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境和器材我们应该注意些怎么?音箱的频响与什么有关?新内容:... [复制链接]

查看: 28325|回复: 189
91#

xinhuawang0 在 2006-3-6 13:34:53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3-4 0:50:09 发表的内容
一对输出阻抗5500欧姆的功率放大“胆”,替换下一对输出阻抗3500欧姆的功率放大“胆”,输出变压器又不调整或者更换,换上去的“胆”能够发挥它的威力吗?


相同的型号,不同的厂家生产的,输出阻抗等性能指标不一样吗? 比如12AXT, 大顿的和德根的,有多大区别? 我一直以为相同型号的性能指标是一样的呢(全新状态下).


相同的型号,不同的厂家生产的,输出阻抗等性能指标是有差别的,但是差别不会“太大”,基本上可以直接更换。相同的型号,相同的厂家生产的,输出阻抗等性能指标都会有明显的差别,特别是“手工安装生产”的型号,这种差别就更加明显了。
比如12AXT,大顿的和德根的有多大区别? 你看看在这里能不能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http://www.tubemonger.com/mm5/merchant.mvc?Screen=SFNT&Store_Code=T
TOP
92#

4、了解电路工作原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这个观点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上面的举例在这里也是能够有机联系的,如果你不了解“一些数万甚至更高价格的箱子里面的分频器常常用到电解电容”的原理,盲目更换“高级补品”元件上去,其结果就改变了分频器的分频曲线斜率,造成了分频点衔接不良的问题。

其他电路上,大多数都有类似的情况,在没有吃透电路工作原理及每个元件的在这个位置上的作用、功能、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情况下,盲目更换“高级补品”元件是非常不可取的。哪怕用一个“无感电阻”更换下一个普通“有感电阻”,都可能造成声音失去平衡;当然也可能正好纠正了原来存在的问题。但是在不了解电路工作原理及每个元件的在这个位置上的作用、功能、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不明确自己需要什么的情况下,盲目更换“高级补品”元件,绝大多数情况是会“得此失彼”,甚至“恰得其反”。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93#

5、“摩机”的主要目标应该是:
(1)减少信号传递、放大过程的信号损失,减少失真,提高信息量;
(2)最重要的要求是保持平衡;
(3)最难做到的,具有实质性提高的表现——是提高瞬态、动态、信息量的同时,提高信噪比。

“摩机”的主要目标应该是:
(1)减少信号传递、放大过程的信号损失,减少失真,提高信息量;
(2)最重要的要求是保持平衡;

有不少朋友“摩机”前缺少统一的策划,对如何减少信号传递、放大过程的信号损失,减少失真,提高信息量;同时又要确保“平衡”方面没有统一的方案、协调“摩机”统一的方案的措施。
例如;这些地方有没有必要更换“高级补品”元件?更换“高级补品”元件的目的是什么?更换上去的“高级补品”元件与原来的元件相比有些什么“特性”上的区别?它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威力”?“高级补品”元件通常都比普通元件有更好的高频特性,这个特性会不会破坏了原来的平衡?如果可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这些措施会不会产生副作用(包括影响散热等)?怎么解决?等等…………。

(3)最难做到的,具有实质性提高的表现——是提高瞬态、动态、信息量的同时,提高信噪比。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94#

为什么说“摩机”最难做到的、具有实质性提高的表现——是提高瞬态、动态、信息量的同时,提高信噪比呢?

说实在话,要提高瞬态、动态、信息量,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高级补品”元件的使用是少不了的,因为“高级补品”元件最重要的特点及优点就是“速度快”、频带宽、损耗小、失真小;这就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上面说的众多问题都必须一一解决,才能够提高瞬态、动态、信息量的同时严格“保持平衡”。
使用了“高级补品”元件,能够严格“保持平衡”已经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是,由于“高级补品”元件具有“速度快”、频带宽、损耗小、失真小的特点及优点,更换“高级补品”元件后,常常“伴生”的问题就是“信噪比”下降。瞬态、动态、信息量增加、提高的同时,声音的密度感、能量感、透明度明显改善了,但是原来很小的高频噪声也被“放大”了,全频本底噪声好象也被“放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在“摩机”的过程中,具备协调“摩机”统一方案的措施和能力,把“提高信噪比”的问题提高到一个更高的角度上去认识。只有采取了有效措施实质性的提高了信噪比,更换“高级补品”元件才有真正的意义。
只有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实质性”的提高了信噪比,哪怕“摩机”后信噪比看不出改善,但是只要没有劣化,我们就可以认为“摩机”是成功的。因为他的瞬态、动态、信息量增加、提高了。
如果同时又能够提高整机的信噪比,那你定是“高手”无疑。

但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平衡——这个最最关键的前提。

(未完待续)
TOP
95#

五、“如何保证”“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呢?

