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表现主义——二十世纪音乐的分水岭。 [复制链接]

查看: 6182|回复: 50
2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2#

琴韵 在 2005-5-10 10:38:28 发表的内容
那些想要在19世纪浪漫主义的浓密意境中寻找动听旋律的人们在表现主义面前必定会极度失望。


我想在早期的表现主义里,还是能找到一点点的。只是一晃而过,显得格外珍贵。

有个不适当的个人体会:好像你和一个很“zuo”(上海话念第一声)的人相处,突然有一天她特别温柔,于是你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不过迅即消失,于是你痴迷的等待下一次珍贵而短暂的温柔。

这是很多当代作品吸引我的地方:-)
昨晚听了一场法国电子音乐专场,尤甚。
TOP
23#

值得细细品味。
TOP
24#

上山砍柴 在 2005-5-10 14:15:03 发表的内容
嵽棣俤僀坔埅,疐扚拞奃廸甋,掋啇磾浟,趆磾啇。明白了吧?


哦,原来是这个意思,终于明白了。
TOP
25#

darajan 在 2005-5-10 15:25:49 发表的内容
琴韵 在 2005-5-10 10:38:28 发表的内容
那些想要在19世纪浪漫主义的浓密意境中寻找动听旋律的人们在表现主义面前必定会极度失望。


我想在早期的表现主义里,还是能找到一点点的。只是一晃而过,显得格外珍贵。

有个不适当的个人体会:好像你和一个很“zuo”(上海话念第一声)的人相处,突然有一天她特别温柔,于是你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不过迅即消失,于是你痴迷的等待下一次珍贵而短暂的温柔。

这是很多当代作品吸引我的地方:-)
昨晚听了一场法国电子音乐专场,尤甚。


期待你为那场法国电子音乐专场写的一些文字。
TOP
2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科研级旗舰
TOP
27#

在我而言也是学习。
是在背音乐史。不记得就翻书。印象更深刻。
TOP
28#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5-10 20:26:41 发表的内容
对我而言,SATIE的作品Anne Queffélec是不二选。呵呵。
Ciccolini的似乎不怎样,琴MM别生气哦:)





是不怎么样。但是他的最容易买到。
越来越多人认识萨蒂,他是功臣。
TOP
2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0#

接下来的贝尔格虽然也热情宣扬20世纪音乐,拥护勋伯格的无调性和12音音乐。但是他比较倾向于将十二音技法同传统的调性相结合,所以他在这三个人中比较受欢迎。

表现主义歌剧《沃采克》和完全以十二音技法创作歌剧《璐璐》是二十世纪歌剧的杰作。可惜后者没有完成他就死去了。据说他是被蚊虫叮咬所引起的血液中毒而不治身亡。

《沃采克》是自由的无调性,但是不排除传统的形式和体裁。五乐章的交响曲——古典形式的五乐章交响曲——一系列变奏的创意曲,技巧精炼,感情强烈。《璐璐》是仅以一个12音序列为基础,变化出无穷的音乐和强烈的戏剧感染力。我大学时代见到过这部作品,幽蓝的舞台背景,没有细听。

[upload=jpg]Upload/200551019374997281.jpg[/upload]

小提琴协奏曲《纪念一位天使》是伯格拥有听众最多的一部作品,它使用十二音体系写成,但给人以调性地感觉。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35年,在创作过程中,伯格的挚友、马勒夫人再婚后生的女儿玛农·格洛皮乌丝去世,当时年仅18岁,这位美丽的少女患有小儿麻痹症,然而她十分勇敢、温顺和可爱,她的死使伯格伤心非凡,他近乎疯狂地、昼夜不停地完成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纪念一位天使》。

这首协奏曲具有“安魂曲”的气氛,共两个乐章,每个乐章又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乐章(行板-小快板)以一个宁静的引子作为开始,第一部分是温柔的梦幻,小提琴演奏出狂想式的音乐;第二部分具有谐谑曲风格,是少女快乐活泼天性的真实记录。第二乐章(快板-柔板)非常富于戏剧性,第一部分是华彩乐段,音乐异常激烈,节奏变化自由,描写在死亡中挣扎的少女;引用了奥地利民歌。第二部分是巴赫第六十康塔塔众赞歌《这就够了》,这是悼念少女的哀歌,描绘了少女的升天变形,音乐恬静而端庄,在高潮处出现了赞美诗的完整旋律,最后在和平与轻柔的气氛中结束。

此时贝尔格的乐谱上出现了废而不用很久的调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