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專業鑑聽揚聲器製造公司
五年多以前(1989年), 有二位工程師根據傳輸線式設計原理, 協力設計和建造了 '高雅的' 鑑聽揚聲器.如今他們為這以專業為主的鑑聽揚聲器市場的頂尖區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挑戰!HUGH ROBJOHNS 先生在英國倫敦的大都會錄音室中經歷到經由 PMC 鑑聽揚聲器所發出的, 是多麼美好悅耳的聲音!
Adrian Loader 先生
這家專業鑑聽揚聲器製造公司, 現在大家皆以 PMC 做為其簡稱, 是於五年前, 由二位工程師,Adrian Loader 先生和 Peter Thomas 先生開始創立的.Adrian 的經歷是由 BBC 開始; 後來, Adrian轉往F.W.O. Bauch 發展; 反之 Peter 則是一輩子的 BBC人. 這二個人在很久之前即在很有共同目標的情況下, 共同協力, 以設計和建造專業的 '高雅的' 鑑聽揚聲器為目的.從小小的開始, 這家公司和它的產品,目前已經擴大變成為一個對於其他已經佔有此專業市場的領導地位的同業一個非常嚴重的挑戰者.
到今天, 這家公司全部共僱用了七個人, Adrian主要負責銷售業務, 而Peter則主理研發和
Peter Thomas 先生
設計. 大部份揚聲器音箱的建造工作是委託給一些專業音箱製造工廠製造的, 其中有一家名為 GRS 的工廠,曾經是經過認證可以生產 BBC 標準的 LS 5/8 錄音室用鑑聽揚聲器的廠家.而這多樣的單體元件, 某些是使用市售的成品 (以供較小型之鑑聽揚聲器所需), 或者是特別地請教一些受尊敬的單體供應商加以更使之更完美(最近以來愈來愈多機型採用此種方式).然而, 產品最後的組合, 排列, 和品管是全部是在 PMC 的廠房裡完成. 事實上, 這些日子以來, 由於產品出貨量與日俱增,PMC 必須要緊急地將樓板區域, 從原來的2,000平方呎, 擴展到超過5,000平方呎.這將會為生產及處理產品提供更多的空間, 同時也能改善儲藏空間及設備, 能夠使一些較小的機種能夠有較多的庫存供給量.
PMC 的開始
PMC 一開始, 便以可怕的 BB5 系統做為其初試啼 聲的產品. BB5’事實上即是’大音箱(Big Box),第五版本(Version 5)’ 的一個技術命名縮寫.而且, 稍後你將會發現, PMC 整個系列之命名計劃皆以這種方式命名.這最初的 BB5 揚聲器是以’手工設計’的(在那個時都代, 電腦輔助設計仍是不常用的), 而BB5 意指在此最終版本完成之前, 已試作了四種(BB1,BB2,BB3,BB4)的原型機種. 而後PMC 隨即開發了適合他們自己使用的電腦輔助設計(CAD)系統, 而應用此系統更使得日後 PMC 其他系列揚聲器的開發中, '一次命中'的可能性大為增加, 事實也證明隨後其他全部揚聲器的設計是在第一版本時即設計成功圖片說明 : BB5/XBD 四音箱系統安置於大都會(Metropolis)錄音室C的牆面上.
