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境和器材我们应该注意些怎么?音箱的频响与什么有关?新内容:... [复制链接]

查看: 28296|回复: 189
61#

1、与扬声器中、低频单元品质、口径有关;

如果说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与扬声器中、低频单元品质有关,这个很好理解,但是真正能理解实质也不简单。
首先这里说的“品质”包含些什么内容或者指标?
如何看懂这些内容或者指标?
这些内容或者指标对声音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负面的影响,可以怎样解决?
如果是正面的优点怎样才能够保持或者发挥?
个人认为DIY的朋友首先应该了解这些东西,否则任何设计都完全没有“根据”,造成所谓的“理论设计和实际应用存在巨大差别”的现象。
因为涉及的知识面太宽,我也没有能力都说清楚,这里就不深入讨论了。只是提醒DIY的朋友重视这些问题。

由于受采购不到零件的影响,前两天刚从桂林买到需要的零件,我DIY的一对音箱昨天才刚刚开声,但是一开声就感觉很平衡了,接下来只是指标测量和一些音色调整的小问题了。我说这些是要证明理论设计和实际应用不会存在“巨大差别”,否则这个“理论”就是一个“谬论”。
不管你是如何看待我这个帖子,“信则有,不信则无”。哪怕一片叫骂声或者一片叫好声也是如此。

(未完待续)
TOP
62#

关于扬声器中、低频单元的口径对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的关系,倒是值得重视。
大概我属于一些发烧朋友说的“技术指标”派吧,我对瞬态、动态是非常重视的。如果音箱的瞬态、动态不好,就不能很好地跟随音乐信号工作,音乐的精华信息就无法表达,除非你喜欢比较“木讷”的声音。
瞬态和动态——可以用来衡量音箱的全部频率范围的质量,不是只针对某些频率段落的。高、中、低频都需要有尽量好的瞬态和动态。只是我们能够达到多少?距离理想的瞬态和动态要求能够有多近而已。
那么影响音箱的瞬态和动态的主要是什么呢?(CD、LP或者前置放大、功率放大等器材对最终出来的声音的瞬态和动态同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这里只谈音箱而已。)

影响音箱瞬态的“指标”可以用这个比数值来相对直观的加以解释:{振盆和音圈的总质量+总阻尼量(空气阻尼及振盆自身阻尼等)}/音圈的电磁推力;
(目的是方便理解)
根据这个比数值,我们就很容易看出:
振盆和音圈的总质量越小(口径小、音圈轻),瞬态的“指标”越高;
总阻尼量(空气阻尼及振盆自身阻尼等)越小,瞬态的“指标”越高;
音圈的电磁推力越大(磁钢磁场强度高),瞬态的“指标”也越高;
空气阻尼与箱子设计有关,因此箱子的空气阻尼越小,瞬态“指标”越高;
振盆自身阻尼与振盆材料的选用和音圈、磁钢设计有关,单元提供的技术指标参数中会有数据说明,需要平衡各方面指标参数分析选择,这里很难说清楚。但是振盆自身阻尼小,瞬态“指标”就高;

反之,瞬态的“指标”就小或者说就差。

那么,影响音箱动态“指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最主要的就是单元的灵敏度指标(dB/1m/1w)和最大承受功率(W)了。因为它直接决定了这个音箱(喇叭单元)可以达到的最大声压dB值。
另外,就是单元的分割失真了。分割失真对动态“指标”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因为分割失真会引起振盆局部反向振动现象,声压相互抵消,造成振盆不但没有同步振动发声外,反而产生反向振动,抵消掉同步振动那部分振盆发出的声压。它不但影响了动态声压“指标”,造成了局部频率“陷阱”现象,还会造成局部频率“起峰”现象,影响了频率响应的平衡性。

我们了解了这些问题现象,明确了“目标方向”,我们就可以去寻找你所需要的单元或者音箱了。但是许多指标和参数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必须做出“痛苦”的取舍决定。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63#

乏味的文章,来点轻松的图片。

[upload=jpg]Upload/20062271373345824.jpg[/upload]

我DIY的一对音箱前天才刚刚开声。


[upload=jpg]Upload/20062271402642813.jpg[/upload]
TOP
64#

2、与中、低频单元扬声器的振盆材料有关;

