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发烧线材的那些事儿
网上关于线材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但往往了无新意,除了几篇复制黏贴的汇总文章转来转去,就是各品牌商家似是而非的宣传文稿。真正有水平有原创技术的品牌,又往往守口如瓶绝不外泄,连专利都提供N种方案(接线方法)进行保护。其中也许只有一种是好声音的,让别的研发者无法直接模仿(呵呵,镁声用笨方法,每一种都做出来听。幸好家里的音响系统很敏感,细微的变化也能分辨)。比如说,谁知道NBS的pfin网络是个啥东西?
镁声自从探究电源线影响声音的机理有点心得,几年来购买收集了大量的中外相关书刊、专著、论文、“秘籍”、图纸,还有必要的测试设备。购买或者商借朋友的名线,找医院的同学X光拍出结构,再经过理论分析筛选后,实验这些结构、“秘籍”、图纸的各种方案,同时根据听感不断优化。不夸张地说,光是电源线就实验了不下100个方案。现在已经对各种材料、结构、品牌的线材声音表现烂熟于心,也可以任意控制镁声线的声音表现。
几个月前发了个关于电源头尾的帖子,承蒙大家捧场纷纷回帖支持鼓励,4月18日在论坛发布镁声线,也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好评,为答谢论坛和支持的网友,决定再次发布镁声的独家原创理论文章,系统报告一下除了头尾之外的发烧线材的那些事儿。
由于每天都要忙着亲手制作烧友的线材订单,所以这个帖子更新的可能比较慢,请大家谅解!
这个帖子,想从影响线材声音表现的各个环节和分布参数说起,并解释其中的奥妙。了解了这些奥妙,烧友选择线材就会有的放矢,不再被商家忽悠;拉专线处理线束,就不会犯错误(随便看看网友上传的电箱图片,镁声发现90%以上的电箱内部走线都是错误的,虽然符合电工规范,但极其影响声音。)
镁声虽然有诚意揭秘每一个环节,但有些关键数据和结构,是线材制作者最关心的,镁声也是付出大量劳动得到的,不能完全公开,只提供思路和方向,请大家理解。如果本帖烧友问到此类敏感问题,镁声会回避,不深入讨论。
废话少说,以下开始汇报:
影响线材声音表现的,除了头尾,大概分为导体、绝缘体、编织、外包、调声黑匣子五个方面。
导体:
从材质来说,有铜、银、合金、碳纤维、液体金属,这些材质各品牌都有相关的宣传,镁声就不重复码字了,重点说说铜线吧。
铜线有国标铜,4n铜,无氧铜,6n、7n铜,单晶铜,声音依次越来越纯净细腻。发烧友需要知道的是,6n或以上的的纯度,是没有国家标准的,单晶铜也是如此。而且单晶铜只是铜棒状态才存在,拉成细丝早不存在单晶态了。即使有退火工艺,也完全达不到再结晶的临界状态。
镁声也买设备亲手做单晶银,需要把拉成的细丝放在保护炉内精密控温很长时间,呵护晶粒生长融合。所以镁声虽然也购买使用“单晶铜”,但一般不宣传这个噱头。由于没有标准,检测方法也不统一,很多厂家可以随意标“单晶”、6n、7n甚至8n,但最终效果如何,还需要打样试听耳朵收货。用了这么多厂家的单晶铜产品,感觉还是进口大品牌的产品更令人放心些。
除了纯度和晶体状态,铜丝直径对声音的影响也非常之大。单支铜和7股铜能量感很强,一般是用作供电专线,如果简单粗暴地做成器材的电源线,会不耐听。除非通过复杂的编织来处理中和。(——后面谈到编织再细说。)
多股绞合线细铜丝的直径从0.1毫米以下到0.6毫米不等,即使同厂家同材质,每一种直径的细丝,绞合后声音都不同。细丝直径大一点,声音凝聚,低频干净利落。细丝直径小一点,声音细腻柔和,高频空气感足。细丝绞合的方向和扭矩也对声音有影响。编织线材时,一定要剥开看清楚铜丝的编织方向,做对应的设计和调整,可以控制成品的感抗。
除了导体纯度和晶体性状,导体表面光洁度也影响声音,自然是表面越光洁的导体声音就越好。如果购买散线,剥开发现铜丝暗淡无光,往往也不会有好声音。(几十年前的古董线另当别论)。
绝缘体
绝缘体的介电特性会影响声音,这已经是业内共识。以下是从英文资料中翻译过来的,比较准确地说明了具体原因:
“现有技术的线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与任何电容电荷一样,电容性电荷被存储在靠近导体的电缆的电介质(绝缘体部分)中。这些电荷通过电介质在音频信号的零点交叉处或之后放电。放电发生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导致放电频率较高。这种性质的间隙放电,可以发生在正负电源对负载连接线的绝缘和负电源对负载连接线的绝缘之间。这会导致非常高的兆赫频率失真,超出音频(20赫兹到20000赫兹)范围,但这是可检测的和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影响音频信号的形状和上升和下降时间,并且听众的耳朵对这种现象很敏感。此外,这会产生一个持续的低频共振,频率范围从低于1赫兹到几百赫兹,在这个范围内,音频被调制,并且听者的耳朵会直接对其作出反应。”
通俗地说,介电常数越大的材料,可以储存的电容电荷就越多,对导体的充放电程度就越强,对信号的干扰就越大。另外,介电常数应该在宽频范围内保持稳定。介电常数小,而且稳定的材料称为介电特性优良的材料,包括铁氟龙、聚乙烯和聚丙烯。铁氟龙是介电特性优良的材料,唯一的问题是由于挤出温度高,会使得线材积累应力而硬化,对声音有负面影响,这制约了它在音响线材的广泛运用。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