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ZT)『天涯杂谈』还有值得尊敬的老师么——教师节有感 [复制链接]

查看: 9660|回复: 68
21#

教师也是一份职业,中国还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一些现象是肯定存在的,但不能因为这就否定本质的冬冬了。


有人说过改革的最大好处是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胸部挺起来了,。。。就否定其他的冬冬了。


有的事情急不来的。。
TOP
22#

还是有很多老师值得尊敬的,向值得尊敬的老师致敬![upload=jpg]Upload/20059111641950601.jpg[/upload]
TOP
23#

乐韵飘飘 在 2005-9-11 9:47:12 发表的内容
我是个老师,主贴所说的不良现象的确有,但肯定是少数,如果大多数老师都是这样,那中国没救了.老师是不是很辛苦,这不敢说,只知道很多老师周六日寒暑假照样补课,拿的待遇并不比公务员高.政府喊了很久,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可是老师们的心里都很清楚,这只是一句空口号.有句话形容得很好,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晚!


现在的教师怎么样应该让学生的家长评价跟客观吧。
TOP
24#

阿龙 在 2005-9-11 6:27:32 发表的内容
我从来不觉得老师需要比别人得到更多的尊重。


我觉得老师是应该比别人得到更多的尊重.但是老师首先应自重,现在很多老师是满身铜臭,敲起竹杠毫不逊色,怎么为人师表呢???????
TOP
25#


我认识的教师不算少了,很多还是大城市重点中学的,为何我接触的教师很多都是些唯利是图的家伙(可能说的严重了点)?[/quote]

我觉得你可能把老师追求自己应得的合法利益说成了惟利是图了,比如老师收补课费就是很正常的加班费.从你的贴中,看得出来你多多少少还是把老师看作是“只应奉献不应索取”的蜡烛或春蚕式的人物,所以对老师的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看作是惟利是图。我想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可能还有雷锋、焦裕禄那样的只作贡献不求回报的人,因为任何人包括老师包括我都要生存,还要追求小康生活,我不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就不是个好老师!
TOP
26#

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跟以前张文康那自打耳光的“医生是白狼”的论调是一样的。为什么在50年前、在其他国家至今都是最受人尊敬的这两个职业,到了咱们中国的现在成了几乎人人要骂的职业?
前一阵子国务院的那个不打自招的调研“失败的医改十年”,不都是同一个答案?
本应是社会公共事业的卫生、教育一旦由于政府的不作为,反而将之推向市场化,都将沾上商人的铜臭。十年文革使国人丧失信仰,二十年改革开放使得人人丧失道德精神。这样的社会,还能找出一片洁净的圣土吗?
在我们这里,也有赤贫的阶层,但社会上从无鸡鸣狗盗之徒,几乎就是路不拾遗、夜不关门。上次在海滩度假对我的触动就很大。人的精神面貌不都是和物质水准有关系的。
我们也不应一味盯着教师、医生这些人士,睁眼看看,整个社会都是一片铜臭!
TOP
27#



呐喊四 谁给我们理解

--二十多位来自市内各大小学校的教导们吐尽了苦水,居然没有一位教导能感到工作中的快乐。他们开着玩笑说:“马路上面黄肌瘦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学生,一类是老师。”

--社会往往把国家民族的希望都寄托在教师身上,冠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家长则把所有的人生追求和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老师肩上的重担何止千钧?干得好是理所当然。一旦稍有差池,责难声便席卷而来。加上几次行风建设调查,学校因受乱收费牵连而声名狼藉,一瞬间老师似乎成了过街老鼠,骂声四起。而老师的委屈谁能明白?他们也是人,也会力不从心,也会疏忽马虎,也会犯错误。而且,一个工作在一线的老师,哪有权力去制定什么教育政策包括收费政策?而面对现状,谁愿意给他们理解和宽容?

--笔者曾参加过本市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二十多位来自市内各大小学校的教导们吐尽了苦水,居然没有一位教导能感到工作中的快乐。“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想着肩头的重任,想着无休无止的工作。”他们开玩笑说:“马路上面黄肌瘦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学生,一类是老师。”

呐喊五 谁是真正的专家

--实实在在的教育由远离教育实际、动不动就跑国外做研究的专家学者来指导,成了教育的最大悖论。

--长期以来,教育牢牢遵循着“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由一批专家学者掌控着教育思想的演变、教育方式的更新,这本无可厚非。但理论一旦脱离了实际,往往就变得虚无飘渺,令老师无从掌握。笔者近年来有幸参加了各种规模的培训不下数十次,培训笔记记了几大本,但这些宝贵理论真正能对教学实践起多少作用呢?不少老师反映,听专家讲座就如听《天方夜谭》,满嘴国内国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没有谁把眼睛朝下看,看看我们的教学实际,了解老师们的真正需求。实实在在的教育由远离教育实际、动不动就跑国外做研究的专家学者来指导,成了教育的最大悖论。

