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526272829303132»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佳丽大荟萃兼谈【音响发烧三大定律】的应用--高文Goldmund E... [复制链接]

561#

俺一听不钟情,是由于:

虽然声音有身价5w左右CD佳丽的应有表现,

但明显带有一定充分的数码声:音色便紧、清、亮,弹性不足,不够自然轻松,对古典音乐内涵的演绎感觉一般般。
TOP
562#

有和枪文共通的吗??
TOP
563#

[[upload=jpg]Upload/20061023028481882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30293863515.jpg[/upload]

新一代AUDIOLAB 8000CD CD播放机

作者:小 叶

  还记得上个世纪80~90年代红极一时的英国名牌Audiolab吗?被著名赛车队麦拿伦收购几年之后,Audiolab又重现江湖了!现在新的Audiolab公司隶属于国际音响集团IAG,领军人物是原Audiolab的首席工程师尼克•克拉克。尼克一直认为高质量重播效果、使用方便和大众化价格是Audiolab向来的核心价值所在,为了重新实现这些价值,他率Audiolab原班设计师组成研发小组,推出了全新的8000系列产品,其中8000AV环绕声处理器、8000X7多声道后级是针对家庭影院用途而设计的,其余五款Hi-Fi器材继续沿用老8000系列中的型号。尽管型号没变,但不等于是老机型的再版,因为8000S合并式放大器、8000Q前级、8000P立体声后级和8000M单声道后级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电路改良,8000CD CD播放机更是全新的设计,跟老8000CD没多大关系。

  新版8000CD,性能更出色

  优秀的放大器线路设计在过去几十年来都没有大的改变,很多基本的线路图一直沿用至今,但数码音源产品如CD唱机则是另一回事,规格的提升以及新器件的出现,都能促使数码音源设备推陈出新。CD虽然一直沿用16bit/44.1kHz的红皮书规格,但近年来数码相关的元器件发展很快,如DSP数字滤波器、高精度DAC芯片等等,使用这些高性能器件,无疑对进一步提升CD机的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帮助。老款8000CD设计的时候,象24bit/192kHz DAC芯片这样的高级元件还没出现呢,因而以现在的条件来衡量,老8000CD的性能显然还有提高的余地。如此看来,Audiolab这次选择了重新设计也是很自然的事。

  银灰色机身是新版8000CD区别于老款最显著的外在特征,Audiolab的老用家都知道,过去的8000CD为黑色外观,另外,面板中央的显示屏大小也不同,老款的较大而新款的较小。除此以外,二者在外观、操作方面便没什么区别了,新设计的遥控器还能够做到向下兼容。


  实质性的改变在机器内部,机芯和电路设计都跟原来不同。原来的机芯采用飞利浦CDM12.4,那是为早期的4倍速CD-ROM驱动器而设计的,或许尼克的设计小组认为它并不太适合CD机使用,再加上CDM12.4早已停产,因此新设计选择了特别定制机芯,专门针对单倍速音乐CD的读取进行了优化,而且还能读取CD-RW盘片。Audiolab没有特别说明机芯来自哪一家,从结构上看,机械传动部分和激光头组件象SONY的产品,但伺服控制电路却用了飞利浦的方案,也许Audiolab认为飞利浦的数字伺服系统在寻迹和纠错能力上更强一些吧。

  数模转换电路也全面更新,早先的设计采用128倍超取样1bit DAC芯片,而新设计采用Crystal的24bit/192kHz 5阶delta-sigma DAC芯片,使信噪比以及动态范围指标都获得了改善。电源部分使用两只低漏磁环形变压器分别给数码及模拟部份供电,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数字电路对模拟音频信号的干扰,降低互调失真,提高重播的音质。

  8000CD配有2组模拟音频输出端子,其输出电平足够高(2.4V rms),能直接驱动带音量控制的纯后级。数码端子除了常见的RCA同轴输出和Toslink光纤输出之外,还特别设有一路75Ω BNC同轴输出,这是从老款8000CD继承下来的设计。BNC端子的优势在于具有恒定的输出阻抗,便于与相同阻抗的同轴电缆取得良好的阻抗匹配,从而降低错码、丢码的可能性,确保了数码传输的效果。RCA同轴输出虽然也是75Ω的标称输出阻抗,但因为RCA端子原本不是为高频设备而设计,生产厂家不会考虑其特性阻抗指标,因此很难保证达到准确的75Ω,这样一来阻抗匹配的效果便打了折扣。另外,RCA端子的高频损耗也大,容易使数字脉冲产生波形畸变,尽管数码传输有很强的抗畸变能力,但能够减少不利因素总归是好事。
  
  具有两种滤波特性可选

  跟一般的CD机有些不同,8000CD的数码输出可以通过设置将其关闭,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开启状态,然而您若不需要使用数码输出信号时,就可以把它关掉,能获得些微的音质改善,道理是消除了数码信号的高频干扰—尽管这种干扰可能非常微弱。
  
  另外,随机使用手册上还特别提到,用户可以选择机内数字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有“快”、“慢”两种选择。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为了改善音质,很多CD机都在数码处理部分设有超取样数字滤波器。不同的滤波特性曲线对声音的影响也不同,曲线陡峭者滤波效果比较显著,但也容易造成相位方面的问题,曲线平缓者其特点正好相反。大多数厂家为了简化设计,会选定一种他们认为效果最理想的特性曲线来设计滤波器,用户无法调整,虽然这样做容易保证效果,操作也简便,但也失去了玩机的乐趣。8000CD则把这个选择的机会留给了用户,它的“快”,其实就是滤波曲线比较陡峭的意思,“慢”表示曲线比较平缓,在这两种滤波特性之间切换,您会发觉声音有变化。至于“快”好还是“慢”好,那完全是个人化的选择。
  
  声音表现

  Audiolab过去之所以走红,并非是因为外形有多么华美或者用料有多么豪华,完全是靠出众的音质。如果您读过那时的音响杂志,一定知道8000系列的产品经常上榜,8000CD便在其中,是1000英镑级别的最佳CD机之一。新版8000CD还能保持原来的音质水准吗?尼克及其设计小组自信地回答:比起老产品毫不逊色,而且更好。实际听过之后发现尼克所言不虚。
  
  新版8000CD的声音很有魅力,主要一个原因是它具有结实有力的低频以及凌厉的动态,让音乐充满了张力。数码音源要做到声音清晰比较容易,连普通的DVD机也有良好的表现,但低音要做到结实有力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方面好些CD机的表现也不够理想,常常是清晰有余而冲击力和重量感不足,声音轻飘飘的。8000CD既清晰又饱满,声音当然好听。

  音色明亮爽朗是8000CD历来的一个特点,感觉很阳光很健康。不过很多8000CD的老用家都承认,老款8000CD的音色亮得稍过了一点,有时候会显得有些锐利。现在新的8000CD没有这个问题,任何时候不论播放何种类型的音乐,听感都柔顺自然,比起老机耐听了许多。

  质感方面,8000CD的声底相当干净,高音域打磨得平滑细致,不带一点粗糙的痕迹。此外,新版8000CD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它的音场营造能力,经它播放的大场面音乐,音场宽大深远,立体感十足,结像清晰饱满,层次感和空间感当属一流。
  
  AE LINEAR“前线”系列音箱产品信息
  
  近日,英国AE公司推出了Linear“前线”系列音箱。该系列的单元全部按最新的“时序排列”方式安装,确保获得精确的相位特性,从而使AE Linear“前线”系列在中价位的音箱中独树一帜,因为该项技术往往在Hi-End级的产品中才会使用。Linear系列的前障板由数控机床精密切割而成,同时,还采用了更优秀的钕磁球顶高音单元,使失真度方面的指标明显改善,偏轴的频率响应表现也同样出色,甜美、细致的声音是该系列的最大特点,漂亮的钢琴木外饰令其更高贵典雅。

  基本规格
  输出电平:2.4V rms
  输出阻抗:100Ω
  频率响应:20Hz~20kHz ±0.5dB
  讯噪比:>100dB
  声道平衡:±0.5dB
  声道分离度:>100dB
  总谐波失真+噪声:<0.003%
  参考价格:9500元
TOP
564#

本来,英国CD机机,素以音乐味见长,

便价CD机机品牌如:Arcam、NAD、REGA、MUSICAL FIDELITY、ROKSAN、Cambridge、Alchemist 等,

在相当的价位范围内,都口碑不错,价廉物美,足以令人眼花缭乱。
TOP
565#

所以,如果只有2万元预算选择音源,俺想,如果以古典音乐内涵和韵味为首位要求的话,俺会考虑LINN IKEMI(莲奇美)、ROKSAN(乐圣)、naim(名),可能LINN IKEMI(莲奇美)最终会因其音乐性和音响性的相对协调统一些而稍胜出。
TOP
566#

高素质的平价cd唱盘—君子行星 Rega Planet

整理转载:

    过去,主宰着美国Hi-End音响界的两大音响杂志,TAS与Stereophile, 旗下的编辑们经常成为音响厂商的救星,但也往往变成无名的大杀手。多年来用心建立的权威性,在全世界的发烧迷眼中早已树立了典范,TAS的唱片榜单有如企鹅评鉴般神圣;而Stereophile的器材排行榜,更被音响迷列为更换器 材的唯一参考。虽然目前TAS已经退出江湖,改由Stereophile称王,但威信更胜过从前,我想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编辑们,个个都是标准的发烧友,不但使用的器材都了不得,评论器材时还会以仪器为辅,将测试器材以科学及人性的观点加以评断。  

    在这样严格的环境中,有一部平价的CD唱盘,不但受到编辑的赞赏,并且登上了Stereophile的封面,如果这件器材没有三两三,恐怕没有这么容易上得了梁山的。而这部平价的CD唱盘就是这次介绍的Rega Planet。  


图片附件: Rega_Planet.jpg (2006-9-3 15:10, 6.58 K)



    Rega具有独特的机箱设计  

    英国Rega的器材在外观设计上非常有特色,这家产品不论从CD唱盘、前级、后级或是综合扩大机,每一款都采用铝合金铸造的一体成型机箱。由于是铝合金,因此没有磁性干扰的问题。又由于使用铸造成型,因此机箱异常坚固,不必在机箱上贴阻尼物质,本身凹凸的结构就已经不容易产生震动,用手轻敲机箱,叩叩声很低沉呢!而机箱内的电路板就直接锁在开模好的固定孔位上,再
坚固也不过如此了。  

    Rega还有一项很聪明的设计,就是器材的脚垫。一般器材的脚垫普通使用硬橡皮材质,有些则以硬金属锥取代。根据长期使用的经验来说,尖锥方式的避震脚垫,能够提高器材的解析力,但声音往往也绷得较紧,对于低频蓬松的喇叭比较有效。但目前大多数的喇叭已经把高频过度强调化,因此现代器材往往也有倾向瘦的取向。为何我说Rega的脚垫设计得很聪明呢?因为它的脚垫是双层结构的软橡皮组织,与尖锥是完全不同的理念,效果上当然也往反方向走,换句话说,Rega适合搭配现代大多数的器材或喇叭,它可以让喇叭的声音丰厚一些,软调一些,这不是很聪明的设计吗?  

    采用Sony转盘系统  

  Rega Planet不使用抽屉进退片,也不采用向王盘一样的盖子,它有更容易操作、更巧妙的设计。用文字解释有点麻烦,我拍了几张连续照片,请读者自行参考,发挥您的想象力吧!简单说来,很新颖、易操作、有点花俏,非常与众不同,而且是世界独一的设计。尤其整个机械关节加上适当的阻尼之后,闭合的动作较稳重扎实,而上盖的透明窗口,也可以看到CD播放时旋转的情形,我不禁怀疑,这是不是请日本人出的点子?  

