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城
mail:
abrams@ms10.hinet.net
show:
願意
Date:
1998/9/1
Time:
下午 11:53:48
Comments
to:劉總編
嗯,看來肥起來的理由都被您說到了,再來就看能不能將腰圍從34變成原來的29。
TO:眾位喜歡音樂的網友
以下是一點點個人小意見。
個人覺得最近的留言板可說是「通俗」及「精緻」之爭,其實要爭這些的話,那麼在台灣唱KTV也可拿來和唱聲樂互相論壇一番了(我對KTV並沒有成見),我個人覺得聽音樂不必負擔那麼重的原罪,各人「生活&文化背景」及「教育程度」的不同,所喜歡音樂也不同,喜歡就好了。
記得以前曾看過音樂時代楊總編一篇文章,內容也是說到類似的情況:去國家音樂廳聽古典音樂,回家的路上唱阿吉仔的歌.......。我想在美國中西部那廣闊無比的平原上,在公路上開車的話,我想那時一邊開車一般聽著鄉村及搖滾的音樂是最對味的,在羅馬大教堂裡的話,還是唱聖潔出塵的聖樂比較感動人心。比如說我好了,雖然很喜歡聽古典及爵士、ECM、民族音樂、NEW AGE,但我在鳳山步校受士官訓時好了,在緊張而且休息時間不多的日子,我常偷偷的聽楊林的「玻璃心」呢,您會覺得很俗嗎,至少那時的「玻璃心」安慰了我好一陣子的少男情節,那時聽偉大的「馬勒9」嗎?我想第一樂章只奏了五分鐘,又要集合出操了,連休息都沒有時間了,那來談被馬勒所感動呢。
所以很多人聽音樂,是看「時間」、「地點」及「心情」的。
我有些朋友很喜歡ECM,認為ECM簡直是全世界最棒最好最沒有商業化的音樂,所以他們對不喜歡ECM的人根本不屑一顧,認為這些不聽ECM的人真是俗不可耐,但是他們那麼熱心的推薦給朋友聽,結果很多人還是鴨子聽雷--聽不懂,ECM在全台灣的暢銷量也沒有暴增啊,十月影視的符老闆也沒有像SONY的「鐵達尼號」原聲帶大賣,年終將金多花幾個月啊。
音響論壇所推薦的CD,我想是以音樂性及音響性兩全為主,當然流行音樂也有,數量是比較少,但為什麼數量比較少,那就值得我等深思了,如果有音樂及音響性兩全,甚至可以拿到全世界去想比而不丟臉的CD(比如阿姐鼓、絳州大鼓,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怎麼都是有關鼓的呢??),我想全體論壇的主筆一定會舉雙手雙腳推薦才對(事實也有),竟畢這是華人之光啊。
至於流行音樂有無介紹及推薦,我個人認為應把箭頭對向CD-HI及唱片音響購買指南及音樂時代等以推薦音樂為主的雜誌才對,至於各位網友要是覺得有錄音很棒很棒的流行音樂,我想推薦給論壇的主筆評論他們也不會反對。
但是有一個問題很傷筋,如果您覺得錄音很棒,唱得很好,但在一些「調校良好」的音響上聽起來不是那麼一回事的話,那麼主筆如果照實寫出來的話,那麼會不會被說成「崇洋媚外」、「喪權辱國」的主筆呢?
