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非常困难、但非常关键的一环——音箱:
为什么说非常困难呢?
因为几十年了,技术上发展最慢、最没有“突破性”进步的音响器材,我认为就是喇叭单元和音箱的生产制造了。
喇叭单元——单个喇叭频率响应范围受到限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突破。这个好说,可以用不同特征的喇叭单元“分频”工作,各管一段以解决。可是喇叭单元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相对功率放大频响特性、线材传导频响特性、信号源频响特性来说,喇叭单元的频响就非常不平坦了,而且失真非常大。
那么,为什么说非常关键呢?
这个问题就比较好理解,因为它是声音的“换能器”,没有他我们就不可能听到音乐信号电流的声音;虽然这个音乐信号电流的“换能器”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是它“非常的不理想”,频响非常不平坦了,而且失真非常大,而且频响也不够宽广。可是它的水平却能够左右整个系统的发挥。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个音乐信号电流“换能器”不够水准,我们就完全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声音回放。由于它几十年来,技术上发展最慢、最没有“突破性”进步,已经明显地成为了整个系统中最严重的“瓶颈”。所以,它就“非常关键”。
那么选择音箱时,可以参考的技术指标里,针对你的信号源、功率放大器材,那些是我们期望的理想标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那些是可以接受的?那些是可以忽略的呢?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些技术指标里包含的意义。
一、音箱的技术指标里包含的意义
1、标称阻抗:例如;3欧姆、4欧姆、6欧姆、7欧姆、8欧姆、10欧姆、11欧姆、16欧姆、22欧姆、32欧姆……等等;
我们注意到,在这个“阻抗”的前面冠上了“标称”一词。这个所谓的“标称”——在这里个人认为和“号称”、“简称”其实具有相似的意义。实际上这个“标称阻抗”也是一个“平均计权相似值”。
我们知道,音圈(电动)式扬声器里的“音圈”就是一个电感线圈,当工作在交流变化电流下时,电感线圈的
“阻抗”=音圈直流阻抗+交流感抗;
音圈直流阻抗我们可以认为是恒定的,而音圈的交流感抗是跟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受到其“负载”的振盆阻尼特性影响,这里不深入讨论。)
频率越低交流感抗也越低;频率越高交流感抗也越大。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音圈(电动)式扬声器工作在一个比较宽广的频率范围内时,这个“交流感抗”的变化就非常明显了。因此,使用音圈(电动)式扬声器(包括低音、中音、高音的音圈(电动)式扬声器单元)的音箱,他的工作“阻抗”只能是一个“平均计权相似值”,即——标称阻抗值。
但是,扬声器单元安装到音箱上后,由于受到音箱的调制作用(即“负载”阻尼特性影响),原来的交流感抗曲线会发生重大变化。在部分频率段时完全可能产生“负阻抗”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音箱的“最低阻抗值”往往低于其“音圈直流阻抗值”的根本原因。
这个“负阻抗”现象,是对功率放大器材的严酷挑战。
一个标称阻抗为8欧姆的音箱,“最低阻抗值”往往低于5欧姆,甚至低于4欧姆;一个标称阻抗为4欧姆的音箱,“最低阻抗值”往往低至2欧姆,甚至低于2欧姆;
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音箱好推动受控制,一些音箱不好推动不受控制,就其原因,这个“负阻抗”现象的大或小,实际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当然,我们希望这个“负阻抗”现象越小越好;全频率段的阻抗变化也越小越好。(这样的音箱好推动受控制)
所以,个人认为:音箱应该在标明“标称阻抗”值的同时,还应该标明其“最低阻抗值”和“最大阻抗值”,这样我们才好判断这个音箱是否好推动受控制了。
如果有了“最低阻抗值”,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下它的直流阻抗,看看最低阻抗值比直流阻抗值到底低了多少?这个“负阻抗”值如果不大于直流阻抗值的-25%时,我们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有了“最大阻抗值”,我们才好大体上判断这个“最大阻抗值”有多大?落在什么频率段落?这个音箱的声音是否“丰满”?例如:如果这个“最大阻抗值”比“标称阻抗”值大了25%以上,而且又落在了2KHz~5KHz频率段落,我认为这个音箱的声音就不会“丰满”;同样前提,落在了8KHz~12KHz频率段落,我认为这个音箱的声音就可能出现高频“干”“亮”“薄”;同样前提,落在了12KHz~16KHz频率段落,我认为这个音箱的声音就“缺少空气感”。(以上情况是相对比较结论)
2、最大(承受)功率:如;20W、40W、60W、70W、90W、100W、120W、140W、200W、500W、800W、……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