相對於一般更多, 更普遍的低頻反射式或無限障 板式(密閉式)系統; PMC 全系列鑑聽揚聲器的設計, 則是以低頻傳輸線式設計為其設計哲學. 一個優良的傳輸線式設計有幾個重要的屬性, 而這些屬性對於一般大多數普遍的低頻反射式或無限障板式設計而言, 是難以與之匹敵的. 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或許就是一個優良的傳輸線式設計可以在固定的音箱內容積之內, 創造出一個額外八度的低頻響應, 這當然是很受歡迎的, 但其真正的優勢則是必須對於這低音單體, 做一超級並且精確的控制. 使這低音單體可有高品質且一致的表現, 而其結果即是大大地減少失真程度與可達到更高的音壓, 上述兩個因素對於一個主鑑聽揚聲器而言, 是必須具備的要素.另外一個 PMC 與眾不同的主題便是其所有鑑聽揚聲器的前面板都相對地較窄. 這樣的設計可使高頻做最有可能的擴散, 而高頻的擴散能力則是決定立體聲音像的寬廣度, 深遠度, 聚焦能穩定和集中地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所有PMC 鑑聽揚聲器的構造皆採用模組化設計(即使是其系列中最小的型號, TBl 亦然), 而其單體元件和分頻網路則使用品質優良的插座和插頭, 以無氧銅的喇叭線互相連結.第一組 BB5 系統是安裝在 BBC位於倫敦的 Maida Vale 錄音室之 MV4 號音樂錄音間, 其主要工作是負責1號廣播網(譯註:BBC共有1,2,3,4,5等5個廣播網)的廣播鑑聽工作; 第二組 BB5系統則是安裝於同一處的 MV3 號音樂錄音間, 而2號廣播網大部分的工作皆於此錄製. PMC 很多其他系統則進入了一般商業音樂工業領域, 買主大多數都是錄音室. 譬如, Town House 擁有四套 BB5 系統(三套做為混音編輯之用, 第四套用於其2號錄音室),Whitfield Street錄音室(前身為CBS以及 the Hit Factory)使用一套 BB5 系統, 其他如 Molinaire,Masterpiece, 以及 Electric City, 還有一個比利時的錄音室等, 亦使用 BB5 系統.大都會(Metropolis)錄音室, 是位於倫敦 Chiswick High 路上, 以一個老發電所所改建的錄音室, 其擁有許多大小不一的 PMC 鑑聽揚聲器系統. 他們的第一個 BB5 系統, 在l993年安裝於一間混音編輯室中.而如今其所有的混音編輯室, 以及錄音室C, 都是使用 PMC之鑑聽揚聲器系統, 真是感謝Ian Cooper 先生的合作. 對於某些人而言, 這名字是陌生的, 然而當您快速翻閱在您所喜愛的CD背面的印刷中, 您將迅速地發現這位 Ian 是一位在大都會錄音室倍受推崇的混音編輯工程師 (他的房間因為某些原因叫做’Bernie’, 我起初並非十分地了解, 而顯然地, 這間混音編輯室命名的由來, 是從一部70年代的影集‘On The Buses’而來的).或許, 介紹 PMC 所有產品的最佳處理方式就是輪流敘述每項產品, 接下來就是由我聆聽其產品的觀感.
電子設備器材
除了建造這些揚聲器之外, PMC 早期也以大部份OEM的方式, 製造他們自己的擴大機. 然而, 這副業被證實是並不具競爭性的, PMC 現在使用(並且代理)一個從加拿大來的公司, Bryston 的擴大機系統. 這些擴大機在美國擁有非常強大的擁護群; 而在此地的專業圈內以及高層次Hi-Fi系統用家中, 這些擴大機也漸漸成為眾所周知的器材. 而上述與 PMC 匹配的擴大機版本即以’Bryston/PMC 系列之名問世的.Bryston 無論建造任一型的擴大機, 都完全避免使用已整合的電路, 以保持這擴大機的二個立體聲道可永遠保持分離的狀態!為了達到此目的, 任一型Bryston 的擴大機, 都有二個環形主變壓器, 完全分離的電子線路(以一種模組化系統建造,並可輕鬆地檢修)以確保超級的音頻品質. 這些擴大機都是應用熱對流來使機身冷卻的, 所以沒有惱人的風扇噪音值得憂慮. 全部的Bryston 的擴大機不論功率大小, 都有完全相同的電壓輸出. 因此, 他們完全適合做為雙擴大機接駁使用或是用來推動主動式的揚聲器系統.他們的主動式電子分頻網路同時也是模組化和賦與著二個立體聲道可永遠保持分離的電路設計,並擁有可調整的分頻點和斜率. PMC 對此主動式電子分頻網路唯一要做的微小修正是加一個高頻限幅器, 假如輸入的訊號看起來超過功率常軌, 它會瞬間降低輸入電平. 這純粹是防止任何損壞到這些高音單體的可能性,而實際上這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 因著更多更多的錄音室使用PMC 做為其標準配備, 我們甚至可以看見一個
以回歸主鑑聽揚聲器來代替有許多限制的近場鑑聽揚聲器的新平衡點的產生 ”
關於BB5
BB5 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是很大的. 而且我並非意指它是很大的, 我指的是:它實在是非常巨大的! 它的巨大不光只是表現於高度與寬度上, 擁有傳輸線構造的這隻音箱同樣也是很深的. 基本的 BB5 系統包括一對三音路單體的音箱, 每個音箱有三英呎六英吋高, 18英吋寬, 三英呎深, 而重量有73公斤.和其他 PMC 鑑聽揚聲器一樣, BB5 被設計為在一個自由場環境中使用. 實際上, 這意指將這些鑑聽揚聲器與所在位置之側牆保持一定的距離-這音箱的深度將自動地把這單體元件融入這房間之內!這l5吋的低音單體位於音箱的底部, 而它l3英呎長之傳輸線的大出口孔位於音箱的頂端. 在這音箱的中心則是一個獨立的障板, 錄音室的混音編輯室以直塔排列方式擺置.
