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境和器材我们应该注意些怎么?音箱的频响与什么有关?新内容:... [复制链接]

查看: 28297|回复: 189
41#

胡敏强 在 2006-2-20 13:10:10 发表的内容
谢谢松香兄的好文章,给大家很多音响方面的知识。我想对我们以后在选择和使用器材方面大有帮助。学会判断、分析以及能够鉴别甚至解剖器材是发烧友的基本功啊。

谢谢敏强兄弟,近来有些什么新的“动作”?昨天早上出差刚回到家,还是先去看看其他大侠们的精彩发言了,明天在说吧。
TOP
42#

www.www 在 2006-2-19 21:37:49 发表的内容
松香兄,我翘首以盼啊


电子学方面,我还应该拜www.www 兄弟为师,望多批评指导为盼!
受“爱好”和“命运”捉弄,学的东西非常“杂”,尽管自认为非常努力了,但知识面太“宽”就难免不“实”,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还请有兴趣的朋友以“批评性地接受”为好。免得“误人子弟”。
没有反对意见,变成“一言堂”了,多没意思。还请各位大侠多导教。
TOP
43#


2、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20Hz~20KHz之间各频率段能量分布的特征;
下面是世霸——克雷蒙娜-听众的频率响应曲线图(照片);

[upload=jpg]Upload/200622211153036071.jpg[/upload]

频率响应曲线图(照片)上我们看到,横坐标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能量/频率分布特征,虽然频率范围包括了20Hz~20KHz,但是1KHz以下的能量/频率分布已经占据了20Hz~20KHz能量/频率分布的1/2比例。也就是说,当我们输出或产生一个全频率声压均等的全频噪声时,1KHz以下频率的能量,大约相当于1KHz以上~20KHz频率能量的总和。因此我们间接的得到结论:
(1)、多个不同频率的声音要产生相同大小的声压,频率越低需要的能量(功率)越大;频率越高需要的能量(功率)越小。
(2)、假如我们做一个两分频的音箱,再假如中低音单元和高音单元的灵敏度都一样为86dB/1w/1m,分频点设计在4KHz时,高音单元的功率只要有中低音单元功率的1/4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功率匹配”了。例如;
前提;两分频的音箱,分频点设计在4KHz时;
单元的“功率匹配”;(假定中低音单元为(86dB/1w/1m)120W时)
中低音单元(86dB/1w/1m)120W:高音单元(86dB/1w/1m)30W;
中低音单元(86dB/1w/1m)120W:高音单元(89dB/1w/1m)15W;
中低音单元(86dB/1w/1m)120W:高音单元(92dB/1w/1m)8W就可以了;
有人可能会怀疑;8W的高音单元怎么能和120W的中低音单元进行“功率匹配”?不要忘记,这个高音单元的灵敏度为92dB/1w/1m,在输出相同声压时,它只需要灵敏度为86dB/1w/1m的1/4功率就可以了。
因此,所谓的单元“功率匹配”,实际上应该是单元的“声压/功率匹配”。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得到平衡的“声压”输出。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44#

精华!!!
TOP
45#

好文章!!谢谢!
TOP
46#

二、音箱的高频还原“质量”、低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

1、音箱的高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

首先,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音箱的高频还原质量主要由高音单元的品质及高音分频器的设计及品质决定,他基本上与音箱体积结构无关。
但是严格地说,高音单元的安装位置和音箱的障板外形结构及材料对高频的反射是有一定影响的,只是不在极端严格的要求时我们可以把他“忽略”而已。
这种“忽略”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包括绝大多数中、高价位的名牌音箱在内。

