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哦,柏林爱乐!(新增试听,12页开始) [复制链接]

查看: 19620|回复: 131
81#

darajan 在 2005-11-13 0:56:29 发表的内容
lqdxy 在 2005-11-12 19:03:07 发表的内容
刚才看了上海电视台《新闻报道》,说在第一曲海顿86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束时由于有很多观众进场,拉特尔无奈地放下指挥棒,停演达2分钟之久!事后记者采访工作人员时,她们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剧院规定只有在一曲结束时才能放迟到的观众进场,而判断一曲是否结束的标准就是观众是否鼓掌,正是由于在第二乐章结束时有很多观众的掌声,她们便以为一曲终了,所以才放那些迟到的观众进场,工作人员并没有错!


是第三乐章结束时拉特尔暂时走下了指挥台。掌声是在第二乐章结束便开始。不过诸位亲爱的同胞,这第一个鼓掌的是坐我前面两排的两个SB老外,长得看着就蠢,穿得更蠢,最蠢的是第一个胡搞,而且所有人都停止鼓掌了,两个SB还在那里拍,真想上去抽他们,连累咱同胞! 到了第三乐章,蠢人又鼓掌了! 拉特尔要不是回头摆手,也不会看到进场的观众,也不会有那尴尬的一幕。说实话,那天进来的观众并没有太离谱的噪音,视觉干扰是有一点。不过最后,在好像D区有个中国观众向拉特尔似乎不太友好的拍了下手摧他开始演奏,此举有些无礼,却出于无奈是可理解的,拉特尔如果要等所有迟到者坐定,大概昨天破天荒地要将海顿分为上下半场演奏了。


是D区的。那个SB就在我的前方不远。我真看不猜不出他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催拉特尔快开始呢,还是给迟到的观众鼓倒掌?那些迟到的人虽然不应该,但还算识相,都尽量不弄出声来,走起路来如履薄冰,自然影响了速度。大概是导致这位可爱的SB鼓掌的原因吧。后来第二首阿迪斯的大型管弦乐作品达到高潮时,这位SB突然站起身来走到最后一排站着看,不知是嫌噪呢还是为了“登高远望”。后来和领座员罗嗦了几句就消失了,再也没出现---来干啥!!!
TOP
82#

Billchen 在 2005-11-13 10:32:53 发表的内容
正是此君。

1999年,当阿巴多请布朗斯坦来担任首席小提琴时, 他还只有二十八岁,被称为柏林爱乐有史以来最年青的首席小提琴。如此推算,现在也不过三十四岁,只是人发福了。

此君也怪。当其他乐手都跟双簧管的A校音时,他拉了两下和弦就好了。在演奏“鹅妈妈”中,他不时侧过身向二提使眼色,不知要提示什么。因为我坐在E区所以看得很清楚。


你说的是这位吗?
[upload=jpg]Upload/200511131728359031.jpg[/upload]

第二天坐最外侧的不是他
[upload=jpg]Upload/2005111317282671133.jpg[/upload]
TOP
83#

jamespan58 在 2005-11-12 0:36:54 发表的内容
本来以为没戏了,没想到下午接到一朋友电话:600元一张票,要伐。想想还是去吧,倒不是不心疼这600元。如果有4000元的,我还真上了。对中国的爱乐者来说一辈子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还不好好痛快一把?事实证明600元的位子不怎么样。如果拉特尔正前方是12点的话,我就坐在10点钟的方位,能好吗?
先是海顿的D大调第86交响乐,这部作品我以前从没听过。音乐响起我就被那绵密而又松驰的弦乐深深打动,感觉这弦乐象一阵一阵的气浪向你扑来,舒服极了。演这部作品时乐队编制很小,小提琴大概不到20把,低音大提琴只用了三把,各个声部非常清晰。接下来的是阿迪的一部大型管弦乐,之前我连这位作曲家的名字都没听到过。包括最后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生涯》都不是我所喜欢或常听的作品。如果换成昨晚的曲目,我宁愿加钱。


我倒觉得第二天的曲目安排更富深意,海顿来自18世纪,避难所则是21世纪的崭新作品,下半场的理查施特劳斯则是乐团的看家曲目。
英雄的生涯作品本身一般,但没想到拉特和柏林爱乐能把它演的如此之棒,到了最后甚至有了升华的感觉,可不可以这么:昨晚的演奏比作品本身更伟大。
们和Ades都是幸运的,如果不是柏林爱乐,还能有谁敢在中国上演这样一部现代作品。
最后编辑Dufresne
TOP
84#

darajan 在 2005-11-12 8:42:00 发表的内容

昨晚被拉特尔在最后关头硬是憋回去的那股强气流,今天终于从喉管出发将出来,今天果然兑现了我的期待!

