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一点小小的不同见解,希望怀冰兄不要介意。
与其讲器材的本身有缺陷,不如讲是器材的风格走向不同。就新器材来讲,一分钱一分货,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功率的后级推高阻尼的音箱,只有搭配出现问题,才会令器材出现缺陷。音响本来就是一个过时的行业,音响器材的发展已经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成熟得要走歪路的程度,一个手机播放出来音乐都可以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只要一个空间、一套HIFI系统的声音出来是健康的,就必定能玩出好声音,就看好到什么程度罢了。特别是那种十几年钟情一种品牌或者一对音箱的发烧友,好声基本是常态!健康的标准可以很低,能够大声有力就行,可惜有很多眼高于顶的发烧友玩出来的声音连健康都称不上,究根结底是知道的太多,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自己迷失掉了!
另外,窃以为还是别把空间的重要性提到如此地步,这样恐怕会让不少普通发烧友绝望。就我的经验,玩音响二十多年,几个空间,除了最近用到专业的声学处理产品,从来没有做过任何空间处理,但是我玩的系统,无论贵贱,每一套都很好听,起码会令听过的发烧友普遍认同。对此,我用过一个比喻,随便一把过得去的吉他,在哪里弹都好听,为何音响就要挑空间?想象一下,一把声音不好的乐器,要挑到合适的空间才好听,完了,还在墙上东贴西贴,这不是怪事吗? 说到底就是音响系统出来的声音不够象真。好,像真,象到什么程度?百分百是不可能的啦,但是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以现代的科技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吧。告诉大家,要是你的系统有7成的象真度,放在哪里都不会难听。HIFI的原本含义就是高保真,只是现在变成了贬义词。如何让系统的发声保真、乃至高保真是音响学里永恒的学问。系统本身声音的问题还需要从系统本身寻找解决之道。空间处理很重要,其重要的是能够锦上添花。
回到开头,搭配健康的系统,原本一切具足,想要的东西大多可以慢慢调出来,只要不是完全违反物理规律。