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忆莲系列唱片精彩碟评 [复制链接]

查看: 10843|回复: 60
11#

愛蓮說之《意亂情迷演唱會》:

記得,僅僅記得,第一次“看”,憶蓮意亂情迷演唱會是在——家。記得很喜歡“意亂情迷”這個名字,很憶蓮,紊亂的心事,疑惑的感情。記得很喜歡開幕的一場,很喜歡“逃離鋼筋森林”作爲開場曲,很喜歡可以大叫一聲以擺脫各種煩事,記得當時只是看錄像帶而已。

1991年,黑膠唱片已經式微,雷射唱片是一種奢侈品。由於沒有發行黑膠,自己也沒有錢買CD,到自己擁有這個演唱會的產品是,VCD是2000年,CD是2004年,十年左右。

忘了什麽原因買VCD,可能只是想買來再看看,但是真正看的時候已經是2002年,身在奧克蘭的他鄉了。買上CD是一個二手高價,原因明確的是擁有憶蓮。

由於是事前看了憶蓮網站上的介紹,做好功課才看的“意亂情迷”比年少時清晰很多。還是很愛開幕,憶蓮演唱會的開幕都比其他歌手的開幕來得有思緒,明白在九十年代的香港人的確需要這種釋放内心枷鎖的精神鴉片,而憶蓮的音樂的確是那一種療傷品。

九十年代的演唱會事後產品不像現今的出品,幾乎整晚演出都收錄下來,還有彩排,幕後,慶功宴,即使來自不同唱片公司的歌曲都能一一盡錄,所以在聼那個年代的演唱會出品時,想象不出爲什麽“三更半夜”后是“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接著又來“破曉”,看了影像出品,才知道是剪接過了。能收錄進CD版本的“歲月流聲”的串燒歌卻又沒有放到影像中,比起因爲分屬不同唱片公司而沒有收錄于CD的“滴汗”,“激情”更不知所以,但再聼憶蓮第一次個人演唱會而沒有能夠聽到“灰色”、“滴汗”、“激情”等早期作品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幸好,那些我們都知道只是唱片公司的生意而已,但從表演者在舞臺上交出的成績單實在讓我們喜出望外,從舞臺設計(爲了能有更好的視覺效果,擯棄了當時香港最流行的四面台製作而改用三面臺,由於每場觀衆人數的較少,憶蓮自願減少歌酬);到舞臺燈光(沒有過於花哨的服裝設計源自歌者音樂的理想,用燈光營造現代都市的效果至今仍叫人難以忘卻);還有選歌安排(小型舞臺劇、“破曉”加“前塵”加“明天會更好”原來導出一個歷史的傷口、“燒”是憶蓮部分作品的情慾表達)……都讓我們懂得各製作單位幾個月的汗水的代價。

那是一個叫好叫座的演唱會,為期待了憶蓮現場表演整整六年的歌迷留下了銘刻的回憶。也由於憶蓮出色的現場唱功而壯大了原來不太看好她現場表演的歌迷隊伍。正是因爲各界好評,令到一直不太有信心現場表演的林憶蓮信心大增,重獲舞臺上的光芒,也進一步增加了音樂上野心,為下一張經典之作《野花》的推出墊上基石,神話了樂壇丑小鴨的演變。

Postscript:
在影碟中可以一睹彭羚,陳小春發跡前的樣子;

“歲月流聲”的概念與倫永亮參與的梅艷芳“一個美麗的傳奇”演唱會中的一闕向香港音樂人致敬串燒同出一徹;

倫永亮在和林憶蓮合唱“此情只待成追憶”時說的關于憶蓮選取這首個讓他們合唱的事,内容跟2002年演唱會同出一徹,是太過感激還是倫永亮太于善忘?

太愛結束曲“戯假情真”了。
TOP
12#

愛蓮說之《不如重新開始》:

是自己第一張剛出版就第一時間購買的憶蓮唱片,還在同年在憶蓮前往佛山進行宣傳活動時,通過電臺朋友獲得憶蓮的簽名在唱片封套上。

1993年的林憶蓮是在香港曝光率最高的時期,雜誌,電臺,電視臺都能看到或者聽到她的消息,因爲“天地野花”演唱會即將舉行。

經過《野花》捨離了大衆,《回來愛的身邊》都得不到樂評人仕的認同,《不如重新開始》事先聲明是一張沒有太強烈主題感的唱片,有點隨遇而安。

“當愛已成往事”是唱片中率先聽到的歌曲,來自張國榮先生主演的《霸王別姬》。一部使張國榮演技得到提升的電影,也對張國榮的私生活帶來更多的揣測,不過我從這部電影開始認同了張國榮的演技,但“當愛已成往事”好像跟劇情沒有太多的聯係,除了電影失落於奧斯卡后的一句“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但當初我的國語水平怎都聼不出后一句的内容。

