音乐的诠释具有持久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他擅长指挥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的作品。


他是马勒音乐的痴迷者和推广者。除了是马勒《第九交响曲》和《大地之歌》的首演者,并参与马勒《第八交响曲》首演排练(受马勒委托)外,马勒其他交响曲的首演他几乎都在场。马勒交响曲总谱付印前,都交与他修改定稿。他是马勒《第五交响曲》的备选首演者。
他反对指挥夸张的体态活动和指挥动作。他指挥时好像不是依靠双手的动作,而是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协调整个乐队。他很重视乐队队员的情绪,并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表演才能,从而充分调动每个演奏员的积极性。瓦尔特不仅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的音响,而且他有办法使乐队奏出他所追求的理想音响。
他不是一位独裁者,而是一位教师,他强调完美的表演是乐队和指挥共同的成果。在指挥要求的所有要点得以保证的基础上,他留给乐队成员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不是通过强加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采用启发、引导、培育的方式使完美的声音从乐队成员内心自然流淌出来。


布鲁诺·瓦尔特录制的马勒交响曲生涯开始于1923年(贝多芬、柏辽兹、比才),结束于1961年3月31日(莫扎特四首歌剧序曲和《共济会葬礼音乐》)。他留下了大量高水平的录音。这些录音包括马勒五部交响曲(一、二、四、五、九)、《大地之歌》、《亡儿悼歌》、贝多芬全套交响曲、勃拉姆斯全套交响曲、《德意志安魂曲》、布鲁克纳四部交响曲(四、七、八、九)、瓦格纳《女武神》(不完整)等。


个人极为推崇他对贝六、勃二勃三、布四和马勒(尤其是第二)的录音,还有德沃夏克第八、第九,这几部交响曲瓦尔特的诠释都可以堪称神级。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

三、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
奥托·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1885.5.14—1973.7.6)出生在德国的布雷斯劳犹太家庭,公认是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作品最顶尖的诠释者之一。


1906年,克列姆佩勒在布拉格首次登台指挥,后被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马勒看中,第二年,经过马勒的鼎力推荐,他正式担任了布拉格德意志歌剧院的常任指挥。
他毕生命途多舛,祸不单行,受尽苦难。1930年代期间曾遭纳粹迫害被迫逐出德国,尔后颠沛于奥地利、瑞士、美国等地,再加上罹患脑瘤、循环性精神病,其前半生可谓备尝艰辛。1933年在他被纳粹驱逐前不久,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排练时,不慎跌倒,头部严重撞伤,留下后遗症,曾一度离开乐坛;1939年他进行脑瘤切除手术,导致半身瘫痪,暂停指挥活动;1951年蒙特利尔机场飞机失事,他右腿严重骨折,4年康复后,坐轮椅指挥;1958年一场火灾,他全身严重灼伤,几乎没命.真是灾难连连,恶运当头。令人敬佩的是,他却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一切的不幸,重新站立在指挥台上。二战期期间,他一直居住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


1952年克伦佩勒来到伦敦,让这位音乐老人大显身手的是由EMI莱格(W.Legge)创建的爱乐乐团,在此展开了他指挥生涯的新的一页,莱格促使他与EMI签约并录制了大量的优质唱片,唱片给他带来了名声,晚年终于跻身本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大师的行列,历尽波折,不屈不挠,令人敬仰。

1973年7月6日,克伦佩勒病逝于瑞士苏黎世,终年88岁。


对原谱的完全忠实与钻研是克伦佩勒处理任何作品的基础,而谨慎的速度处理,着重乐团各声部间的清晰与平衡,乐曲速度明确的掌握,而使音乐显现出一种坚毅、感人至深的魄力。其中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以及第七交响曲皆代表他至高的成就之一,第五诠释上的精辟,令人震撼的见解,显示克伦佩勒处于颠峰时期;第七速度偏快,所呈现的张力更振奋、激昂,句法亦锻炼得更为精粹。   
克伦佩勒强调作品的结构完整,演出骨架宏大,坚如磐石,将坚定的意志力彻底地贯注在音乐中。因此结构严谨、重视精神内涵的德奥曲目,一直都是克伦佩勒的拿手好戏。尤其是晚年诠释的贝多芬交响曲,多为后人称道不已。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

谢谢分享,不错
TOP
6#

回复 5楼广州音乐传真的帖子

感谢喜欢!会继续的,有点长……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

长老 的这个系列好啊! 静待更新
TOP
8#

四、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
卡洛斯·克莱伯(1930.7.3—2004.7.13),生于德国柏林,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之子。小克莱伯的指挥才能在1956年老克莱伯去世后很快被人们认识。他先后在杜塞尔多夫的莱茵德意志剧院、斯图加特的沃特堡国家剧院、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以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工作。但是从1973年开始他就没有担任过常任的指挥职务,只担任客座指挥。