圖片說明 : BB5/XBD 在英國倫敦大都會(Metropolis)
用以容納中音與高音單體, 而中/高音單體則是對齊音箱的中心線(這障板有是可以轉動的, 以因應揚聲器擺位不同的需要).BB5 的低音單體, 是由英國 Volt 公司的 David Lythe 先生所設計, 加上適當的校調, 以適合 BB5 的需求, 是相當不凡的. 這低音單體稱之為’幅射單體’.
它不像通常的單體, 在振膜之後有笨重的鑄造.框架; 取而代之的是八隻實在的橫輻條桿將單體的外框環與振膜前方之中心軸加以連結, 再以一隻剛性桿貫穿振膜的中心, 用以支撐振膜之後的磁鐵/音圈之組合. 這樣的做法可使其音圈的散熱更較一般傳統鑄造框架在振膜之後的單體更有效率. 因此這單體能在較高輸出功率以及過熱的狀態下工作, 同時並可降低伴隨較高輸出功率所導致單體出現非線性之運動之危險. 大體而言, 大部份的揚聲器單體若意圖打算做上述的應用, 則其音圈磁鐵組合將會是非常巨大的, 且需使用一個長但狹窄的音圈槽以保証這線圈在磁場內的運動依然可保持在線性範圍之內.
音像的品質
高音單體則是來自丹麥Vifa公司特別設計的產品,而且 PMC 設計製造他們自己的高音單體擴散障板,使得以這單體形成的立體聲音像品質可達最佳化.中音單體目前是使用著名的 ATC 軟球中音單體,但PMC 已自行開發他們自己設計的中音單體(譯註:目前已經在使用, 亦是來自Vifa特別設計的產品), 而他們聲稱其表現將會更好. 這項發展將如這顆新的高音單體一般, 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介紹這些新發展的裝置. 這些新單體的結合將提供更好音像之形成和改善單體的可靠性. 他們將同時也提供給現有機種(包含 BB5)升級之用.圖片說明 : BB5/XBD 鑑聽揚聲器所使用的
Bryston功率擴大機群
BB5/P 使用一個被動的分頻網路, 此分頻網路包含了32元件, 用以安排產生4階斜率, 24dB/八度的4歐姆負載阻抗. PMC 寧願使用高困難度的偶階濾波器,因為他們相信以這方式才能表現出最好的擴散特性(它將在分頻點附近的極性葉狀曲線向下限制了八度, 以防止這極性葉狀曲線以相對於聆聽軸心傾斜向上或向下). 而第二項對於濾波器的高困難度冒險則是這些單體被要求在他們的定義的參數之內, 以超越過去曾定義的頻率範圍來工作. BB5 系統的峰值音壓在1米外, 當頻率響應延伸於l7Hz和25kHz之間時,可達124dB.
