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低音大提琴迷们不妨交流、交流 [复制链接]

查看: 9165|回复: 49
41#


要往“爱国”上靠,历史上还有过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最好连德、英、美版都别买了。
估计就是以最爱国著称的韩国人也做不到这点。
最后编辑阿龙
TOP
42#

本人也是大提琴、倍大提琴迷,拥有较多此类唱片,卡尔的CD有三张,他的演奏抒情、委婉,感人至深,但个人认为皇声公司高浪初浪的录音太过夸张(可能是为了迎合发烧友的喜好),有些近乎象恶魔般的吼叫,不能体现真正的倍大提琴音色,我同意台湾刘汉盛主编的观点,那张OPUS3的贝大提琴录音更加自然。去上海大剧院多听几场现场音乐会,就会真正了解各种乐器真实的声音!
TOP
43#


       这些唱片都是日本KING RECORDS即“皇声”唱片公司录制出版的。发烧友们熟悉的高浪初郎就曾经是“皇声”的首席录音师,常用他珍藏的德国德律风根(TELEFUNKEN)古董胆咪拾音,GARY KARR的很多唱片都是他录的。

   “皇声”的唱片大多录音精良,在很多发烧友眼里,它是个很好的发烧唱片厂牌。其实,虽然“皇声”也曾经以HI-FI为出发点录过一些发烧名碟,但它日常出品的种类之多、涉及面之广也是比较惊人的。它出古典,出JAZZ,出日本民族音乐,出流行甚至摇滚音乐,还出中国音乐,比如早年那张有名的何树凤琵琶独奏CD《十面埋伏》以及崔岩光民歌专辑等,更有整个一系列的“中国音乐发烧碟皇”等名碟。当然,它出的中国音乐系列唱片中有一部分是当年由它的代理商——香港皇声洋行有限公司(KING YOKO)策划提议制作的。

    香港皇声洋行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老板是一位女士。因为近年经营不善,皇声洋行已于去年春天关张了。原本它代理的厂牌除了日本“皇声”之外还有日本的JVC、CROWN RECORDS、AVENUE RECORDS、GML等大家熟知的LABEL,在它刚关张的时候,公司里还有不少各厂牌的唱片存货。皇声洋行关张后,日本JVC公司收回了代理权,并且收回部分在皇声的存货,还有一部分存货则由台湾专事唱片出版及代理发行的企业——天碟唱片有限公司收下,因为天碟公司本来也是很多日本厂牌在台湾的代理商。除了JVC的部分存货,天碟公司老板陈添福还把“皇声”以及GML等厂牌在香港皇声洋行的存货收了去。此外,大家熟悉的香港天乐唱片公司也出手收下了皇声洋行部分日版唱片的存货,继续代理发行。

    正因为皇声洋行无奈倒闭,所以它原来代理的一些日版名碟在中国大陆的供应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渠道不太畅通。“碧涧流泉”朋友想找GARY KARR唱片的话,当然可以找李源帮忙,别人能找到的想必他也能找到。

    不过,GARY KARR在日本“皇声”出过20多张唱片,你已经不可能全部收齐了。因为一些旧的专辑已经断版,所以你最好还是找几张比较新的唱片,比如前年底出的那张XRCD 2版的《发烧天碟精选》,这张李源那里应该就有。
TOP
44#

原来是mydisc 兄,十分高兴见到您的回贴,无论如何,也了却我这个心愿了。兄台对音乐的修养甚高,正是我盼望结交与学习的榜样。今后一定多向兄台学习,并欢迎随时到寒舍一叙。
TOP
45#

请问PAN大虾,以上Gary Karr的唱片是哪个公司出的?购买容易吗?
TOP
46#

看了上面Dr. Pan的精彩文笔,有点感想。

真是很无奈:为何这系列唱片又和日本人有关呢?好好的一位艺术家,一和日本工程师合作就.......

科技、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确可以“洋为中用”;但艺术,特别是西方音乐艺术,一旦“洋为中用”,就会显得怪异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始终觉得,日本有关西方的艺术几乎都是不伦不类的,是失败的。

很奇怪的,上面每张唱片的封面都没有明确写着是日本(除了“Japanese Songs ”那张),但是我一眼看上去就觉得透着东洋气。

进而想到:去过韩国的朋友回来告诉我,韩国人买东西,尽量先选择本国的。就算知道别国的产品性能真的很好,也不买。我真的很佩服。虽说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之外的,讲国界绝对是必要的。

日本生产录制的唱片,当然不能说全部不行;但是经过我的亲身体验,不行的,怪模怪样的,相当多,可以说占了95%也不为过。不行的那些,我有机会就拿出来跟大家分析,让缺点曝光。但是我真的很希望,已经成为唱片DX的朋友,不要再购买日本的唱片了(入门的朋友除外),不论音效等是否好,我觉得身为炎黄子孙,稍微放弃一下东洋风格的享受是不过分的。再说各位DX珍贵版本不少了,舍弃东洋气的品种,损失微乎其微,何况损失的东西本来就不是什么好的东西。

