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境和器材我们应该注意些怎么?音箱的频响与什么有关?新内容:... [复制链接]

查看: 28359|回复: 189
131#


人类的听觉线性吗?
TOP
132#

以我了解到的知识,人类的听觉不是完全“线性”的。
最敏感或者说最灵敏的频率段是100Hz~8KHz,这个频率范围内,它基本上是“线性”的,1KHz左右还会有少许增加。两端延伸开始按照类似指数曲线规律下降。但是每个人的“听觉曲线”不完全一样,这也是个人之间的正常差异。
TOP
133#

个人认为:——不管我们“人类的听觉曲线”如何,但是保证“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我们的音响系统真正能够保证了“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就能够从“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这个方面更加接近真实的声音。在加上其他方面如:频率响应还原范围、频响范围内声压平坦度、动态、瞬态、信息量、频响范围内足够小的失真等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就可以尽可能的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4#

六、浅谈影响系统里革命性的进步——RT1.3 带式高音单元

http://www.hiviresearch.com/product/htm/view.php?id=1099
TOP
135#

六、浅谈音响系统里革命性的进步——RT1.3 带式高音单元

http://www.hiviresearch.com/product/htm/view.php?id=1099

我曾经提到过,在音响系统里,非常困难、但非常关键的一环——音箱:

为什么说它是“非常困难,但非常关键的一环呢?
因为它是音响系统里“声音还原”的终端,它可以决定声音的好坏。
又因为几十年了,音箱和喇叭单元在产生技术上的发展最慢、最没有“突破性”进步。在音响系统的器材里,实际测量时,各方面的技术指标最差、最难生产制造的,就是喇叭单元和音箱产品了。

由于物理学的原因,音圈式喇叭单元——单个喇叭频率响应范围受到限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突破。这个好说,可以用不同特征的喇叭单元“分频”工作,各管一段以解决。可是音圈式喇叭单元还有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相对功率放大频响特性、线材传导频响特性、信号源频响特性来说,音圈式喇叭单元的频响特性就非常不平坦,而且失真非常大;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不稳定,不同的频率会出现不同的“阻抗”,而且变化范围(最小到最大的比值)通常高达五倍甚至十倍以上,造成了由“负载”阻抗不稳定引起的“电器动态失真”、声压线性失真等等问题。

惠威单元——RT1.3 带式高音单元——从根本上、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
1、频响特性曲线——非常平坦;
2、失真非常小,瞬态非常好;
3、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稳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因此,它的研制成功可以肯定地说是音响系统里,喇叭单元和音箱产品一项成功的革命性的进步。她完全抛弃了传统音圈喇叭的工作原理,巧妙地回避了喇叭音圈由于电感作用产生的声压线性“波形”失真,以及阻抗非常不稳定的问题、和由“负载”阻抗不稳定引起的“电器动态失真”问题。过去惠威生产的其他带式高音单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频响特性曲线不够平坦、频率延伸不够理想。而RT1.3 带式高音单元有了重大突破。通过实际运用,效果非常优秀,表现一流。

更多的资料,请参考上面提供的网页。
TOP
136#

由于惠威单元——RT1.3 带式高音单元——从根本上、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所以:
1、频响特性曲线——非常平坦;
2、失真非常小,瞬态非常好;
3、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稳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关于;
1、频响特性曲线——非常平坦;
2、失真非常小,瞬态非常好;
的好处,就不用说了,大家都会明白。
3、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稳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它的好处有那些?可能需要作些说明。
我们知道,音圈式喇叭单元工作时,会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反馈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经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进一步地反馈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并放大输出,且“恶性循环”,引起“电器动态失真”问题;
如果一个负载,他的阻抗非常的不稳定,同样会引起输出电压的波动,这个波动的电压同样可以反馈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经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进一步地反馈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并放大输出,且“恶性循环”,引起“电器动态失真”问题;
RT1.3 带式高音单元——从根本上、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获得了恒定的“负载”阻抗,所以它可以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了“电器动态失真”的问题。
这也是RT1.3 带式高音单元技术上革命性进步与突破的意义所在。

(未完待续)
TOP
137#

松香味前辈请详细介绍大电流设计的功放有何特点?功放驱动力与什么有关?
TOP
138#

咖啡猫 在 2006-3-19 17:02:02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前辈请详细介绍大电流设计的功放有何特点?功放驱动力与什么有关?