天然纤维振盆材料——如纸质振盆、纸质羊毛振盆等,声音密度好,透明、自然准确;
PP振盆材料——振盆的内阻尼系数比较高,声压曲线比较平坦,声音密度一般,透明度较差。
防弹纤维振盆材料——刚性高,内阻尼系数比较低,工作在比较低的频率下,优势突出;工作在中频时声压曲线不平坦,不自然。
工作频率在800Hz~5KHz的扬声器振盆材料,最好的还是天然纤维振盆材料。

上图片里我DIY的这对音箱,中低频单元就选择了F5,振盆材料是——黄色德国Kevlar/天然纤维超轻高强度一体化振膜。声音密度好,透明、自然准确。

(未完待续)
TOP
65#

受益非浅,收藏了
TOP
66#

3、与音箱分频器的分频点选择及衔接品质有关;

分频点选择是一个全面平衡单元搭配的过程,所谓的规律也只是一个范围,对于你手上的所有单元,它们的优点、缺点你应该非常的了解,你需要发挥什么优点?克服什么缺点?要心中有数。不管是两分频还是多分频,合理的选择分频点,往往可以达到发挥优点克服缺点的目的。
分频点的衔接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理论上计算出的分频曲线,是在假设所有电子元件没有损耗的情况下得到的,实际是所有电子元件都是有损耗的,这个损耗我们可以用Q值来表达;损耗小的,我们认为它的Q值高,损耗大的,我们认为它的Q值低。
损耗小Q值高的电子元件组成的分频器,它的分频曲线就比较接近理论上计算出的分频曲线。但是它的曲线斜率总是要于理论斜率。损耗大Q值小的电子元件组成的分频器,它的曲线斜率就更小。
其实,有时候我们需要利用这个现象达到我们的目的。
我们知道,一阶分频,曲线斜率就小;二阶分频,曲线斜率就大些;三阶分频,曲线斜率就更大…………。
但是,有时候为了达到我们的设计目的,我们会认为一阶分频,曲线斜率太小,二阶分频,曲线斜率又太大了些。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二阶分频方式,选择损耗大Q值小的电子元件组成的分频器,就可以得到比一阶分频曲线斜率大、比二阶分频曲线斜率小的分频曲线斜率了。这样不就达到我们的要求了吗?
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一些数万甚至更高价格的箱子,里面的分频器常常用到电解电容,我们也知道电解电容是损耗大Q值小的电子元件,难道厂家舍不得使用“高级补品”瓣膜电容?不是的!那是为了调整分频曲线斜率确保频点衔接自然而采取的措施。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把它换成什么“高级补品”,“高级补品”不一定能出好声就是这个道理。

(未完待续)
TOP
67#

值得收藏后慢慢研究。
TOP
68#

很久没看过就种好文了
攒一个
TOP
69#

好文章,已收藏。有一问题想请教松老师,我最近淘到一对美国12寸的纸盆全频喇叭,想听听老师对全频喇叭的评价,如要自己DIY音箱,尺寸为多少合适?
TOP
70#

4、与音箱箱体的设计有关;

为什么说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与箱体的设计有关呢?因为中频这个频率段基本上都是由中低频单元播放的,中低频单元大多数都安装在音箱上,并与音箱设计参数相互共融形成整体。当中低频单元安装到音箱上后,原来中低频单元的绝大部分参数就发生了重大改变。而且,装到不同的音箱上,这些参数改变的量就不一样。那么,这足以证明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与箱体的设计有关了。
有资料证明,中低频单元安装到音箱上后的总阻尼系数在0.7左右时,低频的下潜比较平衡,没有“突起峰”现象,虽然我们可以调节倒相管来调节这个总阻尼系数,但是如果误差太大,哪怕总阻尼系数调到了0.7左右,又产生了其他的副作用,同样没有好的声音效果。

另外,如果某中低频单元的频率响应曲线在1.3KHz处已经有一个比较高的“峰”,
它的波长应该是338m/Hz/1.3KHz=0.26m=26cm ;
假设前障板和后障板平行,那么,箱子内部的主要反射面后障板到中低频单元振盆的“平均中点”,是不是应该“回避”这个尺寸的设计方案呢?

答案是肯定的。否则这个“峰”会更加突出。

(未完待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