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蚂蚁博士拜年大贴:2004年鄙人购买唱片回顾展示100张 [复制链接]

181#

zjize 在 2005-2-20 12:23:27 发表的内容
蚂蚁博士 在 2005-2-2 16:24:41 发表的内容
第十张:《1812序曲》(碟号:Telarc SACD-60541/出版公司: Telarc)

[upload=jpg]Upload/20052216243167448.jpg[/upload]



这张片片没听过,不过我一向反感以发烧为卖点的片片。
怎么样??有没有其它人听过?



比TELARC第一张1812  音乐感好些, 比其它名盘还是有些差距
TOP
182#

petershao 在 2005-2-21 11:23:18 发表的内容
怪了,第20张以后的我基本上没有。


哈哈,这就是你要上hifi168的目的,这样才能保持先进性。
TOP
183#

蚂蚁哪找的这么多介绍??
TOP
184#

蚂蚁博士 在 2005-2-20 17:28:45 发表的内容
我收的教皇合唱团的几个版本唱片:

[upload=jpg]Upload/20052201719193766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2201720188841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22017221920720.jpg[/upload]


这三张并不是教皇合唱团的作品。只是传统的格里高利圣咏。
“教皇合唱团”是用格里高利圣咏的形式演唱流行歌曲。
TOP
18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86#

我也说,这个合唱队总共只出了4张碟,蚂蚁怎么搞了8张出来。

这种唱法初听有新鲜感,听久了却觉得没意思,把音乐的内涵与形式分离了。
有点像国内的杨**,把军港之夜都能唱得和情歌一样。
TOP
187#

松风 在 2005-2-21 10:18:03 发表的内容
这三张并不是教皇合唱团的作品。只是传统的格里高利圣咏。
“教皇合唱团”是用格里高利圣咏的形式演唱流行歌曲。


    嘿嘿,见笑,我真还将此混为一起了,本人外文太差,唱片里的说明书也似懂非懂、音乐的风格都在一条线方向,格利高连圣咏我真的非常喜欢,不过后面的几张唱片确实很难收到!
   据说格利高连圣咏方面的经典唱片还有几张,今年再撒网力收!
TOP
188#

怪了,第20张以后的我基本上没有。
TOP
189#

另外,杰长老的这个形象不错:

TOP
190#

转一篇文章与大家共同欣赏:

——————宗教清唱剧的典范《弥赛亚》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以及他的许多大协奏曲诚然动听,但是纵观作曲家一生的作品,算得上最优秀的巅峰之作莫过于《弥赛亚》。这部清唱剧不但是亨德尔一生才华最完美的展现,更是巴洛克音乐中的瑰宝和典范,所以我们用整整一个篇幅来介绍这部气势恢宏,内涵深刻且不乏动听篇章的钜著。
其实在系列文章的第六篇,我们在介绍作曲家身世的时候就曾经谈到过,亨德尔在英国的生活经历了一个从受宠到失宠,从荣华到落破的过程,反差之大令他本人心力交瘁。1735年,作曲家已年过半百,然而这时候他的生活状况却变得异常窘迫——歌剧在英国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以至于他的创作成果一再付之东流,亨德尔亲手创建的歌剧院也不得不被迫关闭,曾经无比风光的音乐大师一下子成了负债累累的潦倒汉。就在这生活与事业的最低谷,伦敦一位著名的剧作家查理·詹宁斯给亨德尔寄送来了自己创作的三部宗教清唱剧剧本——《扫罗(Saul)》、《弥赛亚(Messiah)》以及《Belshazzar》。詹宁斯和亨德尔早在1725年就成为挚友,詹宁斯才华出众,是当时英国十分出色的剧作家,而亨德尔又发现詹宁斯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有相当高的领悟力和理解力,所以两人相互仰慕,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时詹宁斯寄来的三部剧本无疑好似“雪中送炭”,令作曲家欣喜不已。他立刻回信道谢,并决心对这些剧本进行潜心的研究。
此后的时光,亨德尔在阅读和思索中度过。虽然此时他生活在贫穷和困苦中,但充满宗教色彩的三部清唱剧剧本却让作曲家经历了一次精神世界的洗礼。《弥赛亚》更让亨德尔的思想获得升华,在这部剧作中他体会到了神的力量,心中重现阳光与感动。经过数年的思想积蓄,在1741年亨德尔开始着手创作基于《弥赛亚》剧本的音乐。历史上对于这部作品的诞生有非常详尽的纪录——亨德尔在当年8月22日(星期六)下午开始写作《弥赛亚》,6天之内便完成了第一部份,9月6日完成第二部份,9月12日完成整曲的架构,然后写了管弦乐部份并加修整。完成整部作品前后一共只花了短短24天,速度是极其惊人且无丝毫的敷衍、懈怠。据闻作曲家在写作过程中,时常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甚至湿透手稿。尤其当他写到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大合唱》这一段时,还双膝跪倒在地,双手向天,喊著说:“我看到天门开了!”作曲家似乎已经亲身看见、亲手触摸到救世主,所以《弥赛亚》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与亨德尔创作时体现出的虔诚心灵以及成熟的宗教情操是息息相关的。
无论在处世态度方面还是事业成就方面,《弥赛亚》对于亨德尔而言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部作品让作曲家有了很多改变——亨德尔不再急功好利,他开始追求人生真实的意义。从此以后,亨德尔与巴赫携手并进,从心底写出对至高上主的赞美与感谢,将一切的荣耀归与真神上帝。也惟有这样伟大的心灵,才能谱出感人至深的音乐,为许多世上迷途的人们指点迷津,照亮他们人生的旅途。
《弥赛亚》的首演在1742年4月13日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虽然这时候亨德尔的经济条件很不好,但是他还是毅然决定将首演办为公益演出,不带任何盈利性。当时的海报上写着“为了一些困苦的囚犯,以及梅尔舍医院的利益而演出”。结果这次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听众无不被作品所感染。很快,消息传到英国首都伦敦,人们纷纷要求一睹为快。1743年《弥赛亚》在伦敦上演,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第二部分终曲《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站起来听完了全曲。由此,《哈里路亚》要站着聆听,便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最后演出再次获得轰动,在经历了长久的沉寂后,亨德尔终于依靠《弥赛亚》取得了事业上的又一个高峰。
介绍完了《弥赛亚》的创作背景,让我们一同来解析一下这部作品。清唱剧就是以宗教事件或宗教人物为主角的,以管弦乐与人声歌唱为表现形式的大型作品,通常是作曲家根据剧本唱词写作旋律。《弥赛亚》的内容完全取材于圣经,剧作家詹宁斯对圣经各个篇章故事的采撷、编绘,具备高度的广博性,且能做到融会贯通,所以剧本自身就具备很高的文学素质。作品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颂赞救主基督的全生涯,从旧约圣经的预言,到主耶稣的出生、生活、受难、受死及复活,以迄荣耀的再临,使我们清楚认识到整曲的一贯性。全曲主要精神虽然注重救赎的信息,却超越了教会的教义,成为一种非礼仪的圣乐,而向全世界人类传达救恩的喜讯。亨德尔经过对剧本长达数年的钻研领悟,加上其无比优秀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歌剧时积累下的经验,用自己独特而美妙的音乐语言,将这一严肃的主题表达出来。
剧本共分成三大部分:“救主降临的预言及他的诞生”、“救赎的信息及救主为全人类的牺牲”以及“救主战胜死亡及最终的审判”,唱词主要选自圣经的《以赛亚书》、《诗篇》等。最终的演出则又分为五十三个章节,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23曲,第三部分篇幅较短,为9曲。曲目由序曲开始,给人以平安、回归的感觉。亨德尔一开始就用男高音,以宣叙调唱出《安慰你们,我的子民》。在第一部分中间,他倒述救主的降生,而且把降生的情景,如童女怀孕生子,天使向牧羊人报佳音,牧羊人在旷野等都生动描绘出来,使听众如生历其境。合唱曲《光荣属于上帝》,以遥远而轻盈的声音演唱。随着乐团齐奏,音乐逐渐增强。女高音独唱的咏叹调《放牧羊群》,以优美恬静著称。在四声部交替的合唱声中,第一部结束了。第二部分以《以赛亚书》及诗篇为主,默想基督代罪羔羊的苦难,和他光荣的复活。这部份最为突出的是女高音所演唱的悲伤咏叹调和三首哀婉而令人心碎的合唱曲。随后与其形成对比的是一段女高音简短的宣叙调,以及一段赋格式的合唱;紧接着的是五个声部的合唱《醒来吧!》和人们的祈祷曲。结尾曲是亨德尔最著名的作品:《哈利路亚》合唱曲,哈利路亚原意是“将荣耀归给主,赞美救主”之意。这个合唱成为整部作品的高潮和精髓,也是如今最常上演的段落,在西方国家甚至是妇孺皆知的,其气势宏大,感人至深。第三部分亨德尔说明了救世主对“未来”的拯救。从女高音演唱的活泼咏叹调《我的救赎主活着》,及以整个乐团伴奏男低音的宣叙调《号角响起了》,然后是充满艺术魅力赋格曲调。最后是以丰富的节奏,仅以一句话构成的《阿门颂》完成这一部伟大的钜作。
《弥赛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从艺术层面而言,《弥赛亚》既充满着巴洛克时期独有的特点,又显得极其与众不同,其平易近人、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它成为影响力最广泛的宗教音乐作品之一。同时作品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我们可以听到意大利歌剧、德国受难曲、英国赞美诗等曲式的影子。在艺术气质上既有英国的纯朴、德国的严谨,更有意大利的明朗和法国的高贵。《弥赛亚》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从而成为引领很多人进入圣殿的名篇,但其高度的艺术性也让它成为广大古典音乐爱好者喜闻乐见的声乐作品,崇高的思想、圣洁的气质以及优美的旋律造就了《弥赛亚》的不朽。
TOP
191#