“不如重新開始”是憶蓮鮮有的將主打歌/主題曲放在唱片第一首的位置上,真有點重頭認識的感覺。林夕有史以來出現在憶蓮唱片中最多的一次,還有“天大地大”和“當我眼前只有你”,看來憶蓮是獨有慧眼,但又不像其他歌手那樣跟風的以爲一定要有林夕才能寫出流行之作。

說囘主題曲,雖然不是太多歌迷喜歡它,但我就是喜歡林夕能“被我最愛一個 愛著的不是我,不如隨便找一夜情人”是賭氣説話,還是破罐破摔?

不過,説到經典,還不得不說“天大地大”,林夕的功架已經展現在1993年,用密集的歌詞高壓的節奏闡述出九十年代的即食愛情觀。原來,若大的天地竟然容不下一段平凡的情愛棲身,原來今時今日感情“是越淡薄越是淡薄越是好”。當時兩大天后林憶蓮葉倩文各自改編了同樣來自L.A. Reid和Babyface的作品,但葉倩文的“走火入魔”真的有點走火入魔,無論是編曲還是排舞,而憶蓮的“天大地大”明顯技高一籌。

聼“紅顏未老”有點看紅樓夢的味道,女性化得很。Dick Lee的音樂有時原來真的很中國化。

接著“當我眼前只有你”還是在做著紅樓夢,林夕是現代的曹雪芹。

終于知道爲什麽分別不出“始終一天”和“震撼”,原來它們都曾經收錄於同一張唱片,而憶蓮又喜歡一同演繹,但後者帶出“風火海”組合,能否有如梅艷芳帶出草蜢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但是昔日“風”“火”“海”現在只剩陳小春還在努力R and B,每天在皆大歡喜,但靚靚的反而不見了影蹤。

“假如讓你吻下去”之前先來個熱身,“寂寞派對”是唱片中的一個亮點,雖然只有兩分多鍾。李宗盛是真正架入憶蓮音樂世界的第一次,歌曲的確是好歌曲,偶一爲之還可以,但我們擔心憶蓮會過於臺灣化,不再靈敏於音樂觸覺最終還是成為了現實。林振強筆尖比李宗盛更強,不知道假如讓你吻下去是指部位還是時間?

1993年的我,不感冒於臺灣國語歌,也接受不了東洋曲,但是“戀愛在不遠處等我”是我一個意外,自己特愛在午後陽光下播放這首歌,而且應該加上“沒有發生的愛情”,而在電腦安排歌單的香港各大電臺裏也能偶爾聽到一兩次,難道這首歌曾經派台?

“風中的歌”,説到底是演唱會的歌,之前有“幾許風雨”、“無言感激”、“風再起時”、“回頭已是百年身”等等,這首歌,或者這類型的歌,不再吃香了,但是不是人有我有呢?

離開了日資唱片公司整整五年后,憶蓮製作出另外一張最國際化的唱片,集合日本大馬新加坡臺灣還有香港這些亞洲音樂先驅各自較量,唱片難怪成為憶蓮另外一張銷量冠軍的專輯,但使用的是技術而不再是音樂觸覺了。



愛蓮說之《不必在乎我是誰》:

1994年,憶蓮出版了《不必在乎我是誰》,李宗盛的確能把女人最内心的東西寫出來,一句“女人若沒人愛多可悲”,筆者好像若無其事,但聼著往往面紅耳熱。其他大部分作品還是那樣速成的把粵語版直接了當的翻譯成國語,一如前幾張國語唱片一樣,“讓愛人去流浪”是我唯一能哼上幾句國語詞的。

幸好,“給等最久的人”是唱片中唯一值得期待的作品,至此爲止,憶蓮國語專輯中最難能可貴的一闕,小蟲的曲詞交待了充滿愛的渴望的如痴女子,而简单的和弦吉他奏出当中的真摯。