今天的得分为弦乐 105 分,木管 105分, 打击乐 105 分, 铜管 100 分。

除了圆号略为有一两次音色问题,其余都不可挑剔。

今天也终于见到那个卡拉扬晚年时期熟悉的日本小提手,我说不出的感动,好像时光倒流到80年代,也算是对老卡在天之灵的一种缅怀。由此引发一个问题:目前还有多少乐手是卡拉扬时期留下的。



英雄生涯的最后一两个乐句,圆号似乎有些问题,好像没吹足的感觉,也算是唯一的遗憾吧。
低音提琴声部有几个乐手资格够老,估计是经过卡拉扬时代的。
TOP
85#

jamespan58 在 2005-11-12 11:33:24 发表的内容
海顿的第一乐章结束,很安静。我松了口气(每次类似的场合我都要为同胞们捏这么一把汗),心想,不错,到底柏林,观众的层次也被提高了。妈的,第二乐章一结束我的好心情就被破坏了一半。搞不懂啊!怎么鼓起掌来了呢,稀稀拉拉的。拉特尔刚举起指挥棒又走下了指挥台,原来有近百名迟到的观众(我这里只能用“观众”二字,因为他们或许只是来看的)象游击队一样从各路进口踊进来。那也算了,我虽感不舒服,也已经习惯了。这时我前面一小伙子不知何故突然又带头鼓起掌来----我猜测他是在为那些迟到者鼓倒掌。我晕!!!

应该说演奏时很少有人拍照的,用闪光灯的也几乎没有,但一到谢幕时,不少人纷纷拿出相机。那些领座员似乎终于找到了体现自己“执政价值”的机会,坚持不懈地、孜孜不倦地在我前面跑来跑去实施“镇压”。这一点,他们比大剧院做得差多了。演出都结束了,还不让人家拍照,太死板了。


唉!没办法,真可惜!
TOP
86#

fsyfsyfsyfsy 在 2005-11-12 20:20:34 发表的内容
他最喜欢的指挥是卡洛斯克来伯,曾经在他的指挥下演出过一次.


会让乐队飞翔的指挥,只此一人。。。
TOP
87#

大度一点看,乐章间鼓掌已经不算什么失礼了,至少还能算是无知的热情吧。如果哪位指挥来华之前做些功课也会习惯这样的热情的。诺林顿在乐章间带头鼓掌会不会出“入乡随俗”呢?
TOP
88#

fsyfsyfsyfsy 在 2005-11-12 20:20:34 发表的内容
有幸和柏林爱乐的一位小提琴(名字忘了)聊了几句.他说中国的票价太高,在德国最后等在外面的人都可以花几块钱进去站着看.如果认识团员就可以免费进去看.大厅里常常是挤满了人.他问我们拉特尔的名气在中国大吗.我们说没有卡拉扬大.我们都笑起来.他最喜欢的指挥是卡洛斯克来伯,曾经在他的指挥下演出过一次.


上交好像也是可以这样。本土当然就更低调而亲切了。

下次上交去柏林,也来个漫天要价,成为欧洲头条新闻才是!
TOP
89#

昨天看了电视转播,别的我也不说了,拉威尔的鹅妈妈一出声,实在令我激动万分。看得出演奏者都是全力以赴地,非常认真非常执着。几只管子的演奏家都是涨红着脸在拼命吹!看了自然非常感动。而且就电视转播的声音来听都是很好,那两只笛子交相辉映地一起,立即有晕眩的感觉。真的是太棒了!几只簧管也是极之出色,不愧为当世超级演奏家,出来的韵味哪怕我家的破电视传出都令人亢奋不已!睡美人的帕凡简直让我无法多说一个字;对话一篇也是超级优秀;丑女孩~女皇里面体现出异常丰富的妖娆乃至沉迷,那几只管子实在太厉害,还是通过电视的声音就令我不知南北了,第一小提琴使人着魔般的演奏顿时令我沉沦片刻;伟大的仙人花园,那种超级感人他妈的又穷追不舍,那个胖首席和那灰白头中提首席的对话真了得。高潮来临前录音一下子糟了,全糊了。不过我也不多计较什么了,因为早已激动得泪眼朦胧。
TOP
90#


昨晚被拉特尔在最后关头硬是憋回去的那股强气流,今天终于从喉管出发将出来,今天果然兑现了我的期待!

今天的得分为弦乐 105 分,木管 105分, 打击乐 105 分, 铜管 100 分。

除了圆号略为有一两次音色问题,其余都不可挑剔。

今天也终于见到那个卡拉扬晚年时期熟悉的日本小提手,我说不出的感动,好像时光倒流到80年代,也算是对老卡在天之灵的一种缅怀。由此引发一个问题:目前还有多少乐手是卡拉扬时期留下的。

今天的出场阵容也异常强大,原来很多首席昨天都在休息,今天倒是帕胡德休息去了。换了个更老道的演奏家,似乎更为出色!

晚了,睡觉去了,明天再续。





回答昨日网友的一些问题:昨天一个人洗澡,今天也一个人睡觉。如果谁有能力帮我改善一下,可以短消息联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