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3234235236237238239240» / 28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音响、听音乐、品名茶(普洱收藏篇)! [复制链接]

4721#

我已记住这个品牌了,你呢?

[upload=jpg]Upload/20058211112240986.jpg[/upload]
TOP
4722#

天神 在 2005-8-21 9:25:32 发表的内容
dong33 在 2005-8-20 23:11:31 发表的内容
咦,这两款我也是非常的喜欢,握手!
要批评一下,下图的壶没有擦干净呵,嘿嘿。
还好,老兄这次没有“喝醉”啊——只是看漏眼了,我前文已提及,这批图片都是在茶壶刚刚开包的时候拍下的,连包装纸屑都还没清洁干净,哈!


不是我看漏眼,而是我以为是你重新拍的照片呵。
TOP
4723#

这是第六道茶汤,汤色非常的稳定,且仍保留幽雅的茶香。[upload=jpg]Upload/200582121233367371.jpg[/upload]




这是七道茶后的茶底(还有一少部份没有放上去,这部份的茶叶是比较细碎一点的,但颜色是一样的),由此你可以看到此茶底的颜色是那么统一,叶片充满无尽的活力,好茶呀![upload=jpg]Upload/20058212124419254.jpg[/upload]




再看看这张照片,大叶的就是前面所说的黄叶片了,很特别吧,而这个芽头则是一朵的呵,美呀![upload=jpg]Upload/200582121243538570.jpg[/upload]
TOP
4724#

dong33 在 2005-8-21 21:21:38 发表的内容
其实本人早就想写下腾冲野生茶饼的品后感了,却由于诸多原因,迟迟未能下笔,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本人的品茗水平极其有限,生怕产生一些误导作用。
现在我就本着个人的最大能力及真实的感受来说说,本人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可能与大家平时所认为的观点会有所出入,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拍砖。至于此茶的产地,本人还不清楚,或由天神兄加以说明了。
转正题
先说说此茶的用料特点,早在上两周,本人就将茶叶掰散后分级,一共分出了6种的茶质,大概为:1、芽头(有的还带一点儿的嫩梗,但梗短);2、嫩叶(偏腊黄色,有点细碎);3、较嫩叶(大概是三、四叶张,呈墨绿色);4、大叶老叶(呈墨绿色,实际上它的叶片不算老,冲泡后其柔韧性极好);5、黄叶(所占比例极低,叶张比其他的都老一些,在冲泡后,其柔韧性仍是较好的);6、纯梗(老嫩均有)。由此可见,此野生茶饼真的是等级繁多的大聚会呵,是较我以前所未见过的。
再说说茶底的特点,冲泡之后的茶底真的是很特别,其颜色反差很小,颜色出现了少有的统一,就连那些黄叶片都变成了你不敢相信的颜色啦,在以下的照片中,你是可以看到的。其颜色表现为:晶莹透彻,柔软饱满、光亮,充满无限的活力。
还有就是茶叶的采摘手法特别,有的是连同根部一起采摘的,有的还是成朵的呵,在照片中请留意了。
品后感。茶香:非常的独特,首先是一道闻似野山姜的味儿,接着是幽雅的清香(复杂呵,我都不懂得用哪一种气味来形容了),最后是蜜香般的香气(这一香味是昨天才发现的,估计是茶叶已发生转变了),总之它的香气具有一种,你越闻就越想闻的感觉,非常的沁人心肺,高贵清雅且留香持久,难得呀难得。茶汤:入口细腻润滑,就象未明绿茶那般,虽没有上品熟茶那般的厚滑,但已达心满意足了(生茶嘛)。目前的回甘回甜,可以说是来得飞快(初次喝的感觉则不是这样的呵,需第三道茶之后才有此表现的),在喝第一道茶时就完全体现出来了,而且持续性很好。茶味中的苦涩味极低,表现得较为温顺,当中的涩味去得快,没有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在我所泡的第二道茶里,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因为我是刻意地泡老一点的,感觉是平常所说的有化的感觉,真是韵味十足。汤色嘛,就请看看照片得了,我就不多说了,因生茶在转化的过程中,其汤色是时刻在变的。
此茶的确是一个好茶,而且还是比较特别的,茶味很合我意,可惜能力有限,只收藏了几饼,呵呵。再过十年或十多年后,嘿嘿,开心呀。
本人现在就提出一些问题,请各DX们拍一下砖了。
1、    以往人们常说,挑选生茶时,要以苦涩为首选,且大部份人认为野生茶就是那种像脱缰的野马,野性难驯、苦涩、茶味十足。而目前我手头上的那个腾冲饼,却与之格格不入,此茶极具温驯的一面。为何?是不好吗,非也!
2、    以往人们常说纯野生茶,都与大叶乔木联系起来了,片面地去追求叶大、质厚、梗粗且长的茶,但此腾冲饼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呀?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空有请天神兄的朋友平哥来谈一谈呵。