BB5 同時也有主動式的版本(叫做BB5/A). 標準的主動式版本簡單地以一個主動式電子分音器的裝置替代原本被動的分頻網路, 而其分頻點在380Hz和3.8kHz(如同被動式的版本),此外並隨之附上’一堆’的擴大機. Bryston 10B 的工作是做為濾波器(其內並附有 PMC 高頻限制保護器), 隨10B之後, 有數台Bryston的功率擴大機, 供應每個低音單體600W, 每個中音單體300W,和每個高音單體l50W的功率. 因為少了經過被動分頻網路的損失, 這主動式的系統可發稍出較大的音壓, 大約在1米外為126dB.而最頂級的, '沒有預算限制的'主動式 BB5 系統則是在每個音箱旁邊加一個額外的低音音箱. 這附加的音箱(叫做XBD,意思為額外的低音單體)大小與標準的 BB5 是相同的, 但它只包含了一隻15吋低音單體(在原來的中/高音障板部份則以一個空白的障板代替). 這系統只有主動式的版本(一個額外的600W功率擴大機加到這組合中以供給這額外低音單體的額外功率),而這套 BB5/XBD 系統才是真正能夠在二米外仍能發出震耳欲聾的音壓達136dB!這四音箱系統能以緊鄰方式排列(此為正常排列方式)或者是以很優雅的, 令人印象深刻的直塔方式排列, 此時 XBD 則位於 BB5 的下方(兩者的低音單體則位於此組合的中間位置).當然,在 BB5/XBD 系統被裝設完成時,有時會出現些許極低頻率的扭曲, PMC 在安裝這套系統時當然會十分地注意這種情況, PMC 此時運用一個 LSSA系統將頻率響應和音像之形成予以最佳化的處理. 以紡織布黏合於木製框架邊上, 以維持音色的擴散特性的面網, 是供給所有音箱使用的, 但似乎很少有人們去使用它們,我不確定到底是為了有好的聲音品質, 好的美學觀點, 還是其他可信的理由.
中間尺寸的音箱 : MB1
圖片說明:大都會錄音室同時也使用MB1,
它類似於BB5,但尺寸則縮小成更易擺設的.
MB1 系統與 BB5 系統是非常類似的, 但它的尺寸 經過稍微地縮小, 直到成為較容易擺設的36x15x20英吋(高度x寬度x深度), 而重量降低為只有49公斤. MB1 主要設計做為供一般後製作錄音室使用, 而其使用與 BB5 相同的單體,雖然低音單體是一隻Volt公司製造之l2吋版本的’輻射單體’.兩者的構造也很類似, 裝置中/高音單體的障板亦可以相同的方式轉動, 但MB1 的傳輸線管減少到大約十英呎, 連帶使這揚聲器的頻率響應範圍縮減為20Hz 到 25kHz.而其最大音壓仍然很健康地於1米外, 產生出124dB. 我發現這套揚聲器已經被用於許多著名電視台的劇院拷貝室以及錄音室樣地, MB1 也分為被動式或是主動式的版本, 並(我知道英國Granada電視台目前已使用一對).同且無論是被動式或是主動式, 其分頻網路與BB5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有此需求和資金允許的話,任何被動式系統( BB5 或 MB1 )皆能升級成完整的主動式系統.
”我從這大型主鑑聽揚聲器設計中唯一能經驗到的壓倒性印象, 就是'正確真實'!
這些揚聲器的表現一點也不做作, 真是好到能夠將實際生活的動力融入音樂之內. ”
較小的幾種機型
我們現在再來談談 PMC 產品範圍內三款價格均為物有所值的較小型二音路鑑聽揚聲器, TB1/TB1S,LB1與AB1 (T代表微小的’tiny’, L代表小的’little’, A代表普通的’average’). 這些二音路揚聲器的設計沿用相同的設計哲學, 其細節表現和音頻品質, 就如同它們較大的兄弟一般, 但其尺寸被設計縮小成以符合某種程度需要, 以適合較小的錄音室, 播音室, 和後製作錄音室使用; 即使如此, 這些二音路揚聲器仍保有細膩的高傳真音色.AB1 是一隻優雅的鑑聽揚聲器, 其尺寸為32x10x17英吋(高度 x寬度 x深度). 它使用與 BB5 和 MB1 相同的高音單體, 但它使用一隻6歐姆特別版本的Dynaudio九吋低音單體. 它八英呎的傳輸線反射孔位於這音箱的下方, 而其頻率響應可涵蓋25Hz到25kHz的範圍. 為了使這低音單體免於出現壓縮效應, 這低音單體擁有一個超過一般尺寸的音圈, 使散熱效率儘可能地快. 其分頻網路為l7元件 4階設計, 分頻點在2kHz.其背面則提供可供雙喇叭線或雙擴大機接駁的兩對鍍金香蕉母座或是一組Neutrik NL4 Speakon揚聲器連結端子(選用配備).