第五十三张:《徐小凤闪闪生辉20首 》

[upload=jpg]Upload/200522115505892502.jpg[/upload]

由美國Sony Music Studio 之資深mastering engineerVie Anesini負責製作,限量版1只SACD 加送1只DSD CD,SACD在美國壓制, DSD CD 在日本制模,cd编号: 5034559。
徐小凤就不需要再向大家介绍了吧。
曲目:
無奈
風的季節
漫漫前路
逍遙四方
風雨同路
夜風中
每日懷念你
黃沙萬里
喜氣洋洋
雪後有春風
人生滿希望
舊事隨夢去
泡菜的故事
小癩痳
賣餛飩
賣湯丸
讀書郎
行蹤不要問
歌聲暖我心
月色眼內浮
TOP
192#

第五十四张:《国王歌手合唱团(Renaissance) 》(双CD )

[upload=jpg]Upload/20052211665212851.jpg[/upload]

出品:BMG France
编号:Red seal; ASIN : B00005TP0Q
成立于1965年的六人无伴奏合唱团。由六个男生组成的美声团体(高男高音/郝利、男中音/劳森、高男高音/泰森、男中音/克劳奇、男高音/菲尼斯、男低音/康纳利),两个高男高音有高音绕梁的本事,乍听之下以为是女高音引喉飙窜;男低音则作鼓声隆隆,引导音乐以各种节奏向前行进;六个声部变化多端的组合排列,听来宛如一个乐团的大合奏。他们音色纯净和谐,声部平衡,和声精妙,节奏精准,演唱表情丰富,极具感染力。自1968年推出首张专辑以来,他们一直以绝美的嗓音、绝佳的演出默契、绝妙的编曲创意,游走在流行与古典音乐的世界里。不但获得电影配乐大师Michael Kaman等人的青睐,连男高音多明哥、女高音韩翠克斯、乃至流行音乐界的[披头四]大老保罗麦卡尼等等都是他们合作的对象,可说是跨界音乐的绝佳范例。

Disc One:
Haec dies
Te lucis ante terminum
Beata viscera Mariae Virginis
Ave verum corpus
Vigilate
Viri Galilaei
Te lucis ante terminum (II)
Lamentations of Jeremiah, First Set
Lamentations of Jeremiah, Second Set
If ye love me
O Lord, make thy servant Elizabeth, our Queen
Sing joyfully
Laudibus in sanctis
Enemiga Le Soy, Madre
Dindirin, Dindirin
Rodrigo Martinez
Antes Que Comais A Dios
Aleph, Quomodo Sedet Sola Civitas
Oh Que Bien Que Baila Gil!
Zarambeques (baile De Negros)  
Disc Two:
Benedicta es
Vous l'arez s'il vous plaist
Vous ne l'arez pas
A la mort/Monstra
O virgo virginum
Nymphes nappees
En l'ombre d'nu buissonet
Regretz sans fin
Allegez moy
Absolve quesumus
Pour souhaitter
Mille regretz
Si congié prens
Ce povre/Pauper sum ego
O virgo prudentissima
Petite camusette
Nymphes des boys
A l'ombre d'ung buissonet
Basiés moy
Basiés moy
Pater Noster/Ave Maria
最后编辑蚂蚁博士
TOP
193#

蚂蚁博士 在 2005-2-21 12:14:37 发表的内容
另外,字母的这个形象不错:


这是偶找遍了百度所有的"长老"图片才找这么一张较合适的图作素材,用软件为他作出来的,他还有点嫌小和尚嫩.........
TOP
194#

我觉得很好,肥猫兄好久也为我整一张?感谢先!
TOP
195#

第五十五张:《古巴六人组合》

[upload=jpg]Upload/200522116294573739.jpg[/upload]

演唱:Vocal Sampling
编号:Decca 468 498-2
来自古巴的声音奇迹
  Vocal Sampling是什么?这是一支来自古巴的六人演唱组。翻译这个演唱组的名字有点难度,Vocal意为人声,而Sampling则是个很专业的词汇,意为电子音乐制作过程中的“采样”,也就是指收集和创造各种奇特的声音效果。事实上,这个演唱组从来不使用任何乐器来进行伴唱,更别说什么电子乐器了。他们之所以名为Vocal Sampling,无非是想说明其人声是多么的特别和非凡,合成在一起拥有前无古人的神奇效果。所以,在此我们不如将Vocal Sampling意译为“人声奇迹”比较准确。
  Vocal Sampling的成员都是只有20多岁的小伙子,这六位古巴大男孩原本都是音乐学院中非常有才华的学生,他们在哈瓦那音乐节上相遇,组队至今一直不断探究利用人声技巧来代替乐器演奏的无尽可能。1992年,他们被一位比利时制作人发掘,引荐到西方,受到极大瞩目。过去几年中他们频繁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做巡回演出,并在一些大牌艺人的音乐会和爵士音乐节中亮相,受到空前欢迎。2000年底,Vocal Sampling签约Decca唱片公司,这张名为《Cambio de Tiempo》的专辑,就是他们的最新录音。
  人声取代乐器不可思议
  在这张唱片中,Vocal Sampling用人声创造出的丰富效果,简直不亚于一支节奏强劲的加勒比乐队。他们的和声部分甚至可以取代一首萨尔萨舞曲中的所有乐器。鼓、沙锤、小号、键盘、贝斯、甚至长笛……都被他们神奇的“口技”模仿得惟妙惟肖。初听他们神乎其技的演唱,每个人都会吃惊得难置一词,因为他们的表演根本就不使用任何乐器伴奏,你却可以听到一支标准拉丁乐队中所有乐器非常逼真的声音。
  印象中,英国的“国王”合唱团也有用声乐代替器乐的绝技,相似的声音示范还出现在“人声魔术师”鲍勃-麦克菲林技惊四座的表演当中,不过,当你听过Vocal Sampling的演唱,你不得不承认,这支古巴演唱组制造的乐器“仿真”效果显然更加惊人。他们的人声所覆盖的音域范围更广,音色更丰富多彩,能模拟的乐器更多,技巧的难度也更高,这使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上天落地地将古巴舞曲的强劲节奏不可思议地用人声表达出来。
  迷人的拉丁节奏无所不能的效果
  在主唱和和声高度的默契下,Vocal Sampling令我们领略到源于古巴这个加勒比神秘国度中未经污染的节奏之魂。萨尔萨、恰恰、伦巴、波莱罗、颂、曼波等迷人的脉动,从他们嘴中吐露出来,是那么地富有原始的热力。由于拥有无所不能的声音表现力,加上浑身充满节奏的种子,Vocal Sampling除了表演传统的拉丁音乐和他们的原创作品,演绎起西方的爵士乐、雷鬼乐、甚至时髦的Hip-Hop也头头是道。这张唱片的结尾,他们甚至用人声玩起了古典音乐的“爆棚乐章”——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前奏!天哪,那贴地而行的“极低频”、那饱满而弹性十足的“大鼓”、那喷薄而出的璀璨效果,都真的是人的嘴巴里唱出的吗?!如果不是唱片中说明“本碟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欺骗”,我想打死你也不会相信这声音从头到底都是由人声制造的。唉!不服不行啊。你只能惊叹一声:Vocal Sampling的人声根本就是“非人”的!
01. Un son pa' cantar   (3:40)
02. Qu?Soledad (3:28)
03. Ay ! Venezuela   (3:02)
04. El cuarto de tula   (4:46)
05. Escaramujo (5:06)
06. Pirim pin pin   (3:39)
07. Mi Guantanamera   (5:32)
08. Ten paciencia   (4:24)
09. Canta la percusi髇 (2:58)
10. Melodia de la impaciencia   (4:49)
11. Pio mentiroso   (5:36)
12. Cambio de tiempo   (4:23)
13. Por Santiago   (3:33)
14. Asi hablaba Zarathustra (intro)   (1:51)
最后编辑蚂蚁博士
TOP
196#