  打开整个铝铸的机箱上盖,内部分成两个部份,驱动结构连接在上盖,而电路板则锁在底板,之间以排线连结。Rega Planet采用Sony传动系统,结构非常简单,比Philips CDM-12还要简单许多,因为省略了抽屉结构,因此只剩下转动马达与雷射读取机构。  

  Sony的雷射头采用直线式运动,动作时会发出一些微微的机械噪音,夜深人静时尤其明显,是美中不足之处。回过头来看看电路板的设计,Rega Planet使用的零件等级普通,连 IC数量都不多。很难想象它有好声的迹象,奇怪就在这里,以它的价格来衡量,制造品质足以和日本CD唱盘比美,若提到声音表现,光是在声音的重量感与厚度表现上,就胜过日本厂制机要好多了。  

  Rega Planet具有数字输出,设计人员特别使用一颗脉冲变压器做输出界面,当然,它是有好处的,以后再找机会专文介绍用于音响器材里的各种变压器。代理商随机寄来了世界各地对Rega Planet的评论报告让我参考,其中有阿拉伯、韩国、1998年2月份的Stereophile评论以及欧洲不知道哪一国的评论报告,其中除了Stereophile以英文撰写看得懂外,其它实在无法消化。  

    从这些资料中得到了几个讯息。首先,在阿拉伯的评论上显示,该评论员将Rega Planet当作转盘使用,并搭配Audio Alchemy DTI及DAC,并在最后不知何种项目的评分上,各得五颗星满分。另一份欧洲的评论中,透露了Rega Planet使用的译码芯片为Burr Brown PCM 1710U,不过在Stereophile上却说是Burr Brown特别为Rega改良的特殊版本。而我仔细看过Rega Planet的电路板后,却没有发现该DAC芯片,是焊在电路板的另一边吗?还是又改过了编号?总之,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连Stereophile上的评论都洋溢着赞美之词,他们的结论是,Rega Planet是最便宜的Hi-End CD唱盘!

    它具有Hi-End CD唱盘的影子  

  将器材搬回家中试听室,连续不关机热一星期之后开始试听,Rega Planet的声音果然很保守,「保守」?请勿误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一般的平价CD唱盘难逃声音偏瘦、偏硬,Rega Planet还好不是这种取向的CD唱盘。搭配Quad Pro-63试听,与试听室中另外一部MBL CDP1 CD唱盘相差有限,听不出很明显的差异之处,改换到大系统聆听,这才抓出Rega Planet的个性。

  基本上Rega Planet的声音是趋向温暖平顺的,即使在大系统上,表现依然平稳踏实,各频段量感分布平均,高频段反而比较收敛温和,确实适合目前大多数的喇叭走向。难怪阿拉伯那位使用ProAC小喇叭的评论员,听完之后给予Rega Planet总共15颗星的「学科满分」推荐,因为小ProAc听起来总算不刮耳了!  

  与我的参考CD唱盘比起来呢?Rega Planet当然还没有越级挑战的资格与水准,我以平时熟悉的CD唱片试听,却可以对Rega Planet做出相当程度的肯定。播放马友友的大提琴时,照样营造出饱满肥厚的琴弦共鸣,量感不输给参考机,差别只在分辨率而已。小提琴的表现呢?Rega Planet忠实的稳住了小提琴的腔调与韵味,没有仓皇失调,仍然扎实稳重的播完一曲海飞兹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与参考机相比呢?也仅有分辨率与透明度落后而已。相差的程度不算大,Rega Planet约有八成左右Mark Levinson No.39XL的表现,但却只卖四万不到的价格,您说这样有没有资格称为超值?  

  众多音乐下,Rega Planet呈现出四平八稳的气度,不若平价的日制CD唱盘,容易产生轻浮摇摆的失重感。尤其是播放气势饱满的钢琴录音,更容易听出Rega Planet的优点。Rega Planet所使用的PCM 1710U并不算高级的DAC芯片,但Rega的设计师有办法让它发挥极限,确实也不简单。相对于欧美的平价CD唱盘而言,Rega Planet算是完成度相当高的,声音表现具有Hi-End CD唱盘的影子,使用在整套十万元左右的系统最适合。

    扎实的做工与平实的声音表现,是我最肯定Rega Planet的地方,虽然我不认为Rega Planet具有Stereophile那位评论员说得那么神奇的实力,但也相当肯定它的表现。衡量目前市面上买得到的CD唱盘C/P值之后,我仍然给予Rega Planet最佳推荐。使用时建议您不要替Rega Planet加上任何角锥,一方面凹凸起落的机箱不容易摆锥,再者Rega Planet的软性脚垫对于温和的声音有帮助,直接摆在音响架上使用即可。

    君子Rega Planet cd唱机规格

    输出电平:2V,消耗功率:16瓦,尺寸:3.5x6.4x25.6公分
[upload=jpg]Upload/20061023074785733.jpg[/upload]
TOP
567#


评NAD C542 CD机

不知不觉,这部NAD的CD机在我家里放了已经有两个多星期。期间编辑也曾打电话过来“旁敲侧击”着要催稿,我却是一再搪塞和拖延,只想让它在我这边多放两天。


    自打一年前原有的那部CD机正式“挂”了以后,就一直在用索尼的DVD机来暂代讯源。不是没有考虑过重新买一部CD,可问题是一想到要找个自己心仪的机型还真不容易,况且现在的那部DVD表现实在又是太好,于是迟迟下不了决心。


    说这种话,大约是要被人砸砖头的,试想一下,700元都不到的DVD机再好有能好到那里去?只是,当你用的也是如我当初这般是部有着10年历史的平价CD,大致上就会有所了解。

    DVD的出现除去了视频方面的进步,实际上高精度的音频解码芯片也令平价机在音质上的改善变得明显。虽然今天我们还是可以认为平价DVD机在整体水准上无法与那些平价的CD机相媲美,但无论如何,解码精度的提升令它们在高频响应上有自己的特长。这样一来,就令我对升级CD机的心理“价码”提高了不少,也更增加了选择上的难度。

遇见C542

这一切,直到我遇见这款NAD的C542为止。

    事前我曾做过一些“功课”知道它的定价大约在5000元左右,大抵是刚刚跻身于中价位产品的行列。这是个比较有诱惑力的定价,在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这样的价位既不至于让人觉得“负担”太重,有能够在功能、性能等方面与平价机拉开一段距离。况且,以NAD这些年来“打”下的金子招牌,潜移默化中,我们对它早就留下了“超值”的印象。说实话。对消费者而言,这个时候品牌的口碑就变得很重要了。

    前两期上NAD的器评文章已经令我对它近来的产品线有了那么一点感性的认识,来往于编辑部的过程中也有机会短短聆听过那么一会。看得出,这个一贯持重的英国品牌还是跟着潮流向前踏了一步。今天NAD所有的产品都以银色的外饰面示人,颇具现代感,有不至于太过抢眼。外观布局上,依旧保留着经典的NAD“气质”,让象我这样有那么几年没接触到NAD的人,一眼就能认出。

近观C542

    近观C542,可以发现它于设计上的巧妙。整个面板连带着电源开关一共11个按键,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却还会从心底觉得它是那么的“简洁”。看似矛盾的说法反而衬托出了设计师的高明:要简洁还不容易,只放一个电源开关,让一时找不到遥控器的你只有干瞪眼的份;要复杂也是容易的事,如AV放大器那样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连带着数字键都一一安上。最难的恰恰是这种,什么都不缺,又还能让人说是简洁的设计。而且,就算是我一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C521与C542这两款机型所使用的、完全相通的面板,还能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使其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这是针对厂家而言的,具体到我们这些消费者身上,就以为着它的价格竞争力或是说性价比了。还有,面板上的HDCD的Logo是它与C521唯一的不同,对于传统意义上的CD机来说,这往往又是平价与中档机型之间的分水岭。

    转去后背看,C542的设置同样是非常简单,一组模拟输出、一组光纤与同轴的数字输出以及用作连动控制的NAD Link和遥控触发器,仅此而已。

    很顺利地拧下机身的5颗螺丝,刚想对它的内部窥视一番……且慢,容我先说一下对C542或NAD加工工艺的感觉!记得我刚刚开始玩音响时,NAD的产品大多在台湾生产,于是令这个在英国完成设计,却将生产基地搬到亚洲的品牌给我们留下了“超值”的好口碑。现在,伴随着“世界工厂”这一称誉的北移,NAD将生产线搬迁到了祖国内地,相信这能使它的制造成本进一步得到控制,而作工及品控则丝毫不会逊色于之前的产品。至少它留给我的印象是如此,工艺更为精细了些,即使是普普通通的机盖,边缘的打磨也很到位。其实不止NAD,今天又有多少海外品牌将它们的产品拿到内地来生产?相信是数都数不过来!

图片附件: 1200626152759.jpg (2006-7-9 19:39, 4 K)



开盖后的C542与我之前在杂志上看到的C521有把么些区别,毕竟它们已经不是同一档次的产品了。

    电源部分它使用的是个环牛,大小相对于CD机而言是绰绰有余的了。记得曾经跟一家音响厂的老总谈起过CD机设计的问题。他很感叹地说,要做一部CD机说容易很容易,说难又很难;找个专门的设计团队很方便,哪怕你这个厂之前根本就没有开发CD机的经验,满大街的计算机人才多能很熟练地帮你整合出一套转盘+解码的方案,可问题是一旦付诸于实施就会困难重重。比方说,你必须去跟他解释为什么在他看来一个开关电源就能解决的问题偏偏要去设置一组复杂的环牛和外围电路完成。这,就是IT业与音响业的“鸿沟”。NAD在此方面的经验使它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评究的设计换来的就是对音质的保证。

    如果没有看错,我想两者在转盘上是没什么区别的。至于说线路板,依旧是将D/A解码等关键部件“隐藏”在无法窥知的另一面的格局,这样反倒将它简洁的设计给衬托了出来。事后我在NAD的官方网站上查到一些资料,知道C542选用了Burr Brown出品的24Bit Simgama Delta解码芯片,并且采用了8倍超取样处理。线路板上用到了些涂覆着金色外套的电阻与聚丙烯电容,看上去应该比C521上用到的那些会“高级”些。官方的说法是,通过这些严格挑选的零配件将有助于CD机在频率响应上有更为出色的发挥。此外,原来C521上的OPA2604运放被换成OPA2134,我想,这是设计师出于调声的考虑吧,因为很难说这两者间到底哪个更好一些,各有各的优点。个人感觉后者所还原的音色会比较清澈。

聆赏542

    试听时搭配的放大器为Luxman的一款合并机,音箱则是ELAC的205 JET。我曾想过抱一部NAD的放大器回家,看看他们一套“西服”的表现会是如何,可惜原来放在试听室里的320BEE已经送回了经销商那里,只得作罢。后来,从朋友那里借到了达尼的子爵1.7,通过对这队音箱的试听对我想还是能够比较准确地对C542作出判断。

    还记得那张被称为“择仙花”的XRCD《Here s to Ben》吗?发烧友中拥有这张CD的应该不少,除非你是那种绝对讨厌爵士乐的人。在这里,想要说的是那位新加坡爵士女歌手Jacintha的另一张专辑《Lush Life》(Groove Note出品)。其实,除了我所收藏的CD外,我所知的是,它还有SACD和LP的版本。

    这是张适合于用心来聆听的彻底,所有的配器都是为了衬托出这样一个带点舒缓甚至是臃懒的女声,让人沉醉于曼妙的轻柔乐韵中。整张CD的动态不是很大,但胜在细节丰富,DSD的录音令声音的解析力得到了提高。以C542来重播,它所追求的并非那种过于温暖的声音,而是用一种比较清澈、又很细腻的演绎来表达音乐中的真谛。这让我回想起曾在编辑部试听室里听过的C521BEE加C320BEE的组合,是的,就是这样一种被称为“积极向上”的声音特质,不同的是,眼前的C542更胜一筹,在空气感、堂音的表现上变得比较出色。而在于人声的还原上,它还是能将Jacintha那种甜美、润泽的嗓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并且在每个拉长的音符中赋予听者一种直入心田般的深沉颤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这张CD感受到良好的临场感。我无法将C542与那部现在已经“挂”了的CD机作比较,因为拥有这张唱片时我已经在用索尼的DVD机了。而要将此两者来作对比明显会让人觉得不够公平。但我想说的是,在C542身上很容易就察觉到整个音场的变化,可以说三维空间都得到了扩张,比如说音场的宽度、阔度以及高度,乐器的结像和声音的质感……

    手头还有一张是朋友新近给我带回的SACD:FIM出品、细川凌子的《摘星》。因为到现在都没配过SACD机,因此一直在听它的CD层。需要说明的是,它的CD层也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并且是以HDCD录音的。C542在重播这张CD时虽然不至于将细川凌子歌声中幼滑的细节部分完全展现出来,但也确实呈现出相当良好的质感。在这里又一次将HDCD的高解析力发挥出来。