平日有些CD我覺得很棒,也常推薦給論壇的主筆,但我覺得音樂內容棒和別人覺得棒那是二回事,比如說我覺得一張ECM的CD棒呆了,推薦給俊德兄,但他不認為很棒,那是因為我沒有抓住他喜歡的音樂口味,我沒有錯,俊德兄也沒有錯,所以我只能站在推薦的立場,而不能勉強論壇主筆為此CD做評論。
一般的流行音樂,對錄音的注重程度的確是和一般的古典音樂CD不太相同,他們對這張流行音樂的頻率響應的調整,絕大部份是以一般Mid-fi的低價床頭音響的聲音為參考對象,音樂時代的音響主筆 廖景全先生,也曾說過一張流行的CD,他兒子的床頭音響播放出來的聲音硬是贏過他「調校良好」的HI-END音響,您說怎麼辦,要拿床頭音響的標準來評論那張流行音樂嗎?所以要知道一張CD錄音成就好不好,至少要有一套「調校良好」、「音域平衡佳」、「靈敏度極佳」的音響系統才對,這樣,至少有一個標準立出來。
但是為什麼一般的流行音樂為什麼要錄成那種聲音趨向呢?因為買這些CD的朋友大部份是經濟能力不佳的年輕人居多,賣場也是吵雜的唱片大賣場居多,調成這種聲音,比較容易成交,另一點說坦白一點,也就是我常講的以「賺錢」為目的啦。
其實錄音良好的流行音樂也是很多,各位網友可以看論壇的「唱片聖經」及香港發燒音響的「CD聖經」,裡頭都有一些CD值得參考與購買,但是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流行的真的比較少(尤其是近年來出品的流行音樂,這個現象值得大家思考),但那些CD都是流傳了好幾年,但還是有樂友互相推薦的傑作,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經典之作。
最近在重看N遍的「笑傲江湖」,我忽然想到最近論壇的留言板,就好像「笑傲江湖」裡頭的氣宗及劍宗之爭的情節,開開玩笑,不要介意,不然吵到最後,殺了不聽流行音樂的朋友那就不太好玩了。
關於音響與電腦,小弟有一些看法,
1. 在這世界上聽音樂的人應該比玩電腦的人多吧。所以從某一角度而言,音響的市場會比電腦的市場大。
2. 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為什麼呢?很簡單,在一般人的認知當中,聽音樂需要花到五萬元以上嗎?以龐大的流行音樂市場,他們認為只需要花幾千元就可以聽的很大聲,多出來的錢可以花在其他地方﹙如電腦﹚會有多的享受。
3. 所以以市場導向而言,應該出一本比較通俗口味的音響與音樂雜誌,以提供一般大眾對音樂與音響方面的知識。這本雜誌應該多介紹流行音樂、組合音響、基本音響知識等等,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介紹大家常見的器材。
4. 年初好像有一本「音響生活」這本雜誌,似乎有上述一點的雛形,雖然以入門者的角度而言,器材價位與說明仍然偏難,其實小弟還蠻喜歡的,只不過才出兩期,還沒有成型就夭折了。
5. 所以到了現在,大家還是在聽流行音樂,還是去買組合音響,不然就是音樂和AV結合。除了有朋友在玩音響,或是有閒錢聽音響,對音響本身的觀念不同,願意花多一點代價得到更好的音樂,才看看新視聽或音響論壇,花五萬元以上買買「高級」音響。
6. 但小弟認為,音響比電腦更有投資的價值。電腦需要常常更新,音響可以用很久。音樂可以聽很久,但電腦看很久會累。聽音樂容易被感動,電腦要感人的狀況可能就是電腦突然壞了但資料還沒備份出來﹍。
7. 因此,小弟認為真要發展音響,就必須從萬元以下的組合著手,多介紹通俗音樂。一開始可以用少篇幅從流行音樂的錄音、唱片介紹與比較開始,評論大家常見的組合音響,甚至是電腦用喇叭,以及在兩萬元以下的器材,吸引大家購買與觀看。(小弟知道這非常困難,尤其是已經聽慣好音響的人,不過要知道,大部份的人都只聽過千圓音響。)然後在藉由雜誌上其他的文章,好好潛移默化這些人,等到他們有錢有閒時,自然就比較容易花錢買較昂貴的音響。
