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rique 在 2005-4-4 14:05:20 发表的内容
3l 在 2005-4-3 23:02:36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5-4-3 13:03:24 发表的内容 31兄: 你是高手! 精彩请继续! |
过奖。 唱片乃友人赠,此片令我重新认识音乐与器材之间不可分割的微秒关系。 再比较两组唱片:广州音响唱片展中的《吉祥三宝》与原版《天边》,飞利浦阿劳初版的皇帝与50周年版,不难得出结论,我们所听的唱片,完全是录音师/混音师的审美观的载体。 再说放大器。 模拟电路技术发展到今天,似乎找不着北,事实上也没多少人愿意在此狭窄的没明天的领域下功夫,毕竟当今是数码纵横的天下,当今经济环境,利益主宰一切。 唱片重播偏偏需要模拟技术。 时下市场可供选择的放大器,无论晶体管或电子管式,其技术主导是自控技术,以错误修正错误的环路负回输修正是自控技术的基础,静态测试指标绝对优秀。不过应用于音响放大器,无疑自挖坟墓。 其实只要重新认真分析晶体管/电子管的数学模型,不难发现解决方法,钥匙摆在那,就怕不认真找。 进入大门后,收获是令人狂喜的,一点也不夸张,音乐味与HiFi不是对立的,所谓Hi-END也无需昂贵,这是我研习十载的心得。
|
很期待继续听到3l 兄的高论,不过小弟有一点不同意见。 我认为负反馈技术作为自控技术的精髓,其实也是模拟技术的精髓,就是在数字领域也是很有作用。
虽然负反馈技术会带来一些看起来指标很高,实际动态不一定好的现象,但现代放大器是离不了这个技术的,否则,温度,环境干扰带来的错误就无法抑制。负反馈技术用于电梯控制,汽车ABS刹车,飞机自动导航,CD机光头自动对焦,甚至电视机自动搜台,自动增益控制等所有需要模拟自动控制的领域。可以说,我们已经无法摆脱负反馈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发挥他的长处,找到别的途径来弥补他的不足。
金嗓子等现在你能找到的几乎任何一台HiEnd放大器内部几乎都有负反馈,无非是用法不同,技术各异。取长补短,才是做出HiEnd的理论基础。
|
自控技术确实是模拟技术的精髓。“神五”上天,杨利伟落地,离不开自控,离不开负反馈。
现代的音频放大器也离不开负反馈——单元电路局部,精细应用。整体大环路负反馈万万不可,这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犹如乐团演出,在中途出现错音,指挥是不会终止演出进行修正的。
为不出错误,需要排练——反复的排练,这时候需要负反馈,大量应用负反馈,这是演出的基础。
看看朱里尼与荷路维兹的莫扎特钢协DVD
荷路维兹在第一乐章出现了几个错音,演奏/录制继续进行。朱里尼做得非常理智,几个错音不会影响整场演出的艺术性。
阿劳82年的《皇帝》也是如此。
录音应用负反馈技术最多的是卡拉扬,他老人家经常终止演奏重来,甚至对某些声部进行补录,您喜欢吗?
不用大环路负反馈,亦可获得稳定出色的效果。
石前,胆后使用多年,无什么不妥。
这是探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