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贝尔格虽然也热情宣扬20世纪音乐,拥护勋伯格的无调性和12音音乐。但是他比较倾向于将十二音技法同传统的调性相结合,所以他在这三个人中比较受欢迎。
表现主义歌剧《沃采克》和完全以十二音技法创作歌剧《璐璐》是二十世纪歌剧的杰作。可惜后者没有完成他就死去了。据说他是被蚊虫叮咬所引起的血液中毒而不治身亡。
《沃采克》是自由的无调性,但是不排除传统的形式和体裁。五乐章的交响曲——古典形式的五乐章交响曲——一系列变奏的创意曲,技巧精炼,感情强烈。《璐璐》是仅以一个12音序列为基础,变化出无穷的音乐和强烈的戏剧感染力。我大学时代见到过这部作品,幽蓝的舞台背景,没有细听。
[upload=jpg]Upload/200551019374997281.jpg[/upload]
小提琴协奏曲《纪念一位天使》是伯格拥有听众最多的一部作品,它使用十二音体系写成,但给人以调性地感觉。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35年,在创作过程中,伯格的挚友、马勒夫人再婚后生的女儿玛农·格洛皮乌丝去世,当时年仅18岁,这位美丽的少女患有小儿麻痹症,然而她十分勇敢、温顺和可爱,她的死使伯格伤心非凡,他近乎疯狂地、昼夜不停地完成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纪念一位天使》。
这首协奏曲具有“安魂曲”的气氛,共两个乐章,每个乐章又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乐章(行板-小快板)以一个宁静的引子作为开始,第一部分是温柔的梦幻,小提琴演奏出狂想式的音乐;第二部分具有谐谑曲风格,是少女快乐活泼天性的真实记录。第二乐章(快板-柔板)非常富于戏剧性,第一部分是华彩乐段,音乐异常激烈,节奏变化自由,描写在死亡中挣扎的少女;引用了奥地利民歌。第二部分是巴赫第六十康塔塔众赞歌《这就够了》,这是悼念少女的哀歌,描绘了少女的升天变形,音乐恬静而端庄,在高潮处出现了赞美诗的完整旋律,最后在和平与轻柔的气氛中结束。
此时贝尔格的乐谱上出现了废而不用很久的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