1、我们知道,表达功率的物理公式有:
(1)、W=VI ;
(2)、W=I²R ;

那么,这两个表达“功率”的物理公式,那一个更适合用来表达音响系统中“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呢?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不是一样吗?W=I²R 与W=VI 、V=R*I;这些都是中学物理必须掌握的知识,用他们计算出来的功率(W)应该没有区别。
是的,计算出来的功率(W)是没有区别,但是联系到音响系统中的实际工作状态,它们的差别可大了。

我们知道,音箱的阻抗是一个“标称”值,频率不同,这个阻抗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变化幅度也非常可观。“标称”4欧姆的音箱,可以从2欧姆至十欧姆之间变化;或者标称8欧姆的音箱,可以从4欧姆左右到接近20欧姆左右的范围里变化;最小阻抗到最大阻抗,往往达到3~5倍的差别。

那么,变化量如此可观的一个“变量”,用于计算它所承受的实际“功率”的公式里,如果按照W=VI ,把它当成“常量”而不包含进去,显然是非常错误的。
因此,我们把V=R*I代入W=VI  ;
得到 W=I²R    ;

这样,用于计算音箱所承受的实际“功率”的公式里,即W=I²R 式子里就包括了“标称阻抗”这个变量了。
因此,我们说,表达音响系统中用于计算音箱所承受的实际“功率”、或者用于计算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的功率;
公式:W=I²R    才是更符合实际工作状态的。


2、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呢?


提供大家参考。
(未完待续)
TOP
96#

2、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呢?

A、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功率与什么最密切?
上面为什么要花费时间讨论——表达音响系统中用于计算音箱所承受的实际“功率”、或者用于计算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功率的实用公式为:W=I²R ……才是更符合实际工作状态呢?
按照常规,功率喜欢用“伏安”或者“瓦”称呼;
相对应的公式为,
(1)、W=VI ……“伏安”;
(2)、W=I²R ……“瓦”;
虽然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表达“电功率”的单位,而且相互对应并相等,但是实际应用时如果以
(1)、W=VI ……“伏安”;
来考虑问题,研究如何增加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我们就很容易走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方向。以目前晶体管(或者电子管)的制造水平,耐压达到几百伏根本就不是问题,设计高电压输出的功率放大器也不是难事。实际上,不管设计师是不是真正了解现在这里讨论的问题,市场上很少看到民用“高电压输出”的功率放大器,经验也会告诉设计师——音响功率放大器必须重视电流的输出能力。电子管的输出变压器就是把“高电压小电流”的“功率”转换为“低电压大电流”的“功率”的一个实例。

但是,实际应用时如果以;
(2)、W=I²R ……“瓦”;
来考虑问题,研究如何增加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时,我们就很容易发现,提高功率放大器电流输出能力,才是提高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关键。因为输出功率与输出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我们说:——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功率与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电流的能力关系最密切。
为了保证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功率,那么;
(a)、我们就应该设法降低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内阻;
(b)、使用质量好、功率足够大的电源变压器;
(c)、提高电流储备水平和瞬间大电流供电、连续稳定大电流供电的能力水平;


B、音箱的“输入功率/输出声压”与什么最密切?

(未完待续)
TOP
97#

B、音箱的“输入功率/输出声压”与什么最密切?

前面我们说过:音箱的阻抗是一个“标称”值,频率不同时这个“阻抗”就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变化幅度也非常可观。——如“标称”4欧姆的音箱,可以从低达2欧姆至十余欧姆之间变化;或者标称8欧姆的音箱,可以从低达4欧姆左右到接近20欧姆左右的范围里变化;最小阻抗到最大阻抗之间,往往达到3~5倍的差距。因此,音箱的输入功率如果没有功率放大器足够的输出电流做保证,功率W=I²R ……“瓦特”就没有保证。
在音响系统中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功率”的一个“变形”指标——被称呼为“阻尼系数”;这个“阻尼系数”——反映了功率放大器的内阻大小;也反映了功率放大器的“电流输出能力”、以及对音箱“变量阻抗”的“阻尼”控制能力。
因此——要保证音箱(一个“变量阻抗”)这个“负载”获得真正的“有效功率”,“电流输入量”的大小,才是真正关键的指标。
——确保音箱“电流输入量”大小的关键——就是功率放大器的电流输出能力;即——功率放大器的“变形”指标——“阻尼系数”。

只要保证了音箱的“电流输入量”——即“有效输入功率”,“输出声压”就可以与“输入功率”基本保持“正比”的“线性关系”。(须扣除热损耗和阻尼损耗等)

因此我们说,要保证音箱的“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功率放大器的电流输出能力;即——功率放大器电流输出能力的“变形”指标——“阻尼系数”,是至关重要的指标。能否具备良好的动态表现,阻尼系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指标。

有不少朋友常常问我:你这台“新德克6800”到底是多少瓦?怎么有如此推力?(新德克6800不就是A类30W,AB类80W吗)实际对比,两百多瓦的AB类功率放大器还不如它,的确让人不能理解。
其中奥妙——就是上面说的观点,或者说“理论”吧。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98#

五、“如何保证”“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呢?