牢騷特多,大家看看就好,希望能激發大家一些想法。
各位網友 近來大家對電腦起,音響落的比較大表憂心,其實這是兩碼事,不應放在一起談. (1)電腦是求職必備,不會電腦連吃飯都成問題,誰敢沒有興趣?音響是很花錢的娛樂,沒人在求職面試或考績升遷會考慮 您家裡用什麼音響器材吧! (2)音響器材比電腦市場大,只是有大部份的音響被故意地 不列為音響吧!事實上,用於聽音樂的音響幾乎大小人手一 套,客廳,房間,到處都有. 言歸正傳吧,事實上,盛況不如昔的是所謂的HI-END音響,它 們本來就很小,價格也不大眾化,它也本來就不完全為聽音樂 而存在,有為炫耀財富,有為聽效果,有為室內裝潢,有輸人不 輸陣的,----etc.也沒有甚麼不好,各取所需罷了.如果以我 們的定義來憑汽車的話,台北市汽車普及率是全世界都市最 低.WHY????因為售價100萬以上才有資格稱為"汽車"?各位同 好是否有些同意?另外,論壇評不評中國音樂,其實和中國音 樂盛衰實在扯不上一點點關係,大家在唱片行看到最熱賣的架子一定是中文流行歌,再來是西洋歌,再來才是西洋古典,中文歌已經夠氾濫了,那裡還要提倡!!如果是說京戲,古曲,很遺憾,我想它們的未來,已經很清楚,提不提倡結果是相同的,喜歡的這一特定小眾和HI-END音響是相隔很遠很遠的一群.
回所有有關的人
先說「劉氏減肥法」 減肥實在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因為其中沒有大道理,三言二語就交代得很清楚。但是,他同時也是最難的事情:因為您必須克服您自己的惰性。
什麼惰性?就是讓您肥起來的那些惰性。我的劉氏減肥法是這樣的:我把一天的三餐分為: 早上喝一杯鮮奶與一杯蜂蜜,加上早起出外運動一個小時,讓全身濕透。最好的運動就是爬山,再來是疾走,最不好的就是跑步,因為容易傷到膝關節。請注意,一定要滿身流汗。運動開始的前半小時大概只是暖身而已,後半小時全身流汗才開始消耗多餘熱量。
中餐什麼都不忌,該吃飽就吃飽。 晚餐我只吃水果,而且不是甜份很高的水果。通常,我會吃一根香蕉,一個蘋果與一個番石榴。或者是一些應時水果。香蕉含有澱粉質與包括鎂在內的礦物質。先吃一根香蕉可以保護胃壁。其餘二種水果也保證讓您很飽。
請注意,晚上八點以後要克制自己,不要亂吃東西。到要臨睡前,再喝一杯鮮奶與一杯蜂蜜(當然是加水沖泡)。
除了這樣的三餐之外,冰淇淋、甜點、巧克力您想吃就吃,不過可不要過量,就把它們當作每天獎勵自己厲行劉氏減肥法的獎品吧,這樣您的心理問題才能得到醫療與平衡。
假若您照這樣的三餐去吃,保證身心平衡,既健康又有活力。我的工作應該算是辛苦的吧,我的壓力應該很大吧,可是,我還是充滿精神。
對了,再告訴您,根據我們偉大祖先的遺訓,晚上十二點以前一定要睡覺,好讓五臟六腑休息,早上最好六點起床,與太陽公公約會。這些都是正確無誤的養身之道。不要以為晚睡晚起睡一樣多,工作一樣多。表面上看起來時間一樣,但是五臟六腑與大自然運行的調子不同,長久下來會傷身體。而且,也會影響「耳力」。
使用劉氏減肥法,每個月大概減個二公斤,想想看,一年可以減二十四公斤(假若毅力夠的話,實際上當然沒有這份毅力)。我建議您的目標是:第一個月興沖沖,可以減二公斤,第二個月又會胖回一公斤,第三個月又會懊悔,再減個二公斤,第四個月又放鬆了,又增肥一公斤。就這樣拔河,一年下來,您至少也可以減個七、八公斤。
不要以為七、八公斤很少,不屑一減。想想看去買豬肉,一、二十斤的豬肉有多少?再想想看,您每天背著這一、二十斤的豬肉走路工作爬樓梯做愛,多累人!
