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听古典音乐的器材(原创) [复制链接]

查看: 16475|回复: 99
51#

shinelb 在 2005-4-4 12:13:57 发表的内容
凌凌漆 在 2005-4-4 12:08:17 发表的内容
现在对器材越来越没要求了,倒是对唱片越来越需求。


所以钱要花在唱片上啊!
对一般爱乐者来说。


最好是鱼和熊掌兼得!
TOP
52#

现在对器材越来越没要求了,倒是对唱片越来越需求。
TOP
53#

shinelb 在 2005-4-4 12:19:19 发表的内容
名级潜水艇 在 2005-4-4 12:17:15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5-4-4 12:13:57 发表的内容
[quote]凌凌漆 在 2005-4-4 12:08:17 发表的内容
现在对器材越来越没要求了,倒是对唱片越来越需求。


所以钱要花在唱片上啊!
对一般爱乐者来说。


最好是鱼和熊掌兼得!




那只是理想啊![/quote]
我们就是在精神世界追求理想
最后编辑3l
TOP
54#

3l 在 2005-4-4 13:35:19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5-4-4 12:19:19 发表的内容
名级潜水艇 在 2005-4-4 12:17:15 发表的内容
[quote]shinelb 在 2005-4-4 12:13:57 发表的内容
[quote]凌凌漆 在 2005-4-4 12:08:17 发表的内容
现在对器材越来越没要求了,倒是对唱片越来越需求。


所以钱要花在唱片上啊!
对一般爱乐者来说。


最好是鱼和熊掌兼得!




那只是理想啊![/quote]
我们就是在精神世界追求理想[/quote]

兄长请继续,
跟你学到很多。
TOP
55#

enrique 在 2005-4-4 14:15:06 发表的内容
还有个负反馈忘记说了,就是人走路。

在茫茫大草原上,人如果不会看方向,而笔直向前走,是永远走不出去的。为何? 因为人的两脚不是一样长的,总有差异,这个差异导致人笔直走路永远向一边转弯,尽管这个是很难察觉的,但是可以测出来。

那么平时大家笔直在街上走为什么不会像一边不由自主地转弯? 因为有参照物,人们会下意识调整自己的步伐,这个调整方式就是负反馈。发现向左偏了以后左脚就会下意识的步子稍小点。

骑自行车的人控制方向也有类似感觉。

人应该是这样的,故我迷恋《拉2》。
[upload=jpg]Upload/20054417311257137.jpg[/upload]
TOP
56#

3l 在 2005-4-3 23:02:36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5-4-3 13:03:24 发表的内容
31兄:
你是高手!
精彩请继续!

过奖。
唱片乃友人赠,此片令我重新认识音乐与器材之间不可分割的微秒关系。
再比较两组唱片:广州音响唱片展中的《吉祥三宝》与原版《天边》,飞利浦阿劳初版的皇帝与50周年版,不难得出结论,我们所听的唱片,完全是录音师/混音师的审美观的载体。
再说放大器。
模拟电路技术发展到今天,似乎找不着北,事实上也没多少人愿意在此狭窄的没明天的领域下功夫,毕竟当今是数码纵横的天下,当今经济环境,利益主宰一切。
唱片重播偏偏需要模拟技术。
时下市场可供选择的放大器,无论晶体管或电子管式,其技术主导是自控技术,以错误修正错误的环路负回输修正是自控技术的基础,静态测试指标绝对优秀。不过应用于音响放大器,无疑自挖坟墓。
其实只要重新认真分析晶体管/电子管的数学模型,不难发现解决方法,钥匙摆在那,就怕不认真找。
进入大门后,收获是令人狂喜的,一点也不夸张,音乐味与HiFi不是对立的,所谓Hi-END也无需昂贵,这是我研习十载的心得。


很期待继续听到3l 兄的高论,不过小弟有一点不同意见。 我认为负反馈技术作为自控技术的精髓,其实也是模拟技术的精髓,就是在数字领域也是很有作用。

虽然负反馈技术会带来一些看起来指标很高,实际动态不一定好的现象,但现代放大器是离不了这个技术的,否则,温度,环境干扰带来的错误就无法抑制。负反馈技术用于电梯控制,汽车ABS刹车,飞机自动导航,CD机光头自动对焦,甚至电视机自动搜台,自动增益控制等所有需要模拟自动控制的领域。可以说,我们已经无法摆脱负反馈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发挥他的长处,找到别的途径来弥补他的不足。

金嗓子等现在你能找到的几乎任何一台HiEnd放大器内部几乎都有负反馈,无非是用法不同,技术各异。取长补短,才是做出HiEnd的理论基础。
TOP
57#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最后编辑3l
TOP
58#

enrique 在 2005-4-4 14:05:20 发表的内容
3l 在 2005-4-3 23:02:36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5-4-3 13:03:24 发表的内容
31兄:
你是高手!
精彩请继续!