那么,高音单元的安装位置和音箱的障板外形结构及材料对高频的反射有些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1)、不同的频率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例如;
在周围没有高大反射物体“比较平坦广阔的环境下”(如海面上、平原上),远处的雷鸣传来时,我们会先听到比较高频率的雷鸣声音,然后才听到比较低频率的雷鸣声音;注意,在不计算“大气对流层”反射回来的声音时,其雷鸣过程也已经可以“维持”有相当长的时间了(雷鸣“源”距离越远,维持的时间越长,有时候可达到数秒)。其实,雷鸣放电的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但我们听到的过程为什么那么长?这是因为频率高的雷鸣声音跑得比较快,频率比较低的雷鸣声音跑得比较慢,在“跑”完雷鸣“源”到你的耳朵的这段距离里,“高频”与“低频”产生了“到达时间差”,这个“到达时间差”就是你听到的“雷鸣放电过程的时间”。
另外一个现象:雷鸣本来包含有更多的高频和更高的频率成分,为什么我们基本上都没有听到这些更多的高频和更高的频率成分呢?那是因为频率越高,在空气和雨水里传播的距离越远,其“频率越高损失就越大”的原因。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空气和雨水”是一个“声音的低通滤波器”,他的存在让我们不能够听到真实的雷鸣声。
所以,我们得到两个结论;
A、不同的频率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频率越高“跑”的越快;频率越低“跑”的越慢;通常我们说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38m/s(一个大气压下,21摄氏温度时,声音速度为344m/s;15摄氏温度时,声音速度为340m/s)只是一个“近距离下”的平均值;
B、“空气和雨水”是一个“声音的低通滤波器”。

因此,两个结论提示我们;高音单元(振动膜平均发声面)的安装位置应该相对中、低频单元(振动膜平均发声面)适当靠后,高频、中、低频才相对的可以比较“同时”地达到我们的耳朵,我们也才可以听到相对更正确的声音还原。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听音乐时距离音箱只有几米,那么短的距离下,高频、低频的速度差别我们是基本上感觉不出来的,“忽略”的理由也在这里。如果我们不“妥协”,那么,分频点在2.5KHz时高音单元“靠后”5mm就可以了;分频点在4KHz左右时高音单元“靠后”7mm也可以了。千万不要画蛇添足。

(2)、音箱的障板外形结构及材料对高频的反射有些什么影响呢?
A、音箱的障板外形结构及材料对高频来说是一个“反射”干扰器;
音箱的障板外形结构及材料对高频来说是一个“反射”干扰器,它使高频声音变得不纯净。号角高音的“反射体”是一个“号角”,“反射”比较强烈,声音染色明显;普通音箱高音的“反射体”是音箱的障板(多为平面),“反射”比较弱小,声音染色也比较小而已。
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去尽量减少这个“干扰”,获得更加纯净的高频。
B、怎样去尽量减少这个“干扰”,获得更加纯净的高频呢?很简单:一是减少高音单元周围的“反射面”;二是使用能够减少高频反射的面料(如真皮等)以减少这个高频反射“干扰”。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47#

上面罗嗦地说了些关于单元的“声压/功率匹配”的问题,有些跑题了,不过我想可能对DIY音箱的朋友会有些帮助。但是我们能了解这些知识,对了解音箱的性能是有帮助的。
TOP
48#

2、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20Hz~20KHz之间各频率段能量分布的特征;
下面是世霸——克雷蒙娜-听众的频率响应曲线图;
TOP
49#

学习中!!!!!
TOP
50#

通过“(1)、多个不同频率的声音要产生相同大小的声压,频率越低需要的能量(功率)越大;频率越高需要的能量(功率)越小。”的结论,我们知道了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在音箱工作过程中,一般都承担了全部音频功率的绝大多数音频功率(电流)。
大电流或者说大功率下工作,失真就会明显增加。
因此,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的失真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那么,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呢?
(1)、与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的素质——即失真率和承受功率有关;
(2)、与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的振盆材料质量大小及“刚性”有关;
(3)、与中低音单元或者低音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体积的“不失真”的“量”有关;
(4)、与音箱的设计方式、箱体的有效容积、单元与箱体的有效容积是否“匹配”有关;
(5)、与分频器的设计方式及品质有关;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