說來說去,減肥人人都會,問題是由於無法痛下決心,所以胖的人很多。我的減肥法很人性,還獎勵自己吃喜歡吃的各類美食甜點,不會造成心理問題。有肥胖問題、精神不佳、以夜貓子自傲、爬五層樓樓梯會喘、伏地挺身無法連續做三十個、仰臥起做無法連續做五十個的網友們,還有,肚子大得可以燒牛腩飯(還沒煮過的牛腩保證就像您的肚子)的人都可以試試看劉氏減肥法。試過有效的話不要忘了到各處網站去貼,「版權所有,張貼不究」
說完減肥,該說說論壇了。
論壇在五、六年前就把音樂的部份分給CD Hi,讓論壇有足夠的篇幅談音響,專精的音樂部份就交給CD Hi。我不諱言,論壇是賺錢的,CD Hi是不賺錢的。不賺錢的雜誌作了那麼多年,我想讀者應該瞭解我的心意吧!不要忘了,我們還有專講AV的Prime AV新視聽。這三本雜誌各司其職,各有定位。讀者們可以三本都看,可以只看一本,也可以三本都不看。本來,我們今年初還出版一本要讓「音響菜鳥」、「音響白痴」這類網友看的「音響生活」,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出了二期就停了。許多網友所罵、所提出、所想要的事情,論壇內部不知討論過多少次了。但是,礙於各類條件的制約,我們只能謹慎的調整、盡心的去做。
所以,雖然論壇無法滿足所有的讀者,論壇也有很多的缺點,但是,從我全白的鬢毛、半白的鬍子(老天可憐,我才四十多歲而以)以及一直竄出來的白髮(說不定禿頭會來得比較早),您應該可以目識判斷我算是認真的。當然,編輯們如果沒有白頭髮的,我就知道他們不夠認真了。
我歡迎大家批評論壇,提出意見,這樣可以拓展我們自己的想法。不過,如果論壇沒有按照您的意思去改變時,也不要罵得太凶,畢竟,我們要照顧到所有個方面的事情與人。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我們自己的條件與能力。
說了那麼多,謝謝各位耐心看完。
昨天才post完心中的感想,出門就出了意外,結果斷了一根肋骨,扭傷了腳,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啊!
好不容易爬下了床,再把昨天遺漏之處加以補充,自從小弟身陷音響泥沼之後,就不斷的鼓勵友人隨我一起跳入火坑, 很多有人來過小弟的陋室之後,都會興起音響升級的念頭,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弟的音響能讓它們覺得可以增進聆聽音樂的樂趣。
誠如shiao兄所言 , 一套5萬元的音響遠比一台5萬元 的電腦能帶來更多的樂趣而且用的更久,但是為何電腦雜誌 一本本的辦,而音響雜誌卻一家家倒?電腦展越辦越大,可看度越來越高,音響展卻越辦越小,可看性越來越差?我們從電腦雜誌來說,為了滿足現在各種電腦使用者,市面上推出了各種雜誌,從入門級--標榜連白痴都看得懂得的雜誌如

C Home,到中級的雜誌:如PC DIY等,以至於高級如PC Magazine,RUN PC! 我們發現任何一位電腦愛好者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程度循序漸進的吸收所需的知識,因此可以培育大量的電腦愛好者,再說到電腦設備的評鑑吧! 幾乎每一家電腦雜誌都會採用PC Magazine 所開發出來的測試軟體Win Bench! 那win bench測些什麼呢? 一般分兩種,一種是一般人(business)所常用的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常用的軟體,再來就是高階的(Hi-end)的軟體如3d Max等,因此大家都可以就自己常用的軟體類型比就出適合的電腦,一般使用就看Business Mark的高低,高階專用就比較Hi-end Mark,這也是我呼籲論壇的,低價位音響用古典樂或發燒片來比質感比動態沒有幾多意義,大部分音響初哥在意的是聽搖滾,聽流行能不能比一般日製床頭帶來更多的樂趣,而論壇從不採用流行或搖滾片來測試,又怎能滿足一般初入門者呢? 現在大學生真正聽過馬勒五號的有幾人?我曾問過班上同學,全班連我在內不到5人,但是不知李玟,伍佰恐怕就不到5人了!由此可知論壇與時下脫節之嚴重,當然我並不是要 論壇以後評論低價音響都要採用李玟或伍佰來評論,只是不要再一再忽略這些主流音樂!