一靜后,小蟲同樣曲詞,同樣的音樂人編出調皮的“快樂的壞東西”,如同梅艷芳的“放開你的頭腦”。

喜歡主題曲的名字,喜歡當中的文案。

愛蓮曲:不如重新開始,天大地大,戀愛在不遠處等我,假如讓我吻下去,當愛已成往事,給等最久的人,暗示。
TOP
13#

愛蓮說

感覺上,憶蓮1987年推出的這張同名唱片是讓人真正感受到音樂開始跟憶蓮挂在一起了,形象上、歌路上都讓人耳目一新。

首先,形象上開始走向成熟,雖然還沒有來到都市女優的階段,但是可以説是城市少女的表表者了,卷卷的長髮簡單灰衣,跟之前兩張唱片裏的形象分割開來,封套上的照片顧有所思,一下子擺脫了之前的幼稚。

歌路上,很多突破。監製名單上加上了“林憶蓮”三字,這可不是簡單的工作,從唱片的構思,選曲選詞,專輯概念,錄音,形象統統都得張羅。經過上兩張唱片的摸索,憶蓮是有經驗來為自己挑取適合自己演繹的作品,難怪這張唱片10首作品都可以不用skip來取捨。

喜歡唱片的第一首作品“愛的廢墟”,來勢洶洶的一下子就區分開兩個階段的憶蓮,不再是柴娃娃般的無病呻吟,急促的節奏有點達明一派的影子,原來歌詞是出自陳少琪的手筆。“東方西方”是憶蓮每張唱片中的保留曲,無關情愛,只是闡述一些在香港中文唱片當中不常觸及的話題,這次是東方與西方,現代與昔日的矛盾,不易討好,不失嘗試。

“迷亂”是來自監製馮鏡輝的曲子,重拾“愛的廢墟”的感覺,不過稍微平淡。“純情筆記”根本就是上兩張唱片中日曲中詞的翻本,下面的“獨行少女”亦是如此,幸好,現在的憶蓮在演譯那些快節奏的作品是,不再上氣不接下氣了。

從“邂逅”開始,(除了“獨行少女”)都是我在這唱片中喜歡的作品。“邂逅”、“情愛火花”、“決絕”、“夜行人”都是營造出一片深秋夜雨的淒涼境況,可能是因爲味道一樣,因此憶蓮頗能捕捉出那種感覺,而值得一提的是,前三首都是本地創作,鼓掌。而後者憶蓮首度與小美填上歌詞成為“夜行人”,很好的嘗試。

當然,不能不提的是唱片的主打歌“激情”,來自電影“壯志淩雲”(Top Gun)的主題曲“Take My Breath Away”,雖然不是原創,但選曲應記上一功,林振強亦交出功課,海邊,野火,車燈,舉手,扭腰,轉身構成了憶蓮“激情”的組圖,自“激情”后,憶蓮的名字開始令人想起性感了,是早期憶蓮最成功的代表作。

前面說了,這張唱片有很多第一次,許願第一次出現在憶蓮的幕後工作人員名單裏:封套概念及形象顧問。果然,為憶蓮的音樂事業立下汗馬功勞,一段情應該可以追溯到此。

由這張唱片起,憶蓮專輯后的混音EP成為另一個等待,這次憶蓮Remix收錄三首作品,獨行少女(特長版本)收錄在往後的《新裝憶蓮》中,反而主打歌“激情”加有海浪聲的特長版本不曾收錄在任何CD版本當中。

愛蓮曲:⊙愛的廢墟⊙迷亂⊙邂逅⊙激情⊙情愛火花⊙決絕⊙夜行人⊙
TOP
14#

愛蓮說:

如果,你問我,喜歡《感覺完美》中的哪些東西,我的答案是:喜歡唱片標題,很憧憬,雖然有點失望;喜歡唱片封面中的憶蓮,很溫馨,柔化了的照片表現著很柔情的憶蓮;喜歡標題中的文字設計,簡單雋然;喜歡“哭”,感人而内斂。哦,對了,還有,唱片的所有宣傳手法,宣傳海報上的文字,的的確確把我們思念憶蓮的内心話說了出來。

但,如果,你再問我,還有呢?那麽我要再聼聼才行。

“天衣无缝”,是不是“感觉完美”的前奏?林夕的词,一直以来都零星的散落在憶蓮的唱片中,好像“一輩子心情”,好像“天大地大”,沒有刻意,也沒有過分,只是出現在他該出現的曲子上而已。不過,“天衣無縫”相對于林夕來説,平實了一點。