    还有,从一开始我就注意到C542在速度感上比我之前已经退役的那款CD机要来得快一些。同样的音乐,它的瞬态响应就好那么一点,虽然说是种极细微的区别。由于205 JET本身属于那种速度非常快的音箱,复合振膜的中低音为配合JET高音于是就有着如电闪雷鸣般的迅捷,如果前端的讯缘部分在响应上有所提升,立马就能反映出来,这就与我之前曾听过的全套NAD加达尼的组合有些不同,同样也就激发起我想要借对子爵1.7来印证的念头。当然,无论是C542还是子爵1.7对比《现代音响技术》之前介绍的C521BEE、C320BEE与达尼Concepa6的组合,不仅是放大器的配置有所不同,此两款器材在档次上也都有升级。具体到音效上就会有改善,比如说乐器的形体感就会饱满和充实许多,子爵1.7在线条的刻画上就胜出不少,C542则又令整个声线丰满了些,这是所听到的声音就有了水分,润泽和富有弹性。再来与205 JET进行对比,则会感觉到ELAC那种独有的精准与精确。我想,C542无论是怎么的一种配搭。都能够呈现出比较清新和顺畅的声音个性,至于说与哪种类型的音箱配搭更为恰当些,则取决于欣赏类型的不同。

结语

    喜欢上NAD的C542,是因为她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良好的瞬态响应和精准的声像刻画,还有则是在如此价位里鲜有的出色表现。事实上,我现在已经是很犹豫,也许真的该就将它留在家里,让我重新有一段CD机相拌的岁月

[upload=jpg]Upload/200610230192029816.jpg[/upload]
TOP
568#

充满生命力与音乐感的英国声--Arcam DiVA CD l92 CD机

1972年,英国Arcam(雅骏)开始研产音响器材。其时,该公司工程人员基本是来自Cambridge大学的学生哥(不少欧洲厂家如此)。按照Arcam所言,那个年头,一般认为日本量产型功放声音不及英国货,但后者的工作可靠性能确成疑问。基于这个原因,Arcam开始尝试制造音响器材。开首它们的顾客多是居处于附近一带的音响发烧友;而Arcam这个名头也逐渐响亮。
    
      1976年,Arcam推出它们第一款民用合并功放A60,产量定为五十台。Arcam很快便发觉到A60市场价值远不止此。结算下来,A60一共售三万台!不言而谕,这已是一个经典。

      我认为Arcam的拿手好戏,还在于CD机设计方面,脑海中第一个印象当然是89年推出的世界第一款分体解码器『黑盒』。事实上,Arcam亦为英国少数自行生产(非OEM)CD机的专门厂家。98年推出之Arcam一款Alpha9 CD机,其解码部分,原是取材自80年代军用雷达技术,真是不说不知,毋怪乎声音不错,厂方也卖了个理想的数量。Alpha 9之后,民用数码世界进入24bit年代。Arcam对此似乎莫不关心,查实是秘密练兵。
    
      与英国著名数码专家dcs合作成功研发出Ring DAC解码晶片,用于FMJ系列CD 23身上。
    
      话说FMJ CD 23声音色彩浓烈,被部分发烧友认为是贵价dcs器材的『平价』版本。话虽如此,当年FMJ CD23卖价也达到万多元!话说回头,基于FMJCD 23色彩感强烈,用家偶一不慎,很容易令声音带过份黏性,稍欠清爽明快感,而音场也未能扩润。然而,这也有例外的情
况。在我朋友的Audio Note M3/Zero 3/Bryston功放系统中,当配合起针对性线材,FMJ CD 23保留住色层,但音响特性大幅度改善,令不少亲历其境的资深发烧友错愕不已!FMJCD 23声音线条感明确而不生硬。音响舞台宽润而不虚空,全频拓展开润但不锐利;更重要是人声感情与音乐气氛切题,这甚至可能是Arcam设计者意想不到的表现。
    
       Arcam FMJ CD 23及DiVA系列经历数个年头后,再新一代FMJ及DiVA系列顺利面世。今次,FMJ旗舰型号叫CD 33;而中档DiVA则包含两个型号——DiVA 192与DiVA CD 73。或许,我们单凭规格(使用相同的先进升频技术),无法明确介定CD 33与本文主角DiVA 192有何分别。这个当然,厂方不会荒谬到把相同用料及设计的东西勉强把售价拉出距离。无论如何,那一直被部分发烧友认为有较FMJ系列更易调出靓声的Diva顶级型号(例如过去的DiVA CD 93)CD 192,果然不负众望,表现出色,令我与何森多少佩服Arcam经验丰富,手艺出众。

音质表现    

      首先,我得说明本系统由于配搭关系,声音稍倾丰满黏柔是为意料中事。若撇除这特征,此配搭还是可以清楚揭示Arcam DiVA CD 192的潜质;好让看官知所选择。
    
      我早前在一套售价略贵(使用AA/MSB分体CD机,但功放售价略便宜)的系统中,听过马怡静这首『是缘是债是场梦』,没错,音乐充满胆昧,而且好好听,但我无法说服自己小姑娘的唱功好,确有名大于实之感。转用以Arcam DiVA CD 192为首的Audio Note/Bryston/B&W系统重播这首歌,我才察觉到马小姐好在那里……。再试罗敏庄的I Believe,我又发觉罗小姐咬字清晰:音色甜美,唱歌用心。通过这两首作品,清楚说明DiVA CD l92不脱Arcam本色,人声依然为其强项,只不过产品一代此一代有更出色的解像度与音乐性,我曾经说过,音乐感是来自真实,尽管Arcam CD机有其个人色彩感,基于24/192升频技术(当然还包括其他电路及用料),让DiVA CD192有同级中非常突出的人声情绪及立体感表现。有朋友会喜欢线条硬朗(但纸一般薄)的人声,甚至乎还牺牲了空气包围感而不自知,这是个人抉择,没有绝对。
    
      Arcam CD机重播弦乐也是为强项。Midori Encore!里面,我连续听了Kreisler  、Serasate及Pagannini的作品。Midori小提琴平滑、音准佳而且立体,这决非一支音色普通的劣琴。为Midori伴奏的钢琴动态起伏生动,自然而然,无丝毫生硬、孤清或机械性感觉。没错,Arcam CD机向所强调的弦乐丰润感,是次同样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总言之,DiV ACD 192并不因为那传统英国声而欠缺充满生命力的动态。须知道,若然古典音乐分析力不足,生命力/机动性也不够的话,那代表基本的音乐内容有所欠缺,音乐的价值荡然无存,乐迷不听也罢。
    
      Arcam DiVA CD 192泛音不错,所拓展的音响器台——包括高、润、深度——亦然。一张『黑教堂』,那管风琴高高在上,每粒音清晰度不错,音乐颇有呼吸与起伏感;当琴音一出,铜管光辉度依然,响亮感充沛,不过份生硬,也毫不刺耳,有肉得来质感良好。就此,整首作品充满气氛与音乐性。压轴人声再出,整个画面feel立时转变,音乐戏剧性只有更强。
    
      为求进一步证实DiVA CD 192的质素,我又抽出一张『画展』放进碟仓去。在这宁静第七段画面舞台中,一切乐器丰润生动,强项在于音乐本身——旋律性强与动态不错,拉弓形态也具备有一定表现。大大的鼓槌敲下,重力感之佳也令我有点诧异。最后,那自弱至强的持续性沙鼓声,进一步将音乐气氛推高。此刻,我一再感到音响器材真的可以通过匹配,将器材的优点发挥/缺点隐藏过来,Arcam DiVA CD 192真的做到了。
    
      本机转播爵士音乐——Wynton Marsalis的The Party's Over。只听他的小号嘹亮像真,但不带强烈硬质感,背后却见刻意怀旧的弦乐风格;就此,整首音乐充斥著『疲态』,与本曲曲名如出一辙!朋友,这才叫Hi Fi嘛!
    
      假使我们认为DiVA CD 192低频只顾及柔美的话,那又未尽然。只要配搭合理,比方说唱到马怡静那首『一生不变』,鼓击有质有量,亦有重力感与起伏力,但我们不可能妄想DiVA CD 192有像AAMSB那般凝聚结实的结象,毕竟价位不同、声音取向也是各异。另一首You’re Blak,这里面的牛筋勾弦合格,不属于远为高价的CD机那么显得特别『企理』。总言之,以欣赏音乐角度而论,DiVACD 192合格有余:而特性上也有不错的表现。
    
      最后,我们又试过以DiVA CD 192重播许多单独件头的乐器,例如马怡静一曲『铁塔凌云』中的吹口,Antonio forcione于Touch Wood里的钢丝木结他,还有Impact录音中的大鼓、钢琴、横笛、双簧管、中音色士风、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勾)弦及竖琴,甚至乎非洲各种手鼓及左、右横列人声叫嚣/鼓掌,等等,一切具备适当的生命力及实质感。或许,我会认为Touch Wood中的钢丝木结他音色能够较硬朗一点更好。毕竟,这是Arcam个性,也是整个音响系统的配搭使然。
    
      总的来说,凭藉Arcam十多年研制数码科技的经验,配合新一代晶片之运用,在那既定的,传统的音响表现手法下传释音乐。我们不会说或要求一台合并式CD机,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容积里安装或配用最理想的线路架构与元件;而妙就妙在这个既定的框框中应如何发挥,才能达到best buy要求,这是Arcam一项挑战,一种趣味;也是音响发烧友冀盼一个名牌的心愿。Arcam DiVA CD 192可算是个中佼佼者——内容充实而且线路成熟。当中包含的智慧实在不是纯粹金钱所妄求。基于Arcam CD机产量不少,遂成本较低,藉此惠及音响发烧友。不信,环顾音响市场,同价CD机中,能全面杀低它,或最低限度与之打成平手者有那几款?

零售价:HK$12200

Arcam DiVA CD 192规格及资料如下:
•24bit/192KHz升频
•每声道四枚Wolfson WM8740解码晶片
•Burr Brown OPA 2134及Analog Devices AD797运算放大器
•改良主时钟工作稳定性
•四层玻璃织维线路板
•全新低噪声环牛及电源供应
•Stargate及Oscan音响级耦合电容器
•低损失系数Wima聚丙烯电容器(输出滤波)
•改良高阻尼机壳

监听器材如下:
Audio Note M2胆前级
Bryston 14B SST後级
B & W Nautilus 803扬声器
Arcam DiVACD 192 CD机
Audio Note LEXUS(低音部分)/SPx ll(高音部分)喇叭线
Isoclean Auto Focus电源线直入Isoclean美式墙苏(後级)
Harmonic Tech Fantasy电源线(前级)
原装电源线(CD机)
[upload=jpg]Upload/20061023043530461.jpg[/upload]
TOP
569#

[upload=jpg]Upload/200610230413438634.jpg[/upload]

试听最新英国Quad 99 CDS 24Bit/96KHz CD机

作者:乐 人

  踏入2005年,英国老牌Quad 带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全新Quad CDS (24Bit/96KHz) CD机进入国内音响市场。笔者有机会第一时间与经销国都品牌多年的雅琴音响公司商借一台试听。记得一年多前也曾借过国都的99CDP(24Bit/96KHz)试听,但当时由于货源奇缺,经过近两个月后才达成愿望,但那次听过之后印象深刻,非常震撼。售价两万六千元以下的CD机居然能有这么出色的声音重播表现,当时真的惊喜异常。但今次的99CDS是否也有这样的魔力呢?