其實論壇可以考慮像美國Pc Magazine向軟體公司購買版權,製作電腦測試軟體! 出兩套測試cd,一張流行,搖滾兼舞曲,一張古典,爵士,新世紀!,一年更新一次,以後評論就以此套cd為準!這樣就不會有爭議說論壇厚此薄彼, 獨尊古典 !我知道購買音樂版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事總要嘗試看看吧!
我知道現在音響景氣不比當年,要向電腦業一般,擁有從 入門到進階的完整雜誌體系並不容易,因此論壇的態度就顯得特別重要,能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音響迷加入,還是繼續經營現有的音響人口,直到他們全部老死或滅絕為止! 就要看 【劉老大】你了!
最近牢騷很多,望網友們見諒!
SHIAO,我覺得你有些話說得沒錯,電腦這個東西絕對不如音響來得長久,不過鄙人 這台P133已經堅持了快兩年了……電腦這個東西關鍵問題是看你要拿來幹嘛,像小弟 這樣寫寫留言上上網的,P133絕對夠應付了。倒是音響,我沒事就是換條線或者弄個 什麼角錐之類的,現在算算看,這上面花的銀子已經足夠買一台P II 300了……音響和 電腦誰省錢……難講的呢!
不過在高級音響上聽COCO的CD就是爛嗎?我看倒不是這麼回事。COCO的歌唱技巧 非常出色,值得臺灣香港一些的二流歌手好好學習一下。而且新力本身的錄音品質還 不錯,雖然和百代、寶麗金還有段距離,但是已經比什麼飛碟、上華之類的強太多了 ,我們無須太苛求中國音樂要張張做成天碟,那不可能。話再兜回來,COCO的音樂 CD真的不配在“高級”音響上播放嗎?SHIAO,媚外也不是這麼一個方法吧?誰規定 “高級”、“大”音響上只能夠放貝多芬、莫扎特的?社會在不斷的改變著,交響樂 不一定是人人都可以欣賞的,倒是流行音樂有很多年輕人欣賞,不管是中文的還是外 文的,正如你說的,“喜歡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我倒是敢放一句話在這里,如今 青少年有60%以上都聽過流行音樂,但是去正經聽一場交響樂音樂會的青少年,不會 超過20%!這也不是什麼借口要以此大力推廣交響樂,中國自己的音樂自己還推廣不 了呢,更何況交響樂乎?