“哭”,林振強把普通的曲子寫出了神采,有如觀看一套電影般,情節流暢而細膩,文筆富深度,一對昔日戀人在街上不期然相逢但昨日戀曲只剩下絲絲記憶,憶蓮把無奈凄怨的故事演繹的恰到好處,沒有過於戲劇化的唱腔,也沒有運用哭腔這般陳詞濫調,一首九十年代完美的作品,收錄在這張不甚完美的《感覺完美》中。如果說新力後期的憶蓮歌藝長進,華納時期是起飛,華星時期有點賣弄,我們可以聼出滾石時期的憶蓮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反而不溫不火,憶蓮已不單單用把嗓子來唱,還,用心來唱。

主題曲《感覺完美》是唯一兩首不是李宗盛作曲的作品之一,相比之前的Dick Lee作品,這次出手過輕了,而潘源良的詞不是不好,唯一問題是歌名給我們太多的期待了。

《轉身》請來周燿煇來填詞,甚少的合作,還未能擦出火花;《傾慕》好像還有點R&B的曲風,《Whatever》寫詞的是李雄,何方神聖?《世界快樂》是我在這張唱片中后來發掘的好歌,心情好的時候聼這首歌,你的心情會更好,只是它不是你低潮時的療傷工具;唯一改編的《有緣千里》周禮茂寫得不比《世界快樂》好;《開始》,原來也是周禮茂寫的,怎麽憶蓮有這首歌?哦,原來是另一首輕快點的作品,我倒一直忽略了。

這五首歌的相同之處:曲方面,都嘗試加入中樂元素,但相對于“前塵”、“破曉”、“紅顏未老”這些作品,好像尷尬多了;詞方面,不知道是否投靠了臺灣樂壇之故,詞人是否應他們的要求用詞不再是憶蓮慣用的詞藻,企圖寫出更深奧的層次,可是卻又不到功力;編曲,來自Jenny Chin和Mac Chen我覺得怎麽都比不上倫永亮,許願,趙增熹等這批香港樂手,而這類臺灣的編曲手法根本吸引不了香港樂迷,若唱片不是憶蓮的,我想不會買。

“勇敢”,對不起,幾乎每次我都勇敢的skip了。

不介意李宗盛介入了憶蓮的感情世界,也不介意憶蓮擔上莫須有的罪名,但十分介意李宗盛介入了憶蓮的音樂世界。無可否認,“寂寞難耐”、“領悟”、“愛的代價”是一代經典,但我知道我聼的是臺灣歌曲,我可以接受,但我們期待的是憶蓮能帶給我們那類新樂風,而李宗盛恰恰不能滿足我們。而這張目標市場是香港的唱片,李宗盛絕對不是一個稱職的製作人。果然,《感覺完美》是憶蓮的一次滑鐵爐,跌得很慘。或者於此,1996年的《感覺完美》成為憶蓮2002年EP《Encore》之前的最後一張粵語專輯,很多時候我們不能不拿出這張《感覺完美》來回味一番。

1996年1月16日,失望於在興沖沖的以第一時間聼完《感覺完美》之後的一個月后,2月18日,我再次失望於《I Swear》。

其實,臺灣是一個很大的音樂市場,基本上她的音樂包容程度比香港大,因此,再流行的東西與再老土的東西都可以共存,所以在臺灣,許多歌手都有發行英文專輯,搬字過紙的重唱一堆經典英文歌,但聽説銷量還不錯。

憶蓮的《I Swear》幸好,還有合唱的“I Swear”,還有原創的“Was It Only Just A Dream”、“From Now On”、“Brave”,不然,我真的懷疑憶蓮是否成了滾石的搖錢樹,而或者憶蓮已不再執著于她的音樂態度了。

之前憶蓮曾經出現在杜德偉的《All For You》,那纔是一張精彩的翻唱英文專輯,杜德偉把他的騷靈味道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憶蓮的《I Swear》在選曲方面已經讓我感到乏味,“I Will Always Love You”、“Hero”在看到標題后我們已經知道不會是一首能玩出什麽花樣的歌,想起,昔日的憶蓮帶給我們的學會的英文歌是“Happy Ever After”、“And When It Goes”、“Promise Me”,讓我們認識領略到各種類型的新曲風,絕不跟風。但這一堆口水歌充其量只是好無生氣的冷飯而已。
TOP
15#

愛蓮說:

1995年的《Love, Sandy》標誌著憶蓮全面簽約於滾石,根據地遷移到臺灣,她已不再屬於香港了。

1995年1月28日,是春節假期,朋友的女友從湖北來探望,於是三人逛街,我買了這張唱片在途中的唱片店,幾乎十年過去了,曲調依然,三人各自曲折了。

記得當時拿到這張唱片,真的接受不了如此臺灣的封面設計,也接受不了憶蓮的短髮,但是我現在反而接收不囘昔日憶蓮的長髮形象了,畢竟,短髮真的比較適合林憶蓮。

但是,當初不知道這張唱片的介紹,所以我不知道什麽是主打歌,但是,“傷痕”是先聲奪人的,之後從那個Channel V中知道還有“為你我受冷風吹”、“聽説愛情回來過”。

唱片中每首作品都用最細膩的觸覺挑動你内心的感情,你總能從當中悟出多少的情感道理。“傷痕”的intro真的像極了Boyz II Men的“end of the road”,李宗盛主理,最殘忍地挖掘別人内心傷痛於人前炫耀的作品:“該愛就愛 該恨的就恨”;整張唱片中稍微輕快一點的是“這些那些”,跟之前的“多些那些”差別很大,這次你學懂了“該來的來 該去的就讓它過去”;失落的愛情即使有可以尋獲的機會,只是,你夠膽再次嗎?畢竟那是“有一種想見不敢見的傷痛”。“知難不退”是一種勇氣還是一種愚昧,到頭來可能只是“你趕走了寂寞 心痛卻緊緊跟隨”。“也許你以爲”或許“遺憾讓你以爲 我會無所謂”,感情世界裏一切都是很“有所謂”的。從前“我真的這樣以爲”,“為你我守冷風吹”,但現在“我從此收起真情 誰也不給”。“愛不了多久”,因爲“由不得 情多深 愛多久 到了這個時后 要當它沒發生過”。“不愛的理由”可能就是“我是真的真的愛過你”,但已是過去時態了。“影子情人”之間能存在“一些或者中間”的嗎?

憶蓮,曾經被我們標榜為前衛的代名詞,因爲當年,是她將R & B/Hip-hop/House/Funky帶進香港樂壇的,是她將中西音樂元素融為一體,或者到了今日,我們接觸到這張國語唱片《Love, Sandy》時,我們已難感音樂上的新意了,其實,新意也並不是今天的你我對今天的憶蓮的期待,應該是你,我還有她都成熟了,至少對於我們的當年是如此。

新音樂世代的憶蓮不是衆人極易受落的,今日原來亦然,其實就音樂而言,並不難澀難懂,只是畢竟《Love, Sandy》不是口香糖,不是你一聼就已入耳,也不是咀嚼幾口便變得無味的,《Love, Sandy》是一張適合愛過痛過的人聼的唱片。儘管唱片最後收入了“傷痕”的伴唱版,這並不代表會在卡拉OK中大熱,哪怕你唱功頂好,倘若你沒有感情體驗,不用心去唱,我敢斷言,你不會唱得好。

《Love, Sandy》中的憶蓮或者可以給你脫胎換骨的體驗,唱片中沒有一首快歌,每一首都是不離“情”字,不過不是“無病呻吟”,無論新傷或是舊恨,她都用爐火純青的唱功,細膩敏感的心一一演繹,柔弱而不乏堅強,情濃而不烈,前事翻騰卻仍可自控。

你需要改變偏見,原以爲抑鬱心碎只有藍色,其實傷痛於淡淡的暖色加上憶蓮的音樂之下,變成貼心的感動,想哭是大可不必忍住的。

1992年的《回來愛的身邊》也是一個情感唱片,但《Love, Sandy》相對起來猶如情感的廢墟,調子沉沉的。《Love, Sandy》較以往不同,這片唱片裏沒有一個概念的東西或形式,返璞歸真。在灌錄唱片時,憶蓮是一個百分百的女人。

我曾表示華納之後的林憶蓮,2000年的《林憶蓮’S》是我最常放到電唱機上的專輯,但我朋友問,那麽《Love, Sandy》呢?的確《Love, Sandy》也是經常有聆聽的唱片,比起《野花》那張你既可以感受音樂的力量,但當中内心的感受卻讓你更不能自拔的感受不會好受,但《Love, Sandy》卻是那種撫心的交談,就好像知心好友之間聊天,不一定分享最快樂的,也不一定分擔最苦的,只是說的儘管說,聼的只是聼已經足夠了。在你失落的時候,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那麽你就找出憶蓮的《Love, Sandy》聼從她口裏唱出來的你的故事吧。

其實唱片裏九首作品都是以柔情似水得不似真實的唱腔來唱,不斷重復的聼,你會發現越是side-cut的越容易觸動你脆弱的心,這一切都證實她是一個細膩且執著的女孩子。

《Love, Sandy》,愛,你還在等什麽?

