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kuang 在 2005-12-15 18:59:42 发表的内容 阿杰的意思是使用升压牛作放大的时候,静噪更容易做好,而且对元件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而成功抑制静噪是提高讯噪比的基本条件。 松香味的意思是不用升压牛的电路更合理,但必需指出的是在电子管MC放大部分,如果不使用升压牛的话要做好静噪难度非常大,也正是这个原因,市面上不使用升压牛的电子管MC唱头放大器屈指可数,而且价格不菲。 有些电子管唱头放大器在MC级既不用牛也不用胆,而使用运放放大,这类唱放其实注重的是MM放大功能,MC部分就当是附送功能,不在此讨论了。 |
是呀,使用升压牛的唱头放大器,静态时噪声更容易做好,但是是牺牲“信号传递效率”来换取的,而且还引入了非线性失真。特别是牺牲了一些最有“听法”的细节,造成了声音密度下降,相对显得单薄了。后面的电路无法真正意义上的进行挽救。而且静态时噪声低,不等于“信噪比”高;动态时噪声是否同样低?比静态时噪声低更加重要。也就是“动态信噪比”的问题。
MC唱头由于输出电压非常小,好在内阻也比较小,但是要把这个极容易受到污染的小信号放大,对唱头放大器的要求当然是非常高的;加上电子管本身对电磁干扰就非常敏感;如果我们把显象管看成是另类电子管,那么一个磁体靠近显象管或者把显象管换一个方向(改变地球磁场对显象管的切线方向),我们就能观察到图象位置的改变。所以全电子管MC唱头放大器要做好的确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其实,好在MC唱头内阻也比较小,要做好这个MC唱头放大器还是可能的、有条件的。应用场效应管进行“匹配”放大、做好电磁屏蔽处理,下面的电路是电子管或者晶体管,就可以由设计人自己选择。
有人可能就问了;应用场效应管进行“匹配”放大一定比使用升压牛进行“匹配”放大好吗?我认为这论坛上面高手如林,我就不多说了。有一点是不用争论的:任何电路都是有缺点的。我们只是在选择优点更多缺点更少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