從聽流行音樂入門,進而去聽一些藝術歌曲,再聽嚴肅音樂和民族音樂,這是一條很 正規的路子。況且,聽流行音樂沒有什麼可以值得非議的。一些專門聽交響樂的前輩 其實也應該來聽聽COCO的歌,貝多芬的音樂未必永遠都是正確的,流行音樂未必沒 有好東西。與其下大力氣做一些費力不討好還被像我這樣的愛國主義者不屑的事情, 不如花幾個小時去聽聽流行音樂。
您提及的唱片價格問題……的確是大問題!美國現在一張華文流行音樂唱片至少13 美金起跳,好CD還要15、16塊的,香港的則是更貴;交響音樂CD如果要找錄音好的, 比如企鵝評鑒上能夠掛名的錄音,價格基本在17--18美金左右。
買流行音樂CD我最近都是先在網路上下傳MP3檔聽,然後再決定是否要買音樂CD。 如果價格問題解決不了,別說交響樂CD,就連流行音樂要真正做到唱片大流行都懸 乎的很。總之音樂流通上面問題還有很多,不是這里三言兩語的討論就可以解決的。
--------------------------------------------------------------------------------
同意prettyboy的意思
我想論壇本來就是以評論器材為主,軟體為輔,他不必像CD HI專攻軟體為主,音響為輔,那麼"音響論壇"這個名字才不會有"聽起來的偏差",虛有其名。人家才不會有話柄可以說:音響論壇都拿來談唱片、評論唱片,為什麼不叫唱片論壇?
不過依理性來說,和實際聽過的經驗,所以我可以大膽的下一個結論,在同樣音量之下,錄音先決條件,錄音好不是一個原因,樂器本身音樂並非不好,而是因為錄音不佳,不耐久聽,普遍都有高音過量的情形,首先為刺耳,再來聽個兩三段就實在聽不下去,依這種情形來看,CD怎麼有辦法評論呢?而同樣是周慧敏的CD台灣錄的,和香港錄的粵語專輯都不一樣,第一,音場都有,第二台灣CD的唇齒音就比較多,音樂性不佳,而香港錄出來的就比較少,音樂性就比較良好,依此兩點來看,某些唱片公司只論CD發售幾百萬張,歌手的知名度,卻完完全全沒有考慮到發燒友的需要,但實際上發燒友也是需要的,我想同樣要做,為何不能做出像阿姐鼓同樣品質的CD?
唱片CD賣出去就好了,管他那麼多做啥?要真正錄好CD是很苛求的,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浪費成本。
的確,真正錄CD器材是一定要講究,再來是錄音室,錄音空間,人....這樣加加減減,CD做出來都要500元以上一張,這一般的學生及上班族可就苦惱了,一張三百多元的CD都要考慮要不要買了,何況是五百多元?
對發燒友來說,這是值得的,一分錢一分貨,貴的當然比較好,同樣一張鐵達尼的原聲帶,學生族一定會去買三七五的。發燒友可不這麼認為,因為還有放在旁邊的進口版的鐵達尼CD,一張要六百元,那麼試問網路上的發燒友,您會買哪一張?
我想多數以上會選擇六百元的,因為:要買就買最好的!
多數人都認為台灣的品質不能相信,台灣人敷衍慣了,做什麼事情都想隨便,反正是別人用的、聽的,那麼認真也沒有用,學生族不會在乎這些。在台中音響展中,竟然有人拿李玟的CD在放?這要聽什麼?大小聲?還是要論音質、音樂性?真不知道這些年輕人想的是什麼?也與是好奇吧!看看這麼"大"的音響放這張"小"CD是怎麼放的,也時常都有看到國中生,不知倒是閒逛,還是"逛飯店"?假如真正在看、聽是非常好,而國家的棟梁這麼小就有音響基礎,下一代的人們就不會不知道"音響"是什麼了!我想,聽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不必擔心會有什麼社會問題,害怕學壞,有什麼不好呢?
轉言:好的3D防磁電腦喇叭要一萬多,相信一定有人買的起,一部Pentium Ⅱ的電腦一部要五萬,加個3D喇叭最少要要七八萬,買個平價音響應該不用吧?雅瑟的V9801+AU2500也不需要一萬,但效果確是在3D喇叭之上,怎麼會沒有人買?我不是替雅瑟賣廣告,但事實是如此。只是音響推動是需要你我的幫助。朋友和朋友間會提到何時有資訊展,卻從沒有聽朋友提過何時有音響展,資訊展五天湧入個幾百萬人,我去了可是擠的十分痛苦,prettyboy 應該同意吧!音響展卻只有幾萬人,這樣相比,實在是大巫見小巫,沒辦法比,從去年開始我對音響轉念,開始真正玩音嚮,不是因為展覽,而是以音響和電腦來比,哪一個壽命比較長?電腦是三兩個月就需要升級一次。而音響呢?一套音響可以陪您度過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經久耐用、耐聽。而且會讓人陶醉其中,跟著音樂的旋律去思考,去想像事物,應該會比一個費時、傷神的電腦好吧?