(意念來自DJ彭力的一篇文章)

愛蓮曲:傷痕,聽說愛情回來過,知難不退,有所謂,為你我受冷風吹,影子情人
TOP
16#

good
TOP
17#

nhyhs兄,我很嫉妒你啊,为什么你能上传音乐?
TOP
18#

愛蓮說:

來到了《都市觸覺》第三集,事先聲明了是一部終結篇。“但事實上,卻是一個新的開端”,令人在欣賞這張佳作的時候不禁期盼著憶蓮的下一步動作。

忘了當年買這張唱片時的心情,反而記得買上一張《逃離鋼筋森林》時,是手上拿著兩張唱片,但只夠錢買其中的一張,取捨中選擇了憶蓮的《逃離鋼筋森林》,就因爲“依然”一曲。《Faces and Places》是一種義無反顧的購買慾,到現在爲止,我都認爲這張唱片是最完美的一張專輯,勿論從所謂的藝術角度,還是商業眼光,還有從封套,形象,設計,曲目,内容,文案,一切一切。沒有了第一集的東拼西湊,沒有了第二集中偶爾失手,12個曲目都似乎在行雲流水中讓我們體會到什麽叫高手過招。

從38秒的“序幕”,交待了整張唱片的思想主題。其實很喜歡唱片當中出現這種“序幕”,“過門”之類的起著承上啓下作用的小插曲,能交待好前因後果,或者把曲目之間的起伏平滑過渡,印象深刻的有Janet Jackson的《Rhythm Nation 1814》,達明一派的《石頭記》、《我等著你回來》等等。

“傾斜”,説實在的,到現在都不是很明白爲什麽是傾斜,而不是垂直或者水平,但是覺得很有型,一種遊子跟浪子的情懷油然而生。“你令我性感”是雙林首度合作吧?林夕用最平凡的詞藻寫出最性感的感覺。“埃及玫瑰”是這張專輯稍微冷門的一首,但我偏偏喜歡,感覺像是“最佳男主角”的續集,憶蓮再次以大女人的形象玩殘了那些花花公子,聽到開始的一段:“金戒指在他的手上似假!多得變低價!絲襯衣由他的身上著下,總好過不著吧!”啞然失笑。奇怪,“風笑痴”也是最冷門的一首,我也喜歡的很,當我工作中舉步不前的時候都會躲起來聼的一首歌。如果不看credit,我们一定会以为“微雨撲巴黎”是一首西洋歌曲,但是百分百的香港本地原创是一個令人驕傲的事情。四分鐘的時間裏讓你完全蕩漾在西歐的浪漫裏。

香港方面出了倫永亮,西洋方面有Babyface同樣炙手可熱,“夜生活”,憶蓮演繹這類的R&B小調也是熟能生巧。“前塵”是一個意外,Dick Lee是一個鬼才,一個幾乎可以把他當成是洋人的新加坡音樂人,由於憶蓮的提拔重新發跡,但是一首完全中式小調的作品,無論Dick Lee還是憶蓮都是全新的嘗試,幸好,這小調有沒有半點的土味,放在這一張完全西化的大碟中毫不兀突。“怱怱”是一種很壓抑的音樂曲式,這種帶點Techno的舞曲我不是很容易接受,結果我花了好幾年,經過憶蓮經常現場演繹,我也慢慢接受了。

既然是一個完結篇,“流聲掠影”是時候在音符上來個總結,然後,“再不在乎”是在思想上來個回首。不是說不在乎,而是再不在乎,什麽都有過眼雲煙的時候,我們又何必事事謹謹于懷。