LB1 亦使用相同的高音單體, 低音部份則使用一隻4歐姆, 四吋的Dynaudio低音單體. 此時其分頻網路為12元件 4階設計, 分頻點在2.5kHz. 由於這使用較小的低音與較短的五英呎傳輸線管, 其頻率響應範圍被限制在35Hz到25kHz之間. 即使其音箱尺寸(20x7x10英吋, 高度 x寬度 x深度)是如此的小, 其聲音品質與低音延伸仍是值得令人印像深刻的. LB1 和 AB1 在遠東的高傳真市場已成為很流行的商品, 而這趨勢現在亦在美國開始出現.
TB1 是這群揚聲器中最小的產品, 它是TB1S(錄音室版本)的衍生版本. 本質上兩者雖然完全相同, 而TB1S 只有薰黑的噴漆外觀, 而 TB1 則使用較昂貴的黑色或核桃木紋飾皮. 即使如此, 其音頻品質依然是不妥協的, 然而, 您只花費少許經費便可得到一個如此令人敬畏的聲音品質-實在是不需多說, 這樣的設保計証是很很受到歡迎的.
TB1/TB1S 使用Vifa的一顆以磁液冷卻的金屬圓球高音單體以及一顆特別覆膠的六吋鑄鋁合金框的低音單體. 為了降低部份設計及製造流程的成本, 其使用一個最低要求限度的12dB/八度分頻網路,而將此二單體的分頻點匹配於3kHz處.
TB1/TB1S 是一個大書架尺寸的揚聲器(16x8x10英吋, 高度x寬度x深度), 然而在如此有限空間內實在是放不下一整個傳輸線系統. PMC 因此開發了一個將理想傳輸線與簡單反射式混合為一, 將兩者優點擷取出來的混血系統. 實際上, 這個’傳輸反射式負載’的設計是一個位於音箱後方的反射孔,再加上一段截短了的傳輸線管而成的. 這個傳輸反射式負載的設計足夠來提供一個高貴的, 比反射式系統更平緩延伸的低頻響應, 將可使此揚聲器建立一個溫和地延伸到大約40Hz的室內響應. TB1/TB1S 能使用每聲道輸出直到150瓦的擴大機, 在1米距離外產生113dB的峰值音壓, 以這音箱的尺寸而言, 那已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
很多錄音室已使用這對 TB1/TB1S 做為近場鑑聽揚聲器, 以代替已經到處都是的 YAMAHA NS 10以及和它同級的競爭對手. 原因是, 對於許多在廣播電台錄音室的播放者, 甚至是用於室外廣播的鑑聽設備而言, 即使器材擺放的空間實在是非常有限而保貴的, 但仍不願在鑑聽品質上有所妥協.TB1/TB1S 唯一真正稍有缺乏的聲音品質缺則是在相同功率輸出之下, 處理底部八度之低音延伸的能力. 解決之道即是加一個超低音揚聲器系統, 而 PMC 亦有一個合適的產品,叫做XB1.XB1 是被設計搭配 TB1/TB1S 或者是 LB1, 以單隻超低音揚聲器與一對立體聲衛星揚聲器搭配; 或者, 以一種真實的立體聲低音增強系統(即每聲道使用一隻XB1), 與TB1/TB1S 或者是 LB1揚聲器系統工作. XB1 的音箱尺寸正好與AB1 是完全相同的(二者傳輸線管的原型是相同的),然而XB1 的低音單體被安裝在更寬廣的'側面', 而非前障板上.這九吋低音單體是來自英國Volt公司的一隻聰明巧妙的雙音圈系統, 其可提供避免於一個立體聲系統的二個聲道間之電圈系統, 其可提供避免於一個立體聲系統的二個聲道間之電路連結時, 發生任何的風險. 事實上, 當以單隻超低音揚聲圈系圖片說明 : TB1S 以及 XB1 超低音
的組合系統統, 其可提供避免於一個立體聲系統的二個聲道間之電器與一對立體聲衛星揚聲器搭配使用時, 輸入XB1 的左右低音頻率會以電磁共生的方式, 組合在一起. XB1的頻率範圍由25Hz到200Hz, 其內含一個被動的分頻網路,以之與它的衛星揚聲器整合, 這分頻網路的分頻點為100Hz.