哈哈!老兄你可是找到左自己的感觉啊
TOP
4725#

dong33兄可以称得上茶博士了。:)
TOP
4726#

wxs 在 2005-8-21 9:56:32 发表的内容
dong33 在 2005-8-20 18:14:53 发表的内容
我喜欢前排中间的那一把壶,好象叫如意吉祥吧?



既然董兄喜欢,下次回老家我就帮找找吧。不过,如有的话只能是仿制品。


感谢王兄。-_-
TOP
4727#

dong33 在 2005-8-21 21:25:00 发表的内容
这是第六道茶汤,汤色非常的稳定,且仍保留幽雅的茶香。[upload=jpg]Upload/200582121233367371.jpg[/upload]

这是七道茶后的茶底(还有一少部份没有放上去,这部份的茶叶是比较细碎一点的,但颜色是一样的),由此你可以看到此茶底的颜色是那么统一,叶片充满无尽的活力,好茶呀![upload=jpg]Upload/20058212124419254.jpg[/upload]

再看看这张照片,大叶的就是前面所说的黄叶片了,很特别吧,而这个芽头则是一朵的呵,美呀![upload=jpg]Upload/200582121243538570.jpg[/upload]
对比一下我的?

[upload=jpg]Upload/2005822921173277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822921309660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8229214348569.jpg[/upload]
TOP
4728#

Rogers 在 2005-8-21 13:57:57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82117035014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821170236526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8211704117588.jpg[/upload]


东东兄,这是我办你找的资料。:)

非常感谢了,以后有机会喝的时候,就不会瞎喝了。
TOP
4729#

Rogers 在 2005-8-21 23:47:45 发表的内容
dong33兄可以称得上茶博士了。:)


哗!给兄弟你扣上高帽子了,我都是向各位DX学习的,感觉有了一些进步呀,在此我向Rogers 兄、希望兄等同好深表谢意!

本人较为胆大,所以不怕向各位献丑,嘿嘿嘿。
TOP
4730#

dong33 在 2005-8-21 21:21:38 发表的内容
品后感。茶香:非常的独特,首先是一道闻似野山姜的味儿,接着是幽雅的清香(复杂呵,我都不懂得用哪一种气味来形容了),最后是蜜香般的香气(这一香味是昨天才发现的,估计是茶叶已发生转变了),总之它的香气具有一种,你越闻就越想闻的感觉,非常的沁人心肺,高贵清雅且留香持久,难得呀难得。茶汤:入口细腻润滑,就象未明绿茶那般,虽没有上品熟茶那般的厚滑,但已达心满意足了(生茶嘛)。目前的回甘回甜,可以说是来得飞快(初次喝的感觉则不是这样的呵,需第三道茶之后才有此表现的),在喝第一道茶时就完全体现出来了,而且持续性很好。茶味中的苦涩味极低,表现得较为温顺,当中的涩味去得快,没有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在我所泡的第二道茶里,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因为我是刻意地泡老一点的,感觉是平常所说的有化的感觉,真是韵味十足。汤色嘛,就请看看照片得了,我就不多说了,因生茶在转化的过程中,其汤色是时刻在变的。
此茶的确是一个好茶,而且还是比较特别的,茶味很合我意,可惜能力有限,只收藏了几饼,呵呵。再过十年或十多年后,嘿嘿,开心呀。
本人现在就提出一些问题,请各DX们拍一下砖了。
1、    以往人们常说,挑选生茶时,要以苦涩为首选,且大部份人认为野生茶就是那种像脱缰的野马,野性难驯、苦涩、茶味十足。而目前我手头上的那个腾冲饼,却与之格格不入,此茶极具温驯的一面。为何?是不好吗,非也!
2、    以往人们常说纯野生茶,都与大叶乔木联系起来了,片面地去追求叶大、质厚、梗粗且长的茶,但此腾冲饼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呀?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空有请天神兄的朋友平哥来谈一谈呵。
好感受!!!不如重温一下我的图片你就明白更多了!:)