已經忘了幾個月后,就收到這張名為《傾斜都市燒燒燒》的混音大碟,比起《都市觸覺Part One Take Two》來得有價值,混音的技巧跟技術都上了一個臺階,每一首混音跳舞作品都在五分鐘以上,但是感覺還沒有過足癮。第一首Mega Mix就把“傾斜”、“一分鐘都市一分鐘戀愛”、“燒”融成一體,都市啊都市,既愛又恨。“情人的眼淚”雖然不是憶蓮最出色的作品,但肯定是一首最令人回味的作品,一首夜上海的舊曲,竟然讓Dick Lee和憶蓮賦予了新生命,無論是西化的編曲,還是英文獨白,都是那麽天衣無縫,中西方的交匯不僅叫人對Dick Lee刮目相看。終于想明白,爲什麽是從混音版中喜歡上了“怱怱”,我想是因爲加強了敲擊樂,使得那種機械化潛然默化了我的聽覺。能在混音大碟中找到“埃及玫瑰”是令我雀躍的事情,因爲可以讓更多人留意這首我喜歡的作品,雖然我還是喜歡原版多一點。“傾斜”除了出現在Mega Mix的一段外,還作爲一首單獨曲目再次混音,説明“傾斜”是一個成功的個案。但,原曲實在太精彩了。“無憾”説是New Mix,但是不是容易聼出跟收錄在《華納白金經典》系列中的區別,是一個讓蓮迷收藏“無憾”的另一個機會。“前塵”的卡拉版,不提也罷,我從來沒有讓CD機繼續播放任何唱片中的Karaoke曲目。所以,有時候,我倒寧願聼黑膠版本,它沒有收錄在裏面。

愛蓮曲:全部,全部。
TOP
19#

愛蓮說:

完全明白唱片公司的意圖,根本上,《都市觸覺I》必須是一個十拿九穩的出品,不得有失,但又不得不有點嘗試,於是不湯不水的,令人尷尬,幸好市場上反應不錯,令到憶蓮及倫永亮都打了一支強心針,終于出版了這張商業藝術相當平衡的專輯,十首作品都是上上製作,稍有差池的我想是“別再靠緊我”,可能是電視劇主題曲的緣故,我一直把它置身事外,但,其實也不錯。相對于第一集的拉拉扯扯,憶蓮表示這張專輯的内容利索得多,從靦腆的都市女郎走向成熟,自把自為。

經過上張專輯只有一首原創作品,這次有誠意的多了,二分之一的作品是本地原創,混在其中你根本覺察不出它們的區別。繼“灰色”后,“依然”是憶蓮第二首年度十大作品,但前者是由於“Heartache”,後者是由於憶蓮才使很多人認識到Brenda K.Starr,同樣的還有Julia Fordham。時至今日,依然的東西已經不多,但“依然”依然是憶蓮最令人心醉的作品。每次到海邊都會想起的憶蓮的兩首歌:“依然”、“可以…可是”,都有海風都有海浪。有時候分不清“逃離鋼筋森林”及“燒”誰是主題曲,都是逃離主義,前者要逃出整個煩囂鬧市,後者是逃脫情欲禁區,兩者都不是易事,而林振強都交出漂亮成績。“讓那柔柔暖的手,共我纏綿永久”“漆黑窗前,讓接觸來暫代看見”是“擁有”與“痴纏”成為同一類,但詞人卡龍與潘源良都寫出現代人的愛情觀,不是不求天長地久,只是沒法強求而已。“不不不”和“回家對著你媽媽”都是出自周禮茂的手筆,同樣輕佻,前者有賴來自唱片第二面的The First Track得以流行,後者成為Side Cut我想是因爲來自歌劇般的原曲,連我都沒有能接受上,但是憶蓮的嫵媚在聲音裏極度呈現了。“別再靠緊我”坏在來自電視劇。“此情只待成追憶”是憶蓮為答謝倫永亮的監製一職,提議改編成為合唱曲,的確也幫上了他一大忙,倫永亮在憶蓮兩次演唱會裏都提到這。曲詞唱都不是一般合唱歌曲般爲了迎合卡拉OK的要求,不易唱不易做。“為何相愛.為何結束”與上張專輯中的“因你瘋了”如出一撤,同樣的曲風同樣編曲同樣的位置同樣的淒涼同樣不明不白的喜歡。

愛蓮曲:除了⊙別再靠緊我
TOP
20#

nhyhs 在 2005-1-17 20:14:45 发表的内容
接触最早的粤语歌 SANDY也是其中一位 她的,<一分钟都市 一分钟恋爱><烧> 非常喜欢 都市触觉也不错 在后期就不好说了
来听歌吧 这么熟悉\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 你不扭动你的双脚 弹起你的小腿才怪!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