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一直玩乐器,套鼓和吉他。很长一段时间喜欢电声乐器的张扬,从2000年儿子出生以后,开始听古典。一直以来,都非常喜好真乐器的声音,对合成器做出的电子乐敬而远之。4日听的曲目中有几手合成器的,还有个别曲目过分强调低频。回家后,在自己的系统上回味了一下。个人依然倾向与紫荆花的表现。在通透的基础上,全频的表现都相当出色,音乐信号的量感得到了充分释放,丝毫没有压缩感,但决不是横冲直撞,声音的细节很到位,泛音很丰富但不空灵虚飘。在低频表现上,听国内的个别过分强调低频的所谓HIFI录音时,低频的量感很足,音色厚润饱满,没有压抑收缩之后的“凝聚与冲击”,没有过分的修饰与美化,白描般真实地再现录音的原貌,从而在听感上低频的“核”与“芯”不是特别突出,但个人感觉这恰好反映了国内录音的弊病-----低音的过分渲染,好的录音应该给听者泰然自若的稳重感。
自从自己的系统搭配到位以后,就很少发言了,尽管每天都来坛子看看,但更多的时间用来关注软件,聆听音乐。因为,暂时没有换器材的冲动。非常感谢各位大侠在我购买器材前的指导。
今后,会更多地发言,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