  其实当今音响市场上真正好声的万元级CD机并不多,注重功能多样化,外型富丽堂皇、重装甲包装的机种反而更多。站在爱乐者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无奈。而像英国Quad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创制出每一款杰作机种的公司少之又少,特别是价格能让人接受得了的好产品。那些售价动不动十万八万的机种好声是正常的,但在万元级的机种中兼有的音乐感染力和自然平顺声音的闻名品牌并不多见,国都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终于借到了一台全新未开箱的Quad 99 CDS(24/96)CD机,这台机子送回试音室取出仔细观察后马上接上自己那套系统内煲机。先试开声的感觉,再看它每天的变化如何。如是者十天过去了,正式有空聆听了。这十天当中在我慢慢了解这台机器声音之余,也在了解它的设计背景和宗旨。据厂方的权威人士说Quad 99 CDS是采用24Bit/96KHz的方式去处理数据,而且是经过多年时间设计和修改,在原来Quad 99 CDP(24bit/192Hz)基础上简化研制出来,去年底刚刚推出。首先是英国本土和欧洲市场,接着是美国和日本,现在才投放中国大陆市场。据说由于此机在欧美推出到现在,各类音响杂志对其声音表现好评如潮,都认为是性价比颇高的CD机。因此我今次试听也采用与平时试听不同的条件来对比。首先参考CD机用上LINN CD12、CARY306/200、SACD机是SONY SCD-1,监听喇叭是PMC MB1, Quad 989静电屏风,ATC SCM150,功放机是BRYSTON 7B/ST、Pass Labx600,QuadⅡ40、909MONO。

  Quad功放机和喇叭的设计实力和品质已是令人信服的产品,之前Quad推出过多台CD机也获得好评,但这台Quad 99 CDS又怎样呢?确实令人期待。Quad 99 CDS的外观与典型的99系列完全相同,只是厚了一些而已。内在则完全不同于99系列的功能,相对于CDP来说少了三组RCA、三组光纤输入。只有一组固定模拟输出。24bit/96KHz的设计和转盘解码分别独立的设计,使更多的音响和音乐发烧友都能充分享受Quad CD机自然纯正、真实的声音,而且特别富有音乐味。

  先听声音:接上PMC MB1, BRYSTON 7B/ST后,放张大动态的无敌天碟进去,低频的冲击力颇凌厉,与以往所听到的英式软绵绵的有所不同,它也是绵密有力,但弹跳感相当明显、鲜活感出色。换张多手仔打击乐,Quad 99 CDS的表现也很神奇,鼓点精确,起落快捷,走位稳定、质感一流。再换张黄红英的人声碟,中频饱满结实,中高频延伸自然流畅,而且齿音重播自然、不像有些“高价”机种那样有“粗、利、硬”的感觉,因为我也听过很多朋友在配搭自己转盘和解码过程中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往往贵了数倍的价格也出不到该有的声音。
  再换上ATC和Pass Lab的系统来听,同样是放回刚才那些唱片。Quad 99 CDS感觉和特点也是好鲜明,结实的中频,全频段弹跳力绵密,层次和空间感的处理相当出色,冲击力和高段延伸完全摆脱了原来英国传统的那种有些压抑的风格,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幅自然、平衡、层次感及色彩丰富但不过份的画面,给聆听者的感觉相当的舒服、悦耳,只是比CDP的密度差了少许,但价格相差是7000元,同时也少了前级可调输出功能。换上Quad 989静电喇叭和Quad Ⅱ40单声道胆机,放上弦乐四重奏、五重奏、独奏的唱乐,Quad 99 CDS重播弦乐的水平更在刚才听打击乐和大型乐队之上,弦乐群无论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如丝绸般光泽顺滑的声音感觉,非常感人。我也放上打击乐来试,居然静电喇叭出来的声音更透明、更快速、更传神,此时用QC-24胆前级搭配Quad 909 MONO单声道后级,令控制力更好,整体动态更大、更强。

  三套系统都分别与Quad 99 CDS搭配。虽然声音感觉有所不同,但音源部分的自然流畅感确实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听99 CDS之后我分别再接上LINN CD12和SONY SCD-1,对比Quad 99 CDS的声音,发现99 CDS的弦乐声和人声的表现相当接近,有时真的分不清是哪台机在唱。如果有机会,各位发烧友也可试试这种感觉。毕竟LINN CD12价位是10倍于Quad 99 CDS之上,但Quad 99 CDS的再现确实出色。而SONY SCD-1与Quad 99 CDS高频的延伸和低频的冲击力也非常接近,特别是高频段的空气感明显都自然延伸,弹跳力也相当出色,但中频的饱满结实Quad 99 CDS似乎更令人信服,音乐感更吸引人。

  原来Quad 99 CDS与传统的CD机在升级上有明显的不同,它没有盲目的强调数/模转换的所谓“硬性”指标,而是聪明地着重于准确的读取CD碟上的数码信号再做精密的解码。据说国都的音响工程师已经证实,如果一开始时就读漏了碟片上的信号,在后续的信号处理环节上是无法完全补偿丢失的信号的。

  99 CDS是用一个高性能的CD转盘,通过软件控制和硬件连接到国都独有的伺服系统,它被精巧地设计成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来自碟片上的错误数据,即使万一碟片被划花或者有其它的损伤,仍可以将数据讯号准确读出。数码讯号随后会被“Delta-Sigma”解码器转换成模拟讯号,机内的先进转换模式并不需要依靠时基准确度,因而避免了传统CD机因时钟抖摆而带来的失真。智能化的电路设计,使国都CD机达到了目前数码音响理论上能达到的高水准。因此Quad 99 CDS的高性价比正是在全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地好评如潮的原因。

  这几套器材的搭配试听完后,我也用了几天去专门接上全套Quad 989、Ⅱ40、QC-24、99CD。听了几天之后终于被这台小东西感动而不用送回经销商了,最后都自愿破财,钱包大出血了!因为这台机以定价13000元以下而有这样的表现,实在不能不让我心动。
TOP
570#

累积20年经验泡制之新旗舰CD机Arcam-FMJ CD36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睡房中使用雅骏CD机。自DiVA CD 192、FMJ CD 23,乃至於CD 33,当中从未间断过。我如此捧Arcam场,其理由在於这些产品声音与赔听者之间不存在任何不可以弥补的鸿沟——隔膜感!话虽如此,我不欲说Arcam CD机分析力惊人,但胜在音乐旋律优美,歌唱有表情,总体声音自然。这不是纯粹追求分析力与场面,但忽略情绪变化的某些高价合并CD机可比。题外话是即使到了今天,这种顾此失彼的情况依然持续,令同时重视音效/表情的发烧友感到失望。

      无可否认,Arcam早期CD机为消除数码恶声,强调柔美感多於分析力;侧重音色甚於拓展低频层次感。说句实在话,我喜欢配用Wolfson数/模晶片的产品CD192,多於RingDAC的CD 23;而CD 33可说是投石问路的CD 82,甚至乎续後的CD 192的升级版。作为旗舰型号,CD 33使用有四枚Wolfson WM8740数/模晶片,效果当然要胜一筹。

      在中挡系统里,很容易便证实到CD 33综合表现(包括分析力、低频层次及舞台感)胜过CD 23。相对CD 23因RingDAC关系带有脂粉味道。随着时间流逝,ArcamCD 33终於完成历史任务,代之而为FMJ CD 36。究竟这款新型号搞了甚么花样?

累积20年研制经验之杰作

      代理高层曾在Arcam厂里听了CD 33与CD 36同场较技。尽管二者皆24/192设计,新型号弱音分析力明显更佳,整体表现令人惊讶,云云。我不会怀疑这见解,因为Arcam一直予人充份的信心,从未失拖。得此消息后,我盼望CD 36早日出现。只要新机抵步,即使何森不指派工作,我也会开口向代理要求尽快安排试机,只因为家中的CD 33早已闻风先卖……

      开宗明义,Arcam指出CD 36乃厂方累积近二十年数码研制经验而成的最靓声作品。其重点包括经重新设计的电源部分。它同样使用两只牛,分别为数/模解码及余下部分提供稳定电能,但CD36更设有十组整流,保证取得最佳声音清晰度及音乐表现力。倘若我们此较过这两台机的电路布局,就知道两只新牛已被安置于机身旁的独立铝仓内,藉此彻底阻截因可能轻微漏磁引起之干扰。FMJ CD 36使用与CD 33相同数量的Wolfson解码晶片,而整块玻璃纤维线路板布局也大致相同,但使用零件有别,例如换上陶磁电容器作高频讯号退交连,以降低电路内诱发之噪声。这说明CD 36在成本效益及设计完善度上,厂方已尽所能,再无广阔的修改空间。我们亦知道,音响器材靓声与否,其中一项决定因素是选料艺术,导致声音高下立判。故此,使用新零件及大幅度更改电源部分的CD 36,真的要听声收货。

      FMJ CD 36装有超低jitter失真时钟及可缩短讯号通道的四层密集式线路板。机械方面,本机依然使用被命名为Accousteel的阻尼结构技术,甚至乎在碟仓后的顶盖内位置,贴有一块用于太空船上能阻隔射频干扰的某种昂贵物料。这对于敏感的数码电路来说,功效不言而喻。无论如何,厂方的宣传语句是CD 36乃世上最佳的其中一款CD机。就此豪语,李英立及所有准用家对此应有期待,起码是以价论声……

      首先要说,FMJ CD 36与CD 33声底相同——端正而耐听。这除了因为厂方风格所限之外,也是因为二者同样使用Wolfson晶片。CD 36走的是低脂粉味而毋碍于英国人向所擅长的音乐表情。或许这样说会令发烧友更容易了解——通过本机能清楚揭示Denon AVC-A11XV乃天龙有史以来声音最标青,而且是脱胎换骨的环绕声合并机。再说,我为Arcam与Denon换用不同电源线,声音由厚得不能接受,到何森与我同声赞好,个中变化极大,足见这台CD机可塑性甚高,叫人重新认识Arcam这个名字。

图片附件: 200682712574824711.jpg (2006-10-3 23:25, 12.41 K)



声音表现

      从前,比方说CD 23,我始终略嫌它的低频既黏且厚,解像度未算特别出色。CD 36明显在这方面胜出两班!我们可以从金响宴里一曲『无词剧』得到启示。这里面鼓打得有力而立体,足以震动地台,起落又快,英式含蓄感去之八八九九。倘若我用布把CD 36盖上,真不会相信这是Arcam出品。讲到低频,我试过唱另一张自备的Mapleshade录音Mapleshade’smusic Festival。这里面有一支电bass,由CD36叫弹奏,,我会用生动中带点泼辣来形容,其中功劳还要算上Mordaunt Short Performance6扬声器一份。它反应敏锐,高音清亮,低频交足功课,与整个系统相当匹配。尽管如此,把CD 36换成CD 23,我相信效果要差上一截。为进一步肯定CD 36这方面的成就,我转唱Santana一首Soul Sacrifice。尽管这是一张经重新混音的旧作品,我惊讶于音乐开始不久,手鼓底部原来暗藏了脚鼓(?),明确而受控,整体鼓声既狠且厚,齐上齐落。绝不拖泥带水,显示出CD 36的低频质素。

      事实上,FMJCD 36更吸引我的地方,还在于那份强烈的情绪变化。最简单的识别方法系听一听珍纳这首Feelings。我跟您说,珍纳唱得相当投入,彻底反映其不错的唱功。她高、低抑扬的音域,徐疾有度的吐字,还有充沛的人声气量,CD 36调整得恰当和准确,我听得相当投入,这就叫音乐感,不是任何以音染或牺牲解像度来换取的假象。我不知道有多少位发烧友明白这个道理?

      FMJ CD 36卓越之处,还在于充份掌握不同音乐的时间步伐;或称呼吸。比如话『无词剧』鼓与鼓之间,声音从进入安静到猝发性起动,变化,充满戏剧性。像SoulSacrifice滚动的节奏感、像RR出品Mephisto & Co.里『荒山之夜』,音场深远,那仿如黑夜飞车的气氛得到保留。转听TACET出品The Tube Only Night Music,这张莫札特选曲,不同的曲目代表着不同的气氛与色彩感。这里面有幽暗恬静的琴音,也有令人精神一振的钢琴。当中音乐旋律起伏不定,欲表达的内容,CD 36是七情上面,而又能保持端正的音色个性。就此,我很相信CD 36是为一款肯用心去表达音乐内容的现代化CD机,不须依靠灯胆,就能准确传递作曲家、演奏者或歌者的讯息。难能可贵。论这方面未必是其数倍价位的某些对手能达到的水平。我敢保证。

      基於CD 36不再依附声音僻性,我尝试用不同类型的录音印证它这方面的演出。一张Opus 3 JazzDelights,音色晶莹剔透如香槟,此特色是该厂牌独有的,那管它是爵士音乐还是古典亦然,FMJ CD 36同样表达得一清二楚。像珍纳的Feelings,我们明确听到录音中的bass分量突出。但我跟何森说,现场效果可能就是这样。再说,那套鼓打出了韵律,棍头敲下但不死实,鼓声有密度感而不粗糙。那似无还有的空间感,只有令临场感递增,确实出色。还有那堆震动的电吉他音,干净而不乾涸、清甜而不浓艳,功劳来自Arcam外,怎少得Denon与Mordaunt Short二者?

