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哦,柏林爱乐!(新增试听,12页开始) [复制链接]

查看: 19626|回复: 131
61#

曼弗雷德 在 2005-11-12 11:31:06 发表的内容
cartershao 在 2005-11-12 11:23:55 发表的内容
避难所超级难听。


是不是难听到想找避难所?我倒想买一张唱片来试试。


找那套拉特的DVD,应该不难找啊。
就是拉特上任柏林爱乐的第一场,曲目是避难所和马勒第五。还带一张马勒第五的DVD-AUDIO。
TOP
62#

jamespan58 在 2005-11-12 0:46:55 发表的内容
拉特尔的指挥的动作很洒脱,表情也很丰富,不经意中把整个乐队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指挥棒下。他的一个特点是经常将指挥棒放在左手而用右手指挥,到了轻快的段落还不时停下手势,用眼神和面部表情驾驶乐队。也许他的动作幅度没有郑明勋大,但整体说我觉得他更潇洒。


的确,拉特尔最大特点就是流畅,自然,清晰。对于每一个手势,一个像我这种不懂音乐的普通人都能全然的领悟。而且很随和,亲切,这大概是继承了阿巴多的衣钵。

郑明勋很有张力,这点确实像极了小泽,而小泽又是跟老卡学的。我感觉是这样。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63#

jamespan58 在 2005-11-12 0:36:54 发表的内容
本来以为没戏了,没想到下午接到一朋友电话:600元一张票,要伐。想想还是去吧,倒不是不心疼这600元。如果有4000元的,我还真上了。对中国的爱乐者来说一辈子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还不好好痛快一把?事实证明600元的位子不怎么样。如果拉特尔正前方是12点的话,我就坐在10点钟的方位,能好吗?
先是海顿的D大调第86交响乐,这部作品我以前从没听过。音乐响起我就被那绵密而又松驰的弦乐深深打动,感觉这弦乐象一阵一阵的气浪向你扑来,舒服极了。演这部作品时乐队编制很小,小提琴大概不到20把,低音大提琴只用了三把,各个声部非常清晰。接下来的是阿迪的一部大型管弦乐,之前我连这位作曲家的名字都没听到过。包括最后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生涯》都不是我所喜欢或常听的作品。如果换成昨晚的曲目,我宁愿加钱。


Pan兄和我的苦恼相同。有了入场券,但是无法以最完美的方式感受这个似乎完美的乐团。我坐左前上方,只要铜管一高潮,便会盖住即便再拼命运动的弦乐,不过我能想象他应该体现的声音,还好排练时有在最佳的区域体验过。

海顿的作品铜管的分量轻,所以声音效果因座位造成的差别就小,当然感受会好。

Ades的作品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中国首演。

《英雄生涯》今天的发挥很超级!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64#

Dufresne 在 2005-11-12 9:17:50 发表的内容
下半场的理查施特劳斯则是乐团的看家曲目。
英雄的生涯作品本身一般,但没想到拉特和柏林爱乐能把它演的如此之棒,到了最后甚至有了升华的感觉,可不可以这么:昨晚的演奏比作品本身更伟大。


难道真的是演奏盖过了作品的本身?我很惊诧会是这样。一部一般的作品也会让对它觉得很一般的人感受到升华?
最后编辑曼弗雷德
TOP
65#

今天好像没见Pahud嘛?还是小弟坐在后面的缘故?
TOP
66#

楼上说的亚裔MM是首席中提琴清水直子(Naoiko Shimizu),不过首场演出中她并没有坐在首席位置上。

清水直子曾在1997年慕尼黑国际中提琴比赛获头奖,她是继当代最优秀的中提琴家巴什梅特(Yuri Bashmet)在1976年该项比赛夺得头奖后事隔二十一年再获此殊荣者的第一人。2001年起担任首席中提琴(柏林爱乐共有三位首席中提琴)。

柏林爱乐弦乐各部有三到四位首席,首场演出中,除了大提琴声部外,都由“首席的首席”坐镇。首席小提琴是布朗斯坦(Guy Braunstein),左边是萨德布拉瓦(Daniel Stabrawa),他也是首席同时是柏林爱乐四重奏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的首席是斯塔德曼(Christian Stadelmann),图中黑头发黑胡子那位,四重奏组第二小提琴。首席中提琴赖瑟(Neithard Resa),图中灰白头发的老头,他左边是清水直子,赖瑟在四重奏组中任中提琴。首席大提琴是匡德(Ludwig Quandt),他左边是板着脸的曼宁科(Olaf Maninger)也是首席大提琴,两人都是柏林爱乐大提琴重奏组成员。

柏林爱乐的弦乐真的是太精彩了,从一开始就感到音色象天鹅绒般柔顺,即使在Presto (急板) 时每个音粒还是那么清晰,一颗一颗地灌进你的耳房。从ppp到fff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鹅妈妈”结束时的音响就像在天空中划过一道圆弧线,轻轻地落在远处。难怪陈燮阳在报上说国内乐团实在是“望尘莫及”。
TOP
67#

jamespan58 在 2005-11-12 10:56:57 发表的内容
另外,昨天观众的表现以及东方艺术中心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我直恶心!!!


潘大,怎么了又?说说。
TOP
68#

曼弗雷德 在 2005-11-12 10:18:29 发表的内容
Dufresne 在 2005-11-12 9:17:50 发表的内容
下半场的理查施特劳斯则是乐团的看家曲目。
英雄的生涯作品本身一般,但没想到拉特和柏林爱乐能把它演的如此之棒,到了最后甚至有了升华的感觉,可不可以这么:昨晚的演奏比作品本身更伟大。


难道真的是演奏盖过了作品的本身?我很惊诧会是这样。一部一般的作品也会让对它觉得很一般的人感受到升华?


只能用伟大的演奏来解释了,昨晚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
TOP
69#

cartershao 在 2005-11-12 11:23:55 发表的内容
Dufresne 在 2005-11-12 9:17:50 发表的内容
jamespan58 在 2005-11-12 0:36:54 发表的内容
本来以为没戏了,没想到下午接到一朋友电话:600元一张票,要伐。想想还是去吧,倒不是不心疼这600元。如果有4000元的,我还真上了。对中国的爱乐者来说一辈子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还不好好痛快一把?事实证明600元的位子不怎么样。如果拉特尔正前方是12点的话,我就坐在10点钟的方位,能好吗?
先是海顿的D大调第86交响乐,这部作品我以前从没听过。音乐响起我就被那绵密而又松驰的弦乐深深打动,感觉这弦乐象一阵一阵的气浪向你扑来,舒服极了。演这部作品时乐队编制很小,小提琴大概不到20把,低音大提琴只用了三把,各个声部非常清晰。接下来的是阿迪的一部大型管弦乐,之前我连这位作曲家的名字都没听到过。包括最后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生涯》都不是我所喜欢或常听的作品。如果换成昨晚的曲目,我宁愿加钱。


我倒觉得第二天的曲目安排更富深意,海顿来自18世纪,避难所则是21世纪的崭新作品,下半场的理查施特劳斯则是乐团的看家曲目。
英雄的生涯作品本身一般,但没想到拉特和柏林爱乐能把它演的如此之棒,到了最后甚至有了升华的感觉,可不可以这么:昨晚的演奏比作品本身更伟大。
们和Ades都是幸运的,如果不是柏林爱乐,还能有谁敢在中国上演这样一部现代作品。

避难所超级难听。

呵呵,这样的作品当然谈不上好听。反正我听的惊心动魄,直到拉特的收束手势出来,才有松了口气的感觉。
TOP
70#

Ades的避难所很high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