好的!过些时间一定谈谈个人的观点。
还是称呼松香味兄吧。
TOP
139#

RT1.3 带式高音单元

     RT1.3驱动力均匀分布在整个振动平面上,其核心为一块高精度振动芯片,它是由超薄Kapton材料和耐高温铝膜合为一体,导电膜面积占整个振动芯片面积90%以上,振动芯片精密安装在5排钕铁硼磁体当中,并获得均匀驱动力。
RT1.3振动质量同传统球顶中高音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对于任何输入的瞬态信号,RT1.3几乎可以作出瞬时响应,瞬态特性远远超过传统扬声器。
RT1.3铝面板外形设计成方形状,中间一椭圆装饰环留有四条声槽,前方铁板上留有开放孔,以控制频率响应和声音幅射指向性,其成均匀宽广指向特性。
RT1.3在工作频带拥有纯电阻阻抗特性,也就是说它没有阻抗谐振,这一理想特性使它对于任何驱动输出功率放大器都是理想负载,同时大大减少了分频器的设计复杂度。
综上所述RT1.3的所有优异性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挑剔的发烧友选择带式扬声器单元的原因了?因为带式扬声器听到的声音清晰、自然、透明的优点尽在其中了。


为什么RT1.3 带式高音单元会有:
1、频响特性曲线——非常平坦;
2、失真非常小,瞬态非常好;
3、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稳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这些良好的表现特征呢?
以我了解的知识,对RT1.3 带式高音单元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欢迎讨论。

1、频响特性曲线——非常平坦;
RT1.3 带式高音单元驱动力均匀分布在整个振动平面上,其核心为一块高精度振动芯片,它是由超薄Kapton材料和耐高温铝膜合为一体,导电膜面积占整个振动芯片面积90%以上,振动芯片精密安装在5排钕铁硼磁体当中,并获得均匀驱动力。
它没有传统音圈式高音单元的“音圈”,所以没有电感,不会产生“LR”电路效应。所以频响特性曲线——非常平坦、平滑,没有“锯齿”现象。

2、失真非常小,瞬态非常好;
RT1.3 带式高音单元驱动力均匀分布在整个振动平面上,其核心为一块高精度振动芯片,它是由超薄Kapton材料和耐高温铝膜合为一体,导电膜面积占整个振动芯片面积90%以上,振动芯片精密安装在5排钕铁硼磁体当中,并获得均匀驱动力。
—— 基本上完全消除了“分割失真”。
RT1.3 带式高音单元声音驱动来自平面振动芯片。——基本上消除了“相位干涉”失真现象。

而普通传统音圈式球顶高音单元的音圈只是与球顶振动膜边缘粘合,尽管利用了球顶结构的“刚化”作用,理论上球顶振动膜的中心,还是不能与球顶振动膜边缘音圈粘合部分完全同步振动的。
——这就势必引起分割失真。
传统音圈式球顶高音单元的声音驱动来自球顶振动膜,不是平面,——这就势必引起“相位干涉”失真现象。

RT1.3 带式高音单元振动质量同传统球顶中高音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对于任何输入的瞬态信号,RT1.3几乎可以作出瞬时响应,瞬态特性远远超过传统扬声器。
因此,具备了失真非常小,瞬态非常好的特性。

3、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稳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RT1.3在工作频带拥有纯电阻阻抗特性,完全抛弃了传统音圈式球顶高音单元工作原理,巧妙地回避了“音圈电感”存在的危害,拥有了纯电阻阻抗特性,也就是说它没有阻抗谐振,(这个阻抗谐振会引起输出声压失真),这一理想特性使它对于任何驱动输出功率放大器都是理想负载,还可以减少电器动态失真,同时大大减少了分频器的设计复杂度。
所以, RT1.3在工作频带它的阻抗非常的稳定、恒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未完待续)
TOP
140#

呵呵!居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好贴!罪过啊!
好啦!就在这里接着问我感到疑惑的问题!
正如松香兄所言在整套系统中音源的避震尤为重要,造成音源震动的原因很多,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简化为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我自己的看法就是对于内部因素固然很复杂,但是很大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就是由于器材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它是一种相对固定或者说起码在外部看来比较单一的震动因素,现在困扰我的反而是外部因素,试举一例:我们常常津津有味谈到“拳拳到肉的低音”是不是同样也会在打心口的同时打倒器材身上呢?相对而言这种看似简单的震动因素,确因为它的无规则性而更加难以消除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