[upload=jpg]Upload/20058229193234056.jpg[/upload]
TOP
4731#

dong33 在 2005-8-21 21:21:38 发表的内容
其实本人早就想写下腾冲野生茶饼的品后感了,却由于诸多原因,迟迟未能下笔,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本人的品茗水平极其有限,生怕产生一些误导作用。
现在我就本着个人的最大能力及真实的感受来说说,本人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可能与大家平时所认为的观点会有所出入,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拍砖。至于此茶的产地,本人还不清楚,或由天神兄加以说明了。
我一段一段来顶,呵呵!出处方面就我所知是这样的:是在腾冲这个云南少数民族居住地,而且采摘起来非常劳师动众——因为一般人是不能在这个部落采摘的,要经当地族长批准,再分派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采摘,这样一来,数量就完全没有保证了,再说,他们的采摘方式也很独特,董兄就说到要点了,哈哈!
TOP
4732#

dong33 在 2005-8-21 21:21:38 发表的内容
转正题
先说说此茶的用料特点,早在上两周,本人就将茶叶掰散后分级,一共分出了6种的茶质,大概为:1、芽头(有的还带一点儿的嫩梗,但梗短);2、嫩叶(偏腊黄色,有点细碎);3、较嫩叶(大概是三、四叶张,呈墨绿色);4、大叶老叶(呈墨绿色,实际上它的叶片不算老,冲泡后其柔韧性极好);5、黄叶(所占比例极低,叶张比其他的都老一些,在冲泡后,其柔韧性仍是较好的);6、纯梗(老嫩均有)。由此可见,此野生茶饼真的是等级繁多的大聚会呵,是较我以前所未见过的。
再说说茶底的特点,冲泡之后的茶底真的是很特别,其颜色反差很小,颜色出现了少有的统一,就连那些黄叶片都变成了你不敢相信的颜色啦,在以下的照片中,你是可以看到的。其颜色表现为:晶莹透彻,柔软饱满、光亮,充满无限的活力。
还有就是茶叶的采摘手法特别,有的是连同根部一起采摘的,有的还是成朵的呵,在照片中请留意了。
请看我以前的图片!这是没有压制前的。
[upload=jpg]Upload/2005822993244077.jpg[/upload]
最后编辑天神
TOP
4733#

天神 在 2005-8-22 9:19:34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8229193234056.jpg[/upload]


天神兄,你的茶都是些“芽引”(茶芽)的呀。

这可许就是那300公斤之中的茶芽了,在生产那一批的限量版茶饼里,共投放了300公斤的茶芽呵。
TOP
4734#

当然了,我拍这批相片的时候此茶还没压制呢,还在品验阶段。
TOP
4735#

Rogers 在 2005-8-24 0:20:30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824012143819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8240123244910.jpg[/upload]

最近对这刀的夹钢技术很着迷。:)


R兄是武林高手?
TOP
4736#

Rogers 在 2005-8-23 23:08:26 发表的内容
以前喝过老丛水仙和凤凰单丛茶色都偏红。凤凰单丛和凤凰水仙的差距,就像黄金桂和铁观音的差别。


是不是黄金桂仿如凤凰单丛,铁观音仿如凤凰水仙?
TOP
4737#

[upload=jpg]Upload/2005824012143819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8240123244910.jpg[/upload]

最近对这刀的夹钢技术很着迷。:)
TOP
4738#

ZT

岩韵细读

武夷岩茶的典型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其实也就喜欢那股“岩韵”。然而,怎么理解“岩韵”,岩韵有哪些内容,犹其是感官上的具体内容呢?