--学校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使命,这“人”既指学生,也指老师。一所学校若能培养出一批成功教师,无疑是最足自豪的资本。问题是,教师成功了,出名了,拿什么证明?除了荣誉证书,便是工作性质的变化了。名教师怎么能天天呆课堂?名教师得负责对外交流和宣传,树学校形象的,成为学校吸引生源的资本。于是原先做班主任的可以不做了,原先一周上15堂课的可以变成一周上5堂课了,原先是普通教师的可以考虑选拔为行政干部了。一来二去,成功教师就离开了教学前线,走上了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岗位。

--很普遍的例子是:几乎所有的校长都曾经是优秀的教师,但几乎所有的校长都是不上课的,专门负责外出开会,搞好上下人际关系。还有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一些特级教师成名后就理所当然地离开本职岗位,如明星大腕般靠外出“走穴”挣钱,礼堂里一堂公开课,收入远远超过一个月薪水。而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呆在课堂与孩子为伴的,通常都不是领导眼里的好教师,起码不是成功教师。教师的成功以离开教学一线为证明,是教育的又一大悖论。

--教学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实践工作,教学经验是一个老师最可宝贵的工作积累。但通常,教育行政机构的领导们在会议上对老师说得最多的是:要尽快转型,从经验型教师转为科研型教师,要多写论文。于是写论文成了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而且要求之高、数量之多,超过了一般老师的承受范围。“要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要敢创新,有新意”。为促老师写论文,写好论文,学校往往把教师论文与教师收入挂起钩来。于是某市去年教师论文“产量”就突破了两万篇,但其中有价值的却不足百篇。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当然不错,但要考虑老师的实际情况,如此齐头并进一视同仁的做法,只能逼老师“做”论文:摘抄拼凑,不知所云,反而冷落了本该记录整理的教学经验。况且,如果老师都能搞科研做学者,要那么多的教育专家干什么?这岂不是教育的又一悖论?

呐喊六 谁逼着我们“患病”

--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教师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据上海某教育机构统计,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工作压力巨大,且重复繁琐、无法量化,使老师的身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除极少数人能通过自身奋斗或社会关系跃居领导岗位,从而离开教学一线外,大多数老师只能日复一日地呕心沥血。由于接触面不广,他们的生活圈子基本上呈两点一线状态。加上社会舆论固有的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使老师跟现实之间一直保持着距离,于是,他们很少能有舒解压力的机会。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师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据上海某教育机构统计,超过60%的老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这个数据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国家、省、市每年都有“优秀教师”、“十佳教师”评比,但看看他们的事迹介绍,总是令人揪心:多少教师的成功、出名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啊!他们的事迹中充斥了“病倒”、“休克”、“手术”、“坚持上班”这样的字眼。事实上,除了成天在校园里忙忙碌碌,他们哪有时间留给自己锻炼身体呢?

--随着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一些年轻教师在经历了苦闷和彷徨后,悄悄转移目光,寻找别样寄托。他们参加传销活动,做保险业务员,推销各类化妆品,甚至下海经商,不一而足。据某地安利销售公司负责人说,老师是最容易也是他们最乐意吸收的业务员,因为老师知识丰富,能说会道,非常符合他们的要求,而且老师也很容易被鼓动。

结束语

--虽然彷徨怀疑,虽然痛心失望,对教育,大多数老师还是有着执著的期望,满心的牵挂。他们相信总有一天,理想能成为现实,天空能不再阴郁。那时,他们可以在鲜花绿草丛中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以最纯净的心灵贴近自然,感悟教育的快乐,感悟生活的美好。那样的教育,必将是最成功的教育。

--但愿,那一天能早日到来。

--“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用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但现在,面对种种现实,教师们常常感到尴尬和无奈。
TOP
28#

         不是老师,永远不能体会老师的那种艰辛!
TOP
29#

zhangwanhui 在 2005-9-11 20:50:06 发表的内容
在教师节拿教师来开刀实在不该,教师算什么啊?一年下来能有几个钱啊?一年里我得加多少班呐,拿过补贴、加班费吗?


是啊!人家教师才刚放完两个月的带薪长假回来,心情还没有收拾好,你们就在这里声讨好象有点哪个吧!
TOP
30#


我发贴不会煽情,也不愿矫情。我只是说我亲身或身边遇到的事例。
再说一个:
我的一个侄子,两年前是一所普通初中毕业班的学生。每个周末都要上他们班数学和英语老师在校外开办的补习班,虽然不是强制的,但全班学生都去上。
我问他不上他的补习班不行吗?
回答说:不行。老师上课时只按照课本讲一遍,课后学生有问题也不给解答。
我问这是为什么啊?那怎么可以?
侄子说:老师说了,课后是老师的自由时间,老师没有义务给学生解答问题。有问题学生要到补习班里去问。所以,补习班是不能不去的。
我发贴不会煽情,也不愿矫情。我只是说我亲身或身边遇到的事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