事實上, 由於從 AB1 跳到 MB1 的價格差距實在稍稍過大. PMC 正計畫插入一個全新的三音路揚聲器系統以彌補這價格帶中, 原本缺少的產品(譯註:這新產品即是目前已問世的IB1/IB1S). 這新產品將設計成符合專業鑑聽的需要, 以價格更吸引人的方式, 將以此新產品吸引較小的錄音室, 較富有的廣播與後製作公司.PMC 的 Adrian Loader 先生不願透露太多新產品的細節,但基本上而言, 此新產品是一個三音路揚聲器系統, 且仍然保留PMC 其他產品的主要設計成分,這新產品並同時被設計成主動式或者是被動式的版本,而其主動式版本可能將電子分音及擴大機部份直接裝置在音箱之內. 這新產品或許使用一個九吋低音單體, 它被動式版本的零售價格約在2000英鎊左右. 它將預備在今年(1995)終, 紐約的AES展覽中發表,但您在此就已經預先聽到它的消息!
實際上的聆聽感覺
我從這大型主鑑聽揚聲器設計中唯一能經歷到的壓倒性印象, 就是'正確真實'! 這些揚聲器的表現自然不做作, 真是好到能夠將實際生活的動力融入音樂之內. 其低頻延伸是完全與結實的, 且沒有任何過度的共鳴, 或者是凹凸不平的量感出現. Gabriel的原聲帶擁有的是一個真正向下延伸與有力的美麗緊緻之低頻線性. 我曾在ATC系統中經歷最為甜美和平滑流暢的中頻(不難想像BB5為何現在使用相同的中音單體), 但此處與較高頻率結合以後, 似乎形成了一個幾乎觸摸得到的3D深度, 和一個巨大但穩定的寬度之優質立體聲音像.如我之前已於前文提及, 我在大都會錄音室的數間混音編輯室和錄音室聽過 PMC 許多不同機型. 第一個我所’經歷’到的系統(用’經歷’這兩個字實在是再適當不過的)是完整的一組 BB5/XBD 系統,以無腳架直塔擺設於Ian的'Bernie'混音編輯室之中. 這是一間擁有好音響效果的大房間, 這房間能夠使這巨大的鑑聽揚聲器完全沒有喧騷的感覺. 我們聆聽的位置距離每隻揚聲器大約是三公尺. Ian的專長是將母帶內訊號的電平編輯調整, 使整個母帶訊號擁有相近的電平.他最近的作品包含我所熟悉的在內, 如:一些Grace Jones的原聲帶和Peter Gabriel的'Sledgehammer'.
錄音瑕疵的顯現
先讓我們暫時把一些用來判斷高傳真揚聲器的條件擱在一邊, 冷靜思索一番, 什麼才是做為一個鑑聽揚聲 器所應具備的條件? 這些條件應該是:他們應能不可思議地, 中肯合宜地顯現出錄音當中非常細微的瑕疵.在此之前我已經遇到過很多能將錄音中細微瑕疵顯現出來的鑑聽揚聲器, 但我不能在其中享受我的工作.而 BB5 似乎能夠做到其他鑑聽揚聲器做不到的地方……將每一個細微如裂縫的瑕疵推入你的喉嚨之內.若你改變此鑑聽揚聲器的音壓, 這揚聲器的平衡是完全不會改變的,無論是大聲時或者是安靜時, 只要帶子上錄的是什麼, 你必會聽到什麼. 與其他低失真鑑聽揚聲器相同的地方是, 它很容易釋放被您所鑑聽之原聲帶的音壓, 因為我實在是難以去’譴責’這 BB5 的響度. 當我趁音樂仍在播放中, 試著去繼續我的對話時, 這 BB5 的響度來得實在讓我感到十分震撼.這以直塔方式排列的鑑聽揚聲器以坐著的位置聆聽似乎反比以站著為合適.我不能正確說出兩者的不同,只是當我坐下來聽時, 聲音較清楚罷了(以音像形成的感覺而言).Adrian指出 BB5 之垂直擴散多少比水平擴散為窄, 這點似乎與我的觀感相同. 專業人士們選擇這些鑑聽揚聲器, 做為其每天的參考工具, 而他們的名譽大部份都是依靠這些鑑聽揚聲器供應他們正確的資訊來建立的, 他們常說:'我只聽這些鑑聽揚聲器告訴我的資料'! 