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勒的复活,听地我不知所错 [复制链接]

查看: 10978|回复: 68
21#

偶刚开始收,现在不敢再收了,还是继续莫扎特,贝多芬,老柴的保险,呵呵
TOP
22#

如果以古典主义来看,马勒的作品是不值得多听的。有一种说法说,马勒絮絮叨叨的东西,肖邦三言两语已经包括了。如果以巴洛克时期来看,当然就是乱七八糟不堪入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勒是古典音乐的一个分界点,也可以说是浪漫时期的最后。

前面也谈了我的听感,演奏马勒的名家很多,其中最该听听的是前东德指挥家,如赫伯特·科格尔的演绎,因为他们一个时期以来一直被我们所忽视。

在很多乐团,人声及合唱与乐队是不同指挥,例如以前中央乐团指挥李德伦韩中杰,乐队及合唱指挥是严良昆,就是电影《东方红》最后那个指挥,也是《黄河大合唱》最权威的指挥。东德的人声合唱是传统,也是一绝,水平高于西德。科格尔对人声合唱的驾驭水平,可以说是乐队指挥中的佼佼者,指挥乐队与人声又是演奏马勒最基本的要求。

有张图在这个帖子里: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91101&ftdate=20060109&nTypeId=11
TOP
23#

舒存 在 2006-1-14 11:12:13 发表的内容


嘿嘿,你说的特好,这类伪问题不值得讨论!



这类问题是否包括那个对于开拓性的疑惑,如果是,请直接说明。不然则有些莫名其妙。弄得好像人人都很喜欢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聊话题一样,我想你过多的估计了很多人的时间,过偏的估计了很多人的问题,过低的估计了很多人的思考能力,过强烈的要表达一些十分明显而浅显的见解何况这又是在过错误的领会了别人的意思的前提下。
TOP
24#

如果以马勒主义来看,古典主义是不值得一听的。肖邦更是个讲了半天也没有说服力的家伙,巴洛克就更是絮絮叨叨来来回回兜圈子,好虚伪。从这个意识上来说,马勒是音乐的分水岭,站在很高很高的地方,岂是前人可望? 贝多芬若是知道后来有这个人,他会两眼冒着金光然后立刻听得见声音了。[/quote]

达兄所言,即我心声~
TOP
25#

huobs 在 2006-1-14 11:19:13 发表的内容
没有人对这个版本了解吗?我也是参考一个美国人泰德比利的CD推荐买的,他就推荐两个版本,一是伯恩斯坦的,一个就是斯特拉金的,而且两版都是Battle唱的,评价巨高,经不住诱惑就买了.


在马勒第二中,女中音的分量和地位明显要比女高音重。所以我记得谈论马勒第二的时候,一般都要看女中音是谁。至于女高音倒是鲜有人关注。不过Battle唱过两个版本的马勒第四倒是很好的。
TOP
26#

收了一堆马勒,到现在一张也不敢听,准备再等等……哈哈
TOP
27#

哪里出现马勒,哪里出现ludwig2000
TOP
28#

不同音乐家如同不同的生活态度,有人爱社交,有人爱阅读。
谈不上谁对谁错,谁更伟大。
尊重不同,走自己的路。

我听马勒已经十几年了,现在还在为他的音乐乐此不疲,这是种缘分,当年同时听的巴赫倒是现在没有能达到马勒的痴狂状态。

很同意一句话:交响乐就应该包含一切(大意),而马勒正是把交响乐这种体裁发挥到极至的作曲家,这很大程度得益于他本身就是一名老练的指挥家。他把森林、爱情、童真、生命,还有不和谐音,溶化在在宏大的乐队编制中,这就是宇宙的胸怀。

如果我们在欣赏交响乐的同时对其他形式的音乐/我们在欣赏马勒的同时对其他音乐家,还是存在着偏见甚至轻视,那么就说明一个问题:
你还没有真正了解马勒,没有了解交响乐。
TOP
29#

A.B.M. 在 2006-1-16 14:03:32 发表的内容

所以说,路兄上述的一些指挥家,都堪称是管弦乐作品演绎大师。他们知道如何使一个乐团发出他希望得到的声音。还有,伯明翰演出马勒时,有不少外援,当然拉特尔对于管弦乐作品的超一流控制力也是十分到位的;阿巴多在卢赛恩,许多都是顶级乐团的首席和独奏家,当然乐队绝对庞大,这一点可以从录像里看到。因此,演绎马勒那些庞然大物的作品,乐团的因素是首屈一指的。如果中国演出马勒作品,显然乐团是瓶颈口,暂且不谈那些带声乐部分的作品,光乐团的素质是没有办法得到合理解决的。


我觉得您最后这句话是不是又两个字打错了?
“显然乐团是瓶颈口,暂且不谈那些带声乐部分的作品,光乐团的素质是没有办法得到合理解决的。”

——按照您全文的意思看,第二个“乐团”二字应该是“指挥”二字——“显然乐团是瓶颈口,暂且不谈那些带声乐部分的作品,光(凭)指挥的素质(高)是没有办法得到合理解决的。”

这么改您看对不对?因为我理解你的发言的意思是:演绎马勒时乐队是很重要的,光凭指挥素质高是不够的。

而在我看来,没有不好的乐队,只有不好的指挥。就如同没有不好的战士,只有不好的将军一个道理。而您提到的中国乐团演奏马勒时乐队是瓶颈口我也不这么看。2001年-2004年,国交和爱乐轮番上演马勒,我有幸看过几个现场,也看过音乐频道的录象,觉得其中有几场还是很不错的。既然中国的乐团能把勃拉姆斯和老柴演奏的很到为,那么技术上讲演奏马勒也应该没问题,缺是的就是(指挥的)理解力和训练。
TOP
30#

舒存 在 2006-1-15 12:09:41 发表的内容

那本书应该第一个推荐的是瓦尔特的吧?
我没有听过这个人的录音。个人对乐队作品的选择,第一是乐队,第二还是什么时候的乐队,所谓乐队状态,第三才是指挥。马勒的作品还是欧洲乐团,所谓“马勒乐团”的演绎更到位一些吧,好指挥没有好乐队演不了马勒。

我倒认为指挥马勒的作品,指挥的作用要比乐队大。

据说,马勒作品的技术难度不是很高(大概还不如勃拉姆斯),情绪把握也不是很难(基本上都是比较神经质的),只要乐队编制够了,马勒的味道一般都能演出来一点。

但是因为其篇幅过长,对整体结构的把握比较重要,如果只强调部分而不重视整体的话,极容易造成整首作品演绎的松散。——而对作品整体的结构的把握正是考验指挥能力的地方,而和乐队的素质关系不大。

从各大榜单上的马勒名版也看的出来,就说马勒第二吧。比较出名的几个版本中,有很多都是小乐队,甚至名不见经传的乐队演奏的。比如拉特尔指挥伯明翰市立乐团的马二,巴比罗利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马勒(60年代EMI现场),以及最近阿巴多指挥琉申节日乐团的马二等。乐队都不是很出名,但是演绎的都受到好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