第五十二张:FIM出品 宗教清唱剧《弥赛亚》(SACD)

[upload=jpg]Upload/200522115275628703.jpg[/upload]

女高音:尤里·肯尼
高男高音:保罗·艾斯伍德
男高音:马丁·希尔
男低音:马格勒斯·林顿
瑞典广播交响乐团 斯德歌尔摩能上能巴赫合唱团
指挥:安德斯·奥尔华尔
Fim SACD 039
这首乐坛巨作,音乐之纯高壮丽,使上至君主,达官贵人也需要在演奏到[哈里路也]乐段时,全部都要树立聆听。不论你是发烧友还是乐迷,香港所有音乐杂志的主编均同时间推荐。
清唱剧《弥赛亚》是巴洛克时期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亨德尔最为著名的作品,作于1742年,"弥赛亚"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受膏者"指上帝的派遗者,后来用作对耶稣基督的称呼。作品由亨德尔与查尔斯·詹南斯共同按《圣经》内容撰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督即将来临的预言和基督的诞生。第二部分表现基督的受难、死亡和基督的教义,从忧伤的合唱《看见神之羔羊》开头,以最著名的《哈利路亚》合唱达到高潮。第三部分表达了"以信仰拯救世界"的信念,以著名的咏叹调《我知道我的救世主活着》开首,结尾三个合唱部分分别是:《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颂赞和尊贵……》及合唱《阿门》。
整部作品结构宏伟大,历来是俣唱团艺术水平表现的必弗里德里克斯教堂(Adolf Fredriks)录制,声场效果非常好,人声温润,是一辑很靓声的合唱音乐。
TOP
197#

第五十一张:FIM《丝竹管弦》(XRCD2)

[upload=jpg]Upload/200522115162185076.jpg[/upload]

演绎:精英国乐团
出品:FIM 一听钟情
CD编号:FIM XRCD019
民乐是中国每一位发烧友都喜欢的音乐,其隐藏的文化底蕴与生活在中国大地上每个人息息相关。而民乐的乐器音色、质感乐队音场都是试音的好曲子。FIM的这张“丝竹管弦”是我听过所有民乐录音中最好的一张。她具有最高级别的清晰度和解晰力,完全澄清透明的音色让录音的现场感惊人的真实;强横的动态就是在小型体系也有出色表现。这张CD的录音我认为是为“天碟”奠定新的标准,至目前为止,这张CD是没有缺点的。
第一首要听是TRACK 2“渔舟唱晚”与TRACK 14“阳关三叠”古筝与古琴独奏,这两首更是靓声到不得了,拔弦、按弦、琴腔发声的细节与空气感浓烈到不得了,筝声的清脆与琴声的古扑成为强烈的对比,但音色与形体绝对真实准确。而TRACK 3与TRACK 11的“夜深沉”“功夫”却是动感十足,是每一低音狂的至爱,鼓声干净利落,有劲头有延伸又易播!
(民乐器的录音和重放都具相当难度,琵笆、古筝、笛子和打击乐器等对高频和瞬态都有极高要求,使用XRCD录音技术的FIM CD唱片可以说是张张优秀,这张民乐唱片的录音和演奏水平之高更令人叹为观止)。
“丝竹管弦”中录制的民乐器演奏之逼真,细节之齐全,瞬态反应之优秀,堪称民乐中之极品!其中,第二首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让人百听不厌,更可作为测试器材之用,其高超的录音和演奏技艺表现出的乐曲似行云流水,如玉珠落盘;听过第4首中的扬琴和笛子后,才知道原来以前听过的唱片中扬琴只是弦响而没有琴体的共鸣,而笛子不是高频破了,就是没有空气感。
听过这张唱片,你的感觉应该是只有这张CD才真正表现出了民乐的真实声音!喜欢民乐的朋友绝不要错过此张CD,买下它如不亚于将最高水准之民乐演奏请进家中!而对于喜欢硬件的朋友,作为测器材的试音唱片,此张CD应好过你手中任何一张效果碟。
1. 大浪淘沙
2. 渔舟唱晚
3. 夜深沉
4. 草原牧歌
5. 鸭子拌嘴
6. 花节缘
7. 渔歌
8. 喜相逢
9. 功夫
10. 江河水
11. 湘地民歌
12. 汉宫秋月
13. 春江花月夜
14. 阳关三叠
TOP
19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99#

太Hi了!
TOP
200#

蚁兄的碟片也太多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