      说到Mordaunt Short Performance 6这款被Hi Fi音响誉为近月难得之作,全频反应生动灵巧,与Arcam诚为天作之合。前者揭示後者原来可以捕捉到录音中如此多的讯息量。这不单止是『表层』的分析力,而且还有『内在,的情绪变化,不是Arcam过去任何产品——包括CD33——所能冀及的骄人成就。

      话说回头,既然Arcam厂说FMJ CD 36应用不同手段对付数码噪音及外来射频干扰,那么音乐背景必定宁静。我带来了Susan Wong的But I'm Easy与新作Audio—phile Reference,以其中同一曲目相比较。果如宣传,後者的音响舞台是静得出奇,遂一切人声与乐器声特别玲珑浮凸。同一道理,Arcam FMJ CD 36弱音多细节量多,或许与厂方这方面的努力不无关系。基於这个因素,我感到CD 36动态幅度很宽,音响舞台深远,在Mordaunt Short掌控下达至颇高水平,这方面CD 33技逊半筹,无可争议。

      FMJ CD 36拥有上述这许多优点,但并不代表不讲究音质。比如话听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这里面的古董小提琴音色不是刻意的美,而是质地高雅,不发毛不刻意甜腻,在开扬、充满喜悦感的情绪下发声。TheTube Only Night Music里,钢琴声很有真实感,带光泽及有着各种琴的特质。琴手不时发出交口呼吸声之类,真确得有如音场中附上灵体!到此,我不用多加形容词,已然表达出对Arcam设计师的这份欣赏与敬意。我想,假若不限成本,何愁真正HiEnd的分体CD机Arcam制造不到?这日子何时莅临?

      以价论声,Arcam FMJ CD 36整体表现近乎无懈可击。代理透露,Arcam研究部门是愈开愈大,整整占用一层大楼。这里面一共聘用十六位技术人员,分别负责模拟、数码、影像等的开发工作。其领班头头乃挖角自TagMcLaren。不言而喻,此君为显实力,花了大工夫到CD36线路上去,不怪乎其总体表现与CD 33颇有一段距离。

试音用的音响系统:

Denon AVC-A11XV环绕声合并式扩音机(使用Pure Direct mode和其中四个声道作双功放推动)
Arcam FMJ CD 36(24/192)CD机
Mordaunt Short Performance 6三路四单元扬声器
Delta Cable A-99讯号线
Audio Note AN-SPxⅡ喇叭线(高/中音)
Audio Note Lexus LX喇叭线(低音)
Power Snakes Sidewinder Gold电源线(CD机)
Silver Audio Powerburst电源线(合并机)
Sound Mechanics Performance器材承板放地毡上(CD机)
Sound Mechanics PSS器材承板放地毡上(合并机)
TOP
571#

新阶段,英国的CD机机,也正在发生演变,厂家在音响性的改进方面不懈努力不断……

但是,根据俺之【音响发烧上帝公平定律】在未有质的飞跃之前,音响性的改进,往往伴随的却是音乐性和谐的损失。上帝是公平的!

英国的CD机机,在音响性得到不断改进之后面,所伴随的又是什么呢?颇耐人寻味。

有感想之烧友,不妨也来说一说……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572#



看找不着北的枪文
不如听听兄台化缘结果
TOP
573#

对英国和弦合并CD机--Chord ONE CD机,推介文章吹捧如下:

一见锺情 Chord ONE CD机

若然有任何人自称为Hi-Fi发烧友而对Chord不甚了了,那一不是Hi-Fi初哥,就肯定是好打有限!Chord虽然长久以来都属於低调份子,但在Hi-End界的地位早已得到确认,更横跨专业与民用两界,其著名的专业顾客更包括Abbey Road Studio/Air Studio/BBC/CBC/Decca/Dolby Labs以至国皇家歌剧院及Ray Charles制作公司;

话题之作

       然而Chord更于数年前推出一个出现即成为发烧圈热门话题的Choral系列;成员分阶段逐一出现,继有前/后级Prima及Mezzo、唱头放大器Symphonic、解玛器DAC64、CD转盘Blu及专壤的Hi-Fi架。

       Choral的出现,最惹人讨论的星其如巧克力铁盒的小巧体积,如手饰盒的精致外型,造工与用料又如小型保险箱股有质感,泛蓝光的凸透镜天窗厚重的银白铝材机箱着实酷得很。若插柱令每部Choral皆作45度倾斜的专属Hi-Fi架上,更犹如一座现代艺术品。

       一直有留意Chord Choral的玩家应该记得,那DAC64曾是个非常热炒的话题,至今已进入第二代  虽照机体小小但内里的WAT Filter瓦特瞬变排列滤波器、Pulse Ar-ray DAC脉冲列阵数码/模拟转换器及拥有有强大RAMBuffer随机存取记忆缓冲能力的数码接收晶片等装备,确令DAC 64发挥出小宇宙级的强大威力其后的Blu CD盘的风头同样一时无两,Top-Loading顶譬式入碟设计已经叫发烧友满心欢喜,再加上那个好事者说是工业用饭煲盖,实则应该是潮水艇或太空船压力舱门似的重量CO舱门,其重型机械般的操作手感及密闭效果,更星玩宗雀跃。

      当大家为Blu与DAC 64暍采过后,最顺理成章的想当然就是一台(2in l)合并式的CD机。日子一日一日过去,正当大家怀疑Chord似无此意之际,他们终于推出一款属于Choral系列的CD机『ONE』。当笔者收到一件ONE,确实是一手捧着即自我感觉良好,就是想着过去要『Blu加DAC 64』两件才有声出,现在一件ONE即成。想当然不存幻想一件ONE可以抵得上二件『Blu加DAC 64』,从规模或消费都已经清楚反映;但感性上总觉得个用五万元(定价S65,000)就能够捧一件样子如Blu似的CD机回家,不用外接解码器就有声出,确实叫人愈想愈感觉良好!

实心打造

      要知道Chord称Choral为Desianer Hi-Fi,正如De-signer Chair一样必定要由结构到外型都与众不同,别树一帜。基本上ONE与一众Choral的员一样,机箱主要由二件厚重的铝材构成,但ONE舆Blu却因为那个顶置式入碟舱的舱门结构得多加几块厚重铝材、ONE的机箱(跟所有Choral成员一样)其实就是一盒(机箱)加一蓝(顶板),本应无甚特别,但它们却甚为讲究,以一块约33.5X 14 X 4,5cm的实芯铝挖空造成机箱(盒),就连电源与音频部份的分隔屏障办在挖空的过程中一体挖成,无需再附加任伺结构性或组装的功夫。保证稳固。顶板(盖)则以一块约33.5X 14X1.4cm的实芯铝刨挖出碟舱、显示屏及按钮孔,而那套如压力舱门的CD舱门及门铵的各个组件,亦同样是以非一般厚灵的铝材打造。即使你未亲手拿起过ONE,但就以上种种超重量级用料与制作来估计,大家必会想像得到将之拿在手上的质感与实在感何等强烈。可是,若未亲手操作过ONE或Blu的手动式碟舱盖者或会视之为落伍之作,想必要亲手玩过才会明白开/关碟舱那下手悬之过瘾,由三根弹簧产生的拉力、牵动力何其实在,舱门关上一刹沉厚的『模一声』撞击何等充满质感又实在。足以抵消因其手动所造成的『心理性』不便感觉。

靓声之本

      其实ONE不单机箱结构『坚』!拾讯舆机械组件选料亦是非一般重料,跟同系的旗舰CD转盘Blu一样选用Philips CD-Pro 2M。打开ONE机箱帅顶盖,可以看到那份抬讯机械拥有专属的金属铸重型机床,于机床面铸有大大个『CD-PRO』的字样,机床四角更以弹簧承托作为避震,非现时惯见简陋又单薄的兼容货色可比,照常理推论,靓声得由源头开始做起。至于解码部份,ONE选用最新的128倍超取样/24bit 192KHz的Deta-Sigma晶片;负责最后一关的模拟放大采取真正平衡式放大架构的输出级,用以确侣由拾讯到D/A解调出来的音乐讯息得以在高度传真下送到前级。

酷而不冷

       ONE的本质虽然就是一大块重金属,但经过Chord的巧妙处理后,使之看起来只觉『酷』而不觉冷,属非常有品味得前卫设计。至于声音表现同样一点也不冷而是开,非常闲适的音色。透过ONE听着Camomile plus中藤田惠美唱MoolRiver确实有闲的很的感觉。这个『闲』并非松软无力之流,而星好象不用提劲或用力似的不着痕迹地营造出感悄变化与音乐的张力,这个在藤田唱出Desperado时感觉来得更是强烈,隐隐透出激情的感觉非常立体传神,最重要是不造作、不刻意似的自然流露。对于弦乐ONE也有一手,HagenQuartett拉贝多芬弦乐四垂奏(DG 00289775705),小提琴柔美舒爽而不偏软,有高贵气,运弓的效果属于力而下狠劲,大提琴低音域『印』下去的效果柔顺,声音细密。从容而不松软在RR近作『拉丁凤舞』(RR-l05)中可以进一步了解ONE的空间气场感同样很闲,没有过份饱涨的空气堂音,而是一种刚好令人感觉得到的清柔暖意。至于钢琴,ONE在Helene Grimaud弹奏拉赫曼尼洛夫第二钢响奏鸣曲(DG 00289 477 5328)的重播中,表现出流动感强的动态变化,好像毫不费劲就能够将演译中急促又跌荡的强弱高低变化,一下子释放出来,舒爽而有力的琴音。

止得咳

      若跟笔者一样亲眼见过、亲手玩过又亲耳听过ONE的,相信都会同意ONE肯定是到暂时花不起玩Blu加DAC 64者的『止咳』之作之余,亦是一件任何想找寻如此小巧又靓样的CD机,又想悠闲地听音乐,简简单单地听CD之人士的『唯一』选择。更可以肯定ONE的最佳拍档当然是是Choral系的前后级,即使要找外媛亦应避开音色浓重或强烈倾向暖润的器材或接线。

技术规格;:
频率响应:20Hz-20KHz+/-0,2dB
总谐波失真:<0.003%20Hz-20KHz
解码架构:24 bit l92KHz Delta-Sigma,128倍超取样
拾讯机械:Philips CD-Pr0 2M
讯噪此:106dB A-Weighled
声道分割度:100dB@1KHz
模拟输出:RCA单端/XLR平衡各一组
数码输出:BNC同轴75Ω SPDIF
净重:7kg
体积:335阔105高170深mm
定价:$65,000-
TOP
574#

Musical Fidelity A308

摘自:《视听前线》

   大家还记得80年代初期曾经流行一时的那台“煎蛋机”吗?它适逢诞生在数码音源起步的年代,以浓厚的音色中和了尚不健全的刺耳CD数码味,因而广受爱乐人土的欢迎,它就是英国音乐传真(MF)的A1。MF当然不会满足于A1所带来的荣耀,通过老板兼设计师安东尼的多番努力,竟然被他意外地寻获到一些珍贵的元件,从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首先是Nu—Vista电子管的应用,MF发现了一种60年代末用作军事通信用途的微型军用级电子管性能相当优异,型号为6CW4。

   此管的外壳采用金属制造,具有极佳的抗干扰能力,而且失真和噪音极低,寿命更长达10万小时以上。于是MF把该管应用于放大器的设计上,推出了限量签名版前后级放大器Nu—Vista。从而使音乐传真迈入了Hi—End的殿堂,在发烧友心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但Nu—Vista的数量相当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MF再接再厉,又发现了另一种性能同样优异的军用小型三极电子管,此管的频宽线性相当优异,寿命也长达10万小时以上,型号则定名为Tri—Vista。于是MF又悉数购下所有库存的产品,并用在了20周年纪念产品Tri—Vista系列的设计上。至此,包括最新的旗舰KW放大器的成功推出,MF已奠定了世界Hi—End大厂的地位。