作为一个有世界声望的指挥家,小克莱伯实际的演出曲目十分有限。他指挥的歌剧只有十多部作品,没有莫扎特的作品,瓦格纳的只有过《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威尔第的仅有《茶花女》和《奥赛罗》。1975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给小克莱伯带来了世界范围的声望。
小克莱伯永远不宣布他将要指挥什么,直到他到达排练现场前。乐团的日程表,只是简单地写明:节目正在安排中。在此之上,他要求音乐方面的绝对权力。他不仅会命令与他合作的所有人,而且如果事情不按照他的路数走,可能会马上离开。
小克莱伯只在他喜欢的时候指挥。他从来不接受采访,并禁止与其合作的公司出版他的传记信息。小克莱伯对新闻媒体的沉默和蔑视的原因在于,他对把自己与父亲对比表示反感。与卡拉扬这样的指挥不同,小克莱伯对于自己在公众面前演出魅力的多寡并不太关心。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比托斯卡尼尼要富有灵气,比富特文格勒要严整,比卡拉扬要丰厚。克莱伯的指挥有力、新鲜、深刻、流畅、富于激情、具有生动的现代感。卡·克莱伯的指挥风格和特点确实是值得大书一番的,总的来说,他是一位非常富有修养的指挥家,他在指挥时,思路清晰敏捷,动作潇洒自如, 不但有着极高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而且还带有着一些轻松幽默的气质和自然的意境,而且还带有着一些轻松幽默的气质和自然的意境,他在指挥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得到十分恰到好处的结合。他指挥的音乐,人们能够从中感觉到如同大海一般的宽大和宏大的气势以及强烈而辉煌的色彩。他特别注意音乐的线条进行和色彩变化,对于莫扎特以来的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作品,他非常强调抒情性的体现与处理,使之被表现的极为清晰、温和、自然和流畅。而对于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他则不放过每一细小的环节,使之得到极其精确和细腻的处理。有人曾经说过:“卡·克莱伯指挥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活力,使听众能够从音乐中感到一种坚实的力量。”


他的贝四、贝五、贝七、勃四等录音确实堪称唱片中经典的经典!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

回复 7楼bomber的帖子

欢迎一起讨论,我每天会贴一个指挥大师。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0#

哈哈,长老好!

我是小克莱伯的粉丝,你上面说的唱片我都有,我个人觉得,小克莱伯与其他 指挥大家最大的区别,应该是"节奏"的掌握,指挥对乐团的100%掌控,乐团可谓对小克莱伯做到心随意动。这个可能是 小克莱伯天生的禀赋,其他指挥家在这一点上,很难做得到。估计,这也是他出版曲目相对少,但都是精品的原因,因为,乐团在很多曲目上,要达到他的这种要求是很难的。但,一旦做到了,那厉害了。


对了,要体会到上述的 所谓的小克莱伯指挥的"节奏的独特魅力", 除了听CD外,最好是能够看他指挥的DVD,特别是他在阿姆斯特丹指挥的贝 4,7DVD,92 忘记是(92/93年的)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现场DVD,那真是一个赏心悦目,最能感受到 小克莱伯的指挥魅力。看过他指挥的 贝多芬4,7 的DVD后,你再听他的CD 贝5,7,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我个人认为,小克莱伯对节奏的具有天赋的,令人信服的,独特的处理,在贝5,7 的演绎就是最好的例证。其他指挥家在贝5,7的节奏处理上,就很难达到小克莱伯的高度。贝5的命运敲门的4下 棒棒棒棒,在整个乐曲中的不同地方的出现,没有不令人信服的。相反,我听惯的小克莱伯的版本,听大熊蒂勒曼的贝5,我就很难接受大熊的节奏。大熊的贝交系列,我都很难听进去。
其他的如阿巴多的贝5,梅塔的贝5,都没有小克莱伯的感人。 我还在星海音乐厅,看过2场的现场贝5,也都没有小克莱伯的感受强烈。
但是 伯恩斯坦的贝9,阿巴多的贝9就非常令人感动,可惜,没有停过 小克莱伯的贝9,不知道小克莱伯是否有贝9的录音?  



不知道 日本ESOTERIC 最新出的SACD 贝5,7,音效与以前的版本有多少区别? 我还没舍得买呢,长老是否听过 ESOTERIC 新的SACD版本?


最后编辑bomber 最后编辑于 2018-12-03 16:04:1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