或许有人说:网上很多人都这样嚷嚷,但没人去实行。但我可以说,我自己是说到做到的。我的唱片柜里,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印“Japan”的东西了。有的那么些都是没有出版国际版或者我还没找到国际版的,我一找到立刻会把日版给淘汰掉。

上面是我想到的一点东西,不针对任何人,仅供各位参考而已。另外Dr. Pan如果喜欢低音大提琴的话,可以上各大乐团的主页去找低音大提琴手的E-mail,你给他们发个E-mail说,很喜欢他们的演奏,问他们有没有录制自己的唱片。国外乐队有的乐手有时会在一些小公司录专辑,这些专辑市场较难见到,他们有时会给你寄上一张当作赠送。我不信世界一流乐队的低音大提琴手们,比不上有点商业头脑的Karr。
TOP
47#

Dr.PAN 在 2004-2-2 0:34:47 发表的内容

好帖!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19341921510.jpg[/upload]


片 名: The London Double Bass Sound(伦敦低音大提琴)
出版商: TopMusic(天乐)
编 号: TMCD-1068
指 挥: Jeffrey Simon
演 奏: Gary Karr、Tom Martin
最后编辑龙神转世
TOP
48#

7.卡尔演奏的日本歌曲,KICC 161。日本公司对卡尔如此捧场,卡尔又怎能忽略了日本的本士音乐呢?我听日本歌曲的感觉是矛盾和复杂的,它有柔扬、动听的一面,但某些音乐又不能不令我和日寇侵华联的景象联系起来,而有点反感。虽说音乐无国界,但有某些音乐片断却无法令我继续听下去。无论如何,卡尔在这张有23首曲目之多的CD,用他的倍大营造出百分之百的"萝卜味"是无可置疑的。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043187446.jpg[/upload]

以上7张都是卡尔的专辑,下面卡尔将会逐渐消失,你可以欣赏到其他低音大提琴手风格各异的演出。
8.低音王,KICC 282。在这张CD14首曲目中,卡尔只占2首,另外曲目由其他8名低音大提琴手演奏。这又是一张挑战低频极限的试音碟,故称"低音王"亦实非作大,完全可满足低音迷的要求。此外,由犹太籍小提琴家演奏"舒特拉的名单"世上无人能及,但在这张CD第6轨你可以感受到用倍大演奏此曲,又有另一种悲凉透骨的感觉。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0483374948.jpg[/upload]

9.低音王Ⅱ,KICC 322。这张CD已没有卡尔的影子了,由12位倍大琴手演出共18首曲目,虽然演奏水平未必在同一水平线上,音乐内容亦未必人人喜欢,但能称"低音王Ⅱ"起码在低频的表现力及录音的发烧方面足以满足低音狂的一切要求。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050399146.jpg[/upload]
未完,很夜了,明天下班后再续,Good night.
最后编辑Dr.PAN
TOP
49#

4.Basso Cantante,KICC47,Karr又一次与Lewis搭挡,但这次Karr使用1611 Amati名琴、Lewis使用着名的史坦威钢琴伴奏。曲目有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圣桑天鹅等11首耳熟能详、优美动听的乐曲。用大提琴演奏天鹅听得多了,不妨听听用Double Bass来演奏,加上名琴的优美音色,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0375119763.jpg[/upload]

5.以阿尔比诺尼慢板为碟名的这张CD,KICC 41。虽然仍由Lewis为卡尔伴奏,但伴奏乐器都改用为管风琴,不仅演奏以优美慢板着称的阿尔比诺尼A小调慢板,还包括了贝多芬、弗兰克、亨德尔、巴赫等人的曲目共8首。用倍大演奏慢板一定更令听者全情投入,倍大提琴与管风琴这两件低频极品所营造的低频以至超低频,只要你的系统够班,一定不会令全世界低音狂失望。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039912493.jpg[/upload]

6.摇篮曲, K33Y 112。又是Karr用Amati 1611倍大与Lewis用史坦威钢琴的名琴组合,但曲目是抒情度更大和具摇篮曲特点的11首动听曲目。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0404352432.jpg[/upload]
未完,待续。
TOP
50#


        呵呵,潘兄何用心中耿耿?

    你说的那个主题发帖人肯定是我,但“大侠”则肯定不是我···:)

    那次阿KEN斑竹用论坛短消息给我解释了误删该帖之事。只是因为自己比较懒,加上当时挺忙,就没有重新发那个主题帖了,没想到潘兄至今仍记得,小弟真是惭愧!

    关于GARY KARR其人及唱片,我曾经写过两篇文字介绍过,潘兄无疑是我同好。如今有你楼上佳帖珠玉在前,我那些粗拙文字倒是不敢拿出手了,实在抱歉!或可寄望于来日佛山或广州相见,到时候我们再尽兴大侃GARY KARR吧!

    顺颂春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