晚清名人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论茶,将武夷岩茶特征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他说,静参谓茶品有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乎!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梁是举人,爱做笔记小说,算是才子,又官至巡抚。所以他的这段评价,后人沿用至今,并将其作为岩韵的具体标准。凭心而论,梁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抽象了一点。尽管后人将四字顺序颠倒,说是“活、甘、清、香”。还有改动一、两个字的,基本意义没有多大变化。用以评价任何一种茶,似也没有什么不妥。

也许是感到梁说的这四字,并不能充分说明岩韵特征。于是有人另辟蹊径,把岩韵归纳为更加简练的四个字:岩骨花香。这一个“骨”,说的好!岩茶的香气浓郁,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花香。水仙花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这容易理解。但“骨”就较难领会了。顾名思义,“骨”喻坚硬,坚韧,等等。可对于柔顺如水的茶汤来说,它的“骨”在哪里?苏东坡曾有一首诗《和钱安道惠寄建茶》,赞美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可能有助于理解“骨”的含义。清朝乾隆皇帝在评价全国各地贡茶时,题诗咏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也很形象地描述了岩韵的特色。所以,有人认为,岩韵中的“骨”,应是一种不以鲜香见长,而是以醇厚沉着稳重取胜的味道。茶汤里好像有“沙沙”的小颗粒,或者是好像有柔韧不绝的细丝,从而丰富了茶汤的质地。吞咽下去很久之后,茶的滋味还在口中齿间回荡。

其实,香清甘活也好,岩骨花香也好,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要真正理解岩韵,体会这些前人概括中的具体内容。首先就是要正确理解岩韵的含义。所谓的韵,源于音乐术语。将各种不同声音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因此产生的一种能让听觉愉悦,引发种种想象的审美感觉。将其内涵延伸到品茶,指在茶事活动中品茶者所产生的一种感官愉悦感,以及因此而引发出的全身心的愉悦与美感。所以,岩韵的最基本含义,应是指岩茶的基本感官特征;而所谓特征,是与其它种类茶,绿黄白黑红等等相比较而言,使岩茶与其它茶区别开来的明显特征。更深一层的意义,则是指一种饮茶者品饮岩茶时的特殊感受。
这一点,已有一些前人作了总结。清袁枚在《随园食单》就曾说过,武夷岩茶“清芬扑鼻舌有作甘。……如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丽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袁枚是在将岩茶与龙井茶、阳羡茶作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很有启示意义。不过,前人的经验固然重要,最关键的还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多品茶,善比较,才能取得真知灼见。

首先,要从感官上体会岩茶在色、香、味方面的特征。
色。岩茶汤水一般呈金黄或橙黄,带些微红,清澈亮丽。这一点与其它种类茶相比,很容易辨识。但与闽北乌龙比较时,须冲泡三,四水后才有分晓。此时闽北乌龙汤色明显变浅变淡,而岩茶汤色犹然不变,直到第七遍后才见清淡。必须指出的是,即使是同样品种,茶汤颜色深浅跟加工工艺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茶青发酵的程度不同,还有烘焙的程度不同,泡出来的汤色也不同。一般来,重发酵,高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深较红;轻发酵,低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浅较黄。除此以外,新茶的颜色较浅,而陈茶的颜色较深,所以有岩茶“藏的深红数倍价”之说。
香。指茶的香气。明代张源(公元1595年)在《茶录》中说:“香有真香、有兰花香、有清香、有纯香,表里如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青香,火候相当,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闷香,此皆不正之气”,这段话很有启发。茶的香有好几种类型,有的是品种香,有的是制作香,有的是添加香(如茉莉花茶的香),有的是综合香,而岩茶,是品种和制作兼有的综合香。但不管哪类香,最基本的应是茶叶本身的香为主。其它香只是兼带的,类似的。岩茶的常见特有香型,一是焦糖香,类似焦锅巴,熬蔗糖,或者奶油、豆乳的香味;二是花草香。类似兰花,水仙花,桂花或者桂皮,菖浦、姜母的香味。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岩茶,是纯香和兰香。一、二水有明显的焦糖香,三水后开始显露花草香。最典型的是桂皮、菖浦的辛香。绿茶则是真香,带股青草味。最典型是板栗香。而从香的强度和持久度来看,一般来说,岩茶不如绿茶清长,但更为浓郁,也更持久,七泡犹然。如与其它乌龙茶相比,铁观音是青香,接近绿茶真香;凤凰单丛则蜜香浓郁,气息猛锐;岩茶则更纯厚绵润,是一种成熟的香。
岩茶的香还透着骨鲠,也有人形容为“霸气”。这种香气好像会渗透杯盖,有冲顶的感觉。且香气不散,它呈现为“一团”。感觉最好的是杯底留香,称为“杯底香”或“冷香”。茶汤冷却后,再闻杯底,那种感觉实在是妙极。
味。岩茶的茶汤,总的来说是甘、醇、鲜、滑。但细细品赏之下,则又有许多具体特点。
甘有两种,一是入口即甘,只要是好岩茶,入口就有一种甜滋滋,凉沁沁的味道。但是不像普洱的甘那样,有点腻感。有的品种初品稍有苦涩,但很快生津回甘。但岩茶的回甘,不像铁观音是滞留型的回甘、也不像龙井茶是回味型的回甘、更不像正山小种是体会型的回甘(过了很久,不经意地会感觉到甘甜)。岩茶的回甘是发散型的,直接扩充你的喉咙,清凉开阔,你甚至觉得那不是回甘,但确实是喝了岩茶以后舌齿清甘,喉咙开阔,很舒服的一种感觉。

