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听古典音乐的器材(原创) [复制链接]

查看: 16444|回复: 99
31#

当然,我说的是另一个问题了。
TOP
32#

LP也不准确的。说准确,我觉得新的DDD录音是最接近的。
TOP
33#

wolfwei 在 2005-4-3 16:47:13 发表的内容
我的原则:音乐性永远要大于音响性


我也这么想。
很多“爆棚”录音我听不了一分钟。
不过,音响对音乐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用不同器材放相同唱片,可以影响我对改唱片的音乐的理解。
所以,我困惑过:我们听的是音乐呢,还是器材?看来通过唱片来听音乐,无法忽视器材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让人吃惊和愤怒的。
等等。
所以我在后来谈唱片是总很小心。
TOP
34#

上山砍柴 在 2005-4-3 17:01:53 发表的内容
wolfwei 在 2005-4-3 16:47:13 发表的内容
我的原则:音乐性永远要大于音响性


我也这么想。
很多“爆棚”录音我听不了一分钟。
不过,音响对音乐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用不同器材放相同唱片,可以影响我对改唱片的音乐的理解。
所以,我困惑过:我们听的是音乐呢,还是器材?看来通过唱片来听音乐,无法忽视器材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让人吃惊和愤怒的。
等等。
所以我在后来谈唱片是总很小心。


我也想过这些问题,没有什么答案,音乐我仍然坚持自己的听法,现在的唱片公司在商业上做的文章太多了,影响了爱乐者的音乐思维,我觉得DG的录音还是以音乐为本的,我们几乎看不到什么发烧榜上有很多DG的东西,但是就音乐而言,大家都选择了DG
TOP
35#

shinelb 在 2005-4-3 13:03:24 发表的内容
31兄:
你是高手!
精彩请继续!

过奖。
唱片乃友人赠,此片令我重新认识音乐与器材之间不可分割的微秒关系。
再比较两组唱片:广州音响唱片展中的《吉祥三宝》与原版《天边》,飞利浦阿劳初版的皇帝与50周年版,不难得出结论,我们所听的唱片,完全是录音师/混音师的审美观的载体。
再说放大器。
模拟电路技术发展到今天,似乎找不着北,事实上也没多少人愿意在此狭窄的没明天的领域下功夫,毕竟当今是数码纵横的天下,当今经济环境,利益主宰一切。
唱片重播偏偏需要模拟技术。
时下市场可供选择的放大器,无论晶体管或电子管式,其技术主导是自控技术,以错误修正错误的环路负回输修正是自控技术的基础,静态测试指标绝对优秀。不过应用于音响放大器,无疑自挖坟墓。
其实只要重新认真分析晶体管/电子管的数学模型,不难发现解决方法,钥匙摆在那,就怕不认真找。
进入大门后,收获是令人狂喜的,一点也不夸张,音乐味与HiFi不是对立的,所谓Hi-END也无需昂贵,这是我研习十载的心得。
TOP
36#


31兄的文章很专业,
我是外行,
大概能懂一些。
期待继续。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3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8#

名级潜水艇 在 2005-4-4 12:17:15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5-4-4 12:13:57 发表的内容
凌凌漆 在 2005-4-4 12:08:17 发表的内容
现在对器材越来越没要求了,倒是对唱片越来越需求。


所以钱要花在唱片上啊!
对一般爱乐者来说。


最好是鱼和熊掌兼得!


那只是理想啊!
TOP
39#

凌凌漆 在 2005-4-4 12:08:17 发表的内容
现在对器材越来越没要求了,倒是对唱片越来越需求。


这说明你对现有器材已经很满意了!
TOP
40#

shinelb 在 2005-4-2 21:47:56 发表的内容


文章深入浅出,充分考虑到了我等了门族群.

可惜看来我始终入不了门了。我太容易满足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