1、我们知道,表达功率的物理公式有:
(1)、W=VI ;
(2)、W=I²R ;

那么,这两个表达“功率”的物理公式,那一个更适合用来表达音响系统中“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呢?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不是一样吗?W=I²R 与W=VI 、V=R*I;这些都是中学物理必须掌握的知识,用他们计算出来的功率(W)应该没有区别。
是的,计算出来的功率(W)是没有区别,但是联系到音响系统中的实际工作状态,它们的差别可大了。

我们知道,音箱的阻抗是一个“标称”值,频率不同,这个阻抗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变化幅度也非常可观。“标称”4欧姆的音箱,可以从2欧姆至十欧姆之间变化;或者标称8欧姆的音箱,可以从4欧姆左右到接近20欧姆左右的范围里变化;最小阻抗到最大阻抗,往往达到3~5倍的差别。

那么,变化量如此可观的一个“变量”,用于计算它所承受的实际“功率”的公式里,如果按照W=VI ,把它当成“常量”而不包含进去,显然是非常错误的。
因此,我们把V=R*I代入W=VI ;
得到 W=I²R ;

这样,用于计算音箱所承受的实际“功率”的公式里,即W=I²R 式子里就包括了“标称阻抗”这个变量了。
因此,我们说,表达音响系统中用于计算音箱所承受的实际“功率”、或者用于计算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的功率;
公式:W=I²R 才是更符合实际工作状态的。


2、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呢?

A、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功率与什么最密切?
上面为什么要花费时间讨论——表达音响系统中用于计算音箱所承受的实际“功率”、或者用于计算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功率的实用公式为:W=I²R ……才是更符合实际工作状态呢?
按照常规,功率喜欢用“伏安”或者“瓦”称呼;
相对应的公式为,
(1)、W=VI ……“伏安”;
(2)、W=I²R ……“瓦”;
虽然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表达“电功率”的单位,而且相互对应并相等,但是实际应用时如果以
(1)、W=VI ……“伏安”;
来考虑问题,研究如何增加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我们就很容易走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方向。以目前晶体管(或者电子管)的制造水平,耐压达到几百伏根本就不是问题,设计高电压输出的功率放大器也不是难事。实际上,不管设计师是不是真正了解现在这里讨论的问题,市场上很少看到民用“高电压输出”的功率放大器,经验也会告诉设计师——音响功率放大器必须重视电流的输出能力。电子管的输出变压器就是把“高电压小电流”的“功率”转换为“低电压大电流”的“功率”的一个实例。

但是,实际应用时如果以;
(2)、W=I²R ……“瓦”;
来考虑问题,研究如何增加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时,我们就很容易发现,提高功率放大器电流输出能力,才是提高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关键。因为输出功率与输出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我们说:——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功率与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电流的能力关系最密切。
为了保证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功率,那么;
(a)、我们就应该设法降低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内阻;
(b)、使用质量好、功率足够大的电源变压器;
(c)、提高电流储备水平和瞬间大电流供电、连续稳定大电流供电的能力水平;


B、音箱的“输入功率/输出声压”与什么最密切?

前面我们说过:音箱的阻抗是一个“标称”值,频率不同时这个“阻抗”就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变化幅度也非常可观。——如“标称”4欧姆的音箱,可以从低达2欧姆至十余欧姆之间变化;或者标称8欧姆的音箱,可以从低达4欧姆左右到接近20欧姆左右的范围里变化;最小阻抗到最大阻抗之间,往往达到3~5倍的差距。因此,音箱的输入功率如果没有功率放大器足够的输出电流做保证,功率W=I²R ……“瓦特”就没有保证。
在音响系统中功率放大器“实际输出功率”的一个“变形”指标——被称呼为“阻尼系数”;这个“阻尼系数”——反映了功率放大器的内阻大小;也反映了功率放大器的“电流输出能力”、以及对音箱“变量阻抗”的“阻尼”控制能力。
因此——要保证音箱(一个“变量阻抗”)这个“负载”获得真正的“有效功率”,“电流输入量”的大小,才是真正关键的指标。
——确保音箱“电流输入量”大小的关键——就是功率放大器的电流输出能力;即——功率放大器的“变形”指标——“阻尼系数”。

只要保证了音箱的“电流输入量”——即“有效输入功率”,“输出声压”就可以与“输入功率”基本保持“正比”的“线性关系”。(须扣除热损耗和阻尼损耗等)

因此我们说,要保证音箱的“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功率放大器的电流输出能力;即——功率放大器电流输出能力的“变形”指标——“阻尼系数”,是至关重要的指标。能否具备良好的动态表现,阻尼系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指标。

有不少朋友常常问我:你这台“新德克6800”到底是多少瓦?怎么有如此推力?(新德克6800不就是A类30W,AB类80W吗)实际对比,两百多瓦的AB类功率放大器还不如它,的确让人不能理解。
其中奥妙——就是上面说的观点,或者说“理论”吧。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99#

阻尼系数方面,STEREO SOUND作过一些说明,阻抗变化大的喇叭,要选高阻尼系数的功放来推,而不适合阻尼系数较低的功放,比如胆机。
TOP
100#

我也在学习,通过喇叭的特性指标,应该可以对功放的选择做出很有帮助的参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