有感於prettyboy 的留言,所以發表一下心得,如果有不圓滿的地方,還請網路上的先進多多包涵指正。
--------------------------------------------------------------------------------
真想不到,小弟的一篇留言竟然到現在還有人在為之討論,豈不謂“德不孤,必有鄰”哉?
PB兄,我的確非常贊成您的意見,不過以小弟看來,論壇現在不是病了,而是直接被商業 利益摘掉了一條腿,軟體部分成為了陪襯,主要吃重還是在硬體方面。說實話,也真的無法 強求論壇舍棄商業利益而就我們這些音樂迷的需求。臺灣音樂圈子、音響圈子到底是怎麼一 個情形,恐怕誰都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我們這些升斗小民除了忍耐再忍耐之外,還有什麼 辦法?
“老子說不評論就不評論,你能拿我怎麼樣?”
的確,某些特約作家就是這麼一個德性,你說我們能夠怎麼樣?人家也要吃飯活命,寫流行 音樂的評論一是掉價寒摻,搞不好還丟了祖宗八輩的臉,一是寫流行音樂“沒有發燒友喜歡 讀”,生計成問題。就這麼一個現狀,你說我們能夠怎麼樣?論壇再好,也不是無利益訴求 的雜誌刊物,PB兄,慷慨激昂歌大風悲壯士回首前塵仗劍江湖那純粹是扯淡,忍著一點吧! 什麼時候中國人能夠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文化已經貧瘠為沙漠的時候,什麼時候中國人才會自 動自發的寫點正經八百的東西出來歌頌一下中國文化。現在還是中國人沾沾自喜的時候,我 們這些文化烏鴉叫喚得再凶,大抵也免不了被罵一聲“呸”。
看完了prettyboy的文章,小弟也有一些感想,第一次看到音響論壇是大三吧?!看過之後,又到學校圖書館再去找舊的來看,別人是集數越看越多,我是集數越看越少。所以說,我的看法可能和各位發燒同好不一樣。論壇早期的文章,草莽味重了些,理想也重了些(我不是說現在的論壇沒有理想喔!)。論壇至今,不是漸漸的病了,而適變的更順應潮流。當大部份讀者都以器材搭配為主要的問題後,編輯又何苦於回答其它的問題?其實音響論壇自從把cd品論的部份分家後,對於音樂方面的問題就顯的有些少了(不過最近幾期的名曲介紹做的不錯,值得鼓掌。)記得有期楊主編提到用一塊重金屬的片子在友人家試,結果被問:你們聽音響的都聽這種片啊?!看到這個,我也瞭解為什麼論壇介紹的片子大都以古典,爵士為主。畢竟重金屬不免低頻多些,這樣又被罵:你們聽音響的都聽這種片啊?!不過話說回來,流行得難道沒有可取之處嗎?我想也不盡然,論壇不妨學學stereo sound每期把介紹的音樂分成古典,爵士,流行。這樣也可以符合prettyboy年輕一輩的要求,也不會流失舊讀者。(向最近幾期的新片介紹,小弟就不甚滿意,片數太多了,貴精不貴多。) 自己的音響實在是爛到不能爛(手提音響1990),但是我不放棄能聽到高級音響的機會,帶各5片,騎個50分鐘的車到同學家聽一個晚上的音樂,隔天再回來上課。所以,希望有高級音響的發燒友們,有空多陪陪它們吧,不要冷落它們,那多可惜啊!要不然讓我去試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