您還會多問什麼呢?走下這走廊, 在另一間錄音室中, 另外一套 BB5/XBD 是以水平鄰接擺置於前方牆壁上, 以這種方式擺置時, BB5 是擺在這套系統的外側位置, XBD 則擺在這套系統的內側位置. 低音單體則是位於音箱的下方.這樣擺設的系統擁有直塔排列全部的品質, 除了音像的聚焦似乎不如直塔排列式的好. 儘管如此, 它仍有夠大, 夠寬廣的固定音像, 當我將此系統切換到單音(mono)的時候, 聲音則以很穩定的, 很窄化的方式集中在中心線上.這間錄音室的控制室同時也配備有一對 TB1S 鑑聽揚聲器做為近場鑑聽使用, 將聲音切換到這兩隻鑑聽揚聲器聆聽之後, 立刻感到很怪異的就是, 發生了底部八度的聲音全部都不見了! 它正有如將訊號切換進/出一個等化器一般. 立體聲音像稍稍前移, 但每個發聲體都仍停留在它正確的位置. 其聲音品質和投射出的效果幾乎不曾改變, 而在我所聆聽的原聲帶中, 聲樂家的獨唱依然是很一致的. 如果硬要我必須說出有什麼是真正不同的地方, 我想其空間感和圍繞在樂器周圍的環境感似乎不如大的系統定義得好. AdrianLoader 指出那是由在這間錄音室C的近場鑑聽揚聲器之動力是由 Quad 的擴大機供給, 他已建議若換裝Bryston 的擴大機將使這兩隻近場鑑聽揚聲器之音頻表現可達到真假莫辨的地步.
未來的計畫
大都會其他一些的混音編輯室也配備有 PMC 的鑑聽揚聲器. 我在其中一區域內短暫地聽到 LB1 的表現,但是這聆聽內容是不理想的(正在處理一些'檔案/資料'的錄音), 整個PMC 家族的相似性是很明顯的, 特別是在這中頻的部份.
結論
雖然我大部份的聆聽音樂主要是以搖滾樂或是另外的音樂, 不要以為PMC 是特別瞄準通俗/搖滾樂錄音室市場. 大規模管弦樂的作品亦可以一種自然的量感和優質的動力學加以重現. 事實上, Shawn Murphy 先生, 這位在美國好萊塢為人所熟知的影片錄音工程師(他曾錄製如:'與狼共舞'與'侏羅紀的公園'等), 已經開始使用 PMC 系統, 而且事實上 PMC 系統在那裡的專業音頻市場中, 正迅速地成長.我想 PMC 的前景實在是一片看好. 他們擁有一系列具有一致的平衡性和表現得可圈可點的, 良好設計的鑑聽揚聲器. 直到現在, BB5 的最大市場仍是在於已經對它有極正面評價的混音編輯室的市場. 因著更多的錄音室使用 PMC 做為其標準配備, 我們甚至可以看見一個主鑑聽揚聲器來代替有許多限制的近場鑑聽揚聲器的新平衡點的產生. 我也將會面對很多, 包括了用於廣播的較小機型, 錄音室和戶外廣播車兩用的生意, 和等待高傳真市場對於這些 PMC 系統聞風而至的報導…………想自己去借一對來聽聽看嗎?-你將不會後悔的!
作者 : Hugh Robjohns是一位BBC位於Wood Norton的廣播技巧訓練中心的講師. 這文章僅表達作者個人的解, 而未必是他僱主的見解.
------本文譯自英國 AUDIO MEDIA 雜誌, 1995年6月號.------
越點音響視聽公司 Audio Climax Co. Since 1978
web site :www.acdc.com.tw E-mail : captainh@ms21.hinet.net
地址 : 台北市和平東路2段327號一樓 TEL: 27019094. 23253166 FAX: 2325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