过奖。
唱片乃友人赠,此片令我重新认识音乐与器材之间不可分割的微秒关系。
再比较两组唱片:广州音响唱片展中的《吉祥三宝》与原版《天边》,飞利浦阿劳初版的皇帝与50周年版,不难得出结论,我们所听的唱片,完全是录音师/混音师的审美观的载体。
再说放大器。
模拟电路技术发展到今天,似乎找不着北,事实上也没多少人愿意在此狭窄的没明天的领域下功夫,毕竟当今是数码纵横的天下,当今经济环境,利益主宰一切。
唱片重播偏偏需要模拟技术。
时下市场可供选择的放大器,无论晶体管或电子管式,其技术主导是自控技术,以错误修正错误的环路负回输修正是自控技术的基础,静态测试指标绝对优秀。不过应用于音响放大器,无疑自挖坟墓。
其实只要重新认真分析晶体管/电子管的数学模型,不难发现解决方法,钥匙摆在那,就怕不认真找。
进入大门后,收获是令人狂喜的,一点也不夸张,音乐味与HiFi不是对立的,所谓Hi-END也无需昂贵,这是我研习十载的心得。


很期待继续听到3l 兄的高论,不过小弟有一点不同意见。 我认为负反馈技术作为自控技术的精髓,其实也是模拟技术的精髓,就是在数字领域也是很有作用。

虽然负反馈技术会带来一些看起来指标很高,实际动态不一定好的现象,但现代放大器是离不了这个技术的,否则,温度,环境干扰带来的错误就无法抑制。负反馈技术用于电梯控制,汽车ABS刹车,飞机自动导航,CD机光头自动对焦,甚至电视机自动搜台,自动增益控制等所有需要模拟自动控制的领域。可以说,我们已经无法摆脱负反馈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发挥他的长处,找到别的途径来弥补他的不足。

金嗓子等现在你能找到的几乎任何一台HiEnd放大器内部几乎都有负反馈,无非是用法不同,技术各异。取长补短,才是做出HiEnd的理论基础。

自控技术确实是模拟技术的精髓。“神五”上天,杨利伟落地,离不开自控,离不开负反馈。
现代的音频放大器也离不开负反馈——单元电路局部,精细应用。整体大环路负反馈万万不可,这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犹如乐团演出,在中途出现错音,指挥是不会终止演出进行修正的。
为不出错误,需要排练——反复的排练,这时候需要负反馈,大量应用负反馈,这是演出的基础。
看看朱里尼与荷路维兹的莫扎特钢协DVD
荷路维兹在第一乐章出现了几个错音,演奏/录制继续进行。朱里尼做得非常理智,几个错音不会影响整场演出的艺术性。
阿劳82年的《皇帝》也是如此。
录音应用负反馈技术最多的是卡拉扬,他老人家经常终止演奏重来,甚至对某些声部进行补录,您喜欢吗?
不用大环路负反馈,亦可获得稳定出色的效果。
石前,胆后使用多年,无什么不妥。
这是探索的结果。
TOP
59#

最后说说音箱。
先后用过天朗Stirling,贵族Response 1’S,及世霸Minima Amator。它们最终被送到二手店。
不能说上述音箱不好,室内乐、声乐表现很出色,但播放大编制曲目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在系统构成的三大主体中,音箱似乎是最简单。很多DIY友从音箱DIY起。业内很多厂牌,包括我,亦从此入手。无他,基于对市面产品的不满,入行的门槛也不高。
“简单,门槛低”,误导了所有人。
音箱其实是最复杂的音乐用具。诸如声学、电声转换、机械、美学,甚至空气动力学等无一不涉及。教科书中的所谓理论,根本就行不通。
必须重新为音箱建立一准确的数学模型,这是学术界的事。如前所述,“狭窄没明天”的领域,学术界的精英根本不屑一顾。
事实上这一数学模型是可以建立的。
音箱的声音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只要有单元的准确数据,成品的音箱根本不用测试。
箱体犹如琴身,单元犹如琴弦。
音箱是一件乐器,可以演奏任何作品,可以重现所有乐器的音色。。。。。。。
最后编辑3l
TOP
60#

厉害,3l 兄果然学识渊博!

音箱恐怕数字化还难,也是三大件中最数字指标最少,最含糊不清的。

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就是,音箱的表现和环境还有很大关系,而功放和CD机和环境几乎没有关系(电源,震动都是可以克服的,除外) 。

所以即使作出了完美的音箱,还要作出一个完美的环境。

所以我觉得单就还原能力,最完美的还是耳机,因为耳机直接加到耳朵上,不需要其它环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