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TRYFO 在 2006-5-7 11:22:27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和扑通一声的说法是没有矛盾的,根本不应把话题引向密度之类的话题。 鸡同鸭讲的年代在hifi168即将过去! 就主题,原因就只有一个:明确音乐通过声波重现。cd是一个信息载体,生产的过程的失真,就cd原理分析,0/1的丢失基本不会出现,碟片质量出现的问题只产生在信息在碟片上记录位置的差别,通过数码技术与读取过程的机械过程的作用而形成失真,而这个过程决定了失真只在CD声波的范围内出现,就是在信息记录的声音波形范围内添加了一些内容。注意:是添加!无论其出现的频率如何,都是在正常的声波中加入了杂信,而波或振动的特性是:相干产生的是比原来振动频率更高频的振动!——肯定是高频“青声”啦!——我不打哈哈了。 如果需要,请你们继续互相考核吧! |
哈哈,又一种新观点产生了,谢谢啦
我开帖是想请大家帮我解决困惑,并不表示我支持说失真声音就变高了这观点,或者说变薄就是变尖,只是我自己潜水看大家评论后自己觉得很多人是那么认为的
至于说我自己的观点,倒是觉得失真很多时候大家并不一定能明显察觉,如果说乐队的速度每分钟多个一两拍,不是很专业或者熟悉的朋友根本听不出来,还有音高稍有改变,也很难听出来
之所以很多失真,大家听出来了,感觉很不好,很难听,我觉得(或者说猜想)是音色的改变,变成了一些大家本能觉得难听的音色(前面我已经说过了)
毕竟不管是乐器或者音律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听上去好听的要求
就如同一般古典乐曲,和铉都是和谐和铉吧,如果一个音弹错了,就会很刺耳和难听,有器乐演奏经验的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俺小时候学乐器经常弹错,印象深刻,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