   Musical Fidelity A308银色面板设计并非那种秀气的风格,再搭上较为阳刚的线条,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部Musical Fideliy器材。外型沉实,重量感十足。中间一个巨大的音量控掣,连黑胶唱盘输入在内,共有六组输入,设有两组音箱输出,也有一组可以把A308作为前级使用时的Pre—Amp Out,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其中一级AUX2输入,是厂方特为家庭影院器材接驳而设,输入的信号会直接接到A308内后级放大部份的线路而省却前半部大量的线路,如你以AUX 2接驳的话,音源部份必须有音量控掣:因为A308的音量控制将不能控制AUX 2的音量。除了峰值功率输出略小于Nu—vista,包括制造品质在内的其他方面均有过之而无不及。A308的动态和抗过载容限、热效率都有大幅度地提高,具备更平直的频率响应和更准确的相位,更佳的信噪比和低失真表现。A308放大器每边输出15OW,频率响应是lOHz—20kHz(±0.3dB)。

   以往Musical Fidelity给人的印象是声音较为温厚晕黄,不过A308放大器已完全没有那样的听感了。整体来说,A308已摆脱掉大多数人认为的那种传统英国声,速度感与细节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A308的声底不会予人一点速度迟缓温吞的感受,聆听《Nevermind》时,伴奏的乐器质感相当真实,中庸稍快的速度感,不减失演奏的精采程度。换上《Friday Nighth in San Francisco》这张吉它名盘,三把吉它速度飞快、相互较劲的演奏,A308毫不失忠实的表现。演奏时的细节,A308也能一一挖掘出来,吉它的声音相当干净,播弄钢弦后的延伸,具有明亮的光泽感。

  播放小提琴时,小提琴声不矫揉造作,完全没有经过粉饰和装扮,那是一种充满信心和力量的琴音,琴弓施加于琴弦的力量很大。但这种宏大响亮的声音在不同的音响系统中,也由于音响本身存在的“修饰”作用而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调料,A308显得不那么“粗暴”,展现出良好的延伸感和密度感,清晰度很好,没有过于明亮和耀目,略添一份细腻。从小提琴独奏的较弱过渡到乐队合奏的强音,听起来一点也不吃紧,放鞭炮时如果遇到火药受潮就会出现闷炮现象,声音闷闷的,而不是好的鞭炮那种灌耳的炸响,干脆而且能量巨大。听A308就觉得它处理得干净利落,力量足够了。A308还能展现出一定深度的音场,乐器的定位准确,我想略微靠后的音场对大部分的音乐重播都是有益的。

   A308并不会有厚度不足声音生涩的问题,小提琴演奏时琴板的共鸣声显得相当温润,琴音也带有淡淡的松香味,小提琴的尾韵飘逸有厚度,还带有滑顺的表现,三角铁的敲击声细腻有延伸且光泽明亮。A308的低频表现却相当中规中矩,它的低频是属于较为结实的类型,它没有那种一发不可收拾的丰沛量感。A308的动态表现亦不俗,聆听钢琴奏鸣曲时,将此录音庞大的动态表现得相当不错,琴音的光泽感佳,音粒饱满的程度不错,低频下盘的细节也相当丰富。A308的音场表现稍微前倾一些,但还不至于带给人压迫感,音场宽度与深度适中,音像的形体感稍显庞大,交响乐大动态君临天下般的气势稍显秀气了些,不过铜管的明亮感充足,声音亦显得相当干净,弦乐群齐奏时有着颇为真实的群感。

   在本次试听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作为一款定价5万元级的产品,从制造品质和声音表现来衡量,音乐传真A308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了。而且音乐传真的产品素以高性价比著称,M3的推出让人们感受到音乐传真产品完全具备Hi—End的品质,而A308系列的架构出自M3,制造水准有过之而无不及。买A308,你享受的就是真正的Musicl Fidelity顶级制作了。从这个角度而言,音乐传真的超值和抵卖就不言而喻了。或许,这又是反映务实派设计的理念,与审美的标准。
[upload=jpg]Upload/20061023014159439.jpg[/upload]
TOP
575#

英国 欧奇美 Alchemist Nexus CD机

转载文章:

    Alchemist这个品牌是很有背景的。说它很有背景,是因为该公司首席设计师Tim de Paravicini所设计的一系列Reference扩大机颇受好评。喜爱管机的朋友不知道de Paravicini的大名,那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虽说Alchemist的扩大机都是晶体设计,但是de Paravicini却是EAR一系列扩大机的设计者。换句话说,EAR专事生产de Paravicini设计的管机,而Alchemist则制造de Paravicini设计的晶体机,虽然互有关联,却也互不影响。其实真正吸引我的,在于这是与de Paravicini“有一点点关联”的CD唱盘。在EAR,de Paravicini没有设计讯源器材(只有唱头放大器),而要见到CD唱盘就只能从Alchemist找了。

    “核心”唱盘

    一套音响器材,中心是应该放在讯源、扩大机或是喇叭呢?Alchemist显然认为是CD,所以才推出了这部“核心”(Nexus)唱盘。Nexus一拆箱拿出来,就可以知道这是使用Philips的传动机构,因为遥控都和Philips的普通唱盘一模一样,就只有商标不同;更妙的是,连附给遥控器的电池都是Philips的原装货。不过从Nexus的外观上看去,却与Philips的器材有着天壤之别。颇具艺术气息的金色按键与黑色压克力面板,配上中置的CD承盘,颇能吸引目光驻留;而摆脱了一板一眼的新鲜造型,也让人很容易产生好感。机箱是以轻而坚固的铝合金制成,以八颗六角螺丝锁住,拆卸容易。内部显然采用Philips CDM-12.7传动,是目前最常见的Philips传动机构。

    Nexus在用料上相当简单,但电源方面有明显的补强,将数字撷取部分与DAC部分分开用二个环型变压器供电,电路板也分开相互独立。比较奇特的一点,是数字撷取部分的电路板,在由环型变压器连接到电路板时,竟然六条电线都采用了接线的方式,而且用黑色胶套完好的包扎在衔接处。在既有印象里,不同的材质不仅阻抗不同,更容易使声音劣化。难道这是调音密技吗?实在很难确定,不过看那精美的包扎处,又不得不这么想(因为DAC部分就没有这么做)。在DAC部分,滤波与译码都采用了Philips的芯片,但是使用了18位的双单声道设计,而且厂方宣称还使用了特别发展设计的EMC线路(Enhancement Mode Conversion),可有效降低时间误差,所以根据厂方测量与计算,实际上Nexus不是18位,而是达到了19位的标准。拜使用CDM12.7之赐,与一般Philips的机种一样,Nexus有数字音量衰减控制,不过面板无法调整,要用遥控器才行。电源的保护上,只在电源开关处焊上二颗1A/250V固定式保险丝。

    耐用度测试

    Nexus在试听评论前,已经先让它不停的旋转了二昼夜,以确定其耐用程度兼热机(曾有某牌CD唱盘一系列三型号,旋转二天后一部故障、剩下二部的步进马达将承盘推出时间变成一前一后,也是使用Philips的传动机构)。可以先肯定Nexus的耐用程度,与其坚固的外观相同。在办公室的桌上,我使用Aubiolab 8000B Profi扩大机当耳机放大器,ART讯号线与Sennheiser HD600耳机作为先期鉴听之用,在扩大机与CD唱盘之间,用直径约5公分的大型工业用橡胶垫起权充避震。如是再听了三天,由于正在写歌剧“弄臣”的版本比较,因此什么录音好坏的弄臣录音都听。Nexus在运转时,比起重量高出一倍的Philips LHH-100M还要稳定。LHH-100M会视CD片的平整程度而发出程度不一的马达旋转声(有很多CD片不是完全平整的),但在Nexus却未发生如此状况,难道CDM-12系列的工作状态要比CDM9更加稳定吗?有这个可能。不过,CDM-12的片夹品质比CDM9稍微好一些,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Nexus比起LHH-100M贵上了二倍,听起来的感觉也确实比LHH-100M有较好的质感,高频也较为柔顺,这使笔者在聆听时,倒免除了不少录音不良所造成的聆听之苦,至少听来不那么尖锐刺耳。其次,Nexus有适中的速度感以及很好的冲击性,细节也很好。虽然脱不出类似Philips声音的范畴,但是或许拜EMC的19位之赐,Nexus的确在声音上有比Philips更高级的感觉。

    极佳的搭配特质

    待将Nexus挪至试听室后,为它搭配的是CR Orpheus 328与Dali Evidence 870喇叭,喇叭线则是MIT Terminator 2。Nexus在实际聆听时的声音,给人很好的第一印象 ─ 与其它器材有很好的搭配性,这在实际使用上不会使人产生任何的负面印象。不管是用CR Orpheus 328、Marantz PM-14、Revox B-25、Micromega Tempo 2或Roksan Caspian,Nexus都是它们很好的朋友,不会发生搭配什么扩大机就比较“衰声”的问题。乐器的质感测试是用阿劳演奏德布西的“贝拉玛斯克”组曲,这张录音只要听上5秒,就足以知道系统再生钢琴的品质如何。Nexus重现出一部形体庞大的钢琴,通透程度也让人感到满意。再用最近不小心买到的中文版“士兵的故事”试试定位与层次,每件乐器都在正常位置,凝聚力也值得称赞。在聆听具有暴力倾向、由Erich Kunzel指挥的“魔鬼终结者”主题时,动态反应与高频的回放,也让人有很好的Hi-Fi感受。 简而言之,Nexus虽然脱胎自Philips架构,但在许多方面 ─ 质感、速度、高频响应、音乐性、透明度 ─ 都有很好的提升。这或许是取决于EMC线路、或许与强化的机箱不无关系,也或许与二组独立供电的线路板有关。无论原因为何,以此价位而言,Nexus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在分辨率方面更有优秀的表现。当然,它也是听音乐的好搭档,这也是有鉴于其各项表现都在水准之上的评语。

    聆听上的建议

    建议Nexus在聆听时,若扩大机没有音量遥控,还是请移动尊步,用扩大机的音量旋钮去控制音量大小。因为用数字衰减后,Philips的塑料味就会稍微多一些了,这或许是笔者神经衰弱使然(因为也有人说没有这种感觉)。
TOP
576#

NAD S500 CD机

这是一部配备24bit96KHz解码的CD机,虽然现阶段因制式之争24/96仍未能成为必需手段,但能够提供一种最新最顶尖科技的满足感,情形就如平面显像管电视一样,并非必需,但总比没有的胜上一等。S500用上了CrystalSemiconductor的24/96晶片配合自行设计的滤波线路及平衡式A类音频输出部份,转盘部份是以Philips的组件并加固安装,酸以超级结实的全铝机壳,环牛供电,而数码,音频及伺服操作部份均独立稳压,以上制作在同级机中实属罕见。S500提供了AES/EBU及BNC数码输出、平衡及RCA音频输出,还有一个可串联起其它NAD器材的NAD-LINKSmart-Control,可以用“按通”的形式作遥控方便用家。NADS500的外型亦具特色,银白色全铝壳配用蓝色显示屏甚有贵气,面版线条设计及边位等手工绝佳,这个机壳卖相工艺其实可以和二三万元级机种来比较亦毫不退色。S500机则有类似散热翅的设计,与它的操作热量无关(电源牛,稳压,A类音频输出部份均在低温状态下工作),除了作出加固机身及重量的功效,看来还主要是作为外观修饰。S500的重量是6。2kg,在同极机种中可算甚具份量。

    音色美绝同侪

    近半年来笔者接触过的24/96CD机已有3部,Arcamalpha9,Meridiam500以及Mark Levinson360解码,它们因价位不同表现各异但不约而同给我同一体验,就是它们在16/44.1CD环境下播放,表现比“普通”20Bit解码在分析力及动态上并不令人吃惊(理论上24/96在这两方面甚有优势,难道是20Bit晶片已用尽16/44.1的极限?),反而在音色柔美细致这点上有甚大跃进。这部NADS500亦不例外,它的最强绝招亦在此点,其音色形态甚为柔美,用它手工艺播放任何音乐,那份优美感均附之而来,圆润,幼滑,纯美,甜甜的声音,没有丝毫恶气,用它来播抒情歌韵,如郑丽君、王菲等甚佳,有动人的频魅力。