醇,是指茶味的浓淡和茶汤的厚薄。茶味是任何茶汤都有的,可以明显感觉到的类似中草药的特殊味道。岩茶的茶味,比绿茶淡,比红茶黑茶浓。茶汤则比绿茶厚稠。但又不如普洱类黑茶,显的更清薄。 如与同为乌龙类的铁观音相比,茶汤更厚稠,茶味更浓郁。所以,福建茶界比较岩茶与铁观音特征,有“南香北水”的说法。

鲜,茶汤清新,鲜美,如同鸡汤一般。曾经品过绿茶新贵安吉白茶,这种鲜感特别明显。造成这种鲜感的原因是氨基酸含量是一般绿茶的一倍以上。而好的岩茶,也和安吉白茶一样,鲜感很强。不过并不是氨基酸含量特高,而是在做青发酵过程中,造成苦味的儿茶素含量降低了,氨基酸含量相对高了起来。

滑。滑是相对于涩而言的。茶汤入口后,舌尖有茶的感觉,再进入以后,舌头的后半部分好像已经失去了知觉,不用吞咽,茶汤已经“滑”进或者“化”进喉咙和肚子。当然,好茶入口都很滑顺,但是因为岩茶茶汤较为浓稠,所以,滑或化就显的特别难能可贵。

综合这几种感官味道,再回过头来领会梁章钜的“活”字。就容易多了。活,应是岩韵的最强表现。可以理解为“活蹦乱跳”,如同充满生命力的鱼儿在激流中冲浪;可以理解为“变化多端”。先苦后甘,先有强收敛、再转清爽润滑。每泡茶汤的香与味都有变化,浓香藏在滋味里、品过之后满口流香。可以理解为“源源不绝”。岩茶的香与味,往往可以保持相当长久。热喷香,温更甘,冷回韵。犹其是在茶汤凉了之后,香与味下沉凝结,品味起来,好像鱼翅汤似的,有韵在水中源源不断地回旋着。还可以理解为“回肠荡气”。好的岩茶,而且力度劲锐。常常是三杯下肚后,上下通气,百骸贲张,神清气爽,一身轻松。令人情不自禁浮起飘然若仙之感。

在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如果品茶者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对岩韵的理解就又会更上一层楼。从某种角度来说,体验岩韵的过程,其实就是品岩茶时的审美过程。岩茶的品质越好,品茶者对岩茶的理解以及茶文化修养越高,在品茶活动中能够产生的美感越强。到了这个层次,岩韵就很难用某一两种感官感觉来概括和形容,而只能用心去体会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美妙境界,“巍巍乎武夷高山,荡荡乎九曲流水”了!
TOP
4739#

是凤凰水仙象黄金桂。

[upload=jpg]Upload/200582323563340205.jpg[/upload]


绿叶镶红边。
[upload=jpg]Upload/20058232357478888.jpg[/upload]

发酵和焙火适中的叶底、
TOP
4740#

庆庆 在 2005-8-23 22:14:41 发表的内容
岩韵细读
岩茶汤水一般呈金黄或橙黄,带些微红,清澈亮丽。



清澈透亮说到我心坎了。

一般来,重发酵,高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深较红;轻发酵,低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浅较黄。除此以外,新茶的颜色较浅,而陈茶的颜色较深,所以有岩茶“藏的深红数倍价”之说。


以前喝过老丛水仙和凤凰单丛茶色都偏红。凤凰单丛和凤凰水仙的差距,就像黄金桂和铁观音的差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