    除了优美,S500的另一优点是开扬,这部24/96CD机显然不是爆炸性体力型选手,没有强劲能量狠辣速度的虎虎威风,播放如“职业特攻队”之类仍欠一点霸气,但难得是它无论高频及低频均带有一种释放,活泼开朗的气息,有一份平价机中难寻的高贵气质,其高低伸展虽然并非最佳,但却毫无拘紧压抑之感,有天清气朗,尽情舒畅的气氛,可耐较长时间聆听。

    笔者现时使用的CD参考组合是Mark37转盘及CombakReimyoK2解码器,S500与它们相比无论价位及声音质素自有一段距离,输得较多的是空气感及乐器质感,但S500在中频音色及整体的柔美气氛却甚接近。我的Reimyo刚购入两个月,家中软件仍有很多未及细听重温以感受K2解码的威力及所带来的新鲜感,然而在测试完S500后却未有即时收起,继续听了一个星期,原因有二:一、随性战胜发烧爱,S500虽然较逊,但声音并无差池,可以“止咳”。二、发现价平声靓机种的喜悦感化成支持力,平价器材也听得“过瘾”。

    切实佳作值得留意

    假如不是CD革命的不明朗,而每个人对器材的服役年限要求不同(新制式定案,观察期,成熟期最保守也要3年),S500是可以被毫不保留地推为的。


NAD S500 CD机技术参数

数模转换方式:24-bit DeltaSigma

数字滤波:384×超取样

模拟滤波:5

阶滤波 误差0.25dB

频率响应:5kHz-20kHz(+0,-0.15dB) THD(at 0dB,1kHz):0.005%

态范围:96dB

信噪比:>112dB

线性:0.5dB;0 to -90dB

声道分离度 1kHz/@20kHz>100dB

Wow and flutter: Quartz accuracy 输出阻抗:120 ohms

数字纠错系统:CIRC,C1,and C2双重纠错

数字输出:Coaxial,Balanced XLR

尺寸(W×H×D):450×67×285mm

净重:5.04kg
TOP
577#

MUSICWALKER兄的精神令小弟佩服至极,如果说发烧友选择CD机的态度像医生的话,那兄俨然己是病理学家了!兄对英国机的理解通彻足可感天动地。如果只有2万元预算.兄会作何选择呢?
TOP
578#

有了ARCAM(雅骏)FMJ CD36,我不再企盼SACD

作者: 陈 奕

  曾几何时,SACD和DVD-A一度成为发烧友心目中Hi-End的终极目标。然而追捧热潮慢慢冷却之后,事态发展却与人们所设想的背道而驰,数年过去了,DVD—A几乎销声匿迹,投靠SACD集团的厂家虽然在增加,但打开局面仍然显得遥遥无期,这些想必是当初的研发者们所始料未及的。个中原因很多,此处就不再全面分析,只说其中最重要之一,那就是在从1982年至今的20多年时间里,CD以极其庞大的数量奠定了一个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基座,纵然SACD和DVD—A的音质好过CD,但发烧友们却不会因此而全面放弃家中的CD;加上近几年技术的发展,使得CD播放机的声音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便是普通消费级产品,也再难听到“生硬、冰冷……充斥数码味”这样的批评,高级产品的声音表现更是引人入胜,无形之中SACD和DVD—A所仰仗的音质优势被追回了一大截。而当我在不久前听过ARCAM(雅骏)FMJ CD36之后,心中对SACD和DVD—A还仅有的一丝企盼,也暂时地消失了。

  FMJ CD36是目前英国ARCAM公司的旗舰级CD播放机,外观方面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从世纪之交FMJ系列诞生至今,其造型就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产品线重整之后形成的DiVA系列也基本上就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所以你只要见过目前市面上的任何一台ARCAH的CD或DVD机,那么也就见过其它所有的机型了,兄弟们长得都一样。机器面板上只有几个主要的功能键,其他很多功能则需由遥控器来完成。FMJ CD36在背板上提供了两组模拟音频信号输出,另有同轴和光纤数字信号输出各一组,以及用于系统控制的连接端子。电源线采用插座式,给那些喜欢玩线的发烧友提供了用武之地。随机配有CR-314型遥控器,可遥控ARCAH生产的各款CD机、DVD机以及功放等。

  内部结构上,FMJ CD36仍然延续前代机种的布局,最右侧的隔离空间内安置着电源变压器,为了加强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的隔离,减少相互间的干扰,两只封装在蓝色ABS外壳内的环形变压器对这两部分分别供电。相较于前代机型,电源是FMJ CD36重点改进的地方,机内共设有10组稳压电源,并且电源电路均紧靠其服务对象,目的仍然是缩短传输路径,提高工作的稳定性。与雅骏以往生产的CD机一样,FMJ CD36也使用SONY的机芯和伺服控制系统,每个动作的速度都很快,跳跃选曲几乎是在瞬间就完成。资料显示屏则是欧洲风格的,面积较小,目前所有的ARCAM CD机均带有CD—TEXT兼容功能,播放CD-TEXT类碟片时,可在资料屏上显示碟片里的文字信息。

  取下机箱盖时,会发现材料很厚,但却没有想像中那么重,这是因为ARCAM用的是一种特别的复合材料,其结构一共有3层,内外表面是薄金属板,当中央有一层特别的橡胶材料,有利于降低振动;箱盖内表面对应机芯伺服电路板的位置上贴有一块类似纺织物的东西,千万别轻视这一小片相貌平平的东西,它其实是高效能的射频信号吸收隔离物,是能用于太空船的航天产品,价格相当之昂贵。由于伺服电路中流动的是与音频信号无关的高频数字信号,在其上方以隔离物遮挡吸收之后,可有效降低通过射频方式对机内的其它电路产生干扰。机箱中间是一大块铝合金板,板子背面安装着FMJ CD36的DAC及输出电路,这是一块完全独立的电路板,通过两根排线与机箱底部的控制和数据母板连接进行数据传送,铝板则兼顾散热及屏蔽双重作用。

  FMJ CD36的DAC电路板可谓相当复杂,采用与制造电脑主板相同的4层工艺结构,以尽可能缩短信号传输路径。板上大大小小的IC共计20余枚,标准的CD信号首先通过ADl896A,从16bit/44.1KHZ被升频转换成24bit/192KHz,随后送入一个可以用“壮观”来形容DA转换电路,所谓“壮观”是因为在这个DA转换电路中一共使用了4片Wolfsonmicro公司出品的WM8740EDS数模转换芯片,左右声道各2片,WM8740EDS可支持的输入信号频率范围宽达8KHz~192KHz,可处理的数据字长也宽达16bit~24bit,而24bit/192KHz的数字信号便是目前DVD-Audio的最高规格。又由于WM8740EDS本身是一种高性能的双声道DAC芯片,所以FMJ CD36的每一个声道中实际是有4个DAC在并联工作!

  在每个声道中各DAC均独立工作,共计输出的4路模拟信号,理论上这4路信号应该是相同的,但实际上由于有干扰及失真存在,这4路信号会有微弱的区别。将这4路信号送入由“仪表级”的AD797运放构成的信号合成电路,相当于进行一次“加权平均值”的计算,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非线性失真,最终便得到1路最接近理论值的模拟输出信号了。其后的低通滤波器和输出电路,均由BB公司的高电流输出运放IC 0PA2134UA构成。AD797和OPA 2134的噪声水平和失真度都极低,总体性能达到了可用于生产计量仪表的水准,所以称其为“仪表级”。此时用于消费类产品,性能上当然是绰绰有余。

  另外,FMJ CD36采用了超高Q值的时钟电路,石英晶振元件上还粘有防震的改性橡胶以使其免受外界干扰,尽可能降低对音质有不利影响的Jitter(时基抖晃)失真。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为自己的AKG K1000耳机搜罗到一台原厂特地为K1000设计的纯A类耳机放大器——BAP1000,这几天这套顶级耳机产品恰好被我搬回家中过瘾,正好可以用来考察ARCAM FMJ CD36的声底。

  我敢说只要你听到FMJ CD36与高级动圈耳机的搭配后,一定会对那种自然流畅的质感感到惊喜不已。与以往的机型一样,为了寻求高解析力与音乐味之间的最佳平衡点,FMJ CD36的声底不完全是清澈见底型的“纯净水”,但还是比前代CD33有所提高。略显松软的特质中夹带着晕黄而温暖的个性,确实是这个价位少见的声音走向。它的重量感表现在韧劲上,而不是以瞬间的冲击力见长,所以在沉稳而兼具质感的低频段部份,确实能展现出与欧美机种所特有的绵密颗粒来。

  FMJ CD36在音响性上的表现是我比较注意之处。它在高频明亮但不刻意强调,事实上我觉得它在极高频的延伸还略有柔化,所以您会发现空气感的表现是恰到好处,而不是格外出众。不过以自然呈现的方式来说,我很喜爱FMJ CD36这种丝毫不矫揉造作的细节再生方式,没有硬用突显的频段来挤压出乐器线条,而是在不温不火辣的方式下让细节浮凸出来。这样的特色也同时出现在其它频段当中,中高频坚实而清澈,中频爽朗而活生,透明感亦不会被遗漏掉。

  而在音乐味方面,可以说FMJ CD36是无出其右了。从极低频到极高频的整个频带内,都散发着令人动情的魅力,其声底非常宽松自然、丰满温柔,同时又具备无所不包的宏伟气势。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古典声乐或流行歌曲中的人声,都有着极为强烈的质体感。虽然天价的Hi-End播放机比比皆是,比FMJ CD36昂贵数倍甚至数个倍,但在音乐表现力上FMJ CD36不会输给其他任何一个对手。这么说那些高价器材就是名不符实了?可不要以偏概全,这是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天价器材的音乐味虽然无法超越FMJ CD36,但音响性上是可以更好的,另外在外观装饰、制造工艺以及材料等方面也可以好过FMJ CD36。

  在聆听ARCAM FMJ CD36的这段日子里,心情真的是非常之舒畅愉悦,家中珍藏的每一张CD,无论录音精彩发烧与否,用FMJ CD36听起来声音都有着本质的提升。通过与SACD机的对比(SACD/CD双层碟片,播放机是先锋Dv-S969Avi全兼容机,其优秀音质是得到公认的了),我发现SACD的吸引力消退了不少。曾打算在合适的时候换一台更高级的SACD专用播放机,现在看来这个提案可以缓交或是更改了。

  FMJ CD36是ARCAM集20年CD制造经验之大成的作品,至今他们还未被SACD所动,而潜心挖掘CD之潜能,独到的眼光后面则是强大技术实力的支持。我不敢断言ARCAM永远不会涉足SACD,但我相信如果生产的话,也将会是SACD中最好的之一。或许我应该企盼的就是ARCAM FMJ SACD X!
TOP
579#

中价位CD机皇MUSICAL FIDELITY音乐传真A308

转载文章:


图片附件: A308.jpg (2006-8-18 21:43, 19.99 K)



    A308CR 24Bit升频CD唱机Nu-Vista 3D CR CD唱机被誉为CD重播技术颠峰之作,音乐还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音场细致通透而富有鲜明的层次感,加上采用音效超凡的Nuvistor真空管,令Nu-Vista 3D CR CD唱机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音乐质感。除Nuvistor真空管线路之外,A308CR CD唱机完全承袭Nu-Vista 3D CR CD唱机的线路设计,包括多组独立ChokeRegulators扼流稳压器、高精度数据时钟、数码滤波升频及模拟增益级等多项精妙的电路,加上优异的质素与价格比,在相同售价级别中实为超水准之作。

    对于Hi-Fi发烧友而言,相信对“音乐传真”(MUSICAL FIDELITY 简写 M.F.)这个品牌是不会感到陌生,即使未曾拥有过它的产品,至少对“音乐传真”四个字也感到耳熟。时至今天,“音乐传真”已经是一间有21年历史的英国音响器材名厂。虽然只有21年的历史,在这其中,音响圈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曾经名颂一时的音响品牌、一代名器,现在都已销声匿迹。特别是当今越来越多的Hi-Fi音响器材厂家将“家庭影院”作为发展方向时,“音乐传真”仍然坚持不断地推出Hi-Fi产品,其敬业精神实在屈指可数。

顶级技术的下嫁产品

      在我们经常所接触到的M.F.的产品中,除了它的功率放大器外,相信就到它的CD机及解码器了。从M.F.近几年的产品线中,如果除去它的二十周年纪念放大器TRI-VISTA 300外,就数它的Nu-Vista 系列产品了,Nu-Vista 系列包括有M3合并式放大器和3D CR CD机,这两款产品中,M.F.都表现得恰到好处,产品拥有难以置信的品质和公平的价格,它的声音似乎就是每个人都想要的那种真实的声音,但在价格上却让一般发烧友难以接受。

      那么是否有一个折衷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M.F.在2002年推出了一个以A308来命名的产品线。其中包括有:A308 CR CD机、A308合并式放大器、A308 CR前级及A308 CR后级放大器。这个系列的产品最大的特色在于除了没有用到Nu Vistor电子管电路外,其它完全继承了Nu-Vista系列的线路设计,可见其素质优异,而售价则下降了一大截。为了更好地减低售价, M.F.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定制了专用的模具来制作面板和旋钮,使零部件的造价得以降低。当然,如果你还想以更低的付出来拥有M.F.的产品,M.F.还有A3.2系列的产品可以供选择。

简洁是美好的

      传统由英国人设计及生产的音响器材,特别是放大器和CD机,都是样子简单明了,实在没有什么花巧的东西。如果将A308 CR CD机与Nu-Vista 3D CR CD机摆在一起,细看之下,会发现它们两者竟然会如此地相像。差别只在于A308 CR CD机少了一份高贵华丽的装饰,却更让人感到它的实而不华。面板的按键对于一台CD机而言,已经是少到不能再少,中间显示屏上蓝色的数字和CD TEXT文本显示得清晰亮丽。机背的信号输出端子设有模拟单端L、R输出和数字同轴/光纤输出,实在普通之至。

      当打开上盖后,可以发现A308 CR CD机的内部非常简洁。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机芯旁边的两只大型扼流圈,还有两枚用于滤波的大电解和全分立元件的输出电路。如果是换作价格相近的日本同类产品,相信里面的发烧元件一定是密布如麻。机芯并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到,至于是使用了何种类型的机芯,M.F.倒是直言不讳地和盘托出,在说明书上标明使用了目前我们常见的SONY CDM14BL-5BD25机芯和KSS-213BA/F-NP光头,与之相配的伺服电路板就装在机芯之下。论名气,这套系统比不上TEAC的VRDS、SONY的固定式拾信系统,至于Pioneer的“反面入碟”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但是这套机芯和光头及与之相配的伺服系统却可能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套CD转盘系统,单单用在国产VCD上就已经不计其数。SONY亦一直致力于对这套CD转盘进行改良,对那些有轻微弯曲或带有少许擦花的CD碟亦能照单全收。无用多说,这是一套经过无数考验的CD系统,因此,好东西自然受欢迎。

优秀的数字处理技术

      秉承着M.F. Nu-Vista 3D CR CD机的大哥风范,A308 CR CD机使用的数字滤波电路和超采样电路绝对不能有失。事实上,这些电路正源于Nu-Vista 3D CR CD机。由伺服电路板出来的CD数字信号就进入到机箱右面的解码板进行处理。信号首先经过一块Crystal 8420芯片进行升频处理,将CD的44.1kHz/16bit信号提升到96kHz/24bit的水平,尽最大可能恢复采样过程中失去的信息。再经过与之配套的D/A转换芯片Burr-Brown PCM1738E完成D/A转换任务。在此过程中,还进行了8倍超采样数字滤波处理,系统总时基误差少于150pS。这样一个优秀的电路系统,M.F.还将A308 CR CD机所使用的电源变压器、显示系统、红外线遥控器、数字滤波电路、超采样电路和D/A转换电路运用到A3.2 CD机身上。

重量级的机身及输出电路

      至此,你可能会问,A308 CR CD机与A3.2 CD机又有何不同呢?答案是:所不同的包括有机箱、模拟输出级及电源电路。

       A3.2 CD机会给人一种“并不重”的感觉,但A308 CR CD机的却足有17.5kg。M.F.为保证A308 CR CD机在运作过程中的稳定,机身外壳全部采用厚铝合金板制作,左右侧板以横肋进行加固。足够重的机壳能防止外界振动传入。同时,CD转盘运转时,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如果机身的外壳不够坚固,就会将振动传出去而影响到其它的设备。A308 CR CD机将转盘直接固定在底板上,同样也可以防止自身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无疑会使运转更为稳定,这种坚实的机壳正是M.F.产品品质的一种真实反映。此外,用铝合金板制作机箱还有一个好处是铝合金不会导磁,不要少看这一点,在三枪投影机中,为保证不受有害的磁场干扰,机内使用的金属除了铝外就只有铜或不锈钢。

       A308 CR CD机是采用分立元件的输出级电路,每声道的输出级采用了一对MOSPEC BDX33D/MOSPEC BDX34D 大功率场效应对管,能提供2W的输出到L/R RCA输出端子。以CD机2V的输出电压,2W的输出意味着可以提供1A的电流,这在CD机中是极为罕有的输出设计,如此之低的输出阻抗足以克服任何的信号线阻抗和放大器的输入阻抗。采用场效应对管的输出级让人很容易想起Nu-Vista 3D CR CD机的Nu Vistor电子管输出级。众所周知,MOS场效应管有着与电子管相近的特性。电子管电路虽然简单,但供电电路略嫌复杂。而且Nu Vistor电子管存世有限,有的几乎都被M.F.的老板Antony Michealson收购一空。因此可以想象,Nu Vistor电子管已经具备了收藏的价值了。M.F.在A308 CR CD机上不用Nu Vistor电子管输出电路,而改用MOS场效应对管输出电路无疑是要让购买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也能感受到电子管输出电路的质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大功率、大电流的设计肯定会带来惊人的动态,这在后来的试听中已被证明。相比之下,A3.2 CD机的输出级电路就只是用运放来承担。

返璞归真的超低噪电源

      在电源电路的构思上,M.F.也有自己独到的一面。不少人以为只有模拟电路怕噪声,其实数字电路同样怕噪声,噪声会导致各种数字电路运算上的错误,造成信号失真。要避免干扰,恐怕最重要的就是电源部分的设计了。因此,在CD机的电源电路设计中会采用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别供电,又会采用多级直流串连稳压供电来保证电源供应的纯度。为降低滤波电容的电感,提高电容的响应速度,还会采用多只小电容并联成一只大电容的做法。尽管扼流圈滤波的成本比上述方法便宜,但它打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反而更加优异。M.F.对此很早就有认识,即通过在电源电路上运用扼流圈来阻止噪声干扰。

     扼流圈滤波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广泛应用于高品质电子管放大器中的一项供电噪声滤波技术。1988年,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在晶体管放大器中采用扼流圈滤波的高保真音响公司,M.F.推出了SA470后级。

      扼流圈是一个连着供电系统的大型电感,它对直流电保持着非常低的阻抗,但对交流电的阻抗却又相当高。在音响电路中,电源是纯直流的,任何的交流成分都是一种干扰或是另一种形式的噪声。因此,一套运用合理的扼流圈滤波设计将会大幅降低电源的脉动干扰——M.F.独一无二的设计可将其减少到15%—1%。使用扼流圈还可缩减开机时电源瞬时的浪涌电流,并让电路免受几乎任何形式的电源干扰。

      供电噪声与脉动电流是直接与放大器的功率输出成正比的。换句话说,供电噪声与脉动电流是随音乐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干扰是连续不定的,根本就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人耳对频谱方面的变化相当敏感。在驱动扬声器时,普通的供电系统将产生出一组连续而变化的噪声频谱。但在电路里加入一个设计得当的扼流圈后,问题就解决了。至于2×15000μF的滤波电容,在CD机中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就提高放大器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来说,成本合理的扼流圈稳压的确是个令人惊讶的系统。这可真是非常的“音乐传真”,令重播音乐的背景宁静,层次清晰,动态庞大。达至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境界。

      M.F.通过运用扼流圈来阻止机内产生的干扰,使电源有更好的纯直流电供应能力,而且可以防止CD机的电路噪声传播到其它设备去。扼流圈还可以进一步地将各种逻辑电路、操作显示电路和伺服运转电路进行隔离,使它们之间的电磁干扰减到最少。


试听系统:

     M.F. A308 CR CD机
    M.F. A3.2 CR 前后级功放
    DYNAUDIO Contour S1.4音箱

      听M.F. A308 CR CD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那宁静的背景,由此而让更多的细节得到很好的表现。节奏是不快不慢,它不会将声音放慢来让人感觉到细节的丰富,音色有如电子管的温暖如春。又包含了晶体管的分析力及爆发力。听《星球大战》的电影音乐时,各种乐器轮番上阵,在音色、特质、声场、位置、细节的表现上都显得精确而有条理。听《聆极物语》,除了清厉的人声外,还有制作过程中所加入的种种“效果”。当听多了之后,我所听到的是A308 CR CD机是在继承了M.F.传统的声底后,又让人感到它已经进入到更高的境界,面对这样的声音,使我为之投入,除了聆听之外,已经不想再做其它的事情了.
TOP
580#

英国LINN GENKI  
[ 作者:佚名    文章类别:本站原创    点击数:1131    更新时间:2006-4-27 ]


这就是著名的英国LINN GENKI的的外观,一台重量仅为3.3KG的具有HDCD功能的CD机.



有人最欣赏的是它的输出端子丰富,确实,两组固定电平、两组可调电平的RCA输出端子,使用非常方便。外,它还有一个同轴数字输出,但配什么解码器可能效果都不太理想,还是用它本身的输出吧。


为什么用解码器声音就不太好呢,我想与GENKI所用的三洋转盘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么单薄的转盘,数字输出质量有多好,我是高度怀疑的,解码器不容易出好声或出不了它价格相对应的声音也就好理解了。至于CD机本身,它就是用这个转盘校的音,反而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受得许多人喜欢,也称为莲毒。

令人高兴的是,这个光头是比较容易配到的。


LINN的CD为什么这么轻,加上钢外壳只有3.3KG,看到这张图就知道了,它不是用的常见的线性稳压电路,所以没有电源变压器。它用的类似于电脑电源的开关电源,效率高,重量轻。LINN这个公司的开关电源设计得很好,据称最顶级的CD12用的也是开关电源,真是佩服。电磁兼容性啊兼容性,我们在很多情况下,线性电源的电磁兼容性都做不好。

GENKP的输入电源插座内用了两只压敏电阻,开关电源被严密的钢罩屏蔽起来,每个输出在线路板上均装有磁管,进行过滤。


从标签上可以看到这台CD是03年生产的。上部最大的IC是单片机,从结构上升级软件不会太容易,下面是三只可调稳压电路,LM317T、337T等。配合三洋转盘,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是SONY的CDD2500BQ,这块DSP用的也是比较多的一块。
GENKI的解码电路PCM1732U


PCM1732是Burr-Brown公司和PacificMicrosonics公司联合开发的一款带HDCD解码功能的24bit DAC变换芯片,被业界评介为性价比很高的一块DAC。右边的PCF8574T 是PHILIPS 外围器件,为8位I/O口扩展芯片。


让我比较奇怪的是GENKI居然用了这块TDA7439音频处理芯片,要知道这是一块功能相当强悍的芯片啊,什么多路音源选择、多级音调变换等等,我所能见到的只是CD机有两路可调音频幅值的输出端子,难道只为了这个音量电位器的功能就用了这个TDA7349?

今天又考虑了一下,也就释然了:它就是LINN校音的法宝啊,音频处理器可是比换用什么电容强悍多了,板面上并没见多少电容,要有也有一些是钽电容而已,它对音色是起不到多少校音作用的,那么,就相信这点吧,这块电路与软件一起,是校出莲毒的主要原因。它的音频处理部分,除了那块别有用心的TDA7439外,还有三块OPA2604运放。



对这块价值20元不到的运放,运放对比时有这样的评介:觉象5532的升级版,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解析力不错,音乐味更好,有胆味,声底属于较纯厚且有点刚性,综合素质很不错。

英国人就是英国人,它只是够用为目标,决不为因为这是台万元的CD,而动用大量的发烧器件的。



看英国CD机,价格可不是打开机壳看元件,还是听它的声音的。一大摊补品的机器有的是,但结果如何呢?

打开名机,让我们多看看外国的设计师们是